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510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10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震同志,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们。但就目前来看,你们的生产能力是极为有限的,根本就无法满足你们偿还贷款的需要。”

    “你们还至今尚未能大规模的履行偿还我们之前签订贷款所需的煤炭,我们很难相信你们能在短时间之内会将生产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至于鹤立地区的石墨矿,好像自从被你们占领后就一直停工,再也没有生产过。”

    “很抱歉,除非你们能将这些矿山交给我们开发利用,否则我们无法相信你们的偿还能力。杨震同志,我们的这些产品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苏联人民付出辛勤劳动一点一滴的成产出来的,我们也需要成本。在和你们达成协议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你们的偿还能力。”

    “要知道,苏联人民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将祖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但毕竟还在发展之中,其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在我们自身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时候,我们无力承担太多的需求。”

    “这和国际主义精神是两码事。杨震同志,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件事情。为了体现苏联党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之前对你们的支援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再多,我们根本就无法承担。”

    格里戈连科少将那句除非你们将这些矿山交给我们开发利用的话,让杨震与李延平两个人对视一眼,知道这是对手已经失去耐性,开始亮出底牌了。

    话说到这里,格里戈连科少将虽然没有直接挑明,但杨震已经明白苏联人对这个石墨矿如此志在必得,但有了这么一个先决条件总归还是不错的。他们果然盯上了鹤立地区的石墨资源。

    石墨这东西的重要性,在座的其他几个人也许不清楚,但杨震可就心知肚明了。如果说石油号称现代化工业的血液,那么石墨就是现代工业的润滑剂和防护墙。在冶金、化学等方面,石墨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没有耐高温的石墨制造坩埚,冶金工业则会直接陷入瘫痪。

    老大哥虽然号称矿产资源丰富,现代化工业基础的铁、石油、煤、铜等资源一样不缺,但是却恰恰没有石墨这个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冶金和化工行业相当关键的一个资源。而这两个行业,正是建设现代化国防最基础的工业。在现在这种资源都掌握在美英手中的情况之下,老大哥想方设法弄到自己短缺的资源,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格里戈连科少将,以及他身边的一个身穿西装的神秘人物。杨震却是突然想起了一个在二战中发展起来,二战后开始壮大的。也是除了冶金和化工工业之外,最大的石墨消耗产业。心里不禁有些疑问,难道老大哥现在已经开始动手了?

    琢磨了一下,杨震笑道:“格里戈连科少将,您应该清楚。原来控制在我们手中的只有一个鹤立的兴山煤矿,一年的产量不过百余万吨。除了我们自身消耗的,可以用来偿还贷款的数量有限。”

    “而现在,在第一阶段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日本人为了掠夺北满丰富的矿产资源修建的四大煤矿都在我们手中。这四个煤矿,不许改进一年的产量便有近千万吨。如果我们开动马力,全力生产的话。欠苏联同志的那几千万卢布的贷款,即便按照眼下一吨煤四十卢布这种白菜价,我想用不了两年我们连本带利就能全部偿还完毕。”

    “至于鹤立地区的石墨矿,我们这次已经与美国人达成意向协议。我们出矿山的经营权,他们出技术和资金,合资开采。美国人还初步同意,在鹤立地区建立一个石墨提纯厂,同样由我们合资经营。我保证只要这个石墨矿一投产,我们获得的收益,将全部用来偿还苏联方面的资金。”

    杨震这句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lang。在座的几个人,除了与他搭档这么长时间,对他已经很了解,知道他这么说,不知道又有什么鬼道的李延平之外。不仅对面的格里戈连科少将被吓了一跳,就连身边的总指挥与李延禄也不知真假的被吓了一大跳。

    只是这两位都经历过多年残酷游击战争的考验,这心里素质也过硬的紧。尤其总指挥,对杨震很了解。所以虽然被吓了一跳,但只是递过去一个怀疑的眼神而已,面上却是依旧平静无波。

    因为此次谈判,中央指定由军区执行,他们并未太多的参与。这次来,他们是昨天应杨震的要求,准备前来接替他参与谈判的,对于杨震之前的谈判他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对于杨震的这句话,倒是感觉到相当的意外,也真给吓了一大跳。

    不过吓一跳归吓一跳,但两个人知道,涉及这种事情杨震就算在胆大包天,也不会不与自己商议。毕竟鹤岗的煤矿和其他矿产资源已经全部划拨给了东北局统一开发,以杨震的性格,只要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他的手不会伸这么长。

    只是虽然不认为杨震会擅自做主,但凭借对杨震的了解,两个人也认为他不会无的放矢,他这么说应该是事出有因。所以两个人也耐着性子没有问出来。而相对于总指挥两个人的冷静,那位格里戈连科少将就显得沉不住气的多了。

    被杨震这句话弄的动了真火的格里戈连科少将当场失去冷静,直接站起来怒道:“杨震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将鹤立的石墨矿开采权交给美国人?你们事先为什么不与我们商议?你们中国党的中央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们会向中国党的中央提出严正的抗议。”

    看着盛怒中的格里戈连科少将,杨震却是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水后才道:“格里戈连科同志,请不要着急。在这件事情上,我想必须请苏联党理解,你们也得为我们考虑一下。毕竟我们欠着苏联人民一大笔贷款,在现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抓紧时间开发自身的资源,以换取我们急需的资金。”

    “现在我们手中储量最大的就是鹤立的石墨矿和几大煤矿。正如你说的,由于自身的能力限制,我们没有能力开发。又不好总麻烦苏联同志,你也知道的我们现在想争取部分贷款很费力,我们又急需坦克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所以我们只能用这些石墨矿来交换美国人的坦克技术。”

    “不过格里戈连科少将,我们现在只是达成了一个意向。尽管美国人很是看好鹤立的石墨矿、钾矿石和菱镁矿,但出于矿石运输上的忧虑,一时还有一些犹豫。不过请格里戈连科少将放心,只要我们能与美国人达成协议,恢复石墨矿的生产,我们一定优先提供苏联同志以偿还贷款。”

    “格里戈连科同志,我们也想拿现汇购买这批装备和生产技术。毕竟身上背了那么大的一笔债,换了谁都不好受。但现在我只能说抱歉,少将同志,我们实在拿不出苏联同志需要的这么一大笔现汇。”

    格里戈连科少将闻言一愣后,又坐下和身边的人进行一阵子眼神交流后,也顾不得之前的遮遮掩掩,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这样,杨震同志,我们可以按照你们要求的数字和型号,在三个月之内提供你们所要的坦克数量,并转让全套技术以及援助你们两条生产线。”

    “如果中国同志在经济上的确有困难,我们还是愿意提供帮助的。我们可以与莫斯科商议,你们不用现汇支付所需的费用,但我们要求我们要取得在鹤立地区的石墨矿一定年限的开采权。所有矿山的建设,将由我们全部自己承担。不过这个开采权限至少要十五年以上。”

    听到格里戈连科少将提取以鹤立地区的石墨矿十五年的开采权,换取他们的坦克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杨震心中一动:“看来苏联人是真的急了,开始图穷匕见了。不过,这个条件再加上一会九成以上会提出的七台河煤矿,就应该就是他们的全部条件了。”

    想到这里,杨震却没有直接的回答他们,而是显得有些犹豫的道:“格里戈连科同志,我们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意向协议,现在违约不好吧。还有,这件事情您也容我们商议一下。这样,我们先休息一个小时。等一个小时过后,我们再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格里戈连科少将与那个神秘人物对望一眼后,又道:“可以,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希望也和你们谈一谈。苏联对七台河地区的优质工业用煤也很有兴趣,需求量也很大。如果中国同志不介意的话,我们也希望采取同样的方式取得七台河地区煤矿的部分经营权。除了偿还贷款之外,我们还可以向你提供部分你们需要的装备。”

    听到格里戈连科少将的话,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尽管心中早就有了准备,但多少还有些不舒服的感觉。现在是鹤立的石墨矿和七台河的优质煤矿,今后还会有什么?杨震强忍着心中的不舒服,勉强的点点头道:“我们研究一下,一个小时之后给你们答复。”

第四百九十四章两害相权取其轻

    等格里戈连科少将一行人按照杨震的要求,离开会议室去休息后,杨震强忍着心中的那股很不舒服的感觉,转过头对总指挥和李延禄道:“总指挥、李主任,苏联方面的建议你们怎么看?”

    总指挥与李延禄对望一眼,却是摇了摇头道:“你不是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意向协议,让美国人开采鹤立的石墨矿吗?怎么还想着答应苏联方面?不过无论是苏联方面还是美国方面,我都建议你还是要考虑一下。将我们的矿山经营权交给外国人是否合适。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的老百姓的接受能力。”

    听到总指挥的疑虑,杨震与李延平对望一眼不由的莞尔道:“总指挥,美国人那里会考虑我们的石墨矿?他们本身就有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石墨矿,那里会看上我们这点家当?再说我们现在的外运通道只有江北,以美国人的谨慎那里会在我们这里大量的投资?”

    “人家可是会担心江北封锁了外运通道,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咱们眼下的对外通道只有江北一条路,别其他分号。美国人精的很,不会看出这里是一个坑还往里面跳。压根就没有美国人的事情,我这是用来做引子,诈这些苏联老大哥那。要不然怎么办?真的放弃或是支付上千万美金的现金?我可舍不得。”

    “我只是拿他们当一个引子而已。他们这次过来了不少地质和煤炭方面的专家,我想他们之所以一直拒绝提供贷款,坚持现汇就是在动我们根据地内矿产资源的脑筋。尤其他们国内缺乏,而工业用量又大的矿产的脑筋。”

    “石墨在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上用量极大,也是很关键,而苏联本国内又缺乏大型可开采的矿产。加上九一八事变之前,他们对北满渗透的很深,对于这一地区的情况很了解。他们将脑筋动到我们身上就不足为奇了。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们的胃口会这么大,除了鹤立的煤矿,还盯上了七台河的煤矿。咱们这位老大哥做事可真够黑的。落井下石,好手段啊。”

    总指挥闻言,指了指杨震摇头笑了笑道:“你呀,为了达成目标,倒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你就不怕他们和美国人见面拆穿你?不过这件事情上,你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对于总指挥的反问,杨震沉默了一下后道:“总指挥,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能怎么办?难道就真的眼睁睁的看到我们硬被让他们拿走上千万美金?别说现在这笔钱我们还没有到手,就是到手了也不能白白的给他们?”

    “我们这次是苦心积虑弄到这一亿多美金,但至少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再有这种好事了。所以这笔资金我们该花的自然省不下,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能花。在江北拒绝提供贷款的情况之下,为了缓解我们财政上的压力,我们可以考虑将鹤立的石墨矿经营权和开采权转让他们十年。但是合同上一定要写的清清楚楚。”

    “原来鹤立的石墨矿都把在日本人手中,规模并不大不说,所有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如今日本的技术人员死的死,跑的跑,现在整个石墨矿已经瘫痪,而按照我们现有的技术力量根本就无法完成复产。”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即便我们勉强复工,但在自身无法消化,外销也基本上没有渠道的问题之下,即便生产出来产品,也无法换回应有的经济效益。与其像煤炭一样被苏联方面压成白菜价,还不如索性将部分年限的经营权拿出来换回我们急需的装备。”

    “我们的客户只有苏联方面一家,在货只能卖一家的情况之下,他们不压价根本就不可能。我们之前与其商议出口煤炭和粮食偿还他们的贷款。粮食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有没有余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