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14部分

崇祯七年-第214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改日约侄儿再把酒言欢。”

    “还有么?”

    “额,”杨子方顿了顿,尴尬道:“他吐了侄儿一身。”

    杨嗣昌不由得一怔,兰娘手上不停,嘴角却是勾出一抹微微上翘的弧线。

    “呵呵……”杨嗣昌轻笑一声,心中暗道:“倒是个小狐狸。”

    他瞧了兀自懵懵懂懂的侄子一眼,心中暗叹了一口气,心道:“怕是你是瞧不上侯朝宗的,认为他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而已,实则今日,只你一个糊涂人。”

    不过他并不打算点醒他,有些事儿,只靠着别人说终归是不行,还得自己领悟才是。

    他吩咐道:“你去把杨尘叫来。”

    杨尘,便是府中的二管事,专管的是外宅的一些事务,以及杨嗣昌名下的田庄,店面等一些产业,府下的产业,八成都是兰娘在打理,剩下的两成则是他在管着。而杨墨主要管的是内宅,整日是和杨嗣昌打交道的,因此他和杨墨这个大管事,权力孰轻孰重,还真是不大好说。不过若是说在杨嗣昌面前得宠和受信任的程度,肯定是杨墨了。

    杨子方心里暗叹一声,心道就因为你侯方域那一句酒后无心之言,怕是杨尘就得倒霉。那家店面,也得换了主人,可惜了,杨尘每月送给自己的那五十两进项……

    他有些肉疼。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应了,自退下。大约半盏茶的时间,外面便响起了一阵脚步声,然后杨尘恭敬的声音传来:“小的见过老爷,不知道老爷有何吩咐。”过了一会儿,屋里才传出了一个声音:“外面跪着说话。”

第306章 三零五 吾欲练鸳鸯阵!() 
杨尘顿时心里一哆嗦,这大冷的天儿,背上却是出了一身白毛儿冷汗,心脏剧烈的跳动了起来,脑子里面把这段时间做过的事儿都过了一遍,不知道是哪里触怒了大老爷。d——m杨子方知道他要倒霉,直接把他做了弃子,哪里还会给他交代到底是什么事儿?是以到现在他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何。

    噗通一声,他重重的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儿道:“老爷,小的冤枉啊!”

    “老夫说什么了你就冤枉?”

    杨嗣昌的冷笑声传来:“你手里的活计,都先交给杨墨,去柴房劈上三个月的柴。还有,那什么劳什子的谢记粮店,赶紧关了,别给老夫在外面丢人!”

    杨尘听到前半句的时候,脑海中一片空白,但是听到最后一句,顿时是一起都明白了。

    原来是那件事儿发了!

    还好,还好,他心中一阵庆幸。这厮倒也是个机灵人物,老爷只是让他去柴房劈柴,却没有把他扫地出门,这本身就是代表了一层意思:老爷只是想要惩罚惩罚自己,却不是要彻底弄死自己。

    他就像是抱住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者,跪在地上,脑袋一下一下,重重的磕在门前的青石上,大叫道:“小的多谢老爷恩德,老爷慈悲恩德。”

    “滚吧,别弄脏了老夫门前。”

    杨嗣昌冷哼一声。

    杨尘又是哭着磕了一阵儿的头,这才灰头土脸顶着个鲜血淋漓的额头走了。

    在他走后,院子拐角的阴暗处走出一个人影,脸上全都是得意的冷笑。

    “这厮,倒是还没无可救药。”

    杨尘走后,杨嗣昌轻轻吁了口气,淡淡道。

    “虽然没直接撵出去,但是柴房三个月……也够他受得了。”兰娘轻轻道。

    杨尘会做人,受过他孝敬的人不少,她也不例外。

    “那间店面的事儿,我找杨墨问过了。竟然是杨尘瞒着我偷偷拿下来的,这个狗奴才,竟然忘了他主子是谁么?上下打点关系,瞒的严严实实,滴水不漏,连你,连老夫都不知道!嗯?区区家奴,勾连官员,他真是手眼通天啊!今日背着老夫胡搞,明日不知道要弄出什么花头来!此风,决不可长!”

    “这店面,老夫本来是不打算给那董汉臣的,五千两,一个指挥佥事的告身也够了。那粮店拿下来,直接就作为府中产业岂不是更好?”

    “不过一来是冀北道刘若宰的面子,二来是今日这姓侯的小狐狸又来说了一通,虽然多半是他自作主张,但这样一来,吃香就不能太难看了。给他便给他了吧!”

    “哼,你说的轻巧!”兰娘忽然不满的哼了一声,道:“一个店面,又是那般好的地段,每日生发,得多少银子?你一句话便扔了出去,却知道背后出入么?大明第一藏家,商鼎周鐏,件件都是无价之宝!喝,那无价之宝还不都是拿银子换来的?那银子哪来的?还不都是我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的挣来,俭省出来的?你人前倒是风光了,也不知道我们人后多为难!”

    说着小嘴儿便是撅了起来,手上的劲儿也大了一些,杨嗣昌顿时疼的哎呦一声,却不生气,陪着笑道:“嗨,好兰娘啊,这个……你也知道的,哈哈,是吧?”

    话语竟是几近无赖求饶。

    若是被外人看见,堂堂的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大老爷竟然和一个小妾这般软语相求,不知道会惊掉多少眼珠子。

    兰娘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杨嗣昌嘿嘿一笑,自言自语道:“那董策董汉臣,也是个小狐狸,不过么,倒是恭敬,也懂的规矩。”

    …………

    腊月二十五。

    二十五,炸豆腐,今日炸的,又何止是豆腐?煎炸的各种,怕是得有个六七十斤才行,按照此处的规矩,这些煎炸的食物,是要一直吃到出正月的。最不济的,也要吃过八月十五才行。

    今日晚饭吃的便是今日的煎炸,刚刚炸好的丸子,豆腐箱子,鲅鱼,耦合,又香又脆,鲜美可口。董策不知道这些东西自己吃多久会腻,但是至少现在是不会腻歪的。

    吃过饭,他便踱步出了后宅,来到前厅,让王通去通知李贵,石进等人前来议事。其实让王通去干这个差事,着实是有些不伦不类,董策猛然意识到自己到了需要一个长随的时候了。他不由得很是怀念起现在还是安乡墩里头住着的白忠旗来。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众人纷纷赶来。

    分开落座,关紧大门,大伙儿瞧见桌子上摆着一摞薄薄的线装册子,不由得都是有些诧异,心道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董策清了清嗓子,道:“征兵的事儿,已经都吩咐下去了,石进和周仲,你们二人用心做便是。只是这兵征上来之后,应该如何训练,如何成军,都得有自己的章程,不是胡乱训练一气便成了的。此事事关重大,本官便独断了一次。”

    他扫了众人一眼,缓缓道:“征兵之后,训练的方法,本官决定采用戚继光戚少保的鸳鸯阵战法。”

    下面众人一听,互相看看,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片茫然。

    董策一直很认同一句话:“适合这个时代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什么是最适合这个时代明军的战术战法?

    董策也是博览群书之人,他自然知道这个年代在西方大行其事的长矛方阵,超级长矛方阵,长矛火枪方阵,步骑兵方阵等等,这些方阵战法都是鼎鼎大名,而且也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为后世所敬仰。但这绝不代表董策就认为这些战法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的,或者说的确切一些他承认这些战术战法很好,但是以现在他手下的士兵素质,他的统帅和训练能力,手下军官的基本素质,就算是使用那种训练方法,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那还不如用鸳鸯阵。

    至少戚继光戚少保已经证明了,用这种作训方法训练出来的一群义乌矿工和农民的军队,足以打的倭寇哭爹喊娘,足以和蒙古鞑子抗衡,守护北疆。

    不过是四个字“保险起见”!

    这是最保险的方式,不是董策太保守,而是他根本没有冒进和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的本钱。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财力物力是有限的,就连人力也是只有那点儿,一旦一次不行,说不定就再也没有机会再来一次。

    而且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练兵杂集》中,已经是明明白白的把如何练兵,如何操持,军纪如何,管理如何,都是写的清清楚楚。只要是有心有力,只要是能够按照上面指导的方法来操作,坚持不打折扣的执行,不敢说一定能够练出一直精兵,但至少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只要是按章办事就行了,并不难,而若是要操练西方式的长矛兵,长矛方阵,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自己摸索。董策和他的手下又没有经验,就算是冒险练了,到最后也不知道会弄出个什么东西来。

    两者的难度指数可谓是一颗星和十颗星的对比。

    更何况,鸳鸯阵本来是一种极好的战术,无论是对付倭寇还是对付蒙古鞑子,都是效果非常好。只可惜自戚少保之后,大明朝军备已经荒废了数十年,当年威震漠北的蓟镇精兵,早就风流云散,不知所踪。这年头儿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一是和建奴鞑子暗通款曲,挟关宁要地,咽喉锁匙而要挟朝廷,拥兵自重的关宁军。二是曹文昭手下的精锐,三,则是四川的土兵,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

    当年太祖皇帝那般的严苛狠辣,敢于贪污呢六十两银钱便要剥皮充草,饶是如此,郭垣等大案,一群贪官污吏悍然贪墨相当于洪武年间大明朝一年税收三分之二的两千四百万石税粮。而到了明朝晚期,此时的官员,可谓已经是廉耻丧尽,政德全无,公然贪污,无所顾忌,他们也天天去上班,不过不是去干事的,而是去贪腐的。

    “朝穿青衣而入,暮各持金而回。”

    无论,文武,都是如此。虽说历朝历代都差不多,但是如此凶狠如狼的,还真是不多见。

    而这种贪污行为,对大明朝的虚弱造成了极大影响的,就是对于军队的贪污和盘剥。

    文臣爱钱若命,说实话,历朝历代都这样,也没什么可惊诧的。就算是后世那号称清廉典范的美利坚花旗国,文官分赃制不也曾臭名昭著百年么?关键是明朝的武将,也是爱命若钱。

    现在的将领,官职官衔基本上都是活动了,送出去银子了之后买来的,能指望这种上任之后好生练兵,练出一直精兵来?他们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辖下的权力都给抓在自己手里,然后开始伙同上下,造假舞弊,虚报兵额,打点关系,开始肆无忌惮的吃空饷,喝兵血。而且武将的腐败,军队中的腐败,更是触目惊心,官僚队伍有的腐败,它都有;官僚队伍里没有的腐败,它也有。

第307章 三零六 敲打() 
像是专门针对训练的一种腐败方式“买闲”——所谓买闲,也就是说,你这当兵的不想在训练场上吃苦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你就可以不操不练,无须“沙场秋点兵”,天天呆在被窝里睡懒觉可,去玩牌逛窑子也可,没人管你。你既想当兵拿着军饷,同时又想去经商赚钱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就可去贩盐去卖布去开五金器具店,而且你再交一笔钱,那军马也可以归你驱遣去搞运输,价格是每马月纳三百余钱。

    朝廷之师是不能搞经营的,一搞经营,那就是“武人都惜命,武人只爱钱”了。而明朝的武将都特别喜欢搞“经营”,其搞经营手法有二,一是给商人当保镖、搞走私。自汉有“盐铁论”以来,食盐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一直是由国家搞垄断经营、专买专卖的,后来通过开中把法把权力下放到了下面的盐商手中,按理说,除了他们,是没人有资格贩盐卖盐的,一旦抓获,便是除以重罪。

    但是贩盐卖盐其中利润实在是太高,所以历朝历代,盐贩子根本就是抓不尽,抓不绝的。明朝也不例外,私盐贩子眈眈窥视,四处潜藏奔走。而到了明朝后期,私盐贩子们找到了一顶特别坚固的保护伞,那就是军队。他们花一笔钱送给某军官,然后这军官就派军队“武装护送”,虽说这会儿明朝士兵地位低,武官地位低,但那是和文官相比的,一般小民哪里惹得起?而且车上插着军旗,那就是军车,便是地方官也是生怕惹事,不敢阻拦的。

    是以基本上都是一路通行,时间长了,尝到了甜头儿,这些军官们不但“往往受财故纵”,而且接受盐徒财物,护送私盐出境。

    其二呢,则是自己干脆搞起了“第二职业”。明朝为让军队减轻财政负担,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实行军垦,大兴屯田。屯田在国朝初年是搞得很不错的,太祖年间,一年税粮,米麦豆粟等有三千二百多万,而军屯交上来的子粒粮就多达七百万石。“一军之田,足以赡一军之用”,非常轻松的就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所以洪武大帝不无自豪的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