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31部分

崇祯七年-第131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之前他已经向众人叮嘱了无数遍需要注意的各组成部分的尺寸,是以非常之契合,没有任何问题。

    杜建河看着手中又长又大的鲁密大铳,嘴角露出一抹自豪的笑容。

    他知道,这是自己这辈子打造出来的最好的武器。

    没有之一。

    因为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会被他这么重视,这么倾注于心血其上。

    铳筒尾部有一个细细的刻画那是杜建河的名字。

    整个鲁密铳长约七尺二寸,重达九斤,而过去杜建河打造的鲁密铳大约在五斤到七斤不等,都没有这么重。之所以重量会增加,是因为董策的重视,没有人敢于偷工减料,选的都是上等的材料,甚至铳筒都格外的厚实了一分。

    冷锻而成,坚厚非常。

    本来按照常理,他们制造完之后应该要测试一下的,但是没有董策的条子,他们根本领不到火药和铅弹。

    这些就为人下人的工匠们以一种小心卑微的姿势来看待外面,他们的群体相对封闭,也不大愿意跟外面接触,而每当看到像是王羽,李贵这些管事儿的官员的时候,都会跪在路边,深深的埋下头去。

    好生活来之不易,便是卑微一些也没什么。

    当董策得知了鲁密铳制造完毕的消息的时候,立刻便顶着寒风赶过来了。

    他来的时候,赵铁砧刚刚把一把哥萨克骑兵刀打造好。

    正在给刀淬刃。

    他用铁钳子把刀快速的从炉中拎出来,然后以极快的速度伸进了一边儿的大水缸里。

    不过水缸里的液体并不是水,而是一种非常浑浊发黄的液体,还散发着一股浓重的尿骚味儿。

    董策瞧了一眼便知道是什么了。

    这正是尿。

    给刀剑淬刃的液体大概有三种:水,油,尿和血。

    三种液体对冷兵器淬炼,各有优劣之处。

    水淬的时候,冷却速度很快,能得较深的淬硬层,缺点是开裂倾向大,也就是说硬而脆。

    油淬时冷却速度慢,因此在零件尺寸较大时可能淬不透,但是开裂倾向小,也就是说不那么硬,但是韧性会好一些。

    尿和血其实是一种,若是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俩字儿:盐水。盐水淬火的冷却速度比水更快,淬硬能力更强,比水淬的更硬,当然,其开裂倾向也不比水差。

    采用油淬会使得武器具有相当的韧性,但是这种韧性有其不确定性,其质量也很值得怀疑。至于更好的韧性,主要还是依靠回火解决。

    董策选取的哥萨克骑兵刀和骑兵长矛,都更注重软硬度,所以基本上都是血淬尿淬。

    “大人,鲁密铳,打造好了。”杜建河满脸恭敬的把火铳奉上。

    董策吸了口气,结果鲁密铳,入手微微一沉,不过这个重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他拿在手中仔细端详。

    这杆比一般人要高两个头的大枪整个呈现出一种很漂亮的流线型,色泽青黑,透现出一种金属百锻之后的厚重光芒。铳筒笔直,铳床厚重,枪托是柳木做的,上面有细腻的纹理。扳机、准星、照门,上面的每一个细节处,都是如此的精致。

    “这是在我手下,诞生的第一把火铳啊!”董策心里一个声音在回荡:“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他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略显激动的心情,问道:“这一把鲁密铳的造价,约合几合?回大人的话。”这个问题杜建河也想过,他是一个精细人,知道这问题上官差不多是肯定会问的,立刻便道:“鲁密铳重九斤,需要上等精钢打造,这等精钢,十斤上等铁才能打出一斤来,现在市面上,一斤上等铁银一分三厘,一根鲁密铳打下来,光是铁就得一两一钱七分银。再加上所需火炭,人工,器具耗损,外加其它的小部件打造,算来怎么着也得十两银子往上。”

第189章 一八八 试铳() 
董策默默点头,别的不说,这一支鲁密铳须得五六个铁匠合力做接近二十天才能出来便知道其造价不菲了,光是占用的人工就有多少?

    不过十两银子的造价,在他看来,倒也不是无法承受——

    “做了这一支,可能大规模生产?”董策问道。

    “这个?”杜建河道:“回大人,若是要大规模生产,须得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铁匠不够,其二,会钻铳管的铁匠太少。”

    他解释道:“除开铳管之外,其他部件都好打造的多,早些时日便打完了,只是铳管未完,他们就只能闲着。等铳管。”

    董策点点头,不再说话。

    接下来,董策带着杜建河去了内城中心位置规划出来的大校场,就在他的副千户官厅前面,本来这里规划的建筑有营房,官厅前面则是大校场。不过磐石堡人手有限,进展也慢,现在城墙还未整修完毕,城内的建筑等设施。则更是只有一个大致的雏形,不过把那些废墟都拆了,然后规划出一道道的线而已。

    中间又去了东南角的武库领了火药和铅弹。

    董策这次带了石进周仲外加五个家丁作为长随,来到官厅门口之后,他让人在一百步以外竖起了靶子。

    按照戚继光练兵实记中的记载,凡铳把,必以百步为准。射箭则是八十步为最高限。

    鲁密铳比明军一般用的鸟铳要长的多,精度和射程也要远得多,但是枪管的直径是差不多了,射药和铅弹与明军的制式鸟铳都是可以通用的。

    而火药和铅弹,当初刘若宰给董策拨了很不少。作为一个比较开明的官员,他对火器很重视。

    为了测试鲁密铳的最大威力射程,董策严格按照神器谱上面说的法子做准备开枪。

    董策先取药罐,将颈门拨开,以左手拇指顶住罐口,倒出火药在颈上,等倒满之后,则以食指将颈门掩住。然后将鲁密铳以右手拿稳,枪口朝上,将药倾入铳内。按照神器谱上记载的,必须用拇指、食指围住铳口,不然恐药撒出。若是药洒出来,则射药的份数不足,鲁密铳的射击便显得无力。射程也不远,威力也不够狠,准头也会削弱。

    鲁密铳用药四钱,铅弹三钱。这时候杜建河在一边笑道:“大人放心,咱们这枪,按照大人吩咐,都是用木炭烧火,锻打制成的,铳筒坚厚,极其刚硬,绝对不会炸膛。便是再加三勺药也不怕,按道理说,第一次试枪的时候,是该多加药的。”

    董策瞧了他一眼,按他说的又加了一些。

    装毕药,董策将搠杖取出,从枪口伸进去,将药筑实,然后取铅弹装入。铅弹装进去之后,又取用了绵纸少许,同样用搠杖塞进去,一直送进至药处方止。这就相当于是给铅弹增加了一些体积,使其牢牢的卡在铳筒里面,只有卡的严实,才会有足够的精准度和射程。而若是卡不严实,则铅弹被击打出去的时候,就像是人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威力会小很多。而且用棉纸把铅弹和铳筒内壁之间的缝隙填满,也可以避免枪口向下的时候铅弹从铳筒里面滑落出来。

    然后董策将鲁密铳用左手横持,右手取发药罐,用嘴衔出塞口之物,把里面药倒入火门池内。将盖盖上,以左手将鲁密铳微侧转,令火眼朝上,以右手轻轻敲击,从而使发药进入火眼之中,从而和铳筒内药连接起来。

    装填完毕之后,左手拿住鲁密铳,让鲁密铳的尾部拄在腿上,用右手取火绳,先吹去灰烬,然后夹置于龙头内。

    然后就应该是发射了,杜建河忽然道:“大人,小人求大人让小人放这一枪。”

    董策不由得一怔,看向杜建河。

    他的眼神中有种坚持。

    董策明白他的意思,这鲁密铳是他做的,若是做的不好,有什么岔子,这一枪下去炸膛了,炸死的也是他,跟别人无碍。

    董策点点头,把鲁密铳递给他。

    杜建河过去也试过不少次枪,因此动作也是颇为的熟练,他双脚站在地上,扣动扳机朝着远处放了一枪。砰的一声响,一股黑烟腾了出来,枪口压的有些低,还没到一百步就打进地里面去,把地上给打了一个小洞。

    但是这也代表了这鲁密铳是没问题的。

    “你很不错。”董策拍了拍杜建河的肩膀,夸赞了一句。

    杜建河有些受宠若惊,心里一阵激动,赶紧连称不敢。

    放枪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半跪的姿势,一种是站着的。

    董策先用半跪姿势,他踞前脚,跪后脚,其实也就是蹲跪着。然后将鲁密铳举起,左手握住托手,左边胳膊肘的肘尖儿顶在左膝盖上,枪托的位置被他紧夹在腋下。姿势摆正之后,董策闭上左眼,以右眼从后照门看去,对准了前面的照星,屏住呼吸,开始对准远处的靶子。

    靶子瞄准!

    轻轻扣动扳机。

    他手很稳,很沉,出手的时候不会哆嗦和颤动,因此命中率也就不可能太低。而这一次运气也眷顾了他,远处一声喀拉巨响,杨木做成的靶子被打成了碎块。

    鲁密铳的威力,不容小觑。

    而由于鲁密铳的火门距离眼睛瞄准的所在比一般明军用的鸟铳要远一些,因此当黑烟腾起来的时候,不至于熏到眼睛。这也是鲁密铳要胜过鸟铳的地方。

    然后董策又站着放了一枪,这种立放的姿势,一般用于火铳手在低洼之处,而敌人稍在高处的情况下。如此一来,便不用蹲下,而是前脚挺直,后脚少拳,不丁不八,如射箭站立一般。装药还是和之前一般。

    不过这一枪运气就差了些,没能打中。

    董策并不着慌,这是他第一次用鲁密铳,能打成这样,已经是实属不易。

    而后董策又让人把靶子往后撤了十步,瞄准打过去。

    这一次他采用的半跪的姿势,在他看来,这个姿势明显是要比立放的姿势要精准许多。

    又一次打空了。

    若是换成明军的鸟铳,这三枪完毕之后,便已经是铳管滚烫,不能再放枪了。若是再放枪,便有炸膛之危险。甚至由于明军军器制造的时候偷工减料,铳筒壁又薄,里面甚至还有蜂窝,放一枪就得炸膛。

    此时,鲁密铳的构造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鲁密铳的铳筒是双层的,这样一来,铳筒的坚固度就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而且杜建河打造的时候用的都是千锤百锻之后又渗碳炼出来的这个时代的精钢,铳筒坚厚,因此五枪之后,铳筒才是滚烫,董策也停止了射击。

    这时候,靶子已经挪到了一百二十步之外。

    而刚刚树好的杨木靶子,又一次直接被董策给打成了碎片。

    杜建河赶紧接过鲁密铳,用一块浸透了冰水的湿淋淋的破布敷在枪管上,只听嗤啦一声响,一阵白气便是蒸腾出来。

    杜建河换了两次水,很快,鲁密铳的温度便恢复了正常。

    董策又试验了几次,一直到二百步开外,也就是差不多二百四十米。

    事实证明,鲁密铳被评价为‘最远最毒’果然是有其道理的,就算是在二百步之外都有相当强的威力,但是其精准度那真就是只有天知道了,根本是不能掌握。而在一百二十步以内,精准度则是大幅度提高,这一百二十步,就像是一个分界点一样。

    至于再往近处挪,命中率就更高了。

    及至到了十数步之外,根本不用对照星,只需将铳尾紧倚肋上,前执托手,扣动扳机就成。在大概这个距离上,只要是铳手不慌乱,神闲气定的,那么根本不必对照,几乎就没有打不中的。

    而若是到了五六步之外,董策根据赵士祯在神器谱中的描述试验了一下。

    填装了铅弹和射药之后,不着火绳于龙头上,直接用左手稳定铳床,用右手向火门点着,发射速度大为增加,几乎是枪起靶子便被击中。

    不过董策试了两次之后,心里也只是叹气,到了这个距离,想要命中敌人很容易,只需要镇定就行。可是面对着即将杀过来的敌人,又有几个人能够保持镇定?非得是经验丰富的老卒才成。

    这是这等老卒,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战阵才能培养出来。

    董策整整试验了一个时辰,最后大致得出了结论鲁密铳大约十次里面可以成功击发八次,也就是说,如果一百个火铳手齐射的话,很可能会有二十支之这一次无法打响的。

    火器无法击发这一现象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尚且无法避免,更不必说现在这个火器的洪荒时代了。百分之二十的无法击发率已经很低,要知道,这时候明军的火器基本上有一半是没办法打响的。

    由此也可见,这支鲁密铳打造的是非常合格的。

    董策拿着鲁密铳,又带着杜建河回到了工坊。他先去木匠那边吩咐打造了五十支木刀木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