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几十个人站出来,向言庆行礼,退到木毅身后。
言庆一方原本有小三百人。可这接连两拨人马离开,一下子只剩一百多人,少了几乎一半。好在,言庆麾下虎卫扈从,一个都没有离去。雄阔海阚棱,更是靠在峪谷边,闭目养神。
木毅恨恨的瞪了郑言庆一眼,“郑校尉,尔今日所为,他日我定会如实上奏。”
言庆抬起头,笑了笑,“木都尉,一路走好。”
上奏朝廷?
你先活着回去再说吧依稀记得,史书中隋军在辽东数十万人马参战,除卫文升一军三千余人保全之外,其余各路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史书上说,隋军从辽东只逃回来了三千多人。也许有些夸张了但损失惨重,却毫无疑问。从平壤到辽东,需冲破重重围堵,万分凶险。能不能活着抵达辽东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你真的能抵达辽东,那算是你有本事。
木毅气冲冲,调头离去。
崔善福犹豫一下,拱手道:“郑公子保重。”
“崔大哥,你也保重。”
麦子仲走上前,沉静凝视郑言庆许久。
“郑公子,二郎刚才的话语,多有得罪,还请你不要见怪。我不知道,你为何不远前往辽东,与大军汇合一处,洗刷今日之辱。然则我知道你,并非贪生怕死,想必是有难言之隐。
你救命之恩,麦某感激不尽。然则食君之禄,我若不能洗刷今日之耻,他日定难立足天地间不能与郑公子并肩作战,实在颇有遗憾。祝郑公子能顺利回家,代我问候翠云安好。”
说完,他转身要走。
郑言庆却突然唤住了他。
“沈光,把那匹黄骠马牵过来。”
沈光犹豫了一下,转身离去。不一会儿的功夫,他牵着黄骠马走过来,把缰绳递给了郑言庆。
言庆把马交给了麦子仲。
“麦公子,你也是条好汉。不管从前咱们有什么误会,今日就一笔抹消。
你要建功立业,我也不好阻拦。人各有志不过圣人有云:欲善其工,先利其器。你从平壤到辽东,需奔袭千里。若无好脚力,只怕就算到了辽东,也难以有所作为。这黄骠马也算宝马良驹,留在我这里,未免有些可惜了。今赠与你,权作壮行之礼,祝你能建功立业。”
为大将者,若无好脚力,如断双足。
麦子仲在平壤先失兵器,后丧坐骑,正需寻一匹好马。
他也不客气,接过黄骠马,然后与郑言庆拱手道别。冯智玳跟在他后面离开,而冯果犹豫了一下,解下身上鹿皮兜囊,缓步走到了郑宏毅跟前,轻声道:“郑校尉,这兜囊中有金创药,你随身带好。记住,三天一换药,很快就能妥帖你救命之恩,菓儿会记在心里。
若有机缘,咱们再见。”
平壤城里,郑宏毅为袍泽之情死战不退,与冯果而言,确如救命之恩。
郑宏毅接过兜囊,轻声道:“冯果,你多保重。”
冯果清秀面膛,露出灿烂笑容。
“郑公子,你也保重。”
说完,他扭头一路小碎步,很快就追上了冯智玳和麦子仲。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郑宏毅不知为何,心生一丝惆怅。
郑言庆走到了郑宏毅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宏毅,你再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子时过后,咱们就动身启程。”
郑宏毅一怔,脱口而出道:“这么快就走吗?”
“快吗?”
言庆一笑,“只怕有人,会比咱们更快!”
说完,他不再理睬郑宏毅,而是吩咐大家清点人数。走了一百多人后,峪谷中留下来的,共有一百五十八人。其中有弓弩手四十余人,虎卫四十余人。剩下的,多以排镩手和水手为主。
马匹大约有七八十匹,倒也足够使用。
言庆和谢科商议片刻后,决定将骑军纳入郑言庆麾下。弩手、排镩手和水手打散开来,分成两队。
谢科引一队人马,窦孝文引一队人马。
沈光负责照顾郑宏毅,阚棱和雄阔海,则跟随郑言庆。
如此划分之后,倒也清清爽爽。不管是谢科长于治军,窦孝文也是从火正队正,做到如今的旅帅,经验丰富。他们知道如何带领人马,而言庆麾下虎卫,则以机动为主,去掉所有重甲,换为轻骑出击。虽然冲击力比不得早先配有甲装骑具,但机动性和灵活性,却大大增加。
从平壤到新罗,路程同样不近。
长途奔袭,机动性和灵活性必不可少。为此舍去甲装骑具的冲击力,郑言庆倒不觉得可惜。
过了戌时后,冯果再次进入峪谷。
“郑公子,麦公子让我告诉您,我们准备启程出发了!”
郑言庆倒是不觉得奇怪,微微一笑,“一路保重。”
冯果把一卷牛皮地图,递给郑言庆,“麦公子说,你们从这里前往新罗,若无地图只怕会有麻烦。这是军中发放的地图,虽未必准确,但比起先前你使用的地图,却好上百倍。麦公子还让我转告您,新罗人虽与我朝有盟约,然则新罗金氏,却是反复无常之辈,不可不小心提防。”
新罗金氏,也是新罗国王族。
如今新罗国国王,名金伯净,是新罗国第二十六代国主。此前曾多次与隋朝盟约,意图夹击高句丽。开皇十八年,新罗国再次和隋文帝递交盟约。可是当隋文帝动手之后,金伯净却迟迟不肯动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隋文帝最终未能再对高句丽用兵,可新罗国的反复无常,却让隋文帝,乃至继任的隋炀帝,都感到非常厌恶。
言庆点点头,“请代我向麦公子道谢。”
“如此,告辞!”
冯果匆匆离去,郑言庆站在原处,打开了地图。
地图上非常清楚的标明了前往新罗的路径,言庆看罢之后,心里面多多少少,也有些把握。
不管借道新罗能否成功,都是目前最为妥帖的办法。
毕竟从平壤到新罗,这一路上的关卡不多,而且高句丽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于辽东,恐怕也无力顾及新罗的动向。不过言庆还是记下了麦子仲的那番话,新罗金氏,不可以尽信
不止是因为新罗人曾言而无信。
事实上,这新罗人,正是后世棒子们的祖先。后世许多人都认为高句丽人是棒子,其实不然。
若按照血统来说,高句丽人只是生活在辽东的一个少数民族,濊貊人和扶余人组成。在西汉初年,自辽东杀入朝鲜半岛。而朝鲜原住民的三韩,则退至朝鲜半岛东部,后来渐渐形成新罗和百济两国,与高句丽人三足鼎立。言庆对于棒子这个极度无耻的民族,没有好感。
但现在,由新罗借道,无疑是最安全的办法。
他目送木毅麦子仲等人离开之后,看看天色,已过了子时。
于是将众人全部唤醒,列队与峪谷之中。言庆跨上玉蹄儿,手持重槊,扫视三队人马,心中感慨万千。
也不知,这一百五十八人,能活着回到中原者,能有几何?
他深吸一口气,露出一抹灿烂笑容,马槊朝空中举起,槊首在皎洁月光中,泛起了森幽寒光。
“出发,我带你们,回家!”
————————————————
最近恐怕难以爆发,多事之秋,保证每日两更,并尽力多写一些。,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7章 第卅六章 新罗(一)()
天空中最后一线光明,已被暮色吞噬。
火烧一般的云霞黯淡下去,铁灰色的阴影占居半个天空。
合掌溪的水,已经被染成红色。战场上的大纛混杂一起,放眼看去,到处都是尸体。一支隋军,和高句丽人疯狂的站在一处。刀光中,人像砍草般倒下,浓重的血腥味儿,冲天而起。
高建武不到四十,但头发却呈现出灰白颜色。
面颊瘦削,如刀削斧劈一般,棱角分明。此时,他正站在一面大纛旗下,鹰隼般的目光,凝视平原上最后的战斗,眼中不带丝毫情感。凄惨的叫喊声,不断传入他的耳中,隋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王上,萨水有战报传来。”
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马上骑士在百步外下马,一路小跑,来到了高建武的跟前,单膝跪地,沉声禀报。
高建武的目光,渐渐收回。
“讲!”
“汉城在凌晨遭遇袭击,城外两座军寨被焚毁,寨中军马被劫掠一空。由于当时天光未亮,汉城军主无法准确的观察敌情,故而未有出战。”
此汉城,并非后世的汉城。
而是距离平壤大约六十里左右的一座坞堡,囤积有不少辎重军械。此汉城,也是高句丽人对新罗百济用兵的一处辎重基地。不过由于隋军渡海,使得高句丽人的所有力量都集中于平壤北部,和辽东一线。于是平壤东部和南部,虽有军镇坞堡,但兵力并不算太多,主要是用来防御新罗和百济的蠢蠢欲动。
高建武瞳孔一缩,瘦削的面颊,微微抽搐。
自高句丽王高元独子高宝藏被杀之后,高句丽王室发出追杀令,高建武就不得片刻的清闲。
隋军虽然败退,但高句丽人并未因此而掉以轻心。
从沙卑城也好,从莱州湾也罢隋军随时都可以调集海船,再次对平壤发动攻击。毕竟,大隋帝国疆土广袤,人口众多。庞大的国力,绝非高句丽人可以承受。如今高句丽人,凭借辽东城、国内城和乌骨城三足鼎立,虽然拖住了隋军的脚步,但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苦战。
辽东大人,莫离支乙支文德,凭借个人的智慧,能撑得住一时,未必能撑得住一世。
与此同时,东部大人,大莫离支渊太祚,驻守于南水长口镇,以监视隋军的动态,以及震慑百济新罗两国兵马。可以说,高建武手中的可用之兵并不算太多,乃至于整个高句丽腹地,他的兵力也算不上充足。
以如此兵力,清剿一支支散落于平壤平原,南至南水,北至萨水(今清川江)的隋军溃兵,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尽快解决平壤的战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此,高建武率部清剿,在短短十余日的时间里,已剿杀了超过二十支隋军溃军。可问题是,那个杀死高宝藏的隋军将领,至今音讯全无。高元一次次派人催促,让高建武,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他的压力,不仅仅是源自于隋军溃兵,更多的,是源自于平壤城中,那个与他同父异母,却高高在上的兄长,阴冷的目光。平壤之战,高句丽人反败为胜,大破隋军,正是出自于高建武一手策划。
当来护儿攻入平壤外廓之后,高建武却秘密联络了渊太祚,请他收拢高句丽溃兵,在城外伺机。
他亲自率领五百名死士,从平壤内廓的秘道中,偷偷潜入罗郑遂空寺,趁隋军毫无提防的时候,做突然袭击。与此同时,渊太祚在城外配合行动,内外夹击之下,令隋军大败而归。
毫不客气的说,高建武立下首功。
然而,他却感受到了来自于高元的杀意。
自古以来,鸟尽弓藏的案例多不胜数,自西汉年间,就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的高句丽人,更不断的吸收汉文化的精髓。高建武很清楚‘鸟尽弓藏’这四个字的含义。本来,他准备在平壤之战结束后,就退隐幕后,已消减兄长对他的猜忌。可未曾想,未等他行动,高元已迫不及待的出招了高宝藏的死,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让高元出手对付高建武的契机。
高建武明知高元的心意,却无可奈何。
只能率领为数不多的人马,在平壤平原上来回奔波,不停的剿杀隋军溃兵,以求找到那个杀死高宝藏的凶手。
郑言庆?
高建武不断在心里重复这个名字,却想不起这是什么人。
言庆的名声,仅限于中原士林。特别是在长孙晟死后,他带着长孙无垢入岷蜀寻医,一晃两载,自然不为人所知。高建武也仅仅能从这个姓氏里,推测出言庆是来自关东大族,荥阳郑氏。
可具体到他有什么本领,高建武还真不太清楚。
一连剿杀十余支人马,也只是略知端倪。
了解郑言庆来历的人,大都随来护儿退至海浦;留下来的人,大都不清楚郑言庆是何方神圣。
试想,一群普通的军卒,而且还是来自于岭南、江淮地区,对郑言庆又能有多少了解?
这也让高建武,头疼万分。
乍闻汉城遭遇偷袭,高建武心里一怔。
“取地图来!”
他沉喝一声,自有扈从匆忙把地图拿来,并点燃火把,为他照亮。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