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考查组 作者:陈玉福-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7536039913
出版时间:2003…1…1
页数:623
字数:540千
定价:32 元
内容提要:
《1号考查组》是作家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三部,新城市委书记于波,公安局长汪吉湟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社会转型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新时期的英雄面临的不再是炮火硝烟,而是来自党内腐败变质分子和社会恶势力的侵蚀。作家倾心展示了在种种欲望围困的环境里,每个人的灵魂、良知在欲望面前所受的煎熬。
小说讴歌新城市几届领导班子坚持为人民谋福利,最终胜利在戈壁沙滩上完成“引黄入新”的水利工程的伟大业绩。伴随这项工程进展的是新城市委在省委的领导下如何排除来自党内蜕化变质分子和社会恶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目录:
第一章 女人难懂
第二章 省委决策
第三章 微服私访大平县
第四章 酒中有乾坤
第五章 市委书记被软禁
第六章 好雨知时节
第七章 北京之行
第八章 黑云压城
第九章 市委书记被捆绑
第十章 公安局的麻烦
第十一章 于波受贿
第十二章 紧急行动
第十三章 为英雄壮行
第十四章 三十年前的情人
第十五章 省委书记上任(2002年)
第十六章 小汪霞再次被绑架
第十七章 走私香烟
第十八章 千里追逃
第十九章 1号别野区
第二十章 红色通缉令
第二十一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编后记
《1号考查组》序
作者:雷达
读者需要充满活力的作家和作品。
本书的作者陈玉福是西部人,也是我的同乡,他是一位酷爱文学、正处在上升势头并渴望有新的更大突进的青年作家。
在这部长篇《1号考查组》之前,他曾有长篇小说《1号会议室》问世。那是一部很见锐气的作品。作者勇于揭示现实矛盾,对于某些贫富分化、治安混乱以及腐败现象并不回避,但重心则放在歌颂一些脚踏实地的领导干部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公安战线的英雄身上。整部作品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曾在一篇评论文章里这样评价《1号会议室》及其作者:“充满活力的作品需要充满活力的作家”,作为“1号系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很有激情且充满活力的长篇小说。不过,在艺术上,他的不够成熟也是明显的,精妙的细节不多,对于长篇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结构问题,处理得略嫌粗疏,人物也存在某些脸谱化的倾向。
然而,好像专门反驳我的看法似的,《1号会议室》在发行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前后印刷了六次之多,且始终伴有盗版本的流行。这使我惊讶,也使我困惑,我一向自信的判断力似乎失灵了,我当然不会因为他发行上的成功就轻易放弃看法,我深知图书市场存在某种盲目性,但我仍然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像《1号会议室》这样的作品,究竟靠什么构成对读者的吸引力?
必须看到,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或者叫做评论家的人的眼光,与广大社会读者需求和眼光有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我尽管也注意作品的人文内涵,但必会顽固地专注于作品的语言和技术层面,而对广大读者最期望的东西有时反而轻轻放过了。现在看来,《1号会议室》和作为“1号系列”这几部新的作品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发行业绩,关键仍在于,它遇合了当代读者的某种潜在的阅读期待。这是一种意外的接纳和撞击,也是较为合理的。因为小说需要各种风格和不同的写法。我们的读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知道时代需要什么。无疑,就整体趋势而言,今天人们对文学的需求,消闲娱乐的兴趣在增长,教育认识的功能有所下降。然而仅仅是“整体趋势”而已。其实,人们对英雄和英雄主义的仰慕和追求,一刻也没有减弱,在某种意义上还更加强烈了。我们在观察文学问题时,不要发现了“世俗化”就忘记了神圣化,发现了“个人化”就放弃了公共化,发现了“日常化”就否定了传奇化,发现了“平民化”就取消英雄化。要防止简单化的思维。我认为,《1号考查组》是一部英雄的诞生史、生长史,值得一读。
在我看来,陈玉福似乎是一个这样的作家:他游弋在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以故事性和悬念性见长。它的写作,表达了对强烈现实人生的召唤和探索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愿望。他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乐观与悲壮,忠诚与牺牲,信仰与奉献的精神诉求,表达着生死时速一般的壮烈情怀。他还是一个善于寻求题材优势的人,他不认为题材是无差别的,他显然相信,尖锐的现实题材是赢得当代读者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他在技术上的弱点被其他优势遮蔽了。公平地说,《1号考查组》比《1号会议室》无论人物刻画还是思考深度,皆有不小的进步,且一部比一部好一部比一部深刻。于波这一高级干部形象,从脸谱化中脱出,开始变得复杂了,个性甚为突出,但又是统一的。独臂英雄汪吉湟的形象也颇为突出。还有各色人等,各有特色。总的看来,《1号考查组》的热闹可看之处甚多。他摈弃了前一阶段某些所谓官场小说客观展览腐败的自然主义倾向,或赏玩化、消费化倾向,而是告诉读者,腐败是怎样渗透开来的,失去制约的权力是怎样使人堕落的,血债累累的罪恶势力是怎样受到清算的,以及,民心这杆秤到底有多重,邪恶和腐败不管有多么骄狂,最终是怎样被正义之剑斩杀的。这一切当然是读者乐于了解的。
陈玉福的创作是勤奋的,这得益于他苦难的经历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他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的60年代初,父母都是无权无势的小农民,所以几乎没有吃的养活他。懂事上学后,适逢文化大革命,因为父亲被国民党抓过丁,作为“狗崽子”的他虽然考高中时是全班第一名,可他没有通过政审关而失去了学业。回乡务农后,他刻苦自学,年纪小小就写出了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的家庭》,作品虽未出版,可文学之路应在那时候从他脚下开始了。1978年他考进乡村学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这之后靠自学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去年我去兰州大学讲学时,他又刚刚毕业于兰州大学的中文系在职人员研究生班。他的朋友很多,尤其是政界的朋友包括某省省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这么说,他的今天是苦难换来的。苦难对他来说,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校。
创作是一项艰辛的个体性的智力劳作,而长篇小说的创作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劳动———需要支付的智慧和体力十分浩大。陈玉福写出“1号系列”开头的几部作品固然可喜,但越是走向深入,就越能体会到,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期待陈玉福厚积而薄发,在“一号系列”以后几部作品里,完成新的超越。
二○○二年十二月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创作研究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第一章 女人难懂
这天夜里的市委常委会一直开到了凌晨1点钟,还没有要散的迹象。于波说啥也不会想到,为钟祥的这么一丁点儿小事,程忠竟然会当着全体常委的面顶撞他。在程忠看来,烈士的遗体已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变成了一黄土。人都为新城的“引黄入新”工程牺牲快三年了,为了一个所谓的作风问题,把一个死了的人无休止地审查了两年多,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任小凡怎么了?不就是因为任小凡曾经是个坐台小姐吗?不就是钟祥在上引水工程工地前———不,在担任“引黄入新”工程副总指挥前和这个叫任小凡的女人同居过吗?……就这么档子事,反复审查了多少遍,到今天了还不罢休,这还有完没完?
这官场上的所谓“顶撞”,只不过就是持不同意见罢了,何况程忠市长在“顶撞”于波书记时,语气是平和的,语言是避重就轻的。
“于书记”,程忠仍然是心平气和的声调:“你常常对我们说,拿着人民的、吃着人民的,能为人民办事,就是称职的好干部。我们扪心想一想,钟祥难道不是一个好干部?”
“好干部?”于波的口气已经相当的冲了。“好干部还包养情妇?纪委、检察院的同志难道就没有在工作?他们已经辛辛苦苦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案子查了两年多。事实证明,刘洁告状要收任小凡的房产是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点本身没有错。可是从这件事上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很大很大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廉洁奉公,你能说钟祥包养情妇是廉洁的吗?如果说,我们把这样一个人批准为烈士,大家想想看……”
程忠仍然是不慌不忙的样子,他今晚的态度和于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一直是慢悠悠地讲话。这时候,他又一次打断了于波的讲话:
“我早已经想过了,钟祥的功大于过。”
“你……你今晚咋就这么犟呢?”
“我犟吗?”程忠忧伤地说:“我在为牺牲了的钟祥感到难过……”
是不是人官做大了,脾气也就随之大了起来,尤其是今天晚上,面对程忠的一次次“顶撞”,他再也忍不住了。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几乎是义愤填膺地说:
“程忠同志,我再一次重申一下我的观点,钟祥不能成为烈士!”
“我反对!”程忠的语气仍然是平和的,甚至表情还是和往常一样,几乎是满目春光的那一种,可言辞似乎又是很坚决的。
就是程忠的这种表情,真正地激怒了于波。于波真想向程忠大发一通脾气,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发脾气是懦夫的行为。发脾气只能证明你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人格上的不完美。想到这里,他强压住怒火,重新坐在了座位上。
两位主要领导的意见不一致,往往会为难其他的同志。今晚的新城市委常委会上,就难坏了其他常委。他们支持于波也不是,支持程忠也不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位几乎是同舟共济、亲如兄弟的领导今晚上会意见不一致。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汪强见状,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要不,我们下次会上再议。”
其实其他常委也正是这个意思,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同意汪强的意见。
“同志们!”程忠还是不依,他说:“钟祥的事迹不仅上了《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连中央领导都知道了,省委陈书记更是着急,他说在他退下来前,一定要给钟祥一个公正的说法。”
于波把手机从衣服口袋里掏了出来,按了几下键,大声说:“程市长,你听听这是什么?这几乎是三年前我们上任时那段顺口溜的接续。”
于波顿了一下读道:“新城干部顶呱呱,独臂局长人人夸。造福百姓事、十件本不差,尚有不如意、定要深里挖:走私香烟军车拉,黑社会头子没法抓;楚辉挣钱学校花,下岗工人街上爬;政府的债务火车拉,教师的工资贷款发;烈士养二奶不违法,坐台小姐笑哈哈。”于波读完手机显示屏上的顺口溜后,望了望与会者。他发现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汪吉湟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低着头。
“程市长,你说什么叫公正的说法?”于波的火气显然已经消下去了。他说:“否决了钟祥的烈士称号,就不公正?让老百姓这么骂你?骂我们的政府?”
“问题是,我们如何向新闻单位交待?”程忠依然是不屈不挠地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于波伤心透了。这程忠是咋回事?为一个钟祥,难道他们之间多少年的交情都不讲了。想想自己当市委书记的这两年多,哪一件事不是你程忠支持我于波做成的?大到从破获两大惊天案到造福新城千秋万代的“引黄入新”工程,小到干部的任免和日常的工作。今天的程忠是怎么了?是不是自己一直处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从没有谁提过不同意见,而今天的程忠持不同意见了,自己就想不通。事情好像远不是这样。近来,好像不是程忠对自己有看法,连汪强和市委秘书长金安等人也像是对自己有想法了。而这些人和程忠不同的是,没有当面把不同意见说出来。可他们显然是不愿意说出来了。这样一想,他就原谅了程忠,他想程忠肯定在内心还是不想伤害他于波的。尤其是在省委书记陈刚将要离任,于波这个省委常委很可能会出任省委副书记的这个节骨眼上,程忠如果是个政客的话,得罪你于波干啥?你于波走了,这新城市的市委书记不是程忠还会是谁?这样一想,于波的心情也就平顺多了。
可是,有一点,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