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

第89部分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第89部分

小说: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一样丰收,队里的老爷们一致认为不要女人插手水田。

    田里的男人们还一边劳作一边开玩笑,说话,男人们在一起说话荤素不计。宋洪兵听的多,很少说话。水田不多,全队的老爷们一起劳作,三天就能搞完,也不是很急。

    一家人打点好行李,准备启程到燕京去。

    宋有福和孟新民看着面前婆婆妈妈叮嘱自己的儿子,颇为无奈,自己只是去燕京看看,又不是不回来了,有必要这样吗?

    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溜走,1959年的夏天,干旱已经开始,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烈日当空,路边的小草小花也是晒的殃巴巴,没有一点精气神,水田里面也是只有薄薄的一层水,太平村水源充足,但是也只是能供给一点点水,保持水田有水就好。

    刚刚开始,大家还没有陷入到后面的恐慌中去,孟红梅也就是前两年去过燕京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一直待在村里,在燕京的口粮,也是孟家老太太帮着领的,每一次都是四个月寄一次到太平村,现在是队里是统一到队里食堂吃饭,不过因为孟红梅母子的口粮不在队里,她家倒是可以自己做饭吃,去年的大炼钢,很多人家都没有了铁锅,孟红梅家里明面上也是没有的。

    前两年在宋洪兵的建议下,农闲时,大家修筑水渠,从水潭河流两个地方通往田地的水渠,有了前几年的辛苦,现在队里的老爷们儿不用自己挑水灌溉,也算是一件轻松的事。

    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天是滴水未下,有经验的老农们,早就预测今年会干旱,只是不知道干旱的程度,西秦省大部分地区都是缺水的地方,还就西京附近好那么一点点,也就好那么一点点。

    现在要说最好的还是太平山下的太平村。

    水资源稍稍丰富一些,队里的人也不敢大意。

    村中央的大钟敲响,是早上吃饭的时间,宋洪兵饿着肚子到食堂去吃饭,扎喉咙的粗粮实在是难以下咽,他觉得自己变得娇贵不少。

    几家人都不缺粮食,队里办食堂的时候,也只是收当年下发的粮食,别的粮食你只要藏的好,他们不会刻意收,民不举官不究,华国是个人情大国,一个村里住着的,多少都有姻亲关系,只要不是太心眼小的人,都不会举报揭发。

    宋洪青,宋洪成,孟立诚,孟立章都各自翻修的房子,他们的都是青石修的房子,青砖就没有用,怕扎眼。青石便宜,在外地买来也比本地青砖便宜很多,太平山脉的居民都不会采山上的石头,一是山崖陡峭。二是老祖宗口口相传的规矩,不许采太平山的石头和树木,每个村里都有种树在山下山脚,就是为了村民们修盖房屋准备的,老人的智慧是由丰富的人生阅历得出来的。

    去年的大炼钢别的地方很多山都砍的惨不忍睹,但是只有太平村附近,没有被砍伐,孟红梅之前每次上山都会找不同反向上山或者上山以后再走到不同山脚撒下荆棘的种子,这几年早就长得很高很茂密,想胡乱砍伐不现实,这些荆棘有过异能催生,比一般的荆棘生命力都要旺盛,砍伐没有几天就会再长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太平乡一大队(太平村)在大炼钢上面绝对不是先进分子,不光怎么努力总有一个队排在最后一名,太平村的人无所谓,在他们心里荣誉没有肚子饥饱重要,从小就听父辈祖辈说山不能变成光秃秃或者植被很少的山,要不以后不可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水之于他们是另类的粮仓,让他们砍伐自己的粮仓,脑子秀逗了!

    在食堂几口干掉碗里的吃食,赶紧回家,不少人都笑话宋洪兵,“兵子,回去吃独食啊!”

    “咋啦,我媳妇儿和儿子心疼我不成啊。”

    傲娇的宋洪兵说的理直气壮,没有半点不好意思,人家骄傲着呢。

    “瓜怂,还好意思。”

    “瓜怂。”

    “就是瓜怂。”

    一群年纪相当的男人起哄,跟着嚷嚷,宋洪兵瞪了几眼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举起拳头威胁他们,“你再说,秋猎你们一个个的别想去。”

    从开始集体以后,村里就组织了集体秋猎活动,以前都是各自打猎,打什么也不管,那是你的本事,现在就不行,一定要集体秋猎,不过农闲时个人进山队里也是不管的。

    孟红梅炒了两个菜一个汤,吃的还不错,宋洪兵回来的时候,母子俩刚开始,“爸爸,快来,今天有腊肉吃。”

    “嗯,窗户关紧了!”

    “看看,严严实实的。”

    大灶不敢炒菜,都是烧烧水,做饭就是用的这个小泥炉,煮饭,炒菜都是小泥炉,窗户和门都是关的紧紧的,不会有味道溢出去,比较安全保险。

    宋洪兵夹到一块瘦肉,大宝和梅子一样,都喜欢吃瘦肉,他把瘦肉放到大宝的碗里,“快吃。”

    大宝也夹起一块大肥肉放在宋洪兵的碗里,“爸爸,辛苦了,吃。”

    宋洪兵苦笑不得,这孩子现在越来越调戏老子,故意的,好大一块肥肉。

    不过肥肉,他也不讨厌,吃就吃,别人还吃不上呢。孟红梅不管他们父子的之间的互动,自己看戏就好,都不会吃亏,大宝越长大越聪明。

    队里食堂吃的野菜窝窝头,和见得到人影都大碴子粥,还刺拉嗓子。

    就这样还是方圆几十里吃得最好的,还多村里吃的更差,刚开始成立食堂的时候,一些队里刚开始吃食堂的时候,大吃大喝,粮食迅速变少,还没等干旱,粮仓里面的粮食,都已经空了。看到现在这样,很多队里都暗暗叫苦,就今年这样的,夏收,秋收,粮食丰收的机会很少,今年吃啥啊?

    很多队里的队长会计都已经着急起来,他们现在严格控制粮食。

    妇女们带着孩子每天没事就去山上挖野菜,自己挖的教到食堂赚工分,孩子们挖的带回家,一大队的百姓,家里都有存粮,每天在家里用陶罐悄悄做点吃的,有老人们的提醒,每家都不敢糟蹋粮食,一天在家里补一餐,食堂就两餐,早上一餐,下午五点一餐,遇到农忙时还是三餐,但是回到自己家里,家家户户会加餐一顿。

    孩子们的和老人的精神面貌都不错,村里的人也不怎么出村串门,走到外面看的到外边很多人都瘦的很。

    孟红梅这几年和燕京孟家相处的不错,她上次写信过去了,让孟家半年寄一次口粮。

    记忆中大食堂会吃到明年,孟红梅想着自己到燕京去看看。

    “三嫂,在家吗?”

    “在呢,小妹进来。”

    “哎。”宋佳琪现在在西京读高中,现在放暑假。

    “三嫂,我给大宝做的一个书包,暑假放完,他就要读书,到底在哪儿读。”

    “就在这里读,我们都在这里,不去燕京,去那么远,我和你哥都不在身边,我们不放心。”

    “也是,我也不舍得大宝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

    宋佳琪很喜欢大宝,带的也多,有感情。她做的书包,也是斜挎包,不过上面还绣了闪闪红星,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手艺不错。

    大宝其实有书包,不过小家伙抱着小姑送的书包,高兴的说:“谢谢小姑,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

    如果说外边是没有收成,太平村就是略有余粮,上交国家的以后,还能留点,这就叫略有余粮,可是要供全村的老少一起吃,显然是不可能的。

    夏收的时候,就是孟红梅也帮助一起晒谷子。不期望工分,但是能尽点心,不担心下雨,就担心不下雨。

    艳阳高照,戴着草帽也不遮阳,孟母在边上看着闺女卖力的干活,真是的,口粮不在村里来帮啥,不累啊,她看着就心疼,“梅子,累不,赶快休息一下。”

    晒场到处都晒满谷子,还要人时不时的翻动一下,一边都能晒到。

    拿起一边的旧毛巾,孟红梅擦擦汗,“不累,娘,你休息一下。”

    “你看看你,晒的像个黑炭一样,还不是干活晒出来的。”

    当娘的心疼闺女,旁人也没得说,晒场也在村中心,远远的看见有人骑着自行车过来,大家都不认识,骑车过来的人,停下车以后找人问情况,“大姐,你们队里,今年收成不错啊!”

    孟红梅立马警觉起来,应该是乡里的干事下来暗访来了,就是怕队里虚报,说颗粒无收。她撞了撞自己娘,孟母也不蠢,明白了过来,在要问答的女人身后,拉了拉她的衣服,女人也警觉起来,“唉哟,那有什么收成,前面的麦子一亩五十斤都没有,就水田好一点,可是水田也就好那么一点点,要说,谷子本来就比麦子重,看着好一点,都是假的。你看看,看看,村里的水田都收割的差不多了,就这么点谷子,还没有晒干,晒干了还不知道能有多少。”

    其实粮仓里面已经有一半粮食晒干入仓,只要他不查粮仓,就没事。

    穿白衬衣的男人,一身衣服都是旧旧的,但是齐整,看着是个讲究人,他微皱眉头,心中暗思:要是情况是真的,可就不好办了。今年的上交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他就是负责一大队和二大队的上交问题,他刚才也去二大队看过,情况比一大队还要差,看样子完成上交真的很困难。

    停好车子朝水田走去,看看田里的情况,希望没有骗自己。

    招来一个在附近路过的孩子,“狗蛋,快去找兵叔叔,就说乡里有人来暗访,查粮食产量,你要比刚才骑车的人先到,知道不。”

    “婶子,知道的,看我的!”

    狗蛋一阵风似得飞奔水田那边去,狗蛋他们一群孩子都在收割后的水田捡落下的稻穗,每个孩子不是小背篓,就是小篮子,水田收割前就已经不再灌水,田里干干的,就是三岁的孩子也可以跟在后面捡稻穗。

    孩子们热的小脸蛋都通红,还是一起捡稻穗,大喜二喜大麦,大熊小米大宝结成统一战线,随时都在一起,几个大孩子都护着小米和大宝,时不时的照看着。

    大喜看着弟弟大宝的脸蛋热的通红,心疼的说,“大宝,你和小米去休息,天太热了。”

    “大喜哥,我不去,还没有捡完这块田的,等会儿我们一起休息。”

    “你呀听话,天太热,你还是和小米去休息。”

    大喜愁啊,爹娘,爷奶跟他千叮铃万嘱咐好好照看弟弟大宝,千万不能出事,心累。

    狗蛋风一样的奔跑过来,气还没有喘匀,就对着宋洪兵说:“兵叔,婶子让我告诉你,说乡里来干部暗访我们队里的粮食产量。”

    “行,叔知道啦!你回去时候慢慢走,别跑。”

    宋洪兵立即和周围的男人们说,让大家不要被来人套出实话。

    最后暗访的男人,啥也没有查到,还热的要死,心里又着急,回去就中暑,倒床不起。

    几天以后粮食全部收完入库,忙碌暂且过去,男人们还有的忙,耕田,去乡里交粮食。

    一早天不亮,外面就有了响动,孟红梅起床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和隔壁房间里面的儿子,都已经起床,走出门,看到父子俩,一个在劈柴火,一个练功。

    她也洗漱好,到厨房做早饭,厨房里面小泥炉已经在煮稀饭,炒一个空心菜梗子,一碟碎青椒炒豆豉,就是早饭。

    家里现在就养了一只鸡,只有宋洪兵一个人的户口,只能养一只鸡,猪也没有养,不是不想养,是这样的干旱年养猪扎眼。

    家里倒是安静,除了人就是一只鸡,大宝很喜欢这只鸡,没事还和它说说话,催促它快点下单,有时候孟红梅听见了,都觉得很好笑,不过这样才有孩子的童趣。

    “梅子,我等会儿和叔他们进城交公粮,可能回来的比较晚。”

    “我给你带点吃的,中午肯定会饿的。”

    “行,把上次藏的黑馍馍给我带三个就够了。”

    “行啊。”

    孟红梅有一次做了很多黑馍馍,里面还包着野菜,做了很多,放在储物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公众场合,带黑馍馍最合适,一家人体质差不多,到了夏天会自动瘦。还劳作,晒的黑黑的,又瘦又黑,谁也不会怀疑他家吃的太好。

    队里的粮食一牛车一牛车的运到谷口,再卸车架子慢慢的搬出去,最后又套上车架上去到乡里,很麻烦,每年都是这样,大家也不习惯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外人的炸开山谷,扩出一条路来。

    乡里也曾经建议过,可是被村里否决,借口是万一伤着人怎么办,万一山谷被炸的全瘫在这儿怎么办,谁负责,只要有人敢牵书面协定愿意负责,他们就同意。

    谁敢负责,没有人敢负责,牵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