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魏延的种子三国 >

第231部分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231部分

小说: 魏延的种子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夜,吕布与蔡琰颠鸾倒凤,彻夜缠绵,极尽欢娱之能事,直到天微亮之际,才把蔡琰抱在怀里,两人绞缠在一起,沉沉睡去。

    此后三晚,吕布都是在蔡琰房中度过。

    吕布对蔡琰是最为怜爱的,虽然其他的妻妾在历史上各有各的惨,却都没有蔡琰蔡文姬那么惨。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jing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琰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怎奈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蔡文姬第一次出嫁,远嫁河东卫家,她的丈夫卫仲道是太学出sè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无子女,蔡文姬遭到卫家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当时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能受得了这种白眼,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回家。

    董卓死后,蔡琰的父亲蔡邕因感激董卓的赏识而痛哭董卓,被王允所杀,蔡琰孤苦无依。

    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占长安,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没有父亲保护的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嫁给了粗略不文的南匈奴左贤王,被迫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在北地苦苦生活了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曹cāo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曹cāo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当他得知蔡邕的女儿被掠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cāo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

    吕布想起蔡琰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在乱世里竟然如此漂泊,非常同情怜悯。

    男人跟女人不同,女人永远不会因为怜悯一个男人而爱上他,但男人却会因为怜悯进而怜惜进而疼惜,进而爱上一个女人,吕布对蔡琰的感情里也有一种怜香惜玉不忍再让她重蹈历史悲剧的情愫,其实对于貂蝉、杜秀娘、严琳、邹晴以及其他在乱世里不得善终的女人,吕布都怀着强烈的拯救情结。

    吕布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面对着天下难民,他有救世主情结,面对着这些薄命红颜,他亦有救世主情结,吕布坚信,因为他的重生,这些红颜不会再有那一世的悲惨,她们会跟着自己过着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由男人挑起的战争不应该让一个弱女子来承受!

    真正的男人就要有能力保护住心爱的女子不遭战火的纷扰。

    吕布慑服了河东卫家,河东才子卫仲道躲在地窖里旧病复发,一命呜呼,蔡琰第一个劫难被吕布化解。

    吕布将蔡邕请到邺城,使得蔡邕没有依附董卓,王允也无法加害蔡邕,蔡琰的第二个劫难被吕布化解。

    吕布扶持南匈奴的左贤王呼厨泉替代于夫罗为南匈奴的新单于,又以雷霆行动平灭了南匈奴各部,呼厨泉成了有名无实的单于,呼厨泉想要聚众叛乱,却被早已严正以待的吕布派兵平灭,呼厨泉被枭首,无法再到中原劫掠妇女,蔡琰的第三个劫难被吕布化解。

    吕布娶蔡琰为妻,又以扶持为理由压制曹cāo势力的扩展,那个不知所谓的屯田校尉董祀在历史上的表现被吕布唾弃,吕布不会用他,也知道他是世家子弟,会乘机找他的晦气,治他于死地,这一次蔡琰跟他非亲非故,自然不会为他求情,蔡琰人生的最后一个劫难被吕布化解。

    因为吕布的出现,蔡琰再也不会重蹈那一世的覆辙,她会和吕布以及子女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一辈子,这一辈子不再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问世了,蔡琰的一生会像宋朝李清照的前半生一样,和恩爱的丈夫写一些恩爱的诗词,如此足矣。

    吕布依稀记得,后世某些学者考证说在东汉末年劫掠蔡琰的左贤王是刘豹,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事实,公元188年,南匈奴内部发生动乱,于夫罗携带儿子刘豹出逃,公元196年,于夫罗病死,刘豹的叔父呼厨泉继位单于,刘豹则成为左贤王,而蔡琰被劫掠到南匈奴是她父亲蔡邕被王允杀死的公元192年,左贤王是单于的继承人,公元192年的南匈奴左贤王正是呼厨泉。唯一遗憾的是呼厨泉的侄子,原来那个于夫罗单于的儿子刘豹还不知影踪,不知躲到那里去了。(。。)

    s

第419章 【如何培养孩子】() 
每一天的晚上,魏延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饮茶聊天。

    魏延抱起儿子魏昌,他已经二个多月,眉目已经渐渐长开,长得有点像黄月英,秀眉凤目,猛然看上去像个女孩,魏延有些不喜欢这孩子的男生女相,担心是无福之相。

    黄月英劝慰道:“夫君,孩子再长大一点,相貌还会有变化,有很多孩子小时候长得像母亲,后来长着长着就更像父亲了,夫君你无需多虑。”

    魏延想起穿越前那一世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当他满月时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女孩,跟他妈妈彷佛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可当他满周岁时却看起来跟他爸爸一模一样,魏延便释怀了。

    论相貌论身体,魏延绝对称得上天下无双的赞誉,他的老婆们都算得上倾国之色,所以以后小孩子的外形都可以放心,魏延不能放心的是他们的内在,虽然魏延算不上愚蠢,他的几个老婆也个顶个的聪慧,可若是跟曹操、卞玉儿这对夫妻比较,魏延就有些自叹莫如。

    在优生优育这一点上,魏延非常佩服曹操,曹操的儿子虽然在综合方面没有超过曹操的,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

    曹丕作为帝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折辱臧霸、张绣、于禁、曹洪等人,排挤同宗,重用被曹操戒备的司马懿,屡次拒绝刘晔等大臣的劝谏,跟他老子比起来差远了,但他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他任内,缓和了其他士族与曹氏的关系,并在士族支持下,成功篡汉立魏,他修复了洛阳,营建五都,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曹丕后期,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曹丕在政治上颇有手腕,但在军事才华上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统领大军南下讨伐东吴都没有取得战果,但他派遣军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地,多次击败鲜卑骚扰,巩固北疆边防,又遣使复通西域,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燕歌行》是历史上最早的七言诗,他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建安七子”的称谓便来自此文,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有劈山之功。曹丕的文章虽无法与父亲较量雄奇慷慨,但也能自成一家。

    此外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传闻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骑马。

    曹植的辞赋里,有着最华美的藻翰、最丰润的意象,不仅时人咸瞠乎其后,放眼千年,亦难逢敌手。人们习惯于将曹植想象成一个文弱的诗人,牢骚满腹,只知整天与几位脾性相投的朋友饮酒谈天,这其实是一个错觉。文武全才,这是曹操培养儿子的基本方向,曹植虽不及曹丕那么擅长击剑、摔跤、射猎,但沙场上的志向也是不输壮士的。如果当年带兵去合肥与孙权打仗乃是迫于父亲命令的话,后来屡次三番地向曹丕、曹丕死后又向魏明帝曹睿写出《求自试表》,则明显表达出曹植体内亦有一股效命沙场的胆气。

    曹彰,武艺惊人,或许竟可与许褚、典韦一流悍将比试一番。他不仅擅长射箭骑马,臂力过人,尤其还有一段“手格猛兽”的传奇经历。曹操对这位“黄须儿”自也欢喜非常,但仍不忘提醒他:“你不知道念书,只知乘马击剑,此匹夫之能,算什么本事。”遂亲自圈选了若干经典,让曹彰读去。曹彰蛮不情愿,私底下常对人抱怨道:“大丈夫当横行四海,效法卫青、霍去病,带十万兵驰驱沙场,焉能在家里作一介博士。”曹操后来就给了曹彰机会,曹彰作为骁骑将军带兵镇压代郡乌丸的叛乱,大获全胜。

    曹冲,有可能是曹操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不仅最聪明,还最仁慈。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操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仓舒(曹冲字)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魏延就以曹操为榜样,他反复思考过曹操是如何把几个儿子教成才的,因为跟曹操比起来,袁绍、刘表、刘备的儿子不过是蠢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兄弟各有所长,固然跟曹操天才的遗传分不开,更与曹操独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分不开。

    一方面,曹操对于儿子们要求严厉,尤其是对曹丕、曹植、曹彰几兄弟,自小就带领他们骑马射箭,南征北战,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另一方面曹操还培养他们通晓音律,著诗写赋,铸就了“三曹”在某个国度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贵的是,曹操还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断称赞孩子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邺城铜台的登台作赋,年仅十九岁的曹植一挥而就,率先完成《登台赋》,曹操阅后赞叹不止,令曹植备感鼓励。东吴送来一只大象,曹操询问部下如何称象,年方六岁的曹冲就直抒己见,曹操非但加以阻止,还夸赞万分,并一一照办,令曹冲一举成名。且不论辞赋的好坏或称象的方式是否可行,曹操对孩子的积极鼓励是非常值得魏延学习。其实,曹操不仅对嫡亲子赏识无比,对于养子何晏和秦朗等也是宠爱有加,令其才华备受肯定,可以傲游诸侯间而无尤。

    曹操的赏识教育,就是父亲通过亲切的言语、体语表示来传达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令孩子在不断的积极鼓励之下,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魏延也准备这样教育孩子。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应材施教”,魏延准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兴趣显得有多么地不务正业,魏延都愿意依着他们的性子去培养他们,竭尽所能把他培养成本行业最好的人才,即便有孩子想去种地,也要培养他成为大汉最好的农学家。

    魏延期望自己的子女里面能出几个带兵打战的武将,有几个能出谋划策的谋士,有几个能治理一方的政治人才,有几个做贸易的经济人才,有几个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如此这般类推。

    魏延反复教导孩子们:“你们将来只有一个人会继承为父的权位,这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没用的,在为父心中,你们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一样重的,只要你们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到大汉最好,做到你们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做文官也好,作武将也好,做儒生也好,做商贾也好,只要你们能够在本领域做到至尊王者,你们就是为父的骄傲!”

    魏延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所在领域的王者。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受曹操启发却胜于曹操,魏延“因材施教”的教育,给孩子们多一些发展的门路,应该能够避免那种“九龙争嫡兄弟相残”的恶俗又心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