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486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486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震不知道,他今天的这两封请示电,与之前实行全部免费义务教育制和向苏联选拔大批的理工科留学生,这几个举动,在后世被誉为奠定了中国自己国防工业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四大举措。

    通过此次谈判,杨震倾尽所有,投入了几乎所有此次获得的外汇。以及稍后利用几种新式武器和美金现汇,从江北引进的苏制t二六坦克、bt七型坦克生产线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利用美援多种机械设备,换来了一个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

    依靠这些设备,为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制造厂、第一个年产达到五十万吨的钢铁厂、第一个年产三万辆卡车的汽车制造厂、第一个大型坦克制造厂。此外还有第一个大型合成冶炼厂、第一个大型的可以生产柴油、汽油发动机的大型发动机厂以、第一个大型的化工联合企业以及第一个大型无线电制造厂一系列国防工业。

    还有在原基础改进后,一年弹药产量超过关内国民政府属下各大兵工厂抗战八年生产总和,可以生产小到手枪、刺刀,大到各种轻重火炮、迫击炮、高射炮等所有陆军需要武器装备,并可以基本上做到所有轻重火炮自给自足的两座大型兵工厂。

    这些厂子连同生产了维持后续战争的百分之百的炸药、百分之百的弹药、装备,百分之百的无线电通讯以及探测设备、百分之百的新式装备以及百分之六十的汽车、百分之五十七的钢铁和百分之四十七的飞机。

    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加上缴获的日本在中国东北遗留的飞机、汽车、钢铁工业,整个中国的东北,已经成了全国名副其实的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国防工业、能源的生产基地。东北在没有出现后世历史上在二战行将结束时被人趁火打劫后,洗劫一空的情境。

    尽管生产的卡车不过是仿造的美国斯蒂贝克牌三吨以及万国牌五吨卡车,坦克也先是苏制t二六、bt七等轻型坦克,后又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根据用物资交换来的苏制t三十四早期型图纸,仿制的七十六毫米型t三十四坦克。

    飞机也是不过是先是仿制美制p三九战斗机,后来又仿制a二十攻击机、b二十五轰炸机和tbd俯冲轰炸机,最后又仿制生产出b二十四轰炸机、c四六式运输机。这些飞机加上美英两国提供的援助,使得杨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便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的空军。

    尽管在一九四二年b二十五和b二十四两种可以对日进行战略轰炸的轰炸机被生产出来之前,杨震的空军充其量也只是一支战术空军。但就是这支战术空军在两年后牵制住了日本陆军航空兵百分之七十的兵力。

    重炮也只是根据缴获的实物,逆向测绘仿制的日式一零五加农炮、榴弹炮以及日式九六式一五零榴弹炮。以及引进苏联图纸生产的一二零重迫击炮,五十七、八十五毫米高射炮,美式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虽说这些装备不是那么太领先,尤其是在战斗机方面,相对于美军自身装备新式战斗机还差了一些。在贯穿了长达五年的双方合作期间,美国人始终拒绝转让最新的航空技术,甚至在杨震所部有了自行生产能力后,连实体机都不愿意提供。

    比如美式的p五十一野马式、p四十七雷电式战斗机、p三十八战斗机以及b二十九轰炸机,美国就无论如何也不转让。只愿意提供p三九战斗机、p四零战斗机,这两种美军不愿意装备以及战争中期便已经淘汰的装备以及b二十五中型轰炸机。

    即便是后来通过技术交换和战略需要,转交的b二十四大型轰炸机生产技术,其中也做了很多的保留。即只转让机体生产技术,但是绝对不提供这种轰炸机进行精确瞄准的诺顿式轰炸瞄准器。

    但是对于提供的发动机技术上也动作很缓慢。杨震所属的飞机厂一九四二年就可以自行生产b二十四轰炸机的机体,但是却一直只能使用美国援助的发动机。而直到四二年底因为对日战略轰炸需要,美国才开始转让其使用的一千二百马力发动机生产技术。

    而尽管在美国也开展对日战略轰炸后,将杨震控制区的几个机场作为b二十九轰炸机的备降机场,但是却一直拒绝为杨震所部提供b二十九轰炸机。就是连援助的飞机上也没有这种大行程、大载弹量的轰炸机。

    反倒是英国人很大方,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仅立即从北非、印度以及国内,提供了上千架的飓风式战斗机,还提供了五百多架在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两种大型轰炸机服役后,退居二线的斯特林轰炸机以及威灵顿式轰炸机。

    看着英国人提供性能不如日军新式飞机的这些二手货,杨震在苦笑不得的情况之下,也只能接受。不管怎么说,毕竟都是白来的,尤其那些斯特林轰炸机和威灵顿轰炸机,在b二十四轰炸机没有量产之前,成为对日战略轰炸的主力。

    尽管飓风式战斗机根本就不是后来日军投入的一式战斗机的对手,但用来对地攻击以及打轰炸机、攻击机还是称职的。而斯特林和威灵顿这两种英军已经陆续开始淘汰的轰炸机,也总归比没有强的多不是?至少他们对日轰炸,航程还是够了尽管美英在提供飞机种类以及质量上始终保留一手,而且在转让技术的时候,总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也正是这些仿制品使得中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坦克、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到战争后期,就连战后看到中国人利用美国转让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各种质量不输于美国自产的飞机时,美国人也不禁惊呼,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几乎是世界上一流的。

    虽然这些飞机、坦克、重炮以及汽车都是仿制品,甚至很多在随后爆发的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中很快就被淘汰。但毕竟是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部队装备上的急需。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夯实的基础。而且这些飞机、坦克、重炮、高射炮大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二战中美苏英三国的制式装备。

第四百六十一章 余波

    相对于美国人在提供技术上的保守与偏见,东部边境已经没有后顾之忧的苏联人倒是大方的紧。不仅后来提供了t三四坦克的生产技术,还在苏军自身因为产能的关系停产后,向杨震所部转交了米格三战斗机全套图纸和生产技术。

    以及在自己生产的同时,专门按照杨震的要求,在雅克九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发了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航程高达二千两百公里的雅克九dd战斗机。并在第一时间向杨震转让其生产技术。

    在美国拒绝援助p五十一和p三十八远程战斗机的情况之下,正是超长航程的雅克九dd战斗机的大量服役,才使得杨震对日轰炸有了远程战斗机的掩护。不必在想办法给p三十九战斗机增加大幅度降低性能的副油箱了。

    同时转让的米格三战斗机虽然腿短,而且低空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以其优异的高空性能,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与配合之下。与从苏联方面引进的八十五毫米、自行生产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相互配合,组成了高低火力层次分明的防空网,也为东北的工业基地构成了一道严密的空中保护网。

    而且这些米格三战斗机与中低空性能还可以,但高空性能差的p三十九战斗机组成了一张高低搭配的防线,保障了前线部队的制空权。当然这些苏制武器的图纸都不是免费的。都是用相应的尤其是苏军急需的反坦克武器设计图纸交换而来的。

    苏制战斗机与美制战斗机相比,也显得粗制滥造的多。但却给杨震解决了极大的困难,杨震利用这些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战绩。而且苏制战斗机虽然做工粗糙,但生产简便,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大量的生产。

    仅仅在接到米格三战斗机全套图纸以及生产技术的四二年上半年,就生产出了一千六百架。其生产速度,远不是工艺相对复杂的多,一年产量也不过两千多架的美制战斗机可以相比的。

    杨震在选择引起国外武器图纸的时候,历来挑剔的很。尽管挑选余地很有限,但杨震并非什么都要,始终都是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武器。美国曾经为了试图拉拢杨震,使其不靠拢苏联,劝说英国免费提供飓风式战斗机以及科特林式轰炸机的生产技术,但被杨震以这两种武器不适合中国战场而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在仿制了大批国外武器的同时,这些军工厂也“自行设计”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种大量装备中间型枪弹的步冲合一,以步枪为主自动步枪,以及相对反应比较迟钝的苏军首先装备的八一式突击步枪。第一款取代了枪榴弹、掷弹筒的三十五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第一批坦克使用的附加装甲、反应装甲以及轮式装甲运兵车,第一批十四点五毫米大威力高射机枪、反坦克火箭筒、取代三七战防炮的五七、八二以及一零七毫米多种无后坐力炮。当然还有世界上第二种大批量装备的通用机枪,以及被称之为二战中性能最优秀的中高空高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

    这是公开展现给世人的,秘密的还有第一批空气燃料炸弹、第一架在美制c四六运输机基础上加装自行生产的雷达改装的电子预警机、以及现在已经开始服役的第一架电子干扰机,以及第一批反跑道集束炸弹、第一枚量产型晶体管,和依据晶体管生产出来的新式雷达。

    杨震通过巨额的投资,购买美国最新设备扩大化以及实现了现代化的兵工厂,不仅完全满足了战争的需要,还利用以技术交换技术的手段,换取了美苏相当一部分先进武器生产线。比如p三十九飞蛇式战斗机生产线的引进,就是在此次谈判最后阶段采取了使用步话机计划交换来的。

    至于半年后的b二十五中型轰炸机、b二十四式轰炸机生产技术,则是使用凝固汽油弹加上反坦克火箭筒以及无后坐力炮三种技术换来的。这些“自行”设计的各种轻便、灵巧的武器,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与美英苏三国交换来的大量新式武器的图纸和生产技术。

    在拿出一部分图纸用来交换了大批自己急需,但又没有精力和能力设计武器的同时。那些自行生产绝对保密,直到战后也没有公布的绝密武器,则在今后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利用世界上第一批量产型晶体管生产雷达改装的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则在四二年年初开始的对日大轰炸之中,与b二十四、斯特林重型轰炸机,b二十五、威灵顿中型轰炸机配合之下,给日军持续战争潜力造成了极大的重创。

    在杨震所部开展对日轰炸后的第三年,美军也开始进行对日轰炸时,虽然使用的轰炸机是性能远远超过杨震所部的b二十九轰炸机。尽管有p五十一野马这种性能优良的远程战斗机护航。但在日军近似疯狂的拦截之下,损失率却是依旧居高不下。与杨震后期甚至达到了无战损的伤亡比例几乎无法相比。

    尽管这些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批使用晶体管研制的单脉冲雷达,因为载机以及雷达本身的性能,只能提供日军拦截飞机的大体数量和大致运动轨迹以及最基本的飞行高度,机载雷达的照射范围也只有一百八十度。

    除了语音通话之外,没有任何其余的信息传递能力,性能跟后世的电子预警机没有办法相比。但其对中高空一百二十公里,低空五十公里的探测范围。在日本海岸线飞行的时候,往往在日军飞机刚一起飞就被锁定。

    而与此同时,为轰炸机护航的占据高度优势的雅克九战斗机以及p三十九飞蛇式战斗机,利用预警机的引导,迅速的爬升,利用火力、机动、速度三者定律,以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性能,使得出来拦截的日军战斗机往往极少有能飞回基地的。

    同时部署的经过改进的大功率电子干扰机,也利用机载干扰设备以及有源干扰设备,对日军防空雷达,以及无线电通讯实施大规模的电子压制,保障轰炸的顺利进行。几种机型的大规模合成轰炸,使得杨震所部对日轰炸一直维持着极低的战损水平。

    尤其到了后期,此种多机种战术配合日益成熟之后。尽管作为轰炸主力的b二十四轰炸机与美军的b二十九轰炸机相比,性能不是太理想。但在千里眼的提前预警以及强力的电子干扰之下,损失的飞机除了机械故障之外,大多都是被瞎打盲射的日军高射炮瞎猫碰死耗子蒙上的。真正被日军拦截飞机击落的极少。

    甚至到了四四年后,日军本土的航空兵干脆对于杨震所部的空袭不再进行空中拦截,而是全力对付美军轰炸机。对于杨震所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