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37部分

崇祯七年-第137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粘合剂做好之后,才是给墙顶铺砖和外墙包砖。

    只是糯米让董策很心疼,却又不能不用,粮食的消耗量就更大了。

    而也是在这一日,城内的几口水井也都打好了。

    在古代,钻井是一门儿非常需要技术和经验的活计,而中国在这方面比西方要先进了几百年。唐朝的时候,已经能挖出五十多丈深的深井,而到了宋朝,就能挖出几百丈也就是上千米深的深井。当然,这种井耗费的人力非常大,常需要几百人耗费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过在百姓们看来,这是值得的!

第197章 一九六 水井() 
这个时代的饮水条件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差,若是没有井的话,是他们喝的水普遍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每天这个事儿就是个大工程。d——m不要以为河水总是甘甜的那是扯淡,虽然无污染,水质也不怎么样,多半比较涩,比较难喝。大部分人一辈人没喝过甜水。

    一口井,足以养活上千亩地,数百口人家,在缺少水源河流的地方尤其如此。而就算是大旱之年,深井之水也不会枯竭,照样可以使用。

    如何挖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很清楚,不过董策让赵大会四处寻访也没找到这本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巨著,有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版。董策请赵大会花十五两银子外加包吃包住,从孤店请了两个专门打井的班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磐石堡及附近一共打了十五口井。

    城内十二口,城外距离河流较远的耕地里面有三口。

    其间董策还颇为好奇的去瞧了瞧,也不由得感叹国人的聪慧。别的不说,单说固井的技术,就和后世一般无二。所谓固井,是指由于井越来越深,使得地下水不断渗入井筒,侵蚀井壁,阻碍下挖,为了阻隔地下水的渗入,现代人用套管,而古人则是用“木竹”,下入井内以隔绝地下水。也就是在打出井身胚形后,用木材或把大竹子去节,使其中空呈管状,并将其一节一节头尾相连,下到井内,以防止地下水渗入井内以及井壁坍塌,延长井的寿命。

    磐石堡附近地下水丰富,不需要打那么深就。这十五口井都是同样的规格,成八边形,深十五丈,直径大约是在一丈五尺左右,算是大井了。井壁是石头砌成的,井底铺的上好河砂,在井边安得有辘轳,井上面建的有亭子。而为了防止人们无意中掉下去,还在井周围数了石头栏杆。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董策一直到现在还记得他初中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好像是那年的八月十五,许多人都进城去广场上看焰火,那会儿绵绵不断的烟花盛宴还是稀罕事儿。就在他们镇子上不远的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女人带着孩子趁着人都不在,去地里偷枣子,结果两人都掉到井里了。

    再发现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城墙里头已经划好了许多不过是一尺深的浅沟,这是规划的区域界线,大致已经规划完毕。

    磐石堡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如同一个大建筑工地也似,可是危机也在逐渐的逼近。

    崇祯七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孤店的赵大会带着一个庞大的商队又一次来到了磐石堡。

    董策花八百两银子从他那里买了二百二十石粮食。同时,赵大会又送来了五个铁匠,其中一个打过火铳,一个打过甲叶。董策为此,又掏出了二十两银子。

    按理说,建奴退去,晋北大地升级复苏,粮价应该要回落才是,但是由于建奴的折腾,今年许多地方的夏秋粮几乎是颗粒无收。再加上不少大粮商囤积居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甚或是根本就不卖,以至于粮价竟然反而是一路上涨,现在已经是到了四两银子一石。

    赵大会此人忠厚,而且也算是个有心思的,还送了董策二十石粮食,按照他的话说,这基本上就是赚个辛苦钱了。

    董策知道,他说的这话,多半是不假的。

    而后又花五十两银子买了一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主要是买盐,大量的盐。

    磐石堡的盐消耗量非常大,都是敢粗活儿重活儿的人,流汗如浆,所需要消耗的盐分非常大,是以每隔个三五日都会给他们发一小袋盐。而且腌咸鱼,安乡墩那边的消耗也是不在少数。

    之前修建城墙,采买各种器具材料等等,也是花钱如流水,是以在这八百两银子拨出去之后,刘若宰拨给的那两千两银子,已经是完全花光了。

    没有银子,什么都做不了。

    没有银子,就没有粮食,百姓就活不下去,没有银子,屋舍都建不起来,凛冬将至,百姓们呆在那种自建的房子里面怕是一个个都要生生冻死。

    再往下还想维持下去,就得董策往里头贴钱,要么就是卷堂大散,这刚刚有了些气象规模的磐石堡,就得从此零落星散,迅速的消失在这片土地上。

    董策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他自有法子。

    实际上,为了银钱之事,他早就已经在筹划准备,至此已经两个来月了,眼下时机差不多也快要成熟,只看到时候如何发动。

    “赵老板,借一步说话。”

    董策向赵大会招招手道。

    这会儿赵大会正在那边和刘大库进行交接。

    刘大库来到磐石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他是苏大成的副手。这两个大字辈儿的家伙负责整个库房的管理,确切点儿说,应该是刘大库干活儿,记录账目,而苏大成则是在旁边监督这厮有没有搞出一些小动作。

    苏大成的业务能力确实是非常差,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么,而且对于这个时代的一般人来说,做账房写写画画,记录数字,出多少入多少,那真是跟天书一样了。

    磐石堡的账目一直是比较混乱。

    而刘大库来了之后,这个问题立刻改观,他把所有的账目重新清查了一遍,登记造册,然后又让人把库里面的物资分门别类的摆放,该保养的保养,该擦拭的擦拭。整个是焕然一新。

    董策也给了他一个总库副大使的差事,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的月钱。若是愿意的话,还可以在城内给他建一套住宅,把家人给接过来。

    不过现在刘大库暂时处于一个观望的态度而已。

    赵大会听见董策招呼,赶紧把手上的活计交给手底下一个干练的伙计,拍拍手跟着董策走到一边。

    董策笑道:“赵掌柜的,本官请教请教你,这粮价,四处都这般贵么?这是城中镇里的价格,还是乡野之间也是这般?若是直接去村里买,是怎么一个行情?”

    “不敢当大人请教。”赵大会以为董策在责备他售粮价格高,额头冷汗都渗出来了,赶紧哈了哈腰。

    “诶,你别多想,本官便是一问而已,并未责备你的意思。”董策摆摆手笑道。

    赵大会这才放下心来,道:“大人有所不知了,咱们大明朝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会。行会虽然不是官府,但行会里面的头面人物,却都是地方上的乡绅大户,家中多半有人取了功名或是在外为官的,便是在官老爷面前,也是说得上话,官府也须得让他们三分。是以行会,在地方上势力极大。”

    “小的实话说一句,现如今粮价哪有那般贵了?去乡野村间收的话,只消二两银子一石,就不知道多少农户抢着卖。只是此路不通啊!”他叹了口气:“大同镇的做米面粮油这块儿的行会行首会同几个大粮行的东主,定下了规矩,要收粮食,只能五钱一石,要卖粮食,只能四两一石。谁若是敢擅自提高收购价格,压低外卖价格,便是跟所有做粮食的过不去,就要砸了他家的店,让他再也做不下去!”

    董策点点头,这种伎俩,也并不鲜见,说白了就是搞局部地区的价格垄断么!

    不过和后世那些巨头托拉斯的垄断不同,人家靠的是市场占有率,而这些行首行会所依仗的,无非就是权势而已。

    董策根本就没问‘怎么没有官府管啊’之类的这种蠢话。根本不用问,肯定有官府的影子在后面,其中的牟利,说不得也得分官府一份儿才成。

    这都是一眼就瞧得出来的。

    “五钱银子一石,百姓也不是傻子,谁愿意去卖?不过朝廷不要交粮食,要交银子,他们又没别的进项,只得低价卖出去!唉,那个惨啊!现在大同镇还有周边那些市镇,粮店前头每日都是愁云惨淡,哭声震天。”

    赵大会顿了顿:“也有那善心的,略略抬高了一些价格,结果当日店就被一帮青皮混混儿给砸了,那店主给生生打死了,一帮人扬长而去,官府根本就不管。”

    董策只是沉沉点头。

    任何制度,无论多好,在大明朝这种奇葩的土壤上都能滋生出孽障来。

    像是张居正改革之前,百姓们一律是上缴实物税,于是就有了淋尖踢斛。本来该交一石的粮食,能让你交一石五斗!多处的这些,不就是让这些中间经手的给私吞了么?

    而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之下,不用再交实物税了,一律改为交银子,本来是为了方便运输,也可减轻百姓被勒索讹诈的负担。但是却没想到,这一改,百姓的负担就更重了。第一是火耗。“火耗”,是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损耗及花费。因为百姓们上缴的都是碎银子,而运往京城的时候,需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统一规格重量的银锭。于是就有了火耗,火耗是朝廷规定要征收的,差不多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左右,这个负担自然是压在了百姓身上。

第198章 一九七 香车() 
而地方上征收的火耗,往往是要高达百分之四无十,多出来的那些,自然就是给吃了。d——m

    第二则是官府和粮商勾结。百姓要交银子,就只能把粮食卖给粮商,而粮商借机压低粮价,大斗进小斗出,让百姓又给剥一层皮。

    这些腌臜事儿的出现,究其根源,无非是制度不严,而且地方乡绅势力过大而已。

    董策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些计较,不过他主要问的还不是这个。

    “这大同镇中,可有教坊司?”

    董策问道。

    “青楼?”赵大会一怔,不过很聪明的没有多问,他想了想,道:“并无教坊司,不过却有教坊司下辖的青楼一处,乃是大同镇最上等的销金窟,人间天上之所在。里面的姐儿,要比别处贵上许多,不过那身段儿,那长相,却是没的说了。”

    赵大会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一抹猥琐的表情:“还有不少犯官的家眷罪妇都在里面发卖,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儿。大人若是想去,可找小的带路。”

    他却是以为董策要去寻花问柳一番,因此说的很是详细。

    董策自然没有这个打算,却也不说破,只是笑道:“侯家伟,你可知道?”

    “知道,能不知道么?”赵大会一听这个便是脸上放光:“那逆贼,真真是的该死,竟敢勾结建奴,行这等悍然之事,岂不该杀?所幸是有大人您再次,才没让他翻出什么风浪来。”

    看着赵大会的这番表现,董策便知道,刘若宰那边,估计已经把事情给办妥了。经过一番背后的博弈较量,利益的交换妥协,侯家伟正式给办成了逆贼,看来这一局,是刘若宰赢了。

    赢了就好。

    他低声道:“侯家伟的家眷,颇有几个……你帮我盯着点儿,什么时日,便过来说一声儿。”

    赵大会心领神会,点点头嘿嘿一笑:“大人您放心便是。”

    粮食固然是救命的根基,董策更看重的,却是那几个铁匠,而且这几个铁匠还有些特殊,他们不是赵大会高价聘来的,而是自己主动投奔的赵大会。

    董策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属下这些铁匠待遇如此之好,他们倒是没空儿出去,只是家里的女人回娘家的时候,却是免不得四处夸嘴儿,消息便传了出去了。这几户铁匠都是听了消息之后,又找人问过,确认之后投奔过来。

    这也让董策很欣慰,这说明自己的这个集体,已经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了。古人最重乡土观念,离开老家三五十里就算是背井离乡,能让他们离开老家,携妻带口的投奔磐石堡,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董策亲自带着他们到了工坊,分了三个到火器组,两个到冷兵组,给他们安排了住所,又发了一些粮食,责令他们洗澡换新衣之类的。

    当日下午,董策便带着勇字都的家丁去了镇河堡。

    有些装备没凑齐的,便是从忠字都调过来的,总要光鲜些才好。

    镇河堡的城门官都已经认识了董策,见了他过来,老远的便是候在路边行礼,只求能说上两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