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解决不了问题,打又无法赢下未来,林恩双手插在口袋里。用脚尖来回摩挲地上的一块石子,如今的复杂局面可是他当初坐在参谋办公室所想象不到的。
与大本营先前派来的特使相比,隆美尔级别最高,却最没有凌人气势,他用朋友聊天语态告诉林恩:“来之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本营会议,元首说我们必须是昂首tǐngxiōng地回到德国去,哪怕再一次为了她抛洒鲜血和生命也在所不惜,当时他的情绪有些jī动,很久没见他这样了。”
林恩可以想象到那个场面,他踢了踢地上的石子,石子纹丝不动,脚尖却有些吃痛,遂感叹道:“靠蛮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我个人的看法,想要渡过这一难关还得拉拢盟国、共抵苏联,只是我们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直接挑唆两者了!”
隆美尔低头看着林恩摆弄的那枚石子,淡淡地调侃道:“以前有很多点子都是源自您的智慧,人越成熟,点子应该越多、越精吧!”
当年那些自以为巧夺天工的谋略,现在林恩自己看来不过是欺负“古人”的鬼点子罢了,要论智慧,眼前这位沙漠之狐在北非的策略才真是令人钦佩。事到如今,林恩无可推托,只好继续用自己的“先见之明”欺负这个时代的“古人”了。
“您说……西方盟国最怕苏联什么?”
“最怕苏联陆军的战场冲击力?”隆美尔用并不确定的口wěn给出答案,自己想了想,旋即推翻:“应该是苏联军人无畏生死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又源自于**的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
“那如果这种意识形态向西蔓延,直接威胁到新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而把苏联的控制范围重新推进到西欧,美英盟国会有什么反应?”林恩一边说着,一边用鞋跟磕碰石子,多磕几次,那石子便出现了松动,再来来回回地用脚尖拨弄,最后尖轻轻一挑,它也就老老实实地挪位了。
“总的来说,这是个非常冒险的好主意。”隆美尔伸出右手搭载林恩的肩膀上,“已经确定好细节了?”
林恩摇头:“跟您在一起的氛围jī发了我的思维,我想,实际执行起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我们恐怕又要欠德共一笔了!”
此时距离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已经过去了16年,重提当年往事,这两人并没有会心一笑,而是带着各自的感慨继续漫步。有了林恩的新点子,隆美尔的沉重心态稍稍放松了一些,而且又是下坡,两人脚步都快了不少。
在心里大致盘算了栽赃嫁祸的线路,林恩说:“瞒过全世界的目光是不太可能,但至少要让多数人相信,我们得下十足功夫,而这需要一些时间。”
隆美尔随即回应:“我觉得元首应该会同意这个方案,毕竟现时状况下很难找到更好的办法。只要方案确定下来,他应该会给予再多一些耐心,而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劝抚他。”
林恩点头,随之以沧桑口wěn感慨说:“可叹六千万德国人刚刚沐浴到了和平的阳光,转眼之间又要卷入新的战争了,而且势必掺入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内战形式!”
换了常人,交谈对象只提了个概念性的点子,对于具体内容恐怕还是云里雾里,隆美尔则不同。一代名将的天赋摆在那里,又有退居幕后的修行思悟,眼光所及比起林恩并不逊色多少,他显然已经从林恩的言语之中揣测出这一谋略的主线,知道再度在德国领土上同苏军交手是无可避免的,并对德国民众将要méng受的痛苦感到遗憾,但他还是安抚林恩说:“如今的和平只是一层好看的薄纸,我们用鲜血和生命争取的才是真正的和平。”
随时有被苏军侵袭之危险的和平确实不是真正的和平,但帝国旗帜下的和平是否能够稳固长久,林恩实际也没多少信心,只是权衡利弊,他还是决定沿着这条常人不敢想象也很难理解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临告别前,隆美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林恩,等着林恩当面拆开。信封里放着一张半英寸宽的照片,黛娜抱着小小米娅,母女俩柔美地笑着。
“她们一切都很好,处处受人尊敬,享受着帝国英雄遗孀孤女的优厚待遇,只要我在一天,必定替你好好照顾她们!”隆美尔说这话时,终于将林恩听起来有些生分的尊称“您”换成了以往的“你”,那种熟悉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林恩对着照片发了一会儿愣,抬头说道:“在未来的德国政府,我个人没有任何职务要求,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带着我的家人去一个平静美丽的小城镇过平凡生活,能够谋一份军事教官的职业就最好不过了!”
“这同样也是我的战后寄望。”隆美尔说着伸出右手,以林恩的理解,此时此举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一种表示,而在经历自己的传奇之后,林恩貌似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认可与尊重,但扪心自问,他在很多方面都远不及隆美尔,对妻子浓到忘我境界的爱恋可能是差距最大的一点…!。
第44章 绝对“杀器”()
从丹麦远道而来的帝国守护者、传奇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给林恩带来了帝国大本营的方略指示,带来了他家人的照片,还带了一样林恩没有料到的“秘密武器”——一个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网友分享他本身没有可怕的破坏力,而是给大多数接触者留下温文尔雅的印象,他擅长组织协调,且不止一次地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心胸开阔、济世为怀,为了黎民百姓不惜违逆上意,更神奇的是,如若罢兵休战,他随时可以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世界顶尖的建筑设计师。
古往今来,恐怕没有谁比阿尔贝特。施佩尔更适合这些描述。
共存于这个乱局纷呈的大时代并效力同一阵营,林恩与施佩尔对彼此之名早有所闻,且因纽伦堡营救行动而产生了奇异的因果联系,但两人直至此时才第一次见面。论性格,一个爽直、一个含蓄;论风度,一个稳重、一个低调;论心态,一个青春洋溢却极力扮老,一个天赋异禀却偏要显得大智若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喜好,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最大的相似之处也许在于他们的“跨界错位”——擅长以枪杀人者成了指点江山的领袖,擅长以笔绘图者成了运筹帷幄的妙手,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都干得很不错。
相较于在世人面前一直是无名小辈的林恩,施佩尔的知名度可非同凡响,仅在德国,许多人仍然对他在二战末期拒绝执行元首“焦土命令”心怀感激,如若施佩尔不加掩饰地公开露面,想必许多人都会认出他来,而自从逃离纽伦堡之后,他也一直挂在盟国联合委员会的通缉名单上。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带来的一连串麻烦,施佩尔只好和林恩一样简单乔装。蓄起胡须、改换发型,戴起了样式普通的圆框眼镜,乘坐交通工具时总和普通幕僚们挤在一起。坐定总统高位,林恩所挑选的幕僚要么是追随自己回到德国的旧部下。要么是信得过的帝国情报官员和复兴党骨干,这些人很快就知道了施佩尔的真实身份,自觉保守秘密之余,他们皆以敬仰之心将他供奉在首席幕僚的位置。
以施佩尔在第三帝国及后第三帝国时期的突出表现,此番前来自然不为它事,而重建德国本土工业也是近一段时间林恩百般焦虑的事情。尽管国家内政归由总理内阁负责,可强大的工业毕竟是实现宏伟愿景不可或缺的基础。自从迈入工业时代以来。德国参与国际竞争最大的资本就是它的优质工业,克虏伯的大炮、奔驰的汽车、容克的飞机、蔡司的光学部件、西门子的电气设备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德国的现有资源和处境,率先恢复这些工业巨头的生产能力无疑是见效最快的途径。借巡视军队防务之便,林恩一一拜会了正在重建工厂或酝酿重建的工业领袖们。从总体情况看,德国工业家并没有因为盟国、苏联的轮番蹂躏而丧失信心,在德国获得独立主权的情况下,大多数昔日的成功者都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民众对这些工厂的重建也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可是。厂房毁了很快就能重建,生产器械和流水线设备没了就得重新定制或在国外进口,资金是令企业家们头疼的大问题。而这还不算最糟糕,以往最好的设计师有的遁去了西班牙、阿根廷,有的移民美国、瑞士,还有些被苏联人“请”走,至今仍渺无音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的参军战死,有的在战乱中流落他乡,而培养一名技术员少说需要几个月,培养一名好的设计师动辄数年……站在现实角度,除非短时间内大量资金回流、技术精英群聚而至。否则莱茵金属、大众、亨克尔这些著名企业只能经历一次漫长而痛苦的轮回旅程。
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总部及最大的制造工厂,二战时期年产量过万辆的厂区竟然不见一台像样的机器,工人们有的在修葺砖墙厂房,有的借助起重设备撬开废墟,以便从中寻获机器残件进行重新利用。看着眼前的场面。林恩不禁对这个痛苦轮回的时限感到忧心,而大众汽车的创始人、天才设计师费迪南。波尔舍(又译费迪南。保时捷,甲壳虫汽车和虎式坦克设计者),步履铿锵、神态坚定,当着众多工人对林恩致以乐观积极的欢迎词:“总统阁下亲临视察,让我们这些曾经无所事事、虚度聊生的人倍感鼓舞!我们深知工业是德意志的骨骼,它现在虽然境况惨淡,可我们深信,只要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以出色的姿态回到世人眼前,让我们的汽车行驶在世界的每一个大洲、每一个国度、每一条公路上。届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无上的光荣和骄傲,若要问我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只需回答:德意志!”
听了这位企业管理者的发言,林恩颇受打动,可内心底仍有自己的顾虑:国民可以接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复兴周期,而在暗流涌动、深浅难测的国际大背景下,他即便有着年轻健康的体魄,也等不起国家实力以常态缓慢恢复,何况是日益老去且抱有顽疾的帝国元首?整整十年前,这位平民出身的天才领袖悍然发动战争,既是审时度势之抉择,也足以体现其迫不及待之心态。林恩可以料想,从今往后每过一个月——或许是以星期为单位,他都会收到来自帝国大本营的催促,直至元首失去耐心,或是自己冒险取得胜利。
在工人面前是积极、坚定的态度,关起门来探讨实事求是的问题时,74岁的波尔舍并不回避企业当前面临的重重困难,以他的乐观估计,大众四个月后能重新生产发动机,如果橡胶、玻璃、仪表等部件依靠进口,半年之内就能够实现整车下线,而要实现百分百国产化,则必须等到相配套的各个产业都恢复生产,那个日子可就不好估算了!
碍于人多眼杂,施佩尔未随林恩一起视察大众工厂,但他担任第三帝**备和生产部长时就已经对这些企业有深入了解,而这四年以来,它们的状况无不在曲折中走下坡路。待林恩返回,两人促膝长谈,重建工业的思路便如剥茧抽丝般慢慢呈现眼前,而且两人形成了明确共识:复兴国家的关键在于工业,复兴工业的关键在于鲁尔!
明确了支点所在,林恩调整行程第二次造访鲁尔。众所皆知,鲁尔工业区是德国工业体系的核心所在,战前以通用电力、联合钢铁、法本化学为代表的工业寡头提供了德国扩张军备所需的绝大部分资源。二战时期,鲁尔区的企业已经在盟国的持续轰炸中损毁严重,战后苏联军队又从这里拆走了大量机器设备,甚至在最后阶段秘密破坏了许多固定设施,然而占领者无法拆走也无法破坏的是鲁尔的优质煤炭资源以及这里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就在苏军撤离之后不久,几座新的高炉就在莱茵河西岸矗立起来,而从前的设备虽然不复存在,各种图纸资料也被掠夺一空,可冶炼出高品质钢材和有色金属的技艺却保存在工程师们的头脑里。在鲁尔,林恩以国家首脑的身份发出呼唤,号召全体德国人摈弃前嫌、放下成见,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投身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暗含的意思是那些曾在第三帝国政府担任官职、因参与迫害犹太人或支持战争而受到通缉追责的战犯们可以通过为国效力而减轻乃至免除罪行,在当下的特殊时期,林恩的这一决定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它很可能给盟国苏联落下口实而使新生的民主德国陷入新的外交困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胆的冒险获得了回报,一批身份特殊的技术专家陆续回到了他们能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