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周仁远正在洪承畴大帐和众将争执,周仁远和虎大威,吴三桂坚持乘胜追击,立即前去攻打凌河的清兵。而洪承畴则坚持认为现在清军虽然只剩四万,但是在凌河镇已经建立起严密的防御阵地,野战并非是明军的强项,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上策。
曹文诏等辽东将领见督师和监军意见不同,不敢出声,只是沉默不语。他的宁远军已经和鳌拜交过手,见清兵战力不俗,心下一时也不敢冒然出兵进攻。
周仁远此时口干舌燥,劝说洪承畴道“督师大人,我也知道这鞑子已经建立起防御阵地,但是他们人数只有四万,正是我大军挥兵进攻的大好时机,我军有大量的火器,先用红夷大炮和弗朗机轰鞑子大营,再用火铳手和弓箭手削弱鞑子的骑兵,我军的骑兵再扑杀上去,大有胜算啊!”
洪承畴笑道“王爷说的虽有道理,但是王爷可曾想过,这四万鞑子大多是骑兵,凌河镇地势开阔,不如这松山,塔山,山高险峻,如果鞑子将这骑兵铺展开来,我军就算有大量火器,能挡住这鞑子骑兵群起攻我大军否?一旦被鞑子骑兵攻入我军阵中,就算有火器,也会使我军打败,更何况我这大军之中有与鞑子一较高下的精锐骑兵么?”说着他环顾了一下帐中诸将,众将都低下头来,不敢言语。
周仁远看到此景,心下叹道“这些可都是我明军名将精锐,竟然也只能打顺风仗,无人敢与鞑子骑兵决一死战啊。”他不无失望道“看来本王真是不知兵,没想到我大明竟然无一敢与鞑子骑兵一战高下者。也罢,请督师把我衡州两千骑兵交于本王,再请调吴襄老军门手下的贺人龙部三千骑兵,山海关吴三桂部麾下三千骑兵给我,我带着八千骑兵来当这先锋抵挡鞑子骑兵。”
洪承畴和众将一听什么,八千骑兵去抵挡两三万的鞑子骑兵,小王爷莫非是气昏了头了,连忙劝道“王爷不要意气用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王爷要兵,本督可以答应,早知王爷用兵颇有谋略,但是这先锋还是就此作罢!”洪承畴脸色不大好地回答道。
周仁远回道“洪督师,各位将军,不是本王要抢这兵权,而是一旦错过时机,等鞑子大军来援,到时悔之晚矣!再说,本王要这骑兵统一为战,不能各自为战,方才可以与鞑子骑兵一战啊!”
洪承畴脸色稍霁,点头道“王爷说的有理,也只有把骑兵拧在一起,战力才能倍增,况且王爷善于用骑兵,好吧,就按王爷的意思调配各部骑兵给王爷!至于战还是守,改日再议。”
营中众将表情各异的离开了中军大帐,洪承畴叫住了周仁远道“王爷请留步,下官有事要与王爷商量。”
周仁远一听,便留了下来。洪承畴命人换过热茶,亲自端给周仁远语重心长地说道“王爷,下官知道方才王爷心里有气。下官不是不愿意进攻凌河的鞑子,但是王爷可知这朝廷的旨意是解锦州之围,不是要与鞑子决一死战。再说这营中诸将,哪个愿意将自己的全部家当丢在这锦州,王爷你别看有几个将领纷纷请战,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打了胜仗,拿下了乳峰山。但是真要是到了和鞑子拼命的时候,刚才王爷您也看见了,谁会主动带着自己的军队去和鞑子耗上?下官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慢慢和鞑子一起相持,等鞑子哪一天耗不住了,主动撤军。我等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周仁远听了,心中既悲哀又无奈,说道“督师大人,你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那鞑子如果不肯撤退,也和我大军相持,一旦鞑子大军来援,那我等是战是守?再说我军的粮草能供应的上吗?”
洪承畴听了愣住半晌,苦笑道“不瞒王爷,下官此次率军前来已经准备了供应大军一年多的粮草,都存放在那笔架山上,派了三千精锐看护。至于鞑子真的派军前来救援,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时战就战,老夫把这把老骨头就丢在这辽东了!”
周仁远来到地图旁,看了看笔架山的位置,靠近葫芦湾海边,在松山和塔山后方,点头道“这笔架山的位置选的不错,三面环山,被靠大海。鞑子要取粮道不太容易,为保险起见,可派昭毅将军郑成功的水师在海上警戒,防止鞑子从海路抄我粮道。”
洪承畴听了大喜道“如果有水师戒备粮道,那这粮草就更万无一失了。”
周仁远自从看自己改变不了洪承畴的注意,只得每日里操练起手下九千骑兵。后来的一千骑兵是洪承畴特意从虎大威的大同军中调给周仁远的,这可是洪承畴的点睛之笔。因为周仁远自己有两千衡州骑兵,从吴三桂那里调来三千,从自己宣府军中调来三三千,唯独漏了大同兵和辽东兵,辽东兵是本地兵,原本就兵力不足,而周仁远却偏偏没有大同兵,洪承畴为了安抚其他将领,便下令调一千大同骑兵给他,这样一来,周仁远手下便聚齐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骑兵,要是周仁远的骑兵有危险,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队能看着自己的同僚置身事外?
周仁远在调教骑兵的同时,也拿着一把大刀在挥舞,这把刀还是前不久杨廷麟送给他的,是卢象升的遗物。杨廷麟请旨留下这把大刀也是为了纪念卢象升,一直带在军中,刚好周仁远觉得自己的宝剑虽然犀利,但骑在马上打仗总觉得不称手,杨廷麟便把此刀转赠给了周仁远。
周仁远挥着大刀,一点也不觉得吃力,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杨廷麟在一旁看着心里道“卢督师的宝刀后继有人了。”
就在周仁远训练骑兵一月之后,皇太极的八万援军正朝锦州开拔。洪承畴得知消息后大为吃惊,连忙召集所有将领到帐中议事。
“悔不听王爷之言,现在鞑子果然大军已到,和凌河的鞑子汇合共计有十三万之众。”洪承畴跺脚道。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纷纷说道“这鞑子是举全国之兵啊,大战不可避免了啊。”
周仁远反而劝慰洪承畴道“督师,如今事已至此,后悔无用,还是商议一下如何迎敌吧。”
洪承畴长舒一口气道“王爷说的是,本督现在虽有十万大军,但鞑子倾巢而出,只能严密防守,以待时机。”
然后对着众将森然道“众将听令,严密防守各自防线。如冒然出击者,斩!”
皇太极已经到了凌河镇,他不停地擦着鼻血,他自十日前率军出发,深怕明军突袭凌河清军,便骑马连日狂奔,鼻血不断流出,只得用碗接着,一路之上接了五大碗。到了凌河,见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等将士无恙,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睿亲王,郑亲王,对面的明军情势如何?”皇太子躺在大帐的明黄榻上虚弱地问道。
“禀皇上,对面明军自占了乳峰山后,以此山为依托,上面放置了多门火炮,和松山,塔山连成一线。明国大军在松山塔山山谷之间扎营,此地山高险峻,易守难攻,明军占了地利之先。”多尔衮连忙摊开地图展示给皇太极看。
皇太极微微起身瞄了瞄地图,点头道“这洪承畴果然知兵,占据山地险要之地,我骑兵施展不开,扬起长而避其短,洪承畴是个人才啊。”
“锦州如何了?”皇太极接着问道。
“自臣弟败退凌河,锦州的粮草已经得到明军的补充,再打恐怕也是万难了。”多尔衮有些羞愧道。
“这不是你的过错,你不用自责。”皇太极劝慰道,他此时还需要多尔衮这样的猛将,要不是自己看穿了多尔衮对这皇位虎视眈眈,说不定真的要把他当做心腹之臣。可惜啊,多尔衮你野心太大。“十四弟,朕此次带了满蒙,朝鲜八万大军,还带了孔有德他们的汉八旗,你就看着朕怎样打败这洪承畴吧。”
多尔衮听了一喜道“有了顺义王他们汉八旗的火炮,我军如虎添翼,打败明军指日可待啊。”
这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的汉八旗,厉害之处就是火炮,当年他们投降皇太极,带去了许多工匠。也能造出红夷大炮,虽然质量比不上明军,但是也相差不多,数量颇多,这次皇太极带来了三四十门火炮,专门要对付洪承畴和周仁远。
休息了一日后,皇太极起身亲自率军逼近锦州,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军队重新围住了锦州。
城内的祖大寿等人大惊,连忙上城御敌。祖大寿看到城楼下密密麻麻的清军,叹道“然道我将葬身此地了?”
皇太极登上一座山峰,眺望着明军大营,对着身旁的孔有德说道“顺义王,你可在乳峰山对面的山上安放火炮,一定要压制住对面山上的明军火炮。”
孔有德一听问道“难道皇上要重新夺回乳峰山?”
皇太极听了点头道“不错,这乳峰山相当于锦州的门户,居高临下,如今被明军占领是我心腹之患。”
“对了,你们可探知这明军的粮草存于何处?”皇太极接着问多尔衮。
多尔衮答道“这明军的粮草存在松山后面的笔架山上,此山三面环山,背靠大海,要攻打实属不易。”
皇太极听了低头沉思片刻道“这洪承畴选的位置还真是不错,背靠大海?去找个当地人问问,可有法子从海路到达笔架山下?”
从孔有德身后出来一员汉人武将,躬身答道“禀皇上,末将知道这笔架山后山的大海有落潮的时候,只要我军趁落潮时候派兵进攻笔架山,一定可以拿下此山。”
皇太极听了心头大喜道“真的?你叫什么名字?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这名将领不好意思地饶饶头道“末将叫方嗣明,以前是海盗。”
皇太极听了哈哈大笑道“如果果真如你所说,笔架山有落潮的时间,朕便升你两级,赏赐良马一匹,黄金百两。还有你这名字得改改,以后你就叫方思清吧!”
这名武将听了大喜,忙跪倒在地大呼道“末将方嗣明…哦不—方思清多谢皇上,末将愿为大清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其他汉族官员听了纷纷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方思清,而多尔衮则在一旁心里酸溜溜地道“这四哥拉拢人心这套,自己还真是差的很远。”
众将听令,朕决定三日后攻打明军,以攻打锦州为饵,实则攻打乳峰山,攻打锦州的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豫亲王多铎率领,乳峰山由郡王豪格和贝勒尼堪率领蒙古八旗和朝鲜军攻打,顺义王率汉八旗火炮支援攻打乳峰山。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一万人马绕道松山攻打笔架山。其余众将随朕做为中军压阵。”皇太极命令道。
众将轰然道“谨遵皇上旨意!”
周仁远和洪承畴此时也登上来了乳峰山,看到对面一座山上清军将领云集,一顶明黄的华盖在山顶若隐若现。两人心里一沉,相互看了一眼,皇太极亲自带兵来了!
两人急忙回营,不停地调兵谴将,两人都知道一场决定大明和满清命运的大战就要爆发了!
第六十一章 松锦大战三()
“进攻!进攻!”乳峰山下的清兵在后面将领的命令下不断朝乳峰山上的虎大威部涌来。虎大威不停地命令火铳手和弓箭手向山下射击,山上的红夷大炮也在不停地发射炮弹,砸向山下的清兵,清兵损失惨重。
山下指挥的清兵统帅尼堪和豪格看到山上的明军火炮犀利,连忙命令孔有德调来十门火炮对着乳峰山开始炮击。
“不好!虎总兵,鞑子用大炮了!”大同副总兵王朴慌慌张张跑来对着虎大威说道。“我们的火铳手和弓箭手损失不小,鞑子已经接近了山脚了!”
“我知道了!”虎大威脸色肃然地说道“洪督师和王爷命令我等一定要死守乳峰山,不能被鞑子夺去,叫将士们在鞑子炮击时找隐蔽处躲避一二,以减少伤亡,你去把炮营的黄千户叫来。”
一会儿,炮营的指挥千户黄天寿一路小跑来到虎大威跟前道“总兵大人叫末将何事?”
虎大威带着他来到山顶,指着山下的清军远处发射的大炮问道“黄千户,可有办法把山下鞑子的大炮打掉?这鞑子的大炮对我军威胁甚大。”
黄天寿用手指瞄了瞄山下,摇头道“总兵大人,这恐怕很难,我们的二十门大炮都放置在山顶,就算是居高临下,最多只能打三里地,现在鞑子的大炮安置在四里地外,够不到鞑子的大炮啊!”
虎大威略一思索道“鞑子的大炮已经使得山上的将士损失了三百多人,如果鞑子步步逼近,可大为不妙了。如果本总兵有方法能使得那鞑子大炮进入三里地内,你有把握轰掉他们吗?”
黄天寿拍着胸脯道“只要这鞑子大炮进入我三里射程之内,末将提着脑袋担保,定叫这些鞑子火炮有来无回!”
山下的豪格和尼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