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父-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利钦悄悄的走到了谢廖沙的身边,望着下面的游行队伍,颇为感慨的说道:“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少一些武器,把资金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上面该多好啊!”
“等你到了莫斯科,你可以亲自去找戈尔巴乔夫书记去商谈这些事情,对了,咱们的工人新城项目现在交接的怎么样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走马上任?”谢廖沙随口应付到。
“雅科夫列夫告诉我下个月我就可以到莫斯科来了,到时候可离不开你的鼎力相助啊,谢廖沙老弟!”耶利钦语气兴奋地说道。
“那是一定的!”谢廖沙痛快的回答道。
第一章 人事调动()
谢廖沙再次见到戈尔巴乔夫的时候,已经是他就任总书记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在这一个月里,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人们感受到了戈尔巴乔夫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决心。
原本在苏共中央书记处担任书记,负责党务组织工作的利加乔夫接任了苏共中央书记处的职位,这个职位原本是属于戈尔巴乔夫的。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利加乔夫迈过了那层看不见的天花板,成功的进入了苏共中央政治局担任常委之职。
除此之外,在总书记斗争中失败的葛罗米柯高升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个位高权不重的职位上,他所空出来的外交部长的职位将由来自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一书记——有高加索银狐之称的谢瓦尔德纳泽接任。
耶利钦如愿以偿的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来到了莫斯科,成为了建筑部长。谢廖沙第一时间向他表示了祝贺。耶利钦将肩负起莫斯科工人新城今后的建设工作,未来还有更佳美好的前途在等着他。
而对于谢廖沙来说,最大的障碍茹拉夫廖夫部长也接到了新的任命,那就是调任到民族院去负责全国各民族之间的工作。原本在高尔基州坐等退休的州委第一副书记尼科诺夫被意外的调到了莫斯科成为了新一任的外经贸部部长,一步登天的成为了中央委员。
尼科诺夫知道自己的晋升是如何得来的,以他的年纪想要在官场上再进一步简直是痴人妄想,能够在部长的位置上退休已经让尼科诺夫感到非常的满足了。
谢廖沙是尼科诺夫的老部下和在莫斯科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的人,而且尼科诺夫对于外经贸部的工作一点都不熟悉,所以尼科诺夫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谢廖沙坐上了外经贸部第一副部长的位置。
谢廖沙如愿以偿的接手了外经贸部的大部分权利,至于茹拉夫廖夫留在外经贸部和外贸银行的这些人马,谢廖沙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慢慢的调整。
国民住宅银行已经成为了历史,而它的骨干员工们统统被安排到了外贸银行这个巨无霸的身上。作为苏联国内最大的四家银行之一,外贸银行控制着苏联所有出口生意的结汇业务,它的手中掌握着出了中央银行之外最多的外汇储备。
雅科夫列夫派来的盖达尔被谢廖沙放到了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这个职位虽然显赫,但是并不具体的参与银行内部的运营事务,其主要职责是在国内的主要媒体上发表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或者学术资料,对于学者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让谢廖沙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茹拉夫廖夫并没有对谢廖沙收编外贸银行的行为采取过多的干预措施,这让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保持。谢廖沙在外贸银行内部还保存了一个部门专门帮助耶利钦手上的工人新城进行融资。
快到月底的时候,已经做了将近十五年冷板凳的雅科夫列夫终于离开了苏联科学院这家学术单位,再次踏上了他的从政之路。雅科夫列夫成为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长,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虽然和雅科夫列夫在苏联科学院的职务比起来算是连跳了好几级,可是实际上早在十年前雅科夫列夫就已经爬到了这个位置上,要不是后来他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攻击勃列日涅夫的文章,就不会拐了一个大弯再次回到原点。
谢廖沙和耶利钦自然要亲自登门去向雅科夫列夫表示祝贺。而就在当天谢廖沙和耶利钦在雅科夫列夫那里正好碰到了戈尔巴乔夫总书记。
“谢廖沙,我们刚才还谈到了你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你来了正好跟我们说说!”戈尔巴乔夫一见到谢廖沙就迫不及待的谈起了谢廖沙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
“总书记,这个部门原本就是我们共青团内部的一个集体企业,能做出现在的成绩我也感到很意外,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共青团干部们在实践之中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谢廖沙不想过多的谈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问题,因为这里面的生意大部分都是灰色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说白了现在就是在倒买倒卖,而尤利娅的录像带连锁租赁事业也是在和文化监管机构玩捉迷藏。就连那个研究录像机国产化的公司现在其实最大的利润来源就是将驯鹿的鹿角当作药材出口到亚洲去。
“不要谦虚,谢廖沙!总书记觉得你们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值得去向全国各地的共青团组织中去推广。”雅科夫列夫用略带期盼的语气说道。
“真的要向区昂过推广吗?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成立的时间还不长,我怕贸然的推向全国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的问题?”谢廖沙有些保守的说道,这个部门当初只是谢廖沙用来挖掘苏联的黑科技的,不过现在看来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谢廖沙扶植下的一个属于共青团内部的商会。
“谢廖沙,经济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在花在没完没了的研究和讨论上了。既然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那我们就不要再过多的顾虑了,勇敢的往前迈一步,去为我们的经济改革趟出一条新的道路。”戈尔巴乔夫用话语鼓励着谢廖沙,谢廖沙听在心里,明白这已经是戈尔巴乔夫决定的事情了,所以就不打算再推辞,但是要点好处还是可以的。
谢廖沙说道:“总书记,将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对于我们共青团来说有些困难,我们需要中央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好的,没问题!中央肯定会支持你们的!而且以后干出了成绩,我们无论从人事上,还是待遇上都会优先考虑共青团的同志们!”戈尔巴乔夫向谢廖沙保证道。
第二章 公开化讨论()
就在谢廖沙拜访了雅科夫列夫之后不久,雅科夫列夫向戈尔巴乔夫地上了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份报告,要求政府在某写历史问题上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放松管制,施行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改革。
雅科夫列夫的这份报告被刊登在了苏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消息报》上,引发了官员们的普遍讨论。
雅科夫列夫是个不怕威胁的人,早在十几年前他宁可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也要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政策是大国沙文主义。
雅科夫列夫的文章犹如抛砖引玉一般,一时激起千层浪,在看到戈尔巴乔夫并没有任何处分雅科夫列夫的意思之后,许多更加过分的言论也出现在了报纸上。
谢廖沙很了解这一变化的背景是什么,这些年来苏联的最高领导层一直都在探索着改革的道路,可是领导人接二连三的逝世让所有的改革行为都仿佛走到了死胡同,现在在苏联的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对于改革的道路越来越迷茫,大家对于今后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方向一直争论不休。
雅科夫列夫的文章原本打算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的,但是他的观点实在是太过的激进,在加上戈尔巴乔夫并没有什么指责的言论出现,因此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们就把雅科夫列夫的言论当作了正确的道路,开始了模仿和超越,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越来越多的过激言论出现在了报纸上。
戈尔巴乔夫把这一现象视为改善国内言论自由的一个开始,并且对此加以赞扬。他示意文化部门解禁了苏联国内著名的禁放电影《阿戈尼亚》,随后莫斯科的老百姓争相前往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一时之间大家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的风气。
谢廖沙对于这些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因为苏联高层对于文化产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尤利娅的生意也可以稍微的再放开一些手脚去做了,她亲自到莫斯科来向谢廖沙请求更多的投资,希望继续扩大他的录影带租赁业务到乌克兰各地,谢廖沙痛快的给了尤利娅一笔新的投资。
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雷厉风行让谢廖沙不敢拖延关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向全国推广的任务。为了把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又能够最大了程度的利用戈尔巴乔夫给予的优惠政策,谢廖沙打算把青年科技文化中心以企业的方式再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由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现在阶段更加类似于一所金融投资机构,因此必要的风险管控机制还是要有的,谢廖沙不希望因为推向全国而为青年科技文化中心引入一大批的劣质项目滥竽充数,所以他照搬了一部分类似西方商业银行中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作为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招商引资的制度和流程。谢廖沙所没有注意到的是,他的这一个无心之举让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成为了共青团内部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共青团内部也由于高层的鼓励而开始出现了更多投身商业的精英,而这些都是后话了。
由于有了商业制度上的保证,所以谢廖沙第一步就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大城市的各个区一级的团委中开办了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分店。霍多尔科夫斯基很快就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申请了一笔新的投资去开拓他手下的第二家从事不同业务的企业,而别列佐夫斯基的则投身于汽车零部件买卖的行业之中。
在苏联这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市场内,作为先行者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自然是顺风顺水,谢廖沙不是那种见不得被人发财人,他现在还有些看不上这些小的生意,而且他的心思也没放在这一方面。谢廖沙现在在考虑如何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前,暂时性的借用一下外贸银行的庞大外汇储备,用于掏空日本的计划。
外贸银行的账目现在已经谢廖沙所信任的会计团队点算清楚了,这家银行现在所拥有的外汇储备有一万多亿美元,有了这笔钱,谢廖沙就不用去抵押全部身家通过杠杆的方式获取天量的资金了,不过谢廖沙可没有胆量动用全部的外汇储备去实施这次的行动,他打算先动用大概一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前期的部署。这样的话就有一个问题摆在谢廖沙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把这一千亿资金从苏联国内运送到国外的银行系统中去呢?
中央银行对于外贸银行的资金监管是按照季度来的进行的,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派人前来清查账目,也就是说,谢廖沙如果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动用外贸银行的资金,大概要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之内,谢廖沙必须保证这笔资金能够自由的进出苏联的国境和国外的金融系统。这是谢廖沙从没有处理过的一个大问题。
一时半会既然想不出什么好的主意来,那么谢廖沙就只能够先做些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了。就在这个时候,很久没有联络过的哈默同志忽然给他打了个电话。
“谢廖沙,我刚从中国回来,你们拜托我的事情我已经办成了,你想知道对方是如何答复你们的嘛?”哈默同志卖着官子在电话里说道。
“哈默老同志,既然有好消息就别卖官子了。快点告诉我如何能让我们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吧!”谢廖沙急不可耐的问道。
“他们同意通过香港作为贸易的中转点,你们的货物可以卖给他们在香港的国有企业,当然了,如果今后你们两国的关系得到改善的话,你们也可以直接打入中国的市场!”哈默向谢廖沙解释道。
“那真是太好了,万分感激哈默同志!对了你什么时候再来莫斯科呢!我们的戈尔巴乔夫书记还想再见见你呢!”谢廖沙热情的邀请到。
“等到天气再暖和些吧!”哈默随口答应道。
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员()
列宁格勒克格勃分局内部,平日里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已经被紧张的气氛所代替,大家不由自主的将目光集中在主管的办公室门前,希望自己不是下一个被叫进去的家伙。
“瓦连京·伊万诺维奇,请过来一下!”随着办公室大门被推开,一个中年人颓废的捂着面部往座位上走,那凄凉的身影让所有人都感同身受!
被点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