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36部分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36部分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皇上念完,中书令笔走龙蛇,一挥而就。皇上看后不错,下令颁布。

第192章 长陵租地开先河() 
两天后,当郝老五、马天亮等人再次到治粟内史府问情况的时候,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则布告,兴致勃勃议论。

    “这下太好了,老百姓可以迁移到土地肥沃、水源丰足的地方生活定居。”

    “老百姓最头痛的问题解决了,皇上真是想到咱百姓的心坎。”

    “看来当今皇上秉承文帝的执政理念和风格,体恤百姓,为民着想,吾等无忧矣。”

    郝老五挤进人群堆,看着布告,却是一个睁眼瞎,一个字不识,不由大声嚷道:“上边写的什么?”

    一个书生头戴方巾,热情洋溢给他念了一遍,他听后眼睛笑成一条细缝,手舞足蹈,大声对马天亮说:“咱们前天才反映的问题,没想到时隔一天,便有了结果,朝廷办事效率不低呀。”

    “当今皇上雷厉风行,不亚于先帝。”马天亮摸一把络腮胡子,两眼放光,异常兴奋地说。

    “是啊。”随行的几个人纷纷赞成他们的说法。

    郝老五爽朗地笑道:“咱们到治粟内史府,去感谢一下惠大人。”

    “老五哥说得对。”大家伙儿纷纷附和,跟着郝老五,向府门涌去。到了府门口,只见门卫笑脸相迎,乐呵呵对他们说:“惠大人估计你们要来,特意叮嘱我们,让你们直接进去见他。”

    几个人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治粟内史府,来到议事厅,见到治粟内史惠。惠看郝老五几个人进来了,站起来,笑吟吟说:“你们看到布告了吗?”

    “看到了,我们都看到了,没想到这一切来得这么快。”郝老五满脸闪着兴奋而又润红的光泽。

    “听了你们的反映,作为一国治粟内史,本官深感责任重大,觉得有必要把这一切上达圣听。”惠捻着黑色的胡须,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马天亮动情地说:“惠大人,当时草民对能否促成此事,根本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批准了。”

    随行的几个人交口称赞:“皇上真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皇上,惠大人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惠大人慨叹道:“唉,真不容易呀!朝廷里一些老臣认为长陵乃是皇陵重地,几十年以来从来没有租给百姓,而以皇上为首的一批新锐大臣考虑到民瘼大计,以民为本,毅然打破几十年不变的老传统和老规矩,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皇陵重地租借给百姓耕种。”

    “皇上真是圣明之君,万岁,万万岁。”几个百姓发自肺腑喊道。

    “你们回到家之后,安排一下,近期内准备迁移长陵,不误春耕。”惠大人满脸含笑,考虑问题总是那么周全。

    “好,我们这就告辞大人,回家准备去。”郝老五等人千恩万谢,离开治粟内史府,满心欢喜回家去了。

    郝老五兴冲冲回到家里,妻子婵娘从里屋迎出来,问他道:“孩他爹,你到官府去说长陵土地,结果咋样?”

    “真没想到成了,皇上同意把皇陵重地租给咱们百姓。”郝老五声音颤抖地说。

    婵娘拢了一把头发,摇头说:“这么容易?我不相信。”

    “甭说你不相信,开始我听到这个消息,我也不相信。你想啊,皇上住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哪有时间管咱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成了,我们再也不用发愁土地贫瘠、水源不足的问题。”婵娘翕动嘴角,两滴晶莹的的泪花顺着高高的鼻梁无声地流下来。

    郝老五扳着妻子的肩膀,细心替她揩净泪花说:“你看你,这么大的喜事,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哭鼻子呢?”

    婵娘用力挣脱丈夫一双有力的大手,破涕为笑说:“我这不是高兴的吗?这泪是喜泪啊。”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给我端上,从早上到现在,光顾到官府说事,没吃上一口饭,可把我饿坏了。”郝老五一边说,一边往里屋进,坐到一张破桌子前。

    婵娘走进厨房,左手端着一个盛着两个黄橙橙窝窝头以及几块黑色咸菜疙瘩的旧瓷碗,右手端着一碗饭,放到桌子上,笑眯眯地说:“孩他爹,你吃吧,管你吃个饱。”

    郝老五耸一耸肩膀,双手一摊,戏虐说:“怎么吃?让我用手抓着吃吗?”

    “你看我这记性,光顾高兴,竟忘了拿双筷箸。”婵娘一拍脑袋,笑着自责,然后走进厨房,拿起一双虽然破旧但十分干净的筷箸,递给丈夫。

    郝老五接过筷箸,放到饭碗上,一手拿起一个黄橙橙的窝窝头,就着一块黑色的咸菜疙瘩,咯吱咯吱啃起来,啃得有滋有味。妻子看他吃得那么香,抿着小嘴笑了。

    不大一会工夫,郝老五已把桌子上的黄窝窝头、咸菜疙瘩以及稀饭全部装进肚里,虽然说不上狼吞虎咽,风扫残云,但也是干干净净,不留残余。他抹一把嘴角的饭渣,咂吧着嘴唇,满意地站起来。

    婵娘收拾一下碗筷,拿进厨房,泡到水盆,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到灶台边。

    “孩他娘,咱家的虎子哪去了?”郝老五似乎有意,也似乎无意问妻子。

    “别提你那个儿子,天天只知道与马小龙、陈乾等混在一起,舞拳弄棒,骑马射箭。”马小龙、陈乾是马天亮、陈志明的儿子,一群小伙子经常呆在一起切磋武艺,一提儿子郝虎,婵娘的小嘴撅得高高的。

    “哎,你说咱这个儿子,天天只知道练武,嚷嚷着要当兵,不乐意当一个农夫,不安心与土坷垃打交道,长期这样下去,如何了得?也不知道他仿谁?”

    “仿谁?能仿谁?除了仿你,还能仿谁?”婵娘嗔怪道。

    “我虽然是一个红脸汉,但我热爱土地,喜欢种地,把土地视作我的生命,天天在地里不是刨呀,就是锄呀,他怎么不仿我呢?假若他跟着我踏踏实实种几年地,家里的日子会越来越滋润,娶一房好媳妇不成问题。”

    “孩子有血性,长得相貌堂堂,可他大了,也该有个栓头啦。”说到儿子,婵娘的眉头不由皱起来。

    两个人正说着,外边传来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随着破门子吱呀一声,一个高大的青年卷着一股寒气,走进屋子中央,正是他们的儿子郝虎。只见他脸膛润红,两道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澈透明,看到爹娘,咧开一张大嘴,笑着说:“爹,娘,我回来了。”

    婵娘掸一掸儿子棉袄上的灰尘,心疼地说:“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总是让娘操心。”

    “娘,我才十六,离当兵年龄还差一岁呢。”郝虎拉着娘的手,摇头晃脑地说。

    “当兵,当兵,光知道当兵。”郝老五眼睛一瞪,冲着儿子大声喊道:“从来不知道到地里干些农活。”

    郝虎嘴一撅,不耐烦地说:“咱家那几亩旱地,有什么种头,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最后收不了几斛粮食!”

    “哎,你们父子俩啊,一见面就抬杠,你支着枪,他架着刀,嫌咱家不乱呀。”婵娘嗔怪说。

    父子俩顿时无语,婵娘看他们不说话,接着说:“儿子你也真是,你爹说你两句,也是为你着想,你不感谢罢了,还顶嘴。”

    “娘,儿子不是不热爱种地,儿子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想当一个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郝虎小声嘟嘟哝哝。

    郝老五鼻子轻轻地一哼说:“你认为当兵那么容易,要知道刀枪无情,生死难料。”

    郝虎脖子一梗,倔强地说:“再危险,我也愿意出去闯荡一下,总比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消磨时间强。”

    “你,嗨。”郝老五一跺脚,气呼呼走出去,解开棉袄纽扣,迎着寒风,喘着粗气。

    婵娘耐心地说:“儿呀,刚才你爹满肚子高兴,经你这么一说,把你爹气着了。”

    “爹满肚子高兴?”郝虎觉得母亲的话里有话,好奇地问:“他有什么事值得高兴?”

    “朝廷同意咱们租长陵田地。”婵娘告诉儿子。

    “是吗?这是真的吗?那可是皇陵重地呀,朝廷能做到这一步,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郝虎拉着母亲的手,惊讶地说:“这可是一件大喜事。”

    婵娘笑盈盈地说:“刚才你爹还合计着搬迁呢,好好种几年地,给你盖一座新房子,娶一房好媳妇,了却他的一桩心事。”

    郝虎后悔地说:“看来儿子不懂事,让爹生气了。”说完,走出屋子,给郝老五赔礼道歉:“爹,娘都告诉我了,是儿子错了,你回屋子吧。”

    郝老五把手搭在儿子的肩膀头,长叹一声说:“儿呀,当兵不一定是坏事,但现在首要的事是把地种好。你好好准备一下,咱们这几天赶快搬到长陵,那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对我们种地十分有利,别的人都求之不得,咱可不能错失良机。”

第193章 与百姓同事稼穑() 
三天后,长陵附近几个村的农民迁移到长陵,长陵令按照人口多少租给他们多少不同的土地。得以租地的农民像喝了甜蜜似的,开始精心耕耘向往已久的土地。

    四月,物候换新,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嫩绿的树芽,由南向北,次第渐进。黑色的小燕子展开双翼,不辞千里,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

    在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刘启在几十名侍卫的保护下,与治粟内史惠、中大夫晁错、常侍春陀一道,对咸阳原农村进行视察。

    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皇帝专用的大纛显得异常耀眼,只见它迎着暖和的春风,呼啦啦猎猎飘扬,象征着皇家至高无上而又不可侵犯的权威。结实的毂轮碾压在乡间道路上,发出隆隆的声响。御马扬起脖颈上的鬃毛,撒开钉着铁掌的四蹄,一路飞驰。

    侍卫们前呼后拥,有的肩挎弯弓雕翎箭,有的手持银光闪闪的长戈,有的腰佩插在皮鞘的宝剑,娴熟地不停地吆喝着坐骑,宽大的屁股在锃亮的马鞍上很有规律地上下跳动。

    刘启坐在车上,面带笑容,神情怡然,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禾苗,在暖风的吹拂下,像波浪一样,由近及远,一波一波向前推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受。他禁不住扭过头,高兴地对治粟内史惠说:“惠卿,麦苗长势喜人啊。”

    “这都是陛下统驭有方、惠及百姓的结果。”治粟内史惠双手抱拳,向前一拱,不失时机恭维皇上。

    “朕虽然不能与先帝相比,但朕并不糊涂。朕自即位以来,并没有采取多少惠民的措施。卿对朕有些过誉。”刘启尽管有常人的一面,喜欢听恭维话,但他头脑清醒,不为所惑,颇有自知之明。

    惠深有感触地说:“陛下即位七个月,在朝政异常繁忙的情况下,根据国家形势,及时颁布让贫瘠地方的百姓迁移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的诏书,而且拿出长陵的田地租给百姓耕种,足见陛下的圣明之举和仁爱之心。凡是得到陛下恩顾的百姓,无不称颂陛下的德政和仁政。”

    一阵春风吹过刘启的脸庞,黑黢黢的胡须随风飘动,只见他一双澄澈透明的眼睛射出两道明亮的光芒,笑着说:“这道诏书颁布之后,也不知道落实得如何?朕天天坐在未央宫政事堂,听大臣们左一个莺歌燕舞、天下翕然的禀报,右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奏章,完全成了一个高枕无忧、万事大吉的太平天子,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朕想到长陵,亲眼所见,亲身所历,掌握真实情况,方才放心。”

    “陛下圣明,臣等不及。”惠听了皇上的话,心说皇上真是一个聪明的国君,谁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那是自寻死路。

    “又来吹捧朕。”刘启指着惠的鼻尖,哈哈一笑。

    马蹄哒哒,毂轮滚滚。君臣二人一路谈得很投机,时不时开怀大笑。等他们来到长陵,得到消息的长陵令早已领着一群穿戴整齐的官吏和差役,立在道路两侧夹道欢迎。

    “吁。”随着驭手一声长喝,皇上的车辇戛然而止。刘启缓缓走下车辇,长陵令和一群官吏、差役拜倒在地上,三磕九拜,齐声喊道:“臣等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卿等平身。”刘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长陵令站起来,上前问道:“陛下此行,要到高祖庙上香吗?”

    刘启矜持地点一下头说:“此其一。”

    “陛下主要想到长陵租地看一看,看租地是否落实到农户?请长陵令头前带路。”中大夫晁错站在一旁,说出皇上此行的根本目的。

    “诺。”皇上如此爱民,长陵令心中一阵激动,俯首领命。

    在长陵令的导引下,刘启来到高祖庙,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