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办法总比问题多 >

第4部分

办法总比问题多-第4部分

小说: 办法总比问题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必是私营,为了赚钱,你要与许多人交往;你若有单位,就要面对上下级的关系;你若两者都没有,也得有人供养你,你要与供养人相处。总之,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存在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相帮相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这种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遭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护。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于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第10节:向亲和群体进一步迈进人类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喜怒哀乐,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类产生归属动机。当人们有了喜悦与悲伤,往往急欲找人倾吐,以求得到理解与宽慰,使情感有所寄托。归属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三。
  总之,人类的亲和力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重的,复杂的,上述三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社会比较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人们衡量自己,常常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实现的,这就产生了社会比较的需要。有人工作成绩突出,事业蒸蒸日上;有人经济富裕,生活档次极高,人们自然产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的积极效果是——比事业,工作更加努力;比经济,生活更有追求。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衡量出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社会比较动机的实现,增强了亲和力。人们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渴望在群体中寻觅最佳立足点,以获得他人的首肯与赞许,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自我实现动机,敦促人类发展和完善自己,向亲和群体进一步迈进。
  那么,亲和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将5 名自愿者分别隔离在5 间屋子里,在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使其与外界隔绝。结果坚持时间最短的是20分钟,坚持时间最长的是8 天8 夜。他们都感到孤独,很难受,心理很紧张。这项实验表明,亲和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类喜好合群,组织家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便是极好的明证。孤独使他们恐惧,离群使他们害怕,长久的隔离,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异,成为不正常的人。出于本能,人们相互亲近,其目的是为了生存。生存的需要,是亲和力产生的条件。
  心理学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说”认为,人类的亲和倾向是出于功利性目的。人们通过亲和,可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自身也是一种报偿。暂不论其他,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人们的亲和虽源于本能,但却是有目的的,人们通过联合,同自然界、社会作斗争,为生存创造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在付出的同时,也在索取,实际上是进行着时间、金钱、劳动等方面的交换。正是在社会交换的作用下,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日益亲密合作。
  亲和力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密不可分。就个体而言,亲和力加速了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使他从诞生之日起就浸泡在关怀、爱护的亲情之中,一点一滴地受到熏染,得到强化与培养。亲和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机率。人们社交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亲和力是培养良好个性、求取知识、获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友谊、发展友谊的坚强动力。只要亲和力动机纯正,就会赢得许多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办事要有条有理
  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和体力,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漤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打开,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适合的机会到来。
  第11节:和猴子没有什么分别假如过于急躁而不愿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和猴子也没有什么分别。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工作安排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槽,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每件事都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不会好吃。相反,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动,将可能粘住锅底或者烧焦。
  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烹调需要秘诀,做其他任何事也是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作更大的发挥。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惟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错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
  每人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却相差悬殊。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是事倍功半,会利用时间的人则可事半功倍。
  (1 )对时间进行计划管理。对时间的使用不能干了再算,而要算了再干。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时、按天、按周的先后时序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工作安排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使用时间最忌把时间切成零星的碎片,要尽量把自己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时间的多少要依工作的需要而定,集中得过多,也会造成浪费。一般来说,时间集中较多的人,往往是时间利用率最高的人。
  (2 )对时间的使用也要计算成本。凡是劳而无功或得不偿失的事尽量不去做。计算时间的单位不要用小时,而要用分钟。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假定一个部门平均每人月收入400 元,这400 元占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的27%,则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为400÷27% ≈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7。5 小时,每月工作23。5天,则每人每月工作时间为7。5 ×23。5×60=10575 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1482÷10575 ≈0。14元。
  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 个人工作5 天,则办此事的成本为3 ×5 ×7。5 ×60×0。14≈945 元。
  第12节: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3 )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工作要分轻重缓急。工作一般分三类:急件,必须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应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去,抓住了关键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4 )利用最佳状态去办最难和最重要的工作。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提示,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人的智力、体力和情感都显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人体内“生物钟”的作用。管理者应该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佳的工作时间,来处理最重要和最难办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时间,用来处理例行公事的事情上。
  (5 )把常规的工作标准化。经常性办理的工作,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照章办事。同样的问题出现后,把具体情况和处理办法写下来作为日后处理同样问题的范例。这些范例经过逐渐修订改进而形成标准化,这可使领导者摆脱琐事的纠缠。领导者要保持优化的工作秩序,先考虑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逐步规范化,不能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更不能顾此失彼。
  (6 )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只有当天完成当天的任务,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时间利用率才能提高。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指出:“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动性。”
  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能推到明天。明朝文嘉有《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主,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做人今日始。”
  (7 )有效地利用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