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392部分

崇祯七年-第392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于内监的冰厂,由于供给的都是皇室后宫,是以就非常讲究,采冰的地点,乃是冬日里的‘玉’泉山。

    ‘玉’泉山在北京城西北方向,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山不大,也不高,不过是纵深二里许,东西最宽处一里不到米,几十丈高而已。不过山不在高,灵秀就成,此山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一说。六峰连缀、逶迤南北,乃是西山东麓之支脉,在山之阳。此地泉水天下闻名,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为‘玉’泉。正所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明季之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乃是燕京八景之一。

    非但是夏日里用的冰,便是日常皇宫饮用之水,也都是从‘玉’泉山运来。

    ‘玉’泉之水,甘冽醇厚。人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实则不然: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皇家的冰厂这般讲究,民间的就差了许多。这会儿北京城最大的冰厂就在这积水潭边儿上,好大一片房子,一眼瞧去,怕是几十间是有的,里面还有一个极大的院子。现如今虽然是晚上,但这里却是十分之热闹,院子里里外外都是打了不少灯笼,把这里照的一片亮堂。

    大‘门’敞开着,不断有人人进进出出,他们大声的说话嚷嚷着,人声鼎沸,很是吵闹。

第549章 五四八 好买卖() 
也得亏他们除了旁边儿的‘乱’葬岗子之外也没什么邻居,若不然定然是要扰民的了。

    若是仔细看的话,便是能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手里抬着一个跟担架也似的东西,乃是两根粗大的竹竿,中间担着一个布兜子,那布兜子上,都是放了一块儿十分硕大的冰。

    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时节,冰厂之人于积水潭中取冰,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于市中贩卖。寻常人家或买一尺见方,三五斤重,大户人家则是直接一车一车的要,那都是有冰厂专‘门’派人去送的。

    现在已经是冬天的尾巴,温度逐渐升高,白天冰层已经冻得不那么结实,若是上去的人多了,说不得会有危险。

    是以冰厂的人,都是趁着晚上冻得结实了,抓紧时间采冰储存,也算是和时间赛跑了。

    从积水潭边儿上一直到冰厂大‘门’口,一条修建的很是平整的土路通过去,上面人来人往。还有那穿着绸缎衣服,管事儿一般的人物,站在旁边大声吆喝着。

    远远的瞧见一行人抬着肩舆过来,那冰厂的人便是都瞧见了。一看就知道,这定然是大东家过来了,除了他,哪个有这般大的阵仗?这么大的威势?

    大东家的底细,除了那些心腹的管事儿之外,没多少人只知道,他们只知道这位东家定然是身份尊贵的,而且对冰厂的生意很是上心,隔三岔五的就来瞧瞧看看。他们都是谢升建了冰厂之后,从外地招募过来的帮工,需要‘花’费的工钱少,而且也吃苦耐好的紧。他们刚来北京场时间不长,若是像张饱实那等老油子,说不得猜也能猜出来这位东家是谁了。

    赶紧便有人去报告,很快,几个管事儿的便是快步迎了上来。

    离着肩舆还有十来步远呢,便是跪地磕头,齐声道:“见过老爷。”

    却是一口的山东德州口音。

    谢升

    本来在肩舆上一直眯着眼打瞌睡,似乎就要睡着了一般,这会儿却是‘精’神奕奕,笑眯眯很是和气的摆摆手:“起来吧,都起来,自家人嘛,这么多礼干啥?”

    几个人闻言道了谢才敢起来。

    他们都是谢升的家里人出身,不过倒是算不上家生子。

    谢升家本来也是德州的士绅望族,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儿就已经没落,父亲早死,母亲辛辛苦苦一手把他兄弟俩拉扯大,也是含辛茹苦。其实谢升现在虽然煊赫,但是在他的前半辈子,三十岁之前,差不多也就是中举人之前,还是颇为落魄的。当时中了秀才之后,屡试不第,也不过是每个月领着朝廷发给的禄米过活,撑死就是一般人家的水准,也就饿不死而已。当时身边伺候的,也就是现如今的梁管事一个而已。

    不过后来发达之后,也是深感手头无人,做事不便,因此又是收了许多当初的老家人回来。反正主家跟仆家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当初谢家实在是养不起了,因此的把他们遣散了而已。

    情分还是在的,而且也信得过。

    为首的那人名唤作赵栋,五十来岁,穿着一身青缎子长衫,颇为的斯文秀气,乃是这冰厂的总管事。

    说起来,这位出身也算不凡,乃是德州府城外苏禄王墓那块儿的一个士绅人家出身,祖上在正德年间也是中过举人的,很是发达了一阵儿,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儿,已经是没落。他年轻的时候还中了秀才,一度也被乡人认为是能成大器的,但是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岁,还是个秀才。

    像是他这样的例子在大明朝太多了,简直是多不胜数。少时颇有才名,很年轻就中了秀才,在当地出了名,都目之为神童,认为日后必定飞黄腾达结果一次次名落孙山,而当初的‘艳’羡也变成了冷嘲热讽。在这种情况下,那屡试不第之人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在乎,越来越急躁,考试的水平不提反落,也就越不容易中。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反应能力等各方面,都会退步。

    是以若是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不能高中的话,以后能中的几率也就比较小了。

    不过这老头儿生了个好闺‘女’,长的很是秀丽端庄,在那一片很有些芳名。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便是长得再漂亮也

    少有人能见到。既然能有这般名气,说明便不是一般的漂亮了。

    于是便给谢升的二弟谢陛给看上了。

    谢陛也有着秀才功名,也是屡试不第,很是不得志。在谢升中举人中秀才之前,他这个二弟也是落魄的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谢升中了进士,当了京官儿之后,这地位立刻便不一样了,谢陛也是随之水涨船高。

    所以尽管他当时已经三十有七,并且家中还有一妻一妾,但当他向赵栋提亲的时候,赵栋几乎是没多想便立刻答应了下来。虽说把‘女’儿嫁给别人做小是谁都不愿意的事儿,但也得看对象是谁才成、

    能攀上谢家这‘门’亲戚,还不知道日后能得多少好处!再说了,老夫少妻的,谢陛的那一妻一妾又都没什么姿‘色’,自家‘女’儿嫁过去说不得就得好生宠爱才是。

    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赵栋的这项投资很不错,自从和谢家攀上了关系之后,日子立刻好过起来。谢陛很是宠爱自己这位如夫人,‘花’钱上从来不吝啬,更是时常带着夫人回娘家,每次回去,便是大箱小笼的往家里带,都不知道多少财物。

    别的不说,光这个就能让赵家的日子宽绰起来。

    后来谢升官越做越大,京里京外也都是有了自己的生意,总得需要人打理,便把赵栋给找了过来,一开始只是在一家当铺里头当了个掌柜,后来慢慢的经验积累,能力也锻炼起来了,正巧谢升瞅准了京城夏日里卖冰这个生意,便训了‘门’路走了关系,下了些本钱,把这冰厂给搞了起来。赵栋因着是自家人,信得过的,便被调来独当一面。

    本来是有几分人情在里面,但却没想到,一年下来,赵栋竟然是做的很不错,冰厂收益很是可观,竟是超出了谢升的预料。

    因此往家乡的信中,也很是夸了这位几句,让那位赵氏的如夫人在谢陛家里也是很有面子。

    赵栋引着谢升等一行人进了冰厂的大‘门’,这大‘门’也是气派,十分之宽大,足有两丈宽下,两丈来高,上头是个砖砌的高大‘门’楼,‘门’‘洞’子大的堪比大户人家的厅堂。而且有一桩奇异处,便是根本没有‘门’槛儿,而且‘门’前也没台阶,这大‘门’位置高一些,因此‘门’内‘门’外各自是一个小小的缓坡。

    便是到了这儿谢升也是没下轿子,

    只是让人把肩舆的帘子给掀开,厚厚的‘毛’皮大氅盖在身上,只‘露’出一个脑袋,头上还戴着一顶防风的软帽。

    这冰厂的构造,也是颇为简单。

    进去之后就是一个大院子,然后在院子的北边儿有一些住人的房子,靠着东墙三间厢房,是用来堆放杂物工具的。

    然后就没了。

    就是如此简单。

    但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特别的大,非常大,占地面积十分之广。

    这冰厂南边儿抵着积水潭,北边儿几乎快到了城墙根子底下,占去了这好大一片的荒地。整个冰厂里头,怕是九成五的面积都被这个大院子给占了。

    因为这大院子里头,乃是储冰的所在。

    只见院子里头并排挖了三个极其巨大的大坑,每个坑足有百多米长,二三十米宽,两丈多深。

    这便是用来储冰的冰窖。

    采了冰之后整齐的垒放在其中,然后上面铺上厚厚的棉被,中间以稻草等物来分割填充,再在外面增加上各种防护隔温措施。如此方法保存,等到夏天的时候,冰块照样是维持原状,不会融化。

    这会儿三个大坑里头,已经是有两个已经被填满,表面盖了许多东西封存起来了,而且在大坑的上面,还加盖了一个棚子,别小看这棚子,虽然之后一个草屋顶,周围连墙壁都没有,但却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就是这么一个草屋顶,就能够在夏日遮挡烈日,避免烈日直晒在地上,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而最靠西边儿的那个冰窖,却是还没有放慢。

    谢升手指头一抬:“走,去那儿瞧瞧。是。”一行人赶紧过去,来到坑边儿上。这冰窖建造的可谓是考究,底部十分之平整,而且铺了一层厚厚的大青石,大青石之间严丝合缝,根本瞧不见什么缝隙。而且冰窖的四壁,也都是用大石砌成的一尺厚的这么一层。如此做,一来是为了隔离温度,二来也是为了干净。

第550章 五四九 边镇急报() 
若是直接冰块接触到泥土的话,很容易融化掉,而且那土里面的各种杂质都会往冰块儿里头渗。若只是给‘弄’脏了也就罢了,只需要把接触到泥土的那薄薄的一层削掉便是,但问题是,若是和泥土长期接触,冰块会有一股怪味儿,而且这个人味道蔓延很快,绝非是只有外面一层如此。

    到了那会儿,这冰想要卖出去,可就难了。

    这会儿这大坑边缘用石头搭建了一个缓坡,表面极是光滑,似乎是结了一层冰的样子。那些运送冰的伙计到了坑边儿上,便把手里的包袱往上头一搁,然后把那冰块儿往下一推,这冰块便顺着滑了下去,然后又顺着地面往前溜了一段儿,若是再溜一段儿的话说不定就会因为阻力而自然而然的停下,但是坑下面却是有做活儿的,见有冰块滑下来了,借着力道便是双手一推,将之推到已经码放整齐的冰块旁边。

    手法很熟练,力道控制的也是极好,也不知道是干了多少年了。

    饶是能如此借力,他们也是一个个累得汗如雨下,手直哆嗦。而那些已经放下冰的伙计,则是又赶紧回去。

    如此分工明确,效率还是很高的,一个个忙忙碌碌,并无人敢偷懒。

    谢升在一边瞧着满意的点头。

    这冰窖如此之大,如此之深,要把底部和四壁上都砌上一层石头墙壁,相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工程量绝对不小。别的不算,光光是尺许见方石头就需要多少块?往少了说,两三万块也是有的!

    而这样的大冰窖就足有三个,光这个就得‘花’费多少银钱?多少物力人力?

    更别说要在北京城里占了这么大的一块地界儿,虽说是无主的荒地,但那时因为这儿没人开发,只要是开发出来,能挣钱了,那么那些要捞钱的衙‘门’也就都来凑热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