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61部分

崇祯七年-第161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仲一怔,叫道:“那处怎么能藏银子?”

    王通嘿嘿一笑:“便是能藏银子,又怎地能带出来?”

    耶律斡里和看了看自己的腹下三寸,哈哈大笑:“那得看多大的银子了,被俺开过后门儿的娘们儿,藏住一锭百两的大银不在话下。”

    这一番荤话惹得众人都是一阵笑。

    这会儿的情况,董策不大了解,不过想来是大同小异的。那‘茶壶藏银’和谷道藏银,可是晚清时候库丁们盗窃库银的两大绝招儿。

    其一,是谷道藏银。所谓谷道藏银,就是把银子塞进俗称肛门,雅称菊花,又称后门儿的那里,然后带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功夫,就跟练武艺一样,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练出来,打熬出来的。

    据说练的时候,是先小后大,先用煮熟了的小鹌鹑蛋里头塞,等适应了之后,再换成鸡蛋,然后升级为鸭蛋,最后升级为鹅蛋。塞进去之后,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而是要讲究一个‘憋’字,得一憋一天,不能漏出来,这才算是合格了。所以连这玩意儿,是得有几分毅力才行的。

    不过有付出就有收获,练出来之后,一次最多,可以把一锭八十两重的大银塞进去,然后若无其事的憋着,跳了横杆儿或者跨了板凳出来,换好自己的衣服,然后回到家里,再把这锭银子给拉出来。

    要多让人不敢置信就有多让人不敢置信,可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当然,在塞进去之前,须得用猪油把银子外头细细的打磨一遍,让它滑溜丢的,这才好塞进去。说起来,这八十两重的大银,横着也未必真有那鹅蛋粗。

    当然,有正儿八经的苦练,就也有投机取巧的法子。据说老北京东四牌楼有一家药铺就配出了一种“开谷秘方”,这药水儿一灌进那里去,那地方就变得很松,跟个麻袋也似,轻轻松松就塞进去了。但是大这药水儿副作用也是极大,一辈子只能用一次,再多了,那里就废了。用一个专业名词讲叫脱肛。

    可是这谷道藏银也有个缺陷,一来是老年人那儿松了,用不成。二来则是,夏天能用,冬天用不成。

    于是,到了冬天时候,茶壶藏银粉墨登场。

    按照规矩,里头的茶壶,带出来的时候,得把口儿朝下,看看有没有夹带。可是到了冬天,气温低,里头放上银子放上水,那银子就给冻得贴在里头了,自然是控不出来。

    这也是一个妙招儿。

    董策道:“要防备茶壶藏银,简单,只要定下规矩,不得私人带任何物件儿进去,想喝水,里面备得有大碗,里头生的有炉子,自己烧。”

    “至于谷道藏银么!”

    他沉吟片刻,道:“以后出来的库丁,便在大门口蹲上一盏茶时间,本官倒是不信了,这等情形下还能憋得住?”

    刘大库赶紧谀词如潮:“大人英明!”

    董策摆摆手:“回去办差去吧!”

    物资太多,足足统计了三个多时辰,一直到的天光快要放亮的时候,才统计完毕。

    前面是银子,后面是粮食布匹等等物资,统计起来就更加的繁琐了。像是绸缎,还要分门别类,有的连刘大库他们也不认识,就只好标明不详,然后专门放在一起。

    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大袋大袋的粮食,一匹匹的绫罗绸缎,丝绸布匹,还有那些大牲口大车,李贵等人神色都很是振奋。

    这些东西怎么得来他们不大清楚,只是知道大人带着家丁队剿灭了一伙儿土匪抢来的,至于过程,来由,起源等等细节,他们是一概不知道。

    其实知道整个来龙去脉的,可能只有王通和石进两人而已,毕竟他们是见过邱平和刘发成的。就连周仲董策都没有告知,他毕竟年轻,城府浅了一些。而李贵几个,现在已经转向了民事方面,以后的军事行动,董策也不打算再让他们参与多少。苏大成大步走来,满脸的兴奋,手里拿着两张纸,近前来递给董策,说话都有些哆嗦了:“大人,统计出来了,您看看!”

第231章 二三零 丰收() 
两张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一张是白忠旗的,一张是刘大库的——两人写的若是有什么差错疏漏,那就要拿来说个清楚了。

    赤金八十三两六钱。白银壹万叁仟贰佰陆拾两壹钱拾分;铜钱一千六百八十吊。

    各色绸缎三百一十七丈六尺;各色染布二百四十三匹(一匹四丈)。

    粮食,粟米五十四石,麦六十石。

    大小人参,三十五支,共重三斤。

    玉磬两块,玉如意一柄,玉带头三件,玉瓶一个。桂圆大东珠一粒,珍珠手串五串,珍珠项链三串,珍珠簪子十三支。大映红宝石两块,映蓝宝石一块。银镶箸五双,银茶匙三根,象牙筷子三双。

    古铜海三座,宋朝笔洗两只,古剑一口,宋砚一方,端砚六方,狼毫笔十管,宣纸未计张数共一斤。

    狐皮二张,貂皮五张,狼皮十三张。

    铜锡器共三十五件,瓷器共八十四件。

    珠宝首饰杂佩簪钏等物共一百二十五件,毛皮大氅共三件,绵夹单纱衣服共一百二十四件,帽五十四顶,鞋一百二十双,靴十四双。

    一行行数字,代表是的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粮食。至于珠宝的价格,更是难以估计。

    刘大库毕竟只是一个仓大使而已,虽然知道哪些东西值钱,但却是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钱。这些珠宝首饰的具体价值,最好是请当铺里面的大朝奉好好的看看,才能估量出来。

    但是根据刘大库的估算,这些珠宝首饰皮毛等等,折合下来,至少两万两银子是跑不了的。

    当然,值这些钱,并不意味着就能卖出这个价格。

    这些数字并不夸张,要知道,这可是整个蓑衣渡几乎所有的财富,尽数集中于此。蓑衣渡怎么说是一处大镇,千户人家,在这晋北之地也算是富庶,更有像是苏家等几个大户人家。其实这些银钱,多半都是出自于那些大户人家和中户人家之中,一般小民,确实也是没多少油水儿的。

    先是落入土匪手中,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最终也就是个运输大队长的命。

    虽然寒风凛冽,董策却是觉得心中一阵滚烫的火热。

    深思熟虑,筹划良久,一举功成!

    这,便是对自己的报答。

    这些物资不但解决了目前的燃眉之急,让磐石堡能够轻松支撑到明年收获之时,更是让手里的资金一时间变得极大的充裕。有钱有粮,许多计划也就可以一一开展了。

    不过董策也知道,像是昨日这样的事件,是可一不可再的。

    毕竟方圆数十里之中,富庶如此的,防备之疏漏如此的,也就只有蓑衣渡一个而已。一般的村堡,又难打又没什么油水儿,想多捞油水儿,那就只有去打县城了。可是县城是这么好打的么?按照这片土地上数千年来的规则,打村镇,你是土匪,一旦攻打县城,那就是造反了!

    而且这种事儿一旦再发生了一两次,明眼人就都能看得出来这土匪和你董二郎脱不了干系。虽说官面上都讲究一个过得去,董策来得是阴的不是明的,也没打谁的脸,只要是不被人拿住把柄也没人能怎么样。但是这样做,终归就是下下之策了。

    但是以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准?

    董策挑了一件儿黑色的毛皮大氅,几张上好的毛皮,三匹绸缎,十来株人参,还有一些首饰装满了一个盒子让王通拿回安乡墩去。

    刘大库和苏大成赶紧把这些东西从账册上划了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众人也很是疲惫,一夜忙活,也是饥肠辘辘。李贵赶紧找了人烧火做饭。

    这时候百姓们也纷纷起来做工了,董策干脆便

    借着这个时候去四处里巡视了一番。

    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百姓们起的都很早,上工的时间大致是后世的上午七点不到的样子,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天干活儿的时间很长。他们的精气神普遍还算是比较高昂,董策还上去看了看,跟几个百姓说了说话,问询了一些情况。若是问到什么官员上官违法克扣的事儿,他们定然是不敢说实话的,但是董策根据他们的反应也能够看出来的。

    行走其间,董策注意观察了一下他们身上的衣服。

    比之刚来的时候要强了许多,多半都是穿着黑色的棉袄,看上去倒还算暖和。

    “自从他们来了之后一共发了几件儿衣服?”董策问道。

    “三次。”李贵道:“刚来的时候发了一件儿单衣,之后又发了一件单衣,入冬之后,发了一身棉袄。”

    “嗯。”董策点点头,他刚才离得近,瞧着又有不少人头发板结,显然不知道多久没洗头了,身上散发着一股馊臭的味道。而且这个时代上完大号之后普遍不用纸这个年代纸的价格一点儿都不便宜,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便是对于读书人来说,纸张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富贵人家用绢帛,穷人就用土坷垃或者是树皮树叶。

    再加上饭前也没多少人洗手,肠道寄生虫就是这么来的。长此以往,疫病的隐患就又要出现。

    董策想想就是头疼。他能够做到让手下的家丁们定时洗澡,检查卫生情况,勤洗手,勤刷牙,勤换衣服,但是这么多百姓,又怎么管?

    他沉吟片刻道:“建两处澡堂子,男女各一,每隔两日,干完活儿之后,每人发给一个牌子,凭着牌子进去洗澡。在澡堂门口设收牌子的,一牌一次。”

    “中午管饭的时候,放置铜盆,内盛热水,盯着他们,每个人饭前必须要洗手。”

    “规定便是在家中,也要饭前洗手,你们这些当保长的,要时常下去走走,最好抓几个典型出来,有这么两三次,就都老实了。”

    “另外,规定至少每两日要洗头一次,每两日换一次衣服,保长也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把任务分配到下面甲长那里去。规定只要是哪个人身上有馊味儿臭味儿,一个甲的人都不能做工,都不给发粮食。他们自然就会注意了!”

    “这个?”李贵听的一阵瞠目结舌。他对董策的话很不理解,内心觉得未免太小题大做了一些,不过他也知道,大人素来是很看重这个,便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又道:“只是,只是,这冬日阳光不美,两日一换,那衣服未免干不了啊……而且每日出汗许多,棉服都潮溻……”

    “那就再给他们发一些布料,棉花。”董策想了想,道:“这一次缴获不少,及算算用料,然后报给白忠旗,到时候拿了条子去领。让百姓么自己再做套衣服,轮换着来。”

    他笑了笑,拍了拍李贵的肩膀:“顺便给嫂子也拿些绸缎去,省了买了。这样吧,你和王羽几个商议一下,你们这些有家眷的,一个人领上多少绸缎料,不过要记在账面上等的。”

    李贵赶紧道谢。

    董策又说了几句,便有苍头过来说饭好了。饭很简单,烙得金黄的大油饼,一大锅炖肉,却是很对董策的胃口。众人到了董策的官厅,也不讲究,就在门房遮风的所在摆了桌椅,吃的酣畅淋漓。

    吃过饭,董策便去瞧那些俘虏们的情况。

    董策一走,李贵便是把那些甲长都召集过来,宣布了董策的命令。

    众甲长面面相觑。

    一个四十来岁的甲长硬着头皮出来道:“大人,这百姓,许多都很是惫懒,让他们洗澡洗手,每日换衣,怕是不大容易啊!”

    “这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李贵淡淡道:“大人的规矩定下了,谁要是违反,只好照办。不洗头不洗澡,也好说,那就一家老小饿肚子吧!”

    “大人,每次下工之后,棉服都溻透了,要洗棉服,就得拆了棉花,洗完之后还得晾晒,就算是再做一套棉服也轮转不及啊?”那甲长又道。

    “那就不要穿着棉服做工!”李贵一张脸立刻拉了下来,瞪了他一眼,冷声道:“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娇贵的不行了?这般劳累,大汗淋漓,穿单衣怕都不冷,还用的着穿棉服?”

    他神色冷峻的众人面前扫了一眼:“本来还不想说,既然话说到这一茬子了,我就说道说道。这几日,工程的进展可不怎么快!当初给官府服劳役的时候,每日挨打挨骂,不给吃穿,路费都是自己掏的,做活儿快的不行,一个敢偷懒的都没有。现在管你吃,管你穿,却这般懈怠抱怨,怎么,磐石堡这小庙容不下你这大佛是不是?”

    他冷冷的丢下一句:“都好生想想!”说完便是扬长而去。一群甲长在那儿战战兢兢,面面相觑。最先开口说话的那甲长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肠子都悔青了。他一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