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

第68部分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68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卖完成。

    砖垛数出来以后,王长锁一摞一摞地往车上装。腊梅人小,搬不动,只能一个一个地拿。趁父亲转身往车上排的时候,赶紧往空间里收几摞。

    待车装满了,两千块儿砖也装完了。新鲜的砖垛底儿证明着这一切。

    “一车就拉走了?”砖厂出纳来验证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拉完了。你数数砖垛底儿,没多装。”王长锁指着自己腾出来的新鲜印迹说。

    确实是两千块砖的垛底儿。买家不说少,卖家如何叫这个真儿。出纳摆摆手,让买家上路。

    一个老牛车,就算上着六块车厢板,也不可能装得下两千块儿砖呀!好奇的出纳尾随而去,待到了家里,亲自数了数王长锁又码好的砖垛,两千块儿,一块儿不多,一块儿不少。

    “这牛车,神了!”出纳挠着头皮,满腹狐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打夯() 
王长锁却高兴的不行:白头发老奶奶神力真大呀,一辆木板车愣装了两千块儿砖!赶紧让妻子马惠恩到腊梅屋里去烧香磕头。

    通过这件事,王长锁看出白头发老奶奶是真心帮助这个家,盖房的信心更足了。

    把打苇箔的活儿撂给妇女和老爷子,自己带着一兄一弟,刨房基上的树、拾砖头、清理场地。定下房基位置后,便开始了挖地基。

    地基指的是直接承受房屋荷载影响的地层。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盖房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挖地基是个力气活儿。尤其挖到深处,还得用力往上扔土。

    这时,王大肚的坯已经打完,腊梅结束了对他的供应。仍然一天蒸两锅窝头,挖地基的人管够,其他人一顿一个。

    没办法,粮食虽然有数,也不多。但怎么也不能有的吃有的看呀!好在自己能以两世里穿越,她相信自己总能想到办法弄到粮食。

    地基挖好后,应该打夯了。

    打夯就是用夯把地基砸实。

    “夯”是一段粗粗的实木,底部钉上一层厚厚的铁板,四周加上把手,在把手的根部,钉上4个铁环,拴上八根绳子,整个重量有一百多斤。

    由四到十个人拉动绳子,高高地抛起,再由一人在地基上抓住把手,对准不实之处狠狠地砸下去,直到砸实为止。

    拉动绳子的人叫“打夯”。站在地基上抓把手的人叫“引夯”。

    打夯是个力气活儿,不但要叫人,还要管饭。尤其在吃不饱肚子的饥荒年代,管饭更是重要。

    “我们叫几个人呢?”腊梅问道。知道了人数好准备粮食。

    王长锁:“八个吧。中间要有人替换,需要人较多。这时人们都吃不饱,没力气,多个人还准实。还得从早晨就管饭。一天三顿。队上的那碗稀粥,举不起夯来。”

    腊梅:“白头发老奶奶说给五十斤玉米面,你看够不?”

    王长锁算了算,叫八个人加上家里的爷儿四个,一人合四斤:“富富有余,吃不清。”

    腊梅:“这是力气活儿,你不叫王大肚?”

    “那个大肚子,咱还真叫不起。”马惠恩拧着眉头说。

    腊梅心里话:打坯的事亏着没给你们说,要是说了,还不心疼的打朴啦儿!

    王长锁沉思半天,说:“以前人们修房盖屋,哪一回也少不了他。就是不叫,也凑过去。为的就是吃顿饱饭。

    “人们也就形成了习惯:只要打夯拔框子,都叫他。咱是一个队上的,又是一王家,不叫不合适。”

    马惠恩:“现在没粮食,白头发老奶奶给点儿也不容易,要叫上他,三停儿能撅一停儿走。”

    王长锁:“你也不能光拿那次比赛看他。那是为了比赢,拼命往肚子里塞的。平时,也就比人们多吃三、四倍。比如,我们每人吃三个、四个,他有十来个也就够了。一天吃不了十斤粮食。不就打一天夯嘛,何必得罪人!”

    马惠恩:“光打夯呀?以后活儿多着呢,光拔框子就得三、四天。打夯叫了,拔框子不叫,显得更不好了。还不如一开始不叫。”

    王长锁:“你不要光看他吃饭,他还干活儿呢。垒山墙的时候,没有他扔坯会窝工。紧出半天活儿来,比什么不强。”

    腊梅见父母为此事拌嘴,忙说:“现在粮食紧,干娘考虑的也对。这样吧,要是叫王大肚,我就给白头发老奶奶说说,让她多给点儿,把王大肚的饭量加进去。干娘,你看,这样行吗?”

    马惠恩:“要是能多要,叫就叫吧。我不是为别的,就怕添上他吃不够嘞。我又没处弄去,到时抓瞎。”

    腊梅:“那就这样,叫上他。只是,这回白头发老奶奶给的是玉米面儿,不是窝头,家里又没锅,只能到食堂里去蒸了。

    “干爹,干娘,这事只能你们去给队长说了。还有,她还想给二斤猪肉,一捆菠菜,中午打肉片儿菠菜汤,也一并说过去。”

    王长锁:“我去说。这个没问题。当初成食堂时就有话,谁家有大事,可以借食堂里的锅灶。只因人们都没粮食,就到那里煮煮野菜。跟我们蒸干粮一个道理。”

    随即,腊梅拿出来了在前世准备的五十斤加工好了的玉米面、二斤猪肉和一大捆菠菜。

    打夯的头一天晚上,马惠恩和景焕改,在王馒头的帮助下,蒸了五笼屉窝头,排了三笸箩。

    腊梅又买了二斤五香萝卜丝儿咸菜,给人们就早饭。

    叫了八个人,都是十一队上青壮年。

    人们都空着半截肠子多日了,乍一敞开吃,又都是净面金黄的窝头,吃的都狼吞虎咽。有吃三个的,有吃四个的,有吃五个的。

    王大肚也不局着,拾了一小篦子,成了两碗稀饭,就着咸菜条,吃的津津有味。

    当大家吃饱喝足,身体的本能激发了出来,一个个欢实的像只小老虎,你打我一下,我揍你一拳,有的还互相掰起手腕子来,一点儿也看不出大饥荒的影子。

    其实,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好,就是吃不饱,饿的没了力气。一旦能量补充上去,旺盛的活力又回到他们的身体里。

    王大肚刚打完坯不久,身体还不是很虚弱。加之早起又吃了顿饱饭,精神头上来了,主动承担了引夯人。

    其他七个,加上王长柱,负责牵绳打夯。

    一切都准备好后,王大肚跳到基槽里,两只手抓住夯上的木柄把手,拉着长音唱了句:“拉起个夯来呀!”

    其他人跟着喊:“哟哟嗨!哟嗨呀一个哟嗬嗨,啊嗨哟一个哟嗬嗨哟,嗨嗨呀胡尔嗨!”

    同时一起用劲,把夯抬高,然后猛地平稳放下。

    王大肚又唱:“同志们呐,加把劲呀!”

    众人回应:“加把劲呀!哟嗬嗨!”

    王大肚:“角角棱棱要打到呀!”

    众人:“要打到呀,哟嗬嗨嗨!”

    王大肚:“旁边的人呀,”

    众人:“哟嗬嗨嗨!”

    王大肚:“往上站啊!”

    众人:“往上站啊,哟嗬嗨嗨!”

    王大肚:“小心砸了你的脚呀!”

    众人:“知道了呀,哟嗬嗨嗨!”

    王大肚:“高高地抬啊,稳稳地放啊!”

    众人:“稳稳地放啊,哟嗬嗨嗨!,哟嗬嗨嗨!”

    在歌声中,粗大的大夯能抬一米多高,砸下去一个坑,低沉而带瓮声。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六章 另类办法() 
人们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沉重的夯飞扬起来,八根绳子像上下跳动的旋律,悠扬轻快,那头拴的好像不是沉重的夯,而是希望和欢乐。

    是啊,这个时期人们吃不饱肚子,欢乐更是少之又少,沉重的生活压抑着人们的情绪。

    但一旦吃饱了肚子,劳动也就成了一种欢乐。这其中,没有一点儿金钱的利诱,没有一点儿名誉的争夺,有的只是朴素的感情。

    歌声又引来很多老人和孩子围观,大家说笑着,跟着夯歌舞着跳着,场面很是热闹。

    如果有个穿越者突然来到这里,不知道前因后果,一定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

    队长王贵兰也来了。他给社员们派了工后,等人们都下了地,过来看看。

    他十分惊讶白头发老奶奶对这家的照顾。

    打个夯,竟然给了五十斤玉米面儿。要是原粮,光推碾子就得半天时间。照顾的真是细致入微啊!

    白头发老奶奶垂爱关注的人,他不可以不关注,何况两家关系原本就不错。

    早饭他没在这里吃。一碗稀粥两个牛眼窝头,对他一米七几的身躯来说,连压饥都打不到。佝偻着腰,与生龙活虎打夯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听着他“咕咕”叫的肚子,马惠恩忙拿出三个窝头,半小碗儿咸菜,对他说:“还不是很凉哩,你趁温吃吧!”

    “不,不,不,别再不够了。”王贵兰不好意地推迟,眼睛却像钩子一样,再也没离开窝头。

    队长也是人,饥饿的时候,遇见食物眼里也会放光。

    马惠恩:“够,够,够,五十斤玉米面儿,舀出两碗做粥,其余的全都蒸了。三大笸箩,今早起一笸箩没吃完。”

    “那我就吃了。”说完,骨丢在地上,大口小口吃起来。

    三个窝头下肚,身上有了力气,还替换者人们牵了一会儿夯绳。

    在王长锁的挽留下,中午饭王贵兰也是在这里吃的。下午帮了一下午忙。

    打夯并不是一气呵成,要打三遍。第一遍大好了,要往基槽里填一层土,上面洒上水洇着。再打下一遍时,新填的土正好潮湿度相宜。

    如果遇到有些地方土质较湿,几夯下去像面包一样,带有弹性,这就需要把那些打活的土挖走,换上干土,再夯密实。

    这样盖上的房子才坚固结实,住进去的人才能安居乐业。

    所以,有打夯的,还要有做零碎活儿的,相互倒替着,基本没闲人。

    中午吃的菠菜肉片汤,玉米面窝头。

    人们好久没见肉腥了,乍一吃,香的直吧嗒嘴。一个人三碗两碗地喝,金黄的窝头可劲儿造。又都吃了个大饱二撑。

    下午打夯的时候,八个人一起用力,那夯抛得比人还高。

    当夯抛到高处时,王大肚够不着了,双手脱把,嘴里也不喊号子了,骂道:“你们这些小***吊的,金黄的窝头喷香的肉片汤撑的你们,劲儿用不了了,想把老子吊起来啊。”

    人们嘻嘻哈哈,下一次就抛的低一些,让王大肚准确地夯到该夯实的位置。

    “这夯打的真是出奇的好。”王廷烁望着打好的基槽,乐呵呵地说:“基槽密实,槽面平整,边角到位,比往年哪次盖房打的都好!没想到大饥荒之年,大伙儿能打出这么好的基槽来。”

    “是你家的饭食好。”王长峰擦着脸上的汗水,不无满足地说:“大饥荒之年,卖卖力气能吃上顿饱饭,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烁大伯,垒房框子的时候,你给锁哥说,可不能不叫我呀!”

    王廷烁:“放心吧,放心吧,什么活儿也离不开你们这些后生,不叫你们叫谁去!”

    “什么时候垒框子呢?”英伯母的儿子王贵其问。

    王廷烁:“听说坯还没有干哩,干了一定通知你。”

    王贵其:“真希望你家多盖几处房子。”

    “大侄子,你饶了我吧!”王长锁一旁接话说:“要不是紧着住,我也不会在大饥荒之时劳动大家。”

    王贵其:“锁叔,你说错了,我们巴不得你天天打夯,就是为了能吃顿饱饭。”

    “属猪的呀你!”

    有人打了王贵其一暴栗,人们哄笑起来,却笑的十分勉强。

    腊梅望着这动人的场面,不由心中感叹:现在的人真是既单纯又朴实,虽然干的是力气活,人也很累,但只要有饭吃,比什么都开心。

    自己在大饥荒之年为父母亲盖房,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父母和家人有了房住,还能让帮工的人们吃顿饱饭,这也不能不算帮人们度过灾荒之年的另类办法吧!

    撂下王长锁领着一家人垒房基,忙活盖房前的准备不说,再说生产队这边:

    食堂里的窝头牛眼大,粥也越来越稀。人们虽然饿着半截肠子,但并不埋怨队长,因为十一队已经算不错的了,好赖还有“干粮”吃。

    有人特意打听了一下,整个王店村十三个生产小队,只有十一队还在蒸窝窝头。

    尽管只有牛眼大,可也毕竟是“干粮”,别的队上,都吃起了代食品:把麦秸、谷壳、豆秆、豆壳、玉米根、玉米秆、玉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