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出天山 >

第49部分

明月出天山-第49部分

小说: 明月出天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仁远觉察到了多尔衮的敌意,一手拉着朱慈烺,一手拉着豪格,大笑说道“虽然此次是议和,但以后两位太子殿下要多加交谈,多加亲近,多为大明和清国两国百姓着想,希望此次议和能够成功,面的两国百姓再受这战乱之苦才是。”

    豪格还沉静在《沁园春。雪》的意境中,懵懵懂懂被周仁远拉着出了帐外,周仁远对着沈铁山使了个眼色,沈铁山当即领了亲卫把他们保护起来。多尔衮在身后大为焦急,没想到这永明王如此机警,豪格还在他手里,只得追出来高声叫道“太子和本王送送大明二位殿下。”

    周仁远放开了豪格,骑上马道“今日只是大家彼此见上一面,议和的事情改日再谈。就不劳二位远送了!”

    这时朱慈烺也觉察出不对,被沈铁山推上马背后,抱拳道“告辞!”

    多尔衮和豪格看着周仁远一行纵马飞奔而去,多尔衮叹道“这大明的永明王相当不简单,此人不除,我大清永无宁日矣!”

    豪格却对周仁远大起爱才之心,说道“十四叔,难道我们不能招揽这永明王来我大清?”

    多尔衮嗤笑道“我大清可以招揽大明所有的将官,但是唯独这永明王不行,太子可别忘了这大明是他朱家的天下?再说你看他那首诗显出来的胸襟,可曾把我大清放在眼里?别费心思啦!还是禀报皇上准备动手吧!”

    周仁远和朱慈烺快马飞奔,一路不曾停歇,知道和祖大寿的骑兵汇合才停了下来。周仁远不是不紧张,里面的汗衫都湿透了。今日里要不是自己见机的快,恐怕很难出得了凌河镇。

    祖大寿见周仁远和朱慈烺脸色不好,知道事情不妙,不敢多问,护送着他们回到了锦州城。

    总兵府里等待的丘民仰,曹文诏,曹变蛟,郑成功等人见他们返回后,都纷纷急忙问道“太子,王爷,怎么样了?鞑子可是真心议和?”

    周仁远默不作声地不理众人直接进入了后院,朱慈烺却一摔马鞭,骂道“议和个屁,这鞑子狼子野心,要不是四叔机警,本太子和我四叔就回不来了!”

    “啊?这到底怎么回事啊?”众人大惊道。

    朱慈烺绕绕头道,“其实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在议和大帐内,四叔突然一手夹着我一手夹着鞑子豪格出了帐外,说什么改日再议,便一路飞奔回来,没有半点言语。我就是觉得不大对。”

    众人都知晓周仁远深谋远虑,他见机不对,飞奔回来那就说明一定有问题。

    周仁远坐在屋里,生着闷气。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皇太极,今日多尔衮眼里浓浓杀机让他断定,满清的议和不是真心议和,自己的判断上出了错误,他苦苦思虑着这皇太极接来的安排会是怎样?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危机?

    祖大寿和众人在大厅里枯等着,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时,祖大乐领着一个满身血迹的士兵跑进来,大喊道“大哥,探子回来了,有紧急军情禀报。”

    厅里众人见到如此情形,心里都震惊道“看来事情朝着最危险的方向发展了。”

    祖大寿大声说道“有何军情,快快回报上来。”

    那满身血迹的士兵喘气道“小的和五名兄弟渡过大凌河,在大凌河五十里外,发现鞑子大队骑兵的营帐,估计不下两万人。其他兄弟都被鞑子的游骑所杀,只有小的孤身一人逃了回来。”

    “什么?”众人心中大骇,两万骑兵,这可真是危险之急,要是鞑子前来进攻,这锦州城可难保了。

    祖大寿大叫道“还不快请永明王前来议事?”

    朱慈烺也顾不得许多,急忙亲自跑到后院来到周仁远的房间,说道“四叔,快来前厅议事,有鞑子军情!”

    周仁远连忙来到前厅,大家把目前的形势向他说了一遍。周仁远定下心神,思虑片刻道“本王现在已完全明白了鞑子的意图,议和是假,鞑子想以太子和我为饵,必定会进攻锦州。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马上护送太子返回山海关,然后回京师。”

    众人点头称是,朱慈烺急道“那四叔你呢?”

    周仁远说道“鞑子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皇太极想要以我和太子为饵,我就在锦州当这个饵。”

    “怎么?王爷有何妙计?”曹文昭问道。

    “皇太极想借此议和围困锦州捉住太子和我,一旦太子和我都离开锦州,必定为天下人耻笑。只有我留下继续这议和,双方必定不会撕破这脸皮,好为大军来援争取时间。左都督,你这锦州可以自保多少时间?”

    祖大寿道“如果只是那两万鞑子,末将保这锦州城三到五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时间如果一场,末将怕这城里的粮草供应不上。”

    “很好。”周仁远点头道,“现在飞鸽传书给京师请大军来援,另外曹总兵和邱巡抚请立即返回宁远,准备备战,鞑子是不会只打锦州,宁远也是目标之一。郑少将军,你也马上返回宁远,指挥水师在这渤海湾策应,不知你的粮草可维持多少时日?”

    郑成功道“末将上次在鞑子那里劫掠颇多,维持和三五个月不成问题。”

    周仁远说道“此次鞑子对这锦州城和宁远势在必得,如果万一锦州和宁远不保,还望各位将军能突围出来向这渤海湾靠近,郑将军的水师会在那里接应。”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感动道“王爷先虑败,后虑胜,颇有大将之风,末将等领命!”

    众人回去纷纷收拾准备回程,朱慈烺来到周仁远的房间外,听到周仁远正和墨竹说话,只听周仁远说道“墨竹,你还是和太子一起回京吧!”

    墨竹不愿道“小王爷,我不愿回去,我就愿意跟着你!”

    周仁远骂道“你又不肯听话不是?这次战事凶险,连我都没把握是否能全然身退,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在这里太危险了!”

    墨竹哭道“上次小王爷出征,就没带上我,这次我不在你身边,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回去面对老王爷,王妃,还有王小姐,就算是死,我也要和小王爷死在一块。再说我一直没中断沈统领教的剑术,我也可以上阵杀敌。”

    周仁远摸了摸墨竹的头,“你真的不后悔!”

    墨竹坚定地答道“我不后悔!”

    “好吧,那你就留下吧,不过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周仁远长叹一声道。

    墨竹破涕为笑道“末将领命!”

    朱慈烺心中也想留下来御敌,但是知道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父皇和这辽东诸将是不容许自己留下来的。敲门进入了周仁远的房间,红着眼睛道“四叔,慈烺是来辞行的,不知四叔可还有何交待与我?”

    周仁远拿出一份奏折,说道“这是我刚写的请罪折子,此次议和是我判断失误,请太子代为转交皇上。”

    朱慈烺连忙摆手道“不,不!这次议和都是鞑子使的圈套,与四叔有何干系?再说还是父皇和朝廷众臣任命你为议和副使,四叔就更不应该担什么罪责了。”

    周仁远笑笑摇头道“其实皇上同意议和愿意议和多多少少也受了我的影响,我多少还是要担些责任的,你还是代我交给皇上吧。”

    朱慈烺无奈接过周仁远的请罪折子,继续问道“还有其他吗?”

    周仁远思索片刻道“我最担心的是这次朝廷会派哪些援军来辽东,我大明军队不善与鞑子野战,如果能把我留在京师的两千骑兵和天雄军的贺人龙部能调来那方可与鞑子一搏。还有无论如何请太子在皇上面前进言,还是由我来当这个监军。”

    朱慈烺坚定道“慈烺回京后定不负四叔所托,一定向父皇进言。”

    周仁远突然摸了摸朱慈烺的头道“慈烺,虽然你我是叔侄。但在四叔的心里一直把你当成我的弟子,兄弟,如果万一我在这辽东有所不测,希望你能劝说皇上,能够迁都到南京,就算皇上不同意,你也要想方设法,带着你的兄弟姐妹到衡州桂王府,那里才是安全之地。”

    朱慈烺跪倒在地,哭道“四叔对慈烺的疼爱之心,慈烺永生不忘,还望四叔能安全回京,继续保我大明江山!”

    周仁远也流下泪来,扶起朱慈烺笑道“也许我这番话言之过早,我会活着回去的。太子一路保重!”

    朱慈烺,丘民仰,曹文诏,曹变蛟和郑成功一行在茫茫大雪之中离开了锦州城,朱慈烺回头看着锦州城被大雪覆盖,心里祈求道“四叔,你可得安全回来啊……”

第五十二章 大战在即() 
数日后,崇祯在接到辽东传来的军报后,只觉得天昏地转,连忙召集所有的大臣到大殿议事。

    众臣听了都目瞪口呆,这下朝廷闹了个大笑话,太子和永明王前去议和却是个陷阱。众臣在纷纷谴责皇太极狼子野心,卑鄙无耻之际,连问太子朱慈烺和周仁远的安危。

    崇祯坐在龙椅上,摸着额头道“太子已经在返京途中,永明王却执意留在锦州与鞑子周旋,好争取我大明准备援军的时间。”

    原本几个想弹劾周仁远的大臣听周仁远孤身留在锦州与敌斡旋,只得闭口不言。

    吕大器奏道“永明王爷忠肝义胆,不畏险境,还请皇上和诸位大臣早日定下援兵,救援锦州。”

    黄道周也奏道“吕大人所言极是,首先要定下派哪个人为统帅,派哪些军队去救援。”

    崇祯点头道“朕也深知情况紧急,众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和方略?兵部吕大人你来说说看。”

    吕大器思索片刻道“现在能统帅辽东诸将的唯有宣大总督洪承畴能胜任此职,军队嘛可以调动宣大的边军,山海关的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再加上原先辽东的松山总兵祖宽的骑兵可与那鞑子一战。”

    这时有大臣推荐甘陕总督孙传庭去辽东统帅诸将。

    崇祯摇头道“孙传庭在hn要对付李自成,一时恐无法离开。洪承畴颇有谋略,朕看他可以为辽东督师,驰援锦州。”

    黄道周奏道“永明王也不是还留在京城有两千铁骑吗?他们战力颇强,况且永明王身陷锦州,也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崇祯一愣,随即问道“可是永明王如今在锦州,有谁能领这支桂王府的亲卫啊?”

    黄道周说道“宣大总兵吴襄与永明王有旧,而且他们一起征战过西北,有吴襄总兵带领这支军队问题应该不大。”

    崇祯点头道“黄大人所言在理,不过这要看吴襄的本事才行。”

    这时,王德化悄悄来到王承恩耳边嘀咕几句,王承恩连忙小声向崇祯禀报道“太子回来了!”

    “什么?太子安全返京了?”崇祯大为高兴道“快!快叫他进来议事!”

    朱慈烺风尘仆仆地走入大殿,给崇祯磕头道“儿臣慈烺拜见父皇!”

    崇祯立忙起身下去扶起朱慈烺,只见朱慈烺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知道他这些天甚是劳累,心中一酸,哑然道“太子辛苦了,祖宗保佑你能平安归来!”

    众位大臣连忙一齐行礼道“拜见太子!太子无恙是我大明之福!”

    朱慈烺赶紧还礼道“本太子不算辛苦,辛苦的是我四叔永明王,此次鞑子势大,还请父皇和众位大人赶紧想法救援王爷。”

    “太子,你快说说,辽东的情况如何?”崇祯催促道。

    “禀父皇,在我离开锦州之前,探马已经得知鞑子已有两万骑兵逼向锦州,永明王已明宁远,锦州之军做好防御准备,为了迷惑鞑子他孤身一人留在锦州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我临行前,永明王还特意嘱咐我请朝廷派出天雄军和衡州军前往锦州救援,他说可与鞑子野战之兵唯有天雄军和衡州军,还请父皇首肯,同时他还恳请父皇再次让他担任监军之职。”朱慈烺详细说道。

    “要与鞑子野战?”黄道周一阵惶恐不安道“这—有悖于我明军的战力啊!臣深怕这洪总督不肯与鞑子野战啊!”

    吕大器沉声道“要驰援锦州,与鞑子野战是避免不了的。难道鞑子能放我明军进入锦州城,再攻城不成?”

    朱慈烺急道“父皇,此次临行前,儿臣从未见过四叔如此沉重过,四叔一向智珠在握,镇定自若。但我临行之前,四叔有—有托付遗言的味道。”说道这里,朱慈烺痛哭起来。

    “啊……?”崇祯和众大臣大惊失色,他们都知道周仁远谋略深远,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没想到此次即将到来的锦州之战,周仁远会如此不安。难道鞑子是要下决心和大明决战了?

    崇祯镇定下心神,缓缓说道“此事重大,兵部和户部五日内拟出一个方略,朕要你们七日后便能出兵救援锦州。”

    崇祯回到御书房,脑袋一阵生疼,跌坐在椅子上。朱慈烺赶紧倒了杯茶递给崇祯,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