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04部分

崇祯七年-第404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周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伐的差不多了,没有植被覆盖,山上的泥土又是浅薄,便蓄不住水,水流都是哗哗的流下,汇聚成一条一条的山溪,顺着本来的河道流下,然后在谷中汇聚。不过是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那本来已经干涸的山谷中央,竟然又是形成了一个方圆有几十丈的湖泊,而那些溪流里面,也是重新有了水。

    只不过这水也不怎么样,一点儿都不清澈,相反,由于裹挟了大量的泥沙,使得水流浑浊不堪。

    曾文信手下的伙计出去转悠了一圈儿,找到了一条距离这儿最近的小溪,那条小溪就在‘门’外约二十来米开外的所在,斜横着从山神庙前头流过。小溪的地势是要比这里低一些的,其中带头的那个伙计拿着铁锨从山神庙往外头的那条小溪处划了一条直线,然后便是吆喝一声:“弟兄们,开干喽!”

    “开干,开干!”

    十来个伙计一块儿大喊,

    纷纷从骡马背上的兜囊里去了自己的家伙事儿。

    一众人先站成一排,齐齐的曾文信弯腰行礼,大声道:“谢大当家的赏这口饭吃!”曾文信摆摆手,笑道:“去吧,去吧。好处多少,都看自个儿,好生干活儿就是。”一众伙计齐声应了,然后又是朝着青云子方才指着的墓‘穴’所在的那方向弯腰行礼:“底下的老爷,惊扰了您老,还望赎罪。”

第568章 五六七 家伙事儿() 
走完了这两步,便是抡着膀子干开了。

    在后世,最有名的盗墓工具莫过于洛阳铲了,这种工具已经是被传的神乎其神,颇有失真之处,但既然这么神,那一定是有其本事的。

    但洛阳铲是民国年间,最早也是清末才发明的,在这会儿,大明朝崇祯年间,自然是还没有那等器具的。

    不过没有那等器具,不代表就没法子盗墓了。实际上,这会儿的盗墓四‘门’中,也有相当多的各种器具,非常好用顺手,被行内人大量使用。这一次曾文信带来的那些人里头,一个个在骡马背上都‘弄’了大大的兜囊,里头装的其实就是这些器具。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三种。

    铁锥,铁锨,短柄锄。

    铁锥之于民国之前的盗墓贼,就像是洛阳铲之于民国之后的盗墓贼一般,同样的意义重大。

    其实说白了,可以把铁锥理解为洛阳铲出现之前代替洛阳铲功能的一种工具。

    至迟在明代盗墓贼中间,已开始使用铁锥这种工具,明人王士‘性’所记: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这一说法,便是透‘露’出了这一点。

    其实,铁锥最早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专业‘性’生产工具,并不仅仅是盗墓上面,或者说,在被发明出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用在盗墓上面。在明代,四川的井盐开采,便使用铁锥来挖掘盐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便曾经提及过,《天工开物》中所记相当详细,甚至连使用方法也说了“凡蜀中石山去河不远者,多可造井取盐。盐井周圆不过数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深必十丈以外,乃得卤信,故造井功费甚难。其器冶铁锥,如碓嘴形,其尖使极刚利,向石山舂凿成孔。其身破竹缠绳,夹悬此锥。每舂深入数尺,则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长。初入丈许,或以足踏锥梢,如舂米形。太深则用手捧持顿下。所舂石成碎粉,随以长竹接引,悬铁盏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载,浅者月余,乃得一井成就。”

    开凿盐井与盗墓,从产品上来说,截然不同,但是从方法上来说,却是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不少盗墓贼就将盗‘洞’称为井,盗墓其实也是在“挖井”。《天工开物》一书中还绘有《凿

    井图》,令人惊异的是,时人使用铁锥的方法竟然与民国盗墓贼使用“洛阳铲”时的动作很相似;更惊人的是,其锥头与后世的“洛阳铲”铲头,也惊人地相似,都是圆形的,有较大弧度。可见,铁锥就算是不能完全替代洛阳铲,也是具备洛阳铲相当一部分功能的。

    甚至在洛阳铲刚刚发明不久的民国时期,当时的学者便把洛阳铲称作铁锥。

    “洛阳为吾国旧都,古迹甚富,城北城东,古墓尤多。近十余年来出土古物,以铜器为大宗。土人以大利所在,‘私’行盗掘者,几成一种职业,并发明一种铁锥,专作采试地层之用。沿城北邙山一带,盗掘痕迹,不计其数。……其参加工作者,共二十余人,各执铁锥,分区探试,偶有所获,则欢呼若狂。”

    记载中所述当时所见盗墓贼手中的“铁锥”,就是刚发明仅十来年的“洛阳铲”。

    大体可以理解为,洛阳铲是铁锥的一种以及发展形态。

    曾文信的手下把骡马背上的大兜囊接下来,扔在台阶上一堆,里头工具加起来二三十件儿是有的,其中不少便是铁锥。

    这种铁锥下面是一个铲子,铲子的顶端,带着约莫三寸长的套管,不过铲身很有意思,并非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此时常见的瓦筒状。铲身的部位,长约半尺多,粗有两寸许,上面的套管里头则是连着三尺长的木杆。

    还有三四根足有六尺长的白蜡杆扔在一边儿。

    铁锥在盗墓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最大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探土,由于铁锥的样式和特‘性’,在深砸进地下之后,很容易就能把地里的泥土给带出来而一旦把土带出来,有经验的盗墓贼就能判断出底下到底有没有墓‘穴’,若是有,其埋藏深度又是多少。

    墓‘穴’顶上所用的封土,和一般的土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东西用来取土用来判断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却不能真正的挖‘洞’,开挖‘洞’‘穴’,靠着这玩意儿不成。所以在盗墓中使用最多的工具,并非是铁锥,而是铁锨。

    没错儿,就是铁锨,和一般百姓家里常备的用来挖土的那种铁锨一‘摸’一样。

    实际上,就是一种。

    五尺来长的木头柄,前头固定了一个铁锨头,不过,和一般的铁锨

    也有一点儿细微的区别。一个是铁锨头的身壁比议案家用的铁锨要厚得多,差不多就是两倍作用,非常之厚实。二来是,在铁锨周围那一圈儿的刃部,是特殊打造的,在打制的时候专‘门’用特殊的工艺淬了火儿,非常之坚韧,质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铁锨。而且这些伙计还把铁锨们都给开了锋,周围那一圈儿刃部磨得非常之锋利,简直就跟厚背大砍刀一般了。

    如此一来,这种铁锨远比一般的铁制工具要经久耐磨,不易损毁,好用得多。而且用这种铁锨挖土,速度要比一般的铁锨不知道快了多少。

    这两点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盗墓贼出外做活儿,既没有补给,也没有什么可供替换的,而且经常是为了挖一个大墓而十天半个月窝在一个地方不动,有的时间长的,为了算计一座古墓,甚至要把周围的地买下来,种上青纱帐,然后以庄稼为掩护开挖地道,通到墓里面去。这样的话,那时间可就长了,半年一年有可能,三五年也不是夸张。在这一段时间内,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自然也就没可能随时补充工具,如此一来,工具的耐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正好和上面相反。往往是盗墓贼已经锁定了一处墓‘穴’,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极为迅速的打‘洞’进去,把里面的明器盗出来之后,赶在天明之前便迅速遁走。这就对速度有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因为这些盗墓贼不是做的水磨工夫,是以手段也是相当之粗暴,打盗‘洞’‘弄’出来的土直接就是四处仍了。如果一晚上‘弄’不完的话,到了第二天,就很容易被人给发现。

    而这种特制的铁锨挖掘速度很快,也是满足了这个要求。是以几乎所有的盗墓贼,都用这种铁锨,而铁锥,用的就不如这个普及了。第三种则是短柄锄,因为形状像是鹤嘴,因此也有称为“鹤嘴锄”的,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从耕地用的锄头上发明衍伸过来的。盗墓贼中,有相当部分其实都是当地的农民,而且数量很大。尤其是以那些墓葬极多的风水宝地,诸如洛阳,诸如关中,这些地方,许多当地的农民白日种地,晚上便偷偷去盗墓。这种情况,现如今大明朝有,大明朝之前也有,大明朝之后的满清和民国也都有,一直到了董策前世那个时代,也没什么可挖的墓了,政fǔ管控的也是极严了,这种情况才慢慢的消失。

第569章 五六八 北派() 
这些人白天种地,晚上盗墓,农活儿上也熟练,盗墓的活计也不差,而慢慢的,便是从农用的锄头里头演化出一种工具来,便是这等短柄锄。比之一般的锄头,这等短柄锄锄柄缩短,锄头缩小,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

    缩短了锄头的柄,则挖掘的时候,翻过来的土离眼更近,看得更清楚,不至于错过任何蛛丝马迹。而锄头改小一点,使用起来更省力,效率更好。锄刃部专‘门’淬炼过,还夹了钢的,因此更加的耐用。

    这种工具,最早是发源于长沙那边儿的土夫子,长沙一带多丘陵,土质不好,杂质多,锄头的锋口极容易受损,钢火强度越高,使用寿命就越长。而且长沙墓葬多埋葬于山坡,埋得不深,浅薄的耕土层或扰土下即是墓土。在这些地区找墓道或墓口,用短柄锄比其他工具效率高。

    与农民锄地一样,使用时弯着腰、瞄着锄头,用力挖下再平拉起把,然后耪一下地,锄下土质变化情况一目了然,死土活土区别明显,一看便知。

    曾文信的伙计们都是抄的铁锨,他们显然是经验丰富,没少干这个,在那个领头儿的带领下,先来到了那条选好的山溪边儿上,从那边开挖。

    这也是有讲究的,山溪地势低,院子所在的位置地势高,是以从山溪边儿上开挖,水不会往上走,也就是说,施工的时候不会受到水的困扰,就会比较方便。而若是从院子里头开始挖,则你挖一点儿,水就跟着过来一寸,那就麻烦许多了。

    十几个人铁锨翻飞,速度很快,效率相当之高。这铁锨厚背锋利,但惟其如此,重量也是一般铁锨的一倍。不过这些伙计都是孔武有力的大汉,却是就不用担心这个了。不过是一个时辰的功夫儿,一条从山溪通往院内,长约二十米,深约三尺,宽有两尺的壕沟便是挖成了。壕沟从院‘门’下面过来,延伸到院子里头的水洼边儿上。壕沟的尽头,和水洼之间只隔着两尺后的土壁而已。

    那带头的被曾文信称呼做许胜的汉子,一声令下,众人铁锨翻飞,瞬间便是那两尺厚的土壁给挖开了。

    只听得一阵哗哗的水声,院子里面的积水都往那缺口涌去,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下降。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过后,院子里面的积水便是排的七七八八了,只好剩下一两个浅浅的小水洼,不过已经是没什么妨碍了。

    这就是人多势众的威力了,若是曾文信没带这些人,就他们几个的话,怕是就得麻烦。他们‘精’细活儿做得来,这种纯体力的活儿却不是长处。

    水排好了,但还得定位,总不成这么大个院子全都掘地三尺,那就算是人再多一倍也是做不来的。

    这就是笑面金刚的活儿了。

    他走到方才青云子指着的地方,先是四下里看看,然后也顾不得脏污,趴在泥里耳朵贴着地面听了听,地上都是泥,也不知道能听到点儿啥。而后还把他那根粗如茶杯的锡杖尖儿的那一头狠狠的‘插’入地下足有一两尺深,拔上来之后看看下面沾着的泥土的颜‘色’。

    足足一盏茶时间之后,他才找准了地方,把那根锡杖一‘插’,大声道:“围着佛爷这锡杖,周遭三尺范围内,开挖!”

    “得嘞!”

    曾文信满面红光的应了一声,意气风发的一挥手:“开挖!”

    若是在南方的话,说不得现在就是要开始挖盗‘洞’了,而且是那种直径不超过两尺,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出入的盗‘洞’。

    但青云子这群人却不是如此,按照笑面金刚所说的话,这要挖出来的盗‘洞’,直径足有六尺,也就是两米多,一次‘性’进去四五个人都没问题,这哪里是盗‘洞’?分明就是在墓‘穴’顶儿上再开出一个大大的天窗来。

    而曾文信接下来更是下令,先把院子里面的浮泥都给挖出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这些烂泥的存在,不但使得大伙儿行动非常不方便,而且里面的水还会往盗‘洞’那里渗入,使得挖掘不便。只不过这样做的话,工程量可就不小了。但曾文信才不在乎这个,他们向来是这般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