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第6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明日只是遣使警告天竺而已,何人会不同意?”李世民摆了摆手。
“如此,老臣附议。”高士廉行了一礼,说道。
一场大规模的征伐,就这样轻轻松松被定了下来。
有些出乎预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他们细谈种种细节,夏鸿升的心思早已经信马由缰。
粮食太重要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才能去克制动物性,从而上升为“人”。
大唐缺粮啊!
虽然如今已经在琉球和林邑道普及了占城稻种植,也在岭南道和江南道,以及中原与辽东大规模的推广,再加上军事技术的提升,几次征伐当中所消耗的民力要少了许多,又将战俘进行劳改替代百姓的徭役,使得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耕种,照顾土地,已然极大的缓解了粮食危机。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既得安居,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也就变得很快起来。再加上朝廷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草原群落与西域诸国,粮食贸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更是需要大量的粮食。
所以啊,如今的大唐,对于粮食的渴望,是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多的。
如今,面对着如此广大的一片可以四季耕种不误农时又肥沃的土地,偏偏上面原本的主人又不懂的精耕细作,空占着一片宝地,如何教大唐不眼红?
想到这儿,夏鸿升突然摇头苦笑了几下。当真是身份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想法。后世里那个自命清高,又性格怯弱,叫嚣着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实则是自卑又自负,而从机关里辞职,躲去偏远山区支教的乡村小教师,又何曾会屑于玩弄如今这百般心术,和生出这一身的侵略性?
忽而想起来一句话我们最终都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一念及此,便突然有些萧索。
“贤婿?”
夏鸿升一惊,才恍觉自己走神了。连忙抬头行了一礼:“岳父大人恕罪,小婿走神了。”
“夜已极深,想必诸位都已疲惫。明早又要早朝,也没多少时间了。诸位今夜就留宿宫中罢。”李世民那边似乎也已经谈完了,于是挥了挥手,朝门外面吩咐道:“王德,去安排一下。”
“谢陛下!”众人都行礼道谢。
“贤婿且慢。”李世民留下了夏鸿升。
待其他人都出去,夏鸿升有行了一礼,问道:“岳父大人还有何事吩咐?”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是趁此间你我翁婿二人,多嘴一问。长乐那丫头,嫁入你夏家,也有三年了罢?”
一听李世民这话,夏鸿升立时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苦着一张脸:“岳父大人,公主才十五……孙神医明明白白的告诫过小婿,公主身子本就弱,亏是从小调养,又坚持运动强身,这才无恙。不过十八,决计不能生育,否则就是拿命换命!小婿宁愿不要子嗣,也不想公主冒此风险!”
这话夏鸿升之前在李世民过问这种事情的时候,也曾对他说过。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听夏鸿升这么说,皱皱眉头,问道:“果真是一点儿也不行?”
夏鸿升张了张嘴,这怀孕生子,不怀上便是不怀上,怀上便要面临着生下来,何来“一点儿”之说?
“唉,之前皇后生完兜子之后,孙神医也告诫过朕,说是日后万不可让皇后再有生育了。说皇后本有气疾,全靠一直调养健身,才能维持身子到现在。若是再生,只怕要元气大伤,恐就难以活命了。”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那敢问岳父大人是如何作想的?”夏鸿升斗胆问了一句。
“朕?”李世民摇了摇头,眼泛深情,说道:“观音婢是朕发妻,朕一路走来,皆有观音婢陪在身侧。朕如何能让观音婢冒此风险?朕唯愿观音婢能一直陪朕到老。”
“岳父大人如此情深,想来当可理解小婿的心思了。”夏鸿升亦道:“说句不大得当的话,生了儿孙又如何,不过是陪伴一时而已,日后大了,各自成家。到头来,能左右陪伴一世的,终究还是枕边之人。小婿还指望着白头偕老,断不会教公主冒一丝风险。”
“罢了……长乐能得你如此真情相待,亦是她的福分。朕谢过贤婿了。”李世民长叹一声:“只是,你夏家如今也是一方勋贵,难不成能一直不要子嗣?这如何教先人泉下心安?……那徐惠呢?”
呃,这么大半夜的,你李老二不睡觉,怎么这么关心起我家的事情嘞?
“岳父大人,她们都还小啊!”夏鸿升叹道:“徐惠与公主同岁,小婿不舍得她们这么小便生子。其实,小婿以为,咱们大唐的女子,都出嫁生子的太早了!本身自己的身子就还没有长成,却就要生人为母,故而才有那么多难产而死,和产后身死的妇人,还有早夭的婴孩。最好让大唐的女子都等到十八岁之后再出嫁生子,光是这样就能极大减少难产而死和产后而死的妇人及婴孩!”
“胡闹!”李世民一挥臂:“贤婿去休息罢,明日早朝莫要迟了。还有,方才朕说的那些话……”
“呃,小婿这会儿瞌睡的头晕眼花,脑子里面一片浆糊,都不知道自己听了什么说了什么,一觉起来想必更是半个字儿也不会记得了。”夏鸿升赶紧保证:“小婿这就去睡觉,小婿告退了!”
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夏鸿升觉得也就是刚睡着,可就有内侍在外面喊门了。
只得强撑着起来,开开门,外面站了三个内侍,一个端着盆水,一个端着杯子和小碟儿,还有一个捧着条手巾。
洗了把脸,沾了些碟子里的盐面儿就这水杯漱了漱口,再拿毛巾一擦,这才好歹清醒了那么一些。
“多谢。”夏鸿升随口一句。
“不敢,不敢!”三个内侍连忙行礼:“奴婢这就告退了,其他几位公爷已经上朝去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待那三个内侍离去,又伸了伸懒腰,一边活动着手臂一边往太极殿过去。他们昨夜留宿宫内,自然不必在到外面去排队。
很快,朝臣们都已经进来,随后,诸国使节也都入了朝堂。再随着王德的一声“圣人至”,大朝会便也就开始了。
李世民坐上御座,向下缓缓扫视一圈,然后沉声问道:“诸卿有何所奏?”
“臣有事要禀!”李世民话音刚落,段瓒便立刻大声喊道,脚还没迈,声音就先响彻了大殿,大步抢在了几个朝臣的前头出了列。
“讲。”李世民脸上不动声色,往后稍微靠了靠,淡声说道。
段瓒于是又行一礼,直身说道:“军中谍报传回,泥婆罗助吐蕃对抗大唐之后,程将军与牛将军二人对泥婆罗国施以惩戒。本不欲太过为难其国,然泥婆罗国却夜郎自大,依附于天竺,请天竺出兵。如今天竺北边曲女城戒日王已然组建天竺各邦联军,欲以北上,帮助泥婆罗国迎击程将军与牛将军!”
“什么?”御座上的李世民眉头一皱,神色立刻不渝,道:“吐蕃无礼在先,大唐才出兵伐之。泥婆罗弹丸之地,本不欲与它计较。程卿与牛卿,也只是令了一千人去警告一声而已,并未做出攻伐之举。天竺何以插手?就不怕得罪我大唐?”
“陛下,想来程将军、牛将军二位领兵至于泥婆罗,泥婆罗定然大俱,惊恐之下彼从天竺求援。而天竺亦怕我大唐是要对其有所动作,故而决定先下手为强吧?”长孙无忌一步出来,面无表情,沉声说道。
“笑话。我大唐何时同天竺有过瓜葛。”李世民冷哼一声:“除了前几年泉州的海商从它天竺引了甘蔗往江南道来种之外,其余也只是番僧往来而已。大唐为何要对它有所动作?诸卿,如何看待此事?”
此刻房玄龄出列道:“陛下,为今之计,是赶快让二位将军得知此事,早做应对,免得被天竺联军打个措手不及。二位将军毕竟只有一千人马。”
“陛下,二位将军兵力只有一千,且还是回朝半路转去泥婆罗,配给更是不足。臣以为应当尽快通知二位将军,令其速速撤兵回去吐蕃,暂避其锋芒。”褚遂良出言道。
“退啥退?我大唐兵锋之利,百骑便能破万敌,怕它个鸟!既然它天竺都已经主动出兵了,陛下,依臣来看,当从吐蕃调派兵力,驰援二位将军,将天竺打回去!”尉迟恭跳将出来,又道:“干脆陛下下旨,令我老尉迟率兵一万,臣保证将那劳什子戒什么王的头拧下来给陛下当夜壶!”
“天竺何其之远,尉迟将军如何能及时抵达,以援二位将军?”魏征此时出列说道:“吐蕃新灭,局势不稳,亦不可妄动,以防那些负隅顽抗之徒趁机而起。故而臣附诸大人之议。”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似乎在思量着众人的意见。
这时候,只见高士廉缓缓走了出来,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闻泉州海商出海,若是顺利,三月便能抵达波斯。不知若是只达天竺,且须多久?”
“好教许国公知道,寻常海船若要到天竺,怎么也得两月时间。”李孝恭走了出来,说道:“不过琉球水师的战船,却只需一月多便可抵达天竺。陛下,天竺主动出兵帮助泥婆罗,实在是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臣请出动琉球水师,攻伐天竺!”
李孝恭话音一路,立时便引来了武将这边的一片附议之声,自然,也有文臣跳出来反驳,认为不宜再兴征伐。
两边好吵一番,李世民在御座上静默良久,才抬起手来压了压,说道:“诸卿莫吵了。”
殿中这才安静下来,只见李世民摇头叹道:“大唐自立国以来,屡兴征伐。先有反王,后有突厥。接着是倭国与林邑,而后又是吐谷浑和吐蕃。朕的百姓何时才能安生?国虽大,好战必亡。朕也不忍再兴征伐,劳苦百姓了。且,天竺与大唐本无纠缠瓜葛,朕也不想让世人觉得大唐就是那一言不合便大军压境的蛮横无礼之邦。”
“陛下体恤百姓,实乃明君所为。”诸遂良躬身行礼称赞道。
“那大唐就任由它天竺撒野?”李世阴测测的走出来说道:“泥婆罗对大唐不敬在先,大唐也只是警告一番而已。同它天竺有何干系?此番若是不吭不响,教天下如何看待大唐?岂不是要皆以为我大唐怕了天竺?到时候大唐国威何在?陛下威严何存?”
“对,陛下,就算是这次咱们大唐不打算与它天竺寻事,至少也要警告它一番,莫要让天竺以为咱们大唐就是怕了他,只是不想妄动刀兵而已。”夏鸿升此刻出列说道。
李世民重又陷入了思索当中,殿中众臣亦不再言语,等待他的决定。
半晌,李世民突然抬起了头来,说道:“既如此,琉球水师分兵一路,立即往马六甲集结,以防有变。从吐蕃调派人员物资,支援程卿、牛卿,并令他们不得同天竺发生直接冲突。另外,鸿胪寺派出使节立刻出使天竺,言明此事乃大唐与吐蕃和泥婆罗的恩怨,与它天竺无关。大唐念在两国本无瓜葛,不愿深究。令其解散联军,各退本邦。大唐当既往不咎,两国仍旧相好。若是一意孤行,非要插手此事,那到时候大唐天威将至,勿谓言之不预也!”
“此策甚善!臣附议!”李世民话音刚落,房玄龄便上前一步说道。
长孙无忌亦是躬身一礼:“臣附议!”
“臣亦附议。”夏鸿升上前说道。
“臣附议。”李与尉迟恭亦上前行礼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手一摆:“那此事便如此定下。诸卿还有何事所奏?”
“启禀陛下,应国公昨日病逝,臣以为当着有司商讨身后事宜。”一个大臣又出列说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朕屡遣名医诊治,应公却终究还是……应公之前立嘱曾言,身后当落叶归根,回葬并州老家。既如此,命并州大都督李世主办丧事,一应棺木及丧葬费用,皆由朝廷支给。”
第1149章 元日大朝会
朝会上安排了好些事项,这也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朝会。下一次,就是元日大朝会了。
元日大朝会上面,基本上是不太能讨论得出来政事的。元日大朝会与寻常的朝会不同,寻常朝会,为得是讨论政事,制定政策,君臣商讨。而元日大朝会,则更多的是礼仪方面的内容。
一年初始,万象更新。
元日大朝会,参与者除京城常参官、非常参官外,还有全国各地诸使,派来长安“贺正“的使者,各州府送贺表、呈祥瑞的使者,以及外国使者及重要宾客等。
因此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