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3章 一五二 损有余而补不足()
但是在跑步的过程中,什么队列,什么一致性,那就根本不要想了。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这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慢跑的队伍回到了安乡墩的门口,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不过他们却是意外的发现了在安乡墩的门口,一队铠甲精良的骑士正自看着自己这些人,为首的一个骑士也就是二十岁的年纪,高大俊朗,脸上笑吟吟的,正是董策。
不用王通招呼,看清了之后,家丁们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纷纷道:“拜见家主!”
董策翻身下马,走到他们面前,双手虚虚往上一抬,笑道:“都起来吧!”
家丁们纷纷站起身来,董策看了王通一眼,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干的很不错!方才我们看了有一阵子了。”
王通赶紧笑道:“还是老爷定的法子策略高妙,属下不过是按照大人的法子做事而已,着实没什么。”
一开始的时候,他和王浑几个也对董策叫家主,自称小人,不过在董策看来,这种称呼是对自己手下有功将士的一种轻贱,便让他们依旧按照常例。
“能把定下的制度贯彻好,就是用心,便有功劳!”董策淡淡笑道:“你放心,本官心里都记下了。”
王通心下感动,抽抽鼻子,笑道:“大人,您看看这几日的成果!”
说罢便是回头大吼道:“在大人面前都精神点儿!全体都有,立定!”
家丁们立刻排成三排横队,一个个把腰板儿挺得笔直,努力的把自己最精神的一面体现在家主面前。
“向右看齐!”
“立定!”
“全体都有!一!”
而后王通便让他们演示了这两日训练的内容,总体来说还算满意,但是唯一让他恼火的就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人在这里而感到紧张,董忠庸这厮竟然又是迈错了步子,这让他感到大为光火!
不过当着董策的面,他也不敢怎么发作,只是狠狠的瞪了董忠庸一眼,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董策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董忠庸的肩膀:“没事儿,慢慢来,相信自己!”
对于现在这个进度,董策心里确实是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些庄户人家出乎他想象的聪明和有接受能力。要知道,英国征服印度之后,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才让那些印度土兵分清楚左右。
董忠庸听了他宽慰的话,直觉的心里滚热滚热的,眼眶一酸,差点便要哭出声来!
“我一定要好好练,要不然不用别人书哟,我自己也要去撞死了!”他在心里大声向着自己吼着。迎着董策的目光,重重的点头。
董策一怔,他能感受到那目光中的灼热和坚定,微微一笑,也冲着他点点头。
他回身招招手:“你们也过来!”
十一个已经改姓了董的前任马贼现任的家丁纷纷下马,来到董策身边。
董策向众人介绍到:“这十一人,现在也是本官家丁,分属忠字都,勇字都,毅字都,从今日起,你们便都是我董氏门下的兄弟,你们之后要相亲相爱,便如亲手足一般,明白么?”
“是,家主!”
众人轰然应是。
不过他们虽然口上答应,脸上也不敢露出什么异样,但是眼中的神色却是出卖了他们的情绪。流民编成的家丁和马贼编成的家丁隐隐然的分成了两个小群体,互相排斥对立。马贼们自命是大人的心腹嫡系,有兵有甲,自然是瞧不上他们这些泥腿子的,眼神中多半是轻蔑,而流民出身的则是对他们有些害怕,又有些鄙夷。
谁还不知道谁的底细?
董策扫了一眼,便是对他们的情绪了如指掌,不过他并不在意。每一个势力,本就不会是单纯到了极点的,而是无数个人糅合在一起的,不怕他们有什么矛盾,只要不影响大局也就是了。若是他们真的亲密无间,董策心里反而就要犯嘀咕了。
他吩咐这些家丁们留在这里互相亲近熟悉,而后便是带着众人进了安乡墩。
墩中那些军户家眷瞧见他自然是纷纷见礼不迭。
董策也和他们有些日子未见,他心情颇为不错,和他们一一见礼,还聊了一些家常。
刘若宰安稳了镇羌堡的局面之后,又在那里滞留了两天,彻底的稳下来局势。之后两日,则是去了剩下的那两座城堡,按照之前的法子狠狠的整治了一番。
最后一站,则是得胜堡,北东路参将驻跸之所。
北东路参将黄琬手下有足足三百家丁,一个个兵强甲坚,透着一股子彪悍之气。相对应的,本来在他的麾下应该有的官兵两千九百六十员名,骡马一千一百九十一匹头,则是连三成都达不到。这位参将大人,光顾着养着自己那些家丁了。
董策本以为刘若宰会大发雷霆,却没想到刘若宰却是一反常态,对那参将颇多拉拢。
在那里盘桓了两日之后,刘若宰并未回去镇河堡,而是直接去了大同镇城,想来是因着侯家伟那事儿去运作打点去了。
他本意是董策随行,但董策却是又自知之明,那等层次的斗争,根本不是自己这个层次能插的上手的,去了也是无益。而且离开磐石堡十数日,他也是挂念的很,便提出告辞。刘若宰也不生气,反而赞他有责任心,便让黄琬黄参将给他派了一队兵马护卫。
董策等人策马半日,还差点儿迷了路,总算是回到了安乡墩。
董策让他们都进了自己的住处,他虽然已经许久不住了,但是这里一直却都是留着的,而且每日都有人来打扫,很是整洁。
董策自坐了,大伙儿便在他面前占了一圈儿,心里都有些诧异。他们都知道大人素来最爱洁净,一路打马回来,早就是浑身臭汗,却顾不得沐浴便招来众人,定然是有急事儿的。
“咱们这个训练法子,得变一下。”董策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
众人都是一惊,心里便有些不解。
王通张张嘴,刚想说什么,又赶紧闭上了。
董策鼓励的瞧了他一眼:“有话便说就是。”
他并不排斥和讨厌下属发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地方,董策还不如这个时代的人们。尽管他能看透四百年的沧桑变革,却也有可能被脚下的石子儿绊倒。董策永远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那种人。就如同上一次关于种什么的问题,若是他一门心思的要种印象中高产量的玉米,怕是明年等待百姓的就是大饥荒。
王通得他鼓励,道:“大人,您写的步兵操典现在不过是练到一半儿而已,剩下的难道便不练了?”
耶律斡里和大咧咧的道:“俺瞧这法子挺好,咱们走的时候,看这些家丁那软蛋怂样儿,俺一个能揍他们十个。现在瞧来,却是都精神许多了。”
石进也点头称是:“大人您这步兵操典,真真能把基础夯的极实的。这些兵丁练出体格,坚韧吃苦,步调合一,这就是强兵之本。”
董策听他们说步兵操典,便是微微一笑。
说是步兵操典,其实只有一章而已,而且还不全。
在步兵操典的这一章——第一章基础训练篇里面,董策把自己前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给写了下来,比如说站军姿,比如说俯卧撑,原地踏步走,队列前进之类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基本的知识,再多的,董策实在是想不起来,而且也未必适合这个时代。
他的想法是逐步的完善这步兵操典,一边操练军队一边进行总结,同时吸取这个时代兵书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董策坚信一个道理,在这片东亚的肥沃土地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自己从后世得来的那些东西绝对不是最适用的。恰恰相反,若是全盘照搬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弄得一塌糊涂。而他也更是清楚,像是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大明朝最出色的将领,智商绝对不会次于自己,更是沉淫于军中数十年,对于军队的了解和掌控,都要超过自己,远远超过自己。他们写出来的兵书,肯定是最适合大明朝的环境的,而且比自己的法子要好得多。
但是其中定然的也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自己多出这四百年的见识来进行弥补了。自己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来自后世多了四百年的见识以及对这个时代历史大势走向的把握而已。
他吁了口气:“本官知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时间无多了。”
“时间不多?”
董策见众人更是不解,便解释道:“咱们现在公中还剩下多少银钱?”不待众人回答,他便道:“从马贼那里的缴获没有下分,而是直接充入了公中,珠宝黄金玉器这些不能折现的且不算,一共是六百两左右。再加上兵备道刘大人拨给的两千两,就是两千六百两。购买耕牛,种子,农具,家什等等就花了六百多两。请来那些工匠外加给工匠安家,以及给家丁们发见面银子,以及七零八碎的花销,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去了。再加上今日的贿赂,还剩下一千七百五十两而已!这点儿钱算什么?单单是重建磐石堡城就要一万两纹银,而且现在手底下这些百姓,都是只花钱的,一文钱都没法儿给咱们赚。”
第154章 一五三 保甲制立()
“咱们现在有多少百姓?七百六十三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壮年男女,现在又都干着重活儿,吃的也多!按照一个人一天两斤粮食来说,一天下来就是十石上下!而且我打算在不久之后便要训练兵丁,粮食的消耗量只会更加的大。当初兵备道给了五百石粮食,粮食最多最多也只够支撑两个月的!咱们的粮食得到什么时候才能下来?明年的五月!中间这五六个月怎么熬过去?还是得买粮食。现如今物价腾贵,哪里买得起?”
董策斩钉截铁道:“所以,咱们必需得想法子弄钱!”
王浑眨巴眨巴小眼儿:“弄钱跟改变训练有啥关系?”
这句话算是问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董策似笑非笑道:“没有兵,去哪儿弄钱?”
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但是众人瞧了,却都是心里有些发凉。
“按照本官的法子操练,固然是能把他们打造成一直基础扎实的精兵,但是那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少则三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董策沉声道:“咱们等不起!所以,必须要让他们快速的形成战斗力!”
“瞧了北东路黄参将的家丁,本官心里有些念头儿。”
“王通,我问你,现在这些家丁们听不听命令?”董策问道。
“听,老实的紧!”王通笑道:“属下让他们做什么从来不带打折扣的。”
“忠诚如何?”
“他们死活都在大人一念之间,这些时日大人给他们吃穿,一个个心里都感激的紧,没有一个说小话的,这些,我最清楚。”
董策知道王通有点儿这方面的本事,他一击掌:“着啊!只要听令,听话,这便足够了!”
……
进入十月的中旬,放在后世,已经是十一月中下旬,北方的各大城市开始供暖了。这北地的天气,已经是寒意浓浓。
早上已经能在草叶上瞧见的浓浓的霜露。
磐石堡左近的大草甸子,也从盛夏初秋时分的黄绿相间变成了现在的一片枯黄,一眼望去,满满的都是萧瑟寂寥。
天公也不作美,天气阴沉沉的,太阳瞧不见一丝一毫。
不过和这天气相比,磐石堡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种植小麦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完全结束了,对于北方中国的农民来说,再有活计基本上就是明年开春化冻之后了,到了那时候才能够对小麦进行保养,因为该时小麦已经发了幼苗。但是中间这段时间,小麦的长势如何,就完全是看天意和土地的肥力了。
农忙虽然结束,这些百姓们可是不会闲下来。
董策的磐石堡现在这么偌大的摊子刚刚搭起来,正是四处透风,到处都需要建设,到处都需要人力的时候,哪里容得他们偷懒?
堡垒需要建设,水渠需要开挖,桥梁需要搭建……
而这一切,最好便是在冬季彻底降临之前完工,若不然的话,冬天到来,土地冻得邦邦硬,到时候施工会非常的困难。比之现在,至少要增加三四倍的工作量。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要把这些百姓们完全组织起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力量来,就得有一个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组织!
董策选择的是保甲制度。
今日,磐石堡南门前面格外的热闹。
所有的百姓们都被召集在一起,聚成一堆一堆小声议论着。
他们的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