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顺口熘 >

第5部分

历史顺口熘-第5部分

小说: 历史顺口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 药 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 宋 《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 代 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 代 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 朝 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 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 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 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 学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 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 起 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 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 轼 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 永 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 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 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 游 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 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 阿拉伯帝国 
 欧 洲 查理曼帝国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 举 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 兵 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 兵 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 田 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 税 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前面是中国古代史,但有不少审核中,稍等等,不全的补上后,发后面的近代史喽!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  
 
  
 
 

 
  
 第四节 戊戌变法(1898年)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 
 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 
2、经济因素 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  
①民资发展 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发展因素 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 
 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 
 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 
3、理论因素— 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 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 
 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 
4、思想宣传 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 
①著书办学 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 ②新理论。 
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 
《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 
②上书办报 “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 
 《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 
③两派论战 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 
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 
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 
5、组织因素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 
 ①保国会 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 
 ②变法结构 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 
 大学译书⑤梁担任。起草诏书四章京⑥。 
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 
二、概况(1898、6、11…9、21) 
1、举措 ①政治 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 
 ②工 商 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 
 ③军 事 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 
 ④文 化 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 
2、评价 ①进步性 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 
 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 
 ②局限性 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