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01部分

崇祯七年-第401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南派北派之下,几乎每个地界儿,都有自己的派系分支。

    曾文信便是属于宣大这一块儿的,他辈分不低,而且在‘摸’金校尉宣大这一支里面,更是属于大宗,手下兄弟颇多,乃是相当强势的权力人物。

    见人家迎过来,青云子和张麻子也不敢托大,下了骡子,自然是一番见礼。

    青云子指了指这已经算是颇有规模的马队,笑道:“休承兄啊,这可比昨日人多了不少。”

    “是我的盘算。”

    曾文信倒也坦‘荡’,哈哈一笑:“青云师叔,对你老人家,我是很信得过的。你既然说能寻到点子,那一定就能寻到,虽说不日过段时日咱们要挖的那大墓油水足,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既然见了,那怎么着也是不能放过的。小侄我家大业大的,养活这些人不容易,这一次,便带了些人出来,跟着师叔,一来是那些挖墓掘坟的

    粗活儿,吩咐他们干就成,而来也是指望着师叔您手里头漏出点儿油水儿来,也是让他们得些好处。”

    他们两个果然是各叫各的,青云子按照年纪管他称呼一声兄台,而他则是按照辈分管青云子叫一声师叔。他这一番话倒是说得实在,并无隐瞒,直说就是带着手下这些人去分润些好处的。青云子听了哈哈一笑:“嗨,太客气了,让他们跟着就是,反正好处是捞不完的,有些东西咱们不要,正好让他们拿了。见者有份儿,漏油水儿什么的,再也休提。”

第563章 五六二 大雨() 
干他们这一行儿的,按照分工来说,大抵有粗活儿和‘精’细活儿之分。所谓粗活儿,指的便是找到了坟墓所在位置之后,必须要进行的,挖土打‘洞’这些活计,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粗笨体力活儿。不需要有什么本事才能,只要有把子力气,有些胆子就能干的。

    而所谓‘精’细活儿,则是包括下去开棺取宝,定位墓‘穴’位置,制定盗‘洞’地点等等,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了,或者得身怀武功身手灵巧,非得有传承有经验的不能为。

    在所有‘精’细活儿里头,档次最高,最需要技术含量的,自然便是青云子的寻‘穴’定脉了。

    这才是一切的根本,连墓‘穴’的方位都找不着,一切休提。

    若是按照后世企业的那一套来说的话,青云子这卸岭力士负责寻‘穴’定脉的一套本事,就相当于是品牌,是顶顶值钱,最为重要的东西。而那些有些技术含量的,则是设计营销之类的版块。至于最后负责挖土掘墓干粗活儿的,则就是相当于负责加工生产的这个环节,又苦又累,利润又低。

    而且正如他所说,真要是寻到一个大墓之后,里头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是搬不完的。

    一座墓里头的东西很多,非常多金银珠宝,翡翠‘玉’石、古玩‘玉’器,以及大量的铜钱、陶器瓷器、字画等陪葬品,这些东西,几乎都是少不了的而这些东西,未必都是值钱的。或者就是‘挺’值钱,但是不方便携带的。

    一般来说,盗墓之人进了墓‘穴’之后,都是拣着几件儿最值钱的拿走,剩下的,撇下也就撇下了,都拿不走又有啥办法?

    还有的那心思坏的,发现自己带不了的,能砸的,就都给砸了,一通破坏拉倒。有些讲道义的,则是原封不动的给留存住,走的时候还把自己打的盗‘洞’给封上,一是为了怕别人发现这个事儿,追踪到线索,二来则是保护墓‘穴’,免得里头的陪葬品遭受破坏,留给后来人一些东西。

    由于盗墓的队伍规模普遍比较小,是以很多东西都是带不走的,其中尤其以陪葬的铜钱为甚。发掘到的古墓中,往往存有大量的铜钱,尤其是以宋朝的大墓,为之尤甚。

    因为宋朝,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都不是什么通用货币,而偏偏宋朝商品经济又是极

    为之发达,世面上需要流通的货币极多,是以宋朝铜钱的铸造量极大。这是中国历史上铸造钱币数量最多的朝代,北宋初年的铸钱量就达一百万贯以上,最多的神宗元丰年间,一年铸造铜钱五百万贯以上,铁钱六十六万贯,合计达六百万贯。而唐天宝年间,每年铸钱数只有二十二万贯,以全国人口计,每人只摊到六七文。到了大明朝,前期是宝钞,后来是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这铜钱铸造量就更小了,二百多年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一千万贯不到的样子,反倒是民间铸造的‘私’铸钱极多。

    而且宋朝百姓有藏钱的习惯。

    宋代的钱铸造的可谓是真不少了,但市面上却是经常缺钱,以至于曾经两次闹起严重的钱荒。钱缺到什么程度?老百姓拿着银绢丝绵到市场上卖,连个问的人都没有,官府里散出二三十万的钱,到了百姓手里,马上不见了踪影。钱荒的原因,一个乃是民间毁钱铸铜然后再卖给朝廷牟利,二个则是,铜钱大量外流。

    中原王朝不但历来乃是周围这些番邦国家的宗主国,在政治上全面压制,军事上全面威慑,更是在经济上全面渗透。素来中原王朝经济便是辐‘射’整个东亚,东南亚,对周边国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宋朝,经济发达至此,铜钱四处流散,以至于成为了周围这些国家的法定货币。他们自己国家也铸造铜钱,但是不够‘精’美,百姓反而不乐意用,便是同等重量,价格也不如宋钱贵重。

    这就跟清末的时候鹰洋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样,当时百姓,尤其是沿海开埠地区的百姓,都爱用鹰洋。既然这么多人用,那需求量就大,虽说宋朝严格禁止“铜钱阑出塞外及南蕃诸国”,但铜钱‘私’下外流愈演愈烈,大量铜钱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流落到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而且流到海外,难于阻扼。输出的途径,似乎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其去向仍旧是那些使用中国钱的地区和国家,最大的去处是北方的金人,辽代。《宋史食货志》中载:“供备库使郑价使契丹还,言其给舆箱者钱,皆中国所铸”。其次则是高丽、日本、东南亚诸国。以日本为例,日本自唐宋以降,一直到明朝中叶,不断地输入中国铜钱,其数量之大令人吃惊,其中宋钱的数量最大,北宋钱又占绝对多数。

    第三个原因,则就是百姓酷爱藏钱,而这些铜钱,很大一部分也在主人死后一同带入了坟墓之中。国朝旧例,素来有陪葬钱的习惯。

    青云子就曾经

    挖到过一座宋代大墓,里面墓‘穴’旁边的一间耳房里,堆了满满的一房子铜钱!从地面一直到屋顶,满满当当的。由于时间太长,铜钱已经是结成了一大坨一大坨的,成了钱山的样子,看样子,怕是三五千斤是有的。

    耳房是汉墓的格局,一般来说,宋朝墓是没有耳房的,说不得竟然是为了储存这些铜钱儿而专‘门’建造的。

    这些铜钱又粗又笨又重,也算不上古董,只能直接‘花’出去,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而存在。当时青云子这边就是七八个人,人人金银都拿不了,谁会在意那些铜钱?直接就扔那儿了事儿。

    他们是不把这些铜钱儿放在眼里,但在寻常人看来,这可是很大一笔钱财。一大把钱,总够几日的吃嚼。若是一袋子一坛子,那么个把月几个月的也是够了,若是那一次有这曾文信手下这些人跟着,说不得那些铜钱就能给搬空喽。

    而后大伙儿互相之间又都是问候了几句,便是纷纷上了马骡,往东边行去。

    走了没多一会儿,天上却是霹雳一声巨响,接着一阵阵轰隆隆的隐隐雷声便是从极远处传来,连绵不断,似乎那黑‘色’的云层都在翻滚。

    打雷了!竟然打雷了!

    众人互相看看,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色’。

    众所周知,冬天是不打雷的,当然,这个说法也不能太绝对,应该说是很少打雷。

    所以汉乐府《上邪》中才有言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个说法大致就是,冬天打雷,夏天下雪,江水干了,山体没有棱角了,到这时候,我才敢跟你分离。

    大意就是,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现在打雷则是说明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要来了!

    众人心里更是隐隐有一丝期盼,既然打雷了,那么……

    似乎今日天公心情不错,正是天随人愿,大伙儿刚刚这般想,天空中便是弥散开一阵簌簌的声音。

    张麻子感觉自己手上一凉,低头一看,赫然是个有些发黄的浑浊水点!下雨了?下雨了!张麻子心中顿时一阵欢愉,再看看别的人,也是满脸的喜‘色’。几乎是片刻

    之后,队伍中便是响起了一阵欢呼声:“下雨了,老天爷开恩了!下雨了!”

第564章 五六三 山神庙() 
随着一阵阵的惊雷轰鸣,雨势渐渐变大,雨滴簌簌的落下,被大风席卷飞扬,扫荡着空气中的尘埃。雨点落在地上,大地敢喝已久,雨点儿打上去,便是一阵噗噗的轻响,拣起一些细微的尘埃,微微扬起。

    因为这个,空气的能见度倒是很增强了不少。

    似乎在远处的宣府镇城中,也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在这雨势笼罩下的百姓,都是欢欣雀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场雨,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晋北冀北,宣大所在,干旱经年,自从万历皇帝末年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风调雨顺的年景。今年眼瞅着也是这般,去年冬天倒是下了一场雪,也可只是一场而已,到了现如今,早就已经化光了。若是再不下雨,今年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才奇怪。

    而现如今,正是二月三月之交,正是冬春之交,却正是农节的关键时刻,在这会儿却是下了一场大雨,只消的这雨能下上半日,把地面给润一遍,今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很不赖,不敢比几十年前,至少比前几年是好得多了。

    不过这宣大地区也实在是久旱未雨,土地干涸之极,雨水滴下来,几乎不可能在地上积累,立刻就渗了下去。

    众人中,笑的最开怀的,莫过于曾文信了。别人不过是高兴一下,他却是打心底儿里感念上苍。

    要知道,他曾家在保安州那边儿还有上千亩地呢!

    说起来,这曾文信也真真是个传奇人物,他可能是普天下的盗门中面子上的身份最清白的,估计也应该是唯一一个有功名在身的--没错儿,他头功名在身,是个读书人。不但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个挺厉害的读书人。

    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地方目之为神童,宗族目之为希望。

    但可惜的是,这位少年神童的曾文信曾举人,中了举人之后,却是不知道怎么地,忽然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再也看不进一个字儿去,反而是开始对盗墓挖坟这些江湖上的行当极为感兴趣,并且开始四处游历,打着求学之名义,实则是四处拜访此道高人。

    他这般行径,自然是让家中十分震怒,他父亲又是打又是骂又是关禁闭反思,所有的招儿都用了,结果根本不顶用。曾文信就一句话:孩儿再也读不进一个字儿去,便是再看,这辈子也是中不得进士了,不若还孩儿生灭罢了。

    他父母没的法子,连把他开革出宗族家谱的狠招儿都用出来了,结果曾文信根本不吃这套,不上这当2。他心里清楚的很,以他在地方上的名声,家里真要是这么干的话,那败坏的是整个宗族的名声。这个人,丢不起。

    果然,家里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子了,只好听之任之。

    还好曾家也是地方上的大户,不说是家财万贯,至少家里也有几百亩水浇地,挺大的宅院,几十个奴仆,三两家店面,就算是曾文信什么都不干,也够他这辈子的吃嚼了。

    而且曾文信怎么说也是个举人的功名了,这在京里不算什么,但是在地方上,尤其是在文风普遍不如南方的北方边地,已经是很能拿得出手的地位了。这边读书人很是少,有功名的就更少,举人一个县里兴许也就是那么几位而已。举人是可以做官的,而且善于钻营门路的话,甚至还能独掌一方。

    曾文信见家里不管自己了,乐的逍遥自在,便带了银子四处走访,还别说,皇天不负有心人,真真是让他找到了缘法。那也是盗墓四门中摸金校尉一门的一位前辈,素来独来独往,行踪飘忽不定,结果碰到了曾文信之后,感念他一个读书人竟然肯来做这种事,很是赏识,将一身艺业倾囊传授,而后飘然离去,

    曾文信学了不少本事,回到了老家之后,倾心研究,暗中培植势力,不长时间内,那便是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