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389部分

崇祯七年-第389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长十六点五米,则这根巨柱的直径便是五米多!

    一根直径超过五米,高度超过八十米的通天巨柱!

    也唯有这么粗大的巨柱,才能撑得起这么高大的建筑。真真是不知道,此等巨柱是从何处寻来。需要何等巨木巨树,才能有此巨柱?

    但正所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哥俩儿都‘挺’悲催的、先是被薛怀义一把火给烧了。后来重建了之后,又在安史之‘乱’中被‘乱’军给烧了。

    真说起富裕程度来,明朝肯定是胜过唐朝,但那是民间,真要说朝廷掌握的力量,能抓在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看得到的国力赋税,能调动的人力,军队等等那可是比唐朝就差了不少。

    而且建造这种巨型建筑物,也需要巨型大木才成,现如今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反正自唐之后,这等巨型建筑物便是再没出现过。

    以至于邀山阁这等不过四五丈高的都能在北京城排的上号了。

    不挑剔的话,这里倒是一个观景的好所在,何瑞徽曾经在白天来过这里,一眼看去,整个北城一览无余,当真有一天把这北京城踩在脚下的感觉。

    除了那几座宝塔之外,整个京城中比这座退洗斋更高的大型楼阁极少极少,怕是只有几位公侯的府中才有那么几座。当然,这就不能把紫禁城算上了且不说那景山,御‘花’园,便是宫城四角的角楼也比这个高多了。

    其实一般来说,在京城,修建高层建筑是有点儿危险的皇帝登高望远的时候,免不了就会瞧见你的楼阁,你的宅子。若是兴致上来,一问左右,这是谁的宅子?若是左右的和你关系好还成,若是关系一般或者干脆有些仇怨,添油加醋的说上那么几句,那就得倒霉!

    尤其是今上

    这等疑心重的,肯定就想了:建这么高的楼阁,这么大的宅子,你是得多有钱?朝廷俸禄够你‘花’销么?你那钱是从哪儿来的?

    如此心里便是对你印象变差了,以后说不得什么时候,有了个由头就得收拾你。

    而且若是楼高了,被人在外面瞧见了,说不得就得传出一些风言风语来,名声须得不好听。

    不过谢升不用担心这个,当初李广建这宅子的时候,便是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因此院墙建的极高,想要外头大街上瞧见也很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时候,明朝末年很多地方尤其是沿海像是广州这等沿海大埠,大户人家的围墙都很高主要是为了防海盗防贼。三五丈高的也很常见,是以谢升这宅子五丈高的院墙也不算是多显眼,北京城比这个高‘门’大户的多了。

    毕竟这世道不太平。

    而且就算是皇帝登高瞧见了,就算是有人趁机找事儿他也不怕,反正这宅子是皇帝赐的,李广建的,跟他没什么相干。

    说起来谢升还真的好好谢谢李广。

    也是近水楼台先得与,别人家就算是有这么大的地面开出了这么大的池塘,也是未必引得来活水,毕竟北地干旱也不止一年了,上哪儿‘弄’水去?但谢府对面却就是什刹海,当初李广李太监建造的时候,便是着人从地下深处挖掘了暗道,直通向什刹海,将什刹海水引了过来。

    得了这项便利,才有了这惊‘艳’的可园。

    何瑞徽又回头看了一眼这退洗斋,不由的吸了口气,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每次站在这里,何瑞徽心中总有些异样。或是震撼,或是‘艳’羡,或是期许。

    而每次来到这里再离开之后,也都是更加强了他的一些信念,比如说定是要好生做官,一刻不停的,抓住所有机会往上爬。有朝一日,也能官居二品,也能有这等雅居所在!…………

第545章 五四四 夜出行() 
待何瑞徽走了,谢升又是绕着那金星紫檀打造的《天马赋》屏风绕了好几圈儿,越看越是喜欢。

    再想想刘若宰给自己承诺的东西,顿时心中就更是一片火热。

    若此事可成,不知道是多少金银要滚滚而来!想想张家口堡,想想大同那些大商人,他们中多少是靠着边贸起家的?自家本就是朝中大员,本身就占了莫大的优势,无论是行事,采买,销路,都是比别人占了许多便宜。真若是能把这生意做起来,赚的不比他们多?别的不多说,单单是这些商人进出口内口外,上下打点边关军将,要‘花’去多少银子?自己若是差人做买卖,谁敢收钱?

    想着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掩不住的笑意。

    忽然身后一阵香风卷来,接着两条柔弱的手臂便是圈在了他的腰上,谢柔的声音传来:“老爷,都这般晚了,还不歇了么?奴奴都倦了呢,奴奴,想跟老爷睡觉了。”

    温热的呼吸打在了他的后颈,‘弄’得身上酥麻酥麻的,让谢升不由得便是心中一阵‘荡’漾。似乎心里的那火儿,更旺盛了几分。

    谢柔的声音很糯,很甜,偏又有着一丝少年人的天真。

    谢升扭过头来,伸手在他脸蛋儿上轻轻捏了捏,嘿嘿笑道:“你这小‘浪’蹄子,这般想老爷?”

    谢柔脸一红,却是连连点头。

    他肤‘色’白皙如‘玉’,脸上红晕如霞,头发有些凌‘乱’,媚眼如丝的瞧着谢升,红菱也似的小嘴儿微微翘着,娇媚十足,哪里有半分男孩子的样子了?

    分明就是一个年岁尚幼,却尝过人事,因此‘欲’罢不能的娇羞少‘女’。既有少‘女’的纯真,又有一丝小‘妇’人的媚态。如此矛盾的两种神态,竟然在这个男儿身的少年身上并存着,当真有一种邪恶的美感。

    谢升瞧了,不由暗自得意。

    那送礼之人把谢柔送来的时候,便是言道,这男孩儿虽然是打小儿就当‘女’孩儿养的,而且长得也确实是漂亮之极,但终归还是男儿身。男人身上该有的零件儿,那是一样不少。现在年纪尚幼还好,若是长大一点儿了,能行人事了,养在这后宅之中,难免有诸多不便。

    谢升后宅中妻妾众多,他只有一个人,年纪也大了,难免便伺‘弄’不过来,有的小妾那里,便是十天半个月都去不了一趟。这些‘妇’人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又是耐不住寂寞,面前又是整日有一个这般俊俏年轻的可人后生在晃悠,天雷勾动地火,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谢柔穿了‘女’装自然是男人喜欢,若是穿了一身士子的衣服,打扮的稍微阳刚一点儿,便是个极俊俏的公子哥儿,怕是那些久旷‘妇’人喜欢的恨不能把他囫囵吞喽!

    这自然是个隐患。

    不过那人也是有法子,当即便给谢升留了一副成‘药’,一份‘药’方。言道只要是按照这方子抓‘药’,如这上面所说之要‘药’材,之分量,分毫不差,熬出来的‘药’汤,给谢柔喝下去,保管谢柔是越长越‘女’人。非但言谈举止,神态动作都像‘女’人,便是那张脸,也是会越来越‘女’‘性’化,声音也不会像变声期的少年那般嘶哑,而是会懦甜非常。

    这是他祖传的秘方,等闲人便是成‘药’都是不会卖给的,但面对谢升,却是连方子都拿了出来。

    谢升自然也没亏待他,当初那商人虽然势力颇大,但都是在江南苏州扬州一带,还拓展不到北边儿来。毕竟干他这一行儿的,在哪儿都是划分了地盘儿的,你想去人家的地盘儿,都已经被瓜分完毕,各自有各自的势力,各自的销售范围。你若是越界,那便是坏了规矩。

    他的势力一直被淮北以及山东的一些商帮给牢牢的挡着,使得他不得寸进。但巴结上了谢升之后,在谢升的帮助下,现如今他的声音甚至已经做到了临清、通州!

    发展之迅速,简直是骇人听闻。而地盘儿如此大的拓展,自然也是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所谓吃水不忘打井人,他可是没忘了谢升,隔三岔五的就前来拜访,能不能见着谢大人不说,反正一定是要留一份厚礼的。

    至于年节,那就更不用说了,几百两银子那是寒酸,上千两也是不多。

    而他给的这方子,还真是有效。谢柔果然是越来越‘女’人,若不是那喉结的话,怕是许多人根本都认不出来这是男儿身了。根据谢升暗自里揣测,这‘药’汤理当是那等极‘阴’极柔极寒的东西,极大的抑制了阳气。谢柔这些年身子骨越来越柔软,几乎是软若无骨了,许多高难的动作都能做出来。而且那处男儿的象征,还是跟两三岁孩童的一般,对谢升

    的后宅完全没有了任何的隐患。

    至于谢柔身子骨儿越来越差,时常风寒感冒,娇娇怯怯的走几步路便是气喘吁吁,夏日微微晒了日头便要晕倒这些副作用,谢升自然是忽视了。

    反正对他而言谢柔不过是个玩物而已,再玩儿上几年也要扔掉了。到时候就算谢柔不死,他也会让他死。毕竟谢柔住在府中这许久,可是知道许多不为人知之事。

    谢升又是拧了他一下,笑道:“回来再收拾你,老爷今儿个兴致高,出去走走。好生在家等着。”

    说着便是转身出‘门’。

    “是。”谢升柔柔的应了一句,瞧着谢升的背影,目光中满是依恋和柔情。

    ‘门’外,梁管事已经送了何瑞徽出去,正在外头等着。

    见谢升出来,他立刻便是把手里捧着的黑‘色’大氅给谢升披上:“老爷,你见不得寒,见不得风,要出来怎生不招呼一声?咱们直接把暖轿抬进屋里去了。”

    谢升紧了紧身上大氅,笑了笑:“不妨事,不妨事,今儿个兴致高,出去走走。”

    “是。”谢升不再多说,只是瞪了一个卫士一眼:“还不赶紧下去叫那俩狗才把暖轿抬上来?”

    “是!”

    那卫士应了一声,惶惶然的下去了。

    少顷,那卫士便是回来,他走在最前面,后面还跟着两个高大魁梧的壮年汉子,却正是方才何瑞徽上来的时候在一层退洗斋旁边的那间房子里面瞧见的。

    这两人都是青衣小帽,一副豪‘门’家奴的打扮,两人肩上却是扛着一抬肩舆。

    谢天官身宽体胖,这身宽体胖,固然是好的,当官儿的嘛,若是瘦骨伶仃那才是被人笑话。只不过这人一胖,‘毛’病也就出来了。尤其是谢天官不但胖,而且从小到大几乎都不运动,又是个好‘色’的,整日价只在温柔乡里打滚儿,内府虚得很,体质弱得够可以。

    夏天怕热,冬天怕冷,走两步儿就是一身的大汗,喘气如牛一般。

    有些下人‘私’底下嚼舌根子说,谢老爷便是行房事的时候,都是要在下头躺着的,从来不出力气。

    不过自从有两个下人‘私’底下议论被梁管事听见然后

    直接命人在前院儿大堂前头给活活打死之后,便再也没人敢传这个了。

    ‘肥’胖虚弱走不得路,府里头又跑不得马车,是以谢老爷在府中来回,都是坐着肩舆的。

    就像是他酷爱在这退洗斋顶层邀山阁中处理公务,读书写字,但若是靠着自己的气力走上来的话,怕是爬到二楼就要生生累死了。是以上下都是抬着,把他送到之后再下去,退洗斋旁边儿那房子里头随时都有人等着,一声招呼随传随到。

    肩舆,其实便是轿子早期的原型。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这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起初只是山行代步之工具,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乘坐时,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滑竿在上坡时,人坐得最稳;下坡时,也丝毫没有因倾斜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走平路时,因竹竿有弹‘性’,行走时上下颤动,更能给人以充分的享受,且可减轻乘者之疲劳。

第546章 五四五 世道不靖() 
东晋及南朝时即盛行,晋室南迁,偏安一隅,江南多山,而两晋南北朝之时清谈之风盛行,那些权贵子弟一个个整日价就知道吃五石散,喝酒宴饮,寻欢作乐,一个个儿身子骨较弱得很,怕是连‘女’子都不如,见了马都能吓得屁滚‘尿’流误以为是老虎。偏生这些废物一个个儿的还爱出去游玩,于是这种轻便舒服,上山下坡全然无碍的肩舆便是大量出现。

    其制为二长竿,中设软椅以坐人,无论是制作还是使用都是非常之简单。便是寻常人家也是可以轻松造得,不过就是寻两根结实点儿的竹竿然后再‘弄’一把椅子就是。

    起初肩舆之上并无覆盖,就跟后世四川常见的“滑竿”一般,不过到了后来,慢慢的那些坐在上头的人嫌弃这肩舆四面敞风,兴许刮得他们有点儿冷,亦或是觉得不够气派,或者就是不够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