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思考中医-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经?后世的王叔和为什么径直用“伤寒”来作书名?上面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读《伤寒论》前必须搞清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弄不清,《伤寒论》你没法子读通。那么,上述的这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搞清呢?这里可以借用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的一个窍诀:“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因此,学者若欲在仲景这门学问里真正的深入进去,那就必须把阴阳的问题放在首位。
1。认识阴阳
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的这段话对阴阳作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我们做任何学问,尤其是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天地之道;阴阳是万物的纲纪,一个万物,一个纲纪,大家可以掂量一下这个分量,有什么东西还能逃过这个阴阳;它是变化的父母,我们探讨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是什么导致这个变化呢?是阴阳;我们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社会的东西也好,自然的东西也好,不论你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个生生杀杀的过程,那么,这个生杀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始还是阴阳;另外,就是神明之府,神明就是讲精神讲思维,所以,这一条与人类自身的关系特别大,那么,神明怎么来,还是与阴阳有关;最后,就要谈到治病求本的问题,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当我们问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了。其实,这个本还是阴阳,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阴阳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不知大家对阴阳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是否达到了《内经》的高度?我在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时都喜欢提这个问题,而同学们给我的回答也就是《中基》教材的那几条,什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等。而再往下问,答不出了。学阴阳,光懂这些还不够。怎么个对立,怎么个互根互用,这些你都要有真实的感受。对于任何事物的变化,你都能落实到阴阳上面,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你都能分辨出阴阳来,都能感受出阴阳来,只有这样,阴阳才能为你所用,你也才能用阴阳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
(1)阴阳的关系
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的关系问题,这也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上述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述,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的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日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夫唱妇随。与我们以往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好像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一些的语言来形容这个过程,那么,阳气就好比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是阳生阴长。那么,阳杀阴藏呢?这是讲秋冬的变化。大家不要把这个“阳杀”看成真正的杀灭,“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然春夏的阳生指的是阳的释放,能量的释放。那这个释放是不是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呢?应该不会。这好比我们拳击,拳头伸展打出去了,如果拳头还老是停留在这个状态,那就没办法进行第二击。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老是生发,老是释放行不行?不行!这样就不能持续。所以,生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天地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地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所谓“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就是讲的这个肃杀的状态,就是讲的这个收藏的状态。上述的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指的是生发、释放的这个过程,阴指的是收藏的过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指的也是这个过程。用《素问》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来阐述上面的这个转换,是非常形象的。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周易》方面的知识。《周易》是一本专门讲阴阳变化的书,而且这个阴阳的变化它用一个二维的图象表示出来,这就使阴阳的变化更为直观、更为清晰。特别是描述一年的阴阳变化,它有专门的“十二消息卦”,即:复(拢⒘伲l)、泰(耺)、大壮(耼)、聎(耾)、乾(聀)、姤(聁)、遯(聄)、否(聅)、观(聇)、剥(聈)、坤(聉),如果用一句诗来记忆十二消息卦,就是“复临泰壮聎乾姤,遯否观剥坤二六。”其中复卦对应的是老历十一月的变化,依次类推,临为十二月,泰为正月,大壮为二月,聎为三月,乾为四月,姤为五月,遯为六月,否为七月,观为八月,剥为九月,坤为十月。上述的十二消息卦,在易系统里又叫别卦,它是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经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卦系统,别卦也就是常说的六十四卦系统。从十二消息卦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乾坤两卦以外,其他的十个卦都是阴阳爻混杂在一起,既有阴,也有阳。而乾坤两卦不同,它是纯阴纯阳。乾卦由两个纯阳的经卦(乾)重叠而成,所以,又称重阳卦。坤卦由两个纯阴的经卦(坤)重叠而成,所以,又称重阴卦。从复卦开始我们可以看到,阳爻在逐渐增多,标志着阳气的生发、释放在不断地增强,一直到乾卦,变成六爻皆阳,变成重阳,阳的生发、释放也到了最大的程度。再往下去怎么样呢?重阳必阴。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姤卦的时候,上述这样一种阳的格局就起了根本的变化,阳不再增长了,而阴却悄然而起。姤卦所对应的月份是五月,而姤卦对应的这样一种重阳必阴的转换则发生在五月的夏至节上。“至”不是到来的意思,“至”的意思是极限。夏为阳,到夏至这个点上,阳的增长已经到了极限,而物极必反,所以就有这个“夏至—阴生”的变化,就有这个阳极生阴,重阳必阴的变化。姤卦以后,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格局,阴不断在增长,而阳不断在萎缩,直到坤卦,变成六爻皆阴,变成重阴。而重阴必阳,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复卦,又重新转入阳的格局。于是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阳爻不断增长,阳气的释放渐渐增强的过程。这里为什么要起复卦这个名呢?复就有重复、来复的意思,到了这个点上,又开始新一轮“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变化,所以这一卦取名为复。在上述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还应留意另一个问题,这就是重阴必阳的变化,一阳生的变化并不发生于立春,而是发生在隆冬。同样,重阳必阴的变化,姤所涵的一阴生的变化,也没有发生在立秋,而是在盛夏。这又反映了阴阳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上面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讨论阴阳,讨论中医,如果结合《周易》来谈,会显得更方便、更直观,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她的确切内涵。所以,历代都有人强调医易的关系,尤其孙思邈指出:“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这一点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2)主导问题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阴随阳生而长,阴随阳杀而藏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两个更具体的主导问题。第一个主导,是阴阳之间协同为主导,而非对立制约为主导。这也是前面所讲的“夫唱妇随”的关系。阴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就是男女,就是夫妇,就是一个家庭关系。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妇两个以对立为主,一个面南,一个面北,水火不相容,那这个日子怎么过,连基本的日子都没法过,更不要谈事业了。所以,家庭的关系,夫妇的关系,阴阳的关系应该以协同为主导。第二个主导是阴阳之间阳为主导,这个主导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第一个主导里。这个主导说明在阴阳之间,阳的变化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的作用。作为阴它是随着阳的变化而变化。有关这层主导关系,我们可以在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前面《素问》所说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长、收、藏。生、长、收、藏虽然用于表述一年里万物的变化情况,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更实质的东西,更内涵的东西,则是阳的变化。是阳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导致了这个万物的生、长、收、藏。有关这一点,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里说得很清楚:“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大家考察一下自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确实就是这么回事。草木也好,昆虫也好,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确实是在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而春夏秋冬怎么来?春夏秋冬由什么来决定?大家知道是由太阳的视运动决定的。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就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因此,春夏秋冬即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阳的状态。什么叫春呢?春实际上就是阳气处于生的状态所占的时段,依次,夏就是阳气处于长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秋就是阳气处于收的状态所占的时段;冬为阳气处于藏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由阳的变化产生了春夏秋冬,而万物又依着这个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从社会的角度,阳(男)作为主导的地位就更为明确,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不需多谈。上面我们谈阴阳用了十二消息卦,看到这些卦象的变化,也许大家还是容易将阴阳分开来,对立来看。比如从复到乾这个阳局的变化,明明是阳日增,阴日消,我多你少,你死我活,这个对立好像很鲜明。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看。阳日增,说的是这个阳的生发,释放的增加,阴日少,不是说随着阳的增加,有另外一个独立的东西(阴),它在慢慢的减少。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阴阳,那就会出根本上的问题。阴日少,我们确实看到这个阴爻从复卦以后,在慢慢减少,直到乾卦减为零,那,我们是否可以说在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纯阳无阴呢?一点阴都没有,那不成了孤阳!《内经》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可是我们看到夏三月的景象是万物蕃秀,真正的一派繁荣。可见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阴阳。上述这个阴日少,说的是随着阳气生发、释放的增加,阳的收藏自然就日益地缩减,前面我们不是申明过,阳的收藏状态为阴吗?释放增加了,收藏自然地就减少,不可能又释放,又收藏,就像我们的拳头,打出去再收回来,收回来才能再打出去,不可能在同一个时候,又收回来,又打出去。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关系。所以,虽然是在谈消长,其实说的还是一个问题,即阳气的变化问题。十二消息卦的另一个层面,也就是阴局这个层面,也非常容易发生误解。大家看从姤卦以后,阴爻日增,阳爻日减,很多人就认为这是阴日盛,阳日衰,是一个阴盛阳衰的过程。我们从卦上看,从表面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究竟的思维一下,就知道这个看法有问题。为什么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呢?大家可以思考,从姤以后,也就是从夏至以后,一阴始生,阳气逐渐由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