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眼睛一眯,笑道:“眼看这个时候,在下欲邀请诸位到家中用饭,并作一叙,却不知几位可否赏光?”
乐台也不推辞,点了点头,便随夏鸿升离开了皇宫,又到了夏鸿升的家中。
虽然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找到这些墨家的传人的,但是这也让夏鸿升对李世民的威力又有了一个了解。这种隐世的传人,竟然都能够找到,那这天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躲得过李世民的眼睛?——只要是他一心想要知道的话。
到了夏鸿升家中,用最高的规格摆下了宴席,几口小菜下去,几杯果酒饮罢,乐台放下手中的竹筷,拱手对夏鸿升行了礼说道:“夏侯,今日殿中多有得罪,实属无奈之举,还请夏侯恕罪呐!”
“钜子是怕这是陛下与在下合谋在试探?”夏鸿升也想了这么久了,也猜到了一些他们的心思,于是试问道。
“我墨家自秦后衰微,又屡受当朝者缉杀。如今我们只想要隐居世外,传承先祖的学问,再不问世事。实不相瞒,这回出来,我等七人,本已做好了死的准备。”乐台对夏鸿升说道:“也不怕让夏侯知道了,至于今时,我墨家其余的人,陛下是再也找不到了。”
夏鸿升一愣,却是当即心下一松,就知道肯定不仅仅只剩下这七个人了!
却听乐台又说道:“非是我不相信夏侯的诚意,只是我墨家一直以来便遭受当朝者的忌惮和打压,如今只能靠藏身世外,苟延残喘,才不至于将墨家断送。却是真的再也无力应对朝廷了!”
“如此说来,几位是为了保全其他墨者,故而挺身而出,拖延时间让其他人转移了。”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几位的大义叫在下敬佩。不过,几位这一次可是想多了。当今陛下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且所思所想早已经不同。陛下并不会认为墨家是一种威胁,而是认为墨家乃是大唐强大起来的一大助力啊!”
“哦?”乐台问道:“此话怎讲?”
“呵呵,几位隐居世外颇久,却不知道如今的大唐已经到了如何地步。”夏鸿升笑道:“明日我带诸位且到处去看一看,诸位就知道了。”(未完待续。)
第548章 劝说墨者
一顿饭下来,夏鸿升才知道这七个墨者下午在太极殿之中原来是故意倨傲,故意表现的固执和落后,想要以此减少皇帝对他们的忌惮,却并不相信皇帝找到他们是为了用他们,而不是灭他们。
在皇帝的人手马上就要找到墨家隐居之所的关头,眼看隐居之地已经保守不住,所以一番商量之后,这七人决定主动现身,跟随朝廷的人到长安,以此拖延时间,保全其他人,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转移。
到了长安之后,七人已经做好被皇帝处死的准备,却没想到皇帝在宫中只是问及了一些墨家的东西,然后便叫来了夏鸿升。
几人也不知道皇帝是何用意目的,所以也只好故作倨傲。且,众人在长安的路上听找到他们的人说,皇帝是要启用他们,而非是杀他们,说一丝也不会心动是不可能的。毕竟,传承到如今,他们自然也希望墨家能够在自己的手中重新有所发展,因此也存心有所试探。
于是,就有了下午太极殿中的那一幕。
“钜子想过没有,其实学术之间,并非只有一种非你即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形。”夏鸿升骑马慢行着,与身边同样骑马并行的乐台说道:“不同的学术之间,不同的思想,其实提供了看待同一个问题,同一种事物,或者同一个现象的诸多不同的方向,因而可以得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得这个问题,这种事物,或者这个现象变得更加的全面,更加的立体。举个例子说吧,就拿穿衣服这件事情来说。以道家学说,会说:穿衣服应合乎自然,顺乎四时之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顺势;以儒家学说,会说:穿衣服要看身份地位还有场合。什么身份,何种地位,什么场合,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礼仪。以墨家之言,会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布衣得暖胜丝棉。由此我们可以懂的节用;以法家之言,会说:何必麻烦,为穿什么而愁?只消依照制度,规定穿什么就穿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规矩。你看,同样是穿衣服,不同的学术之中便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得以有不同的参考,不同的适用场所,因此我们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面,就可以足够周全,不论何种境况下都有所依照。就不会出错。世间有如此多的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并由此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所以学术从来都不能让所有人都尊崇单独一种。学术只是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给人们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相同或者不同的事情啊!”
乐台无声,思索了片刻,说道:“夏侯的意思是,不论是我墨家,还是道家、法家、甚至儒家。都不能令世人皆听吾言,行我道?”
“不错!”夏鸿升笑着点了点头:“钜子能这么说,想来也是有过思索了。”
乐台叹了口气,说道:“吾辈何尝不愿在自己的手中重现当日墨家之盛。又如何没有思索?倒不如说,我墨者传人的思索从未止歇过。论致用。先祖墨子技巧之能不亚公输,墨家机关之术天下无人可及。论经略,墨家为百姓逐利,行百姓之道。却为何屡屡参遭毒手,为人所不容?!”
“想知道?”夏鸿升笑了起来,看看乐台,说道。
“哦?夏侯可是有所见解?愿闻其详!”乐台在马上拱手问道。
“学问就只是学问,莫干政事,则可长久。”夏鸿升对乐台说道:“或者说,学术干涉政事,需要的是春风化雨,一点一滴,而不是一蹴而就啊!岂不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诗!”乐台眼中一亮,却又问道:“还望夏侯详解之!”
夏鸿升说道:“钜子既知在下于格物之道有所涉猎,试想,倘若在下一开始就去找到陛下,告诉陛下必须用我的格物之道,而不需用其他旁的学问的话,如今可还能有马匹足下之铁,你我身下之路?好的学问总会能够带来好的成果,谁都不是瞎子,君王更不是。他会看到你做了什么,讲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好处。正是这些个好处,让君王可以慢慢的思索你,渐渐的接受你,进而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你的思想的影响,体会到你的学问里面的好的东西,加以运用。陛下如今对于格物颇为看重,还不是因为格物一次又一次的带来了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乐台默默思索,也没有接腔。
夏鸿升知道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所以当下也就不再多言,只是话锋一转,马鞭之中路面说道:“这是咱们大唐做出来的新东西,这路用水泥铺成,平整而结实,不惧日晒雨淋,不会酥裂,不会泥泞。这条路一直通到泾阳,泾阳书院正在修筑。那里的工地上面,一个人就能够将千斤巨石拉到数丈之高。钜子可有兴趣去看看?”
“呵呵,在下不才,亦有令人可拉起千斤巨石之法。”乐台笑了笑,说道。
夏鸿升也笑了起来,说道:“若我猜的不差,钜子之法同我的办法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钜子可知道为何这么做能让人拉起千斤巨石么?钜子存守墨子做出来的机关器具到如今,可曾想过它为何会有如此之能?”
乐台被夏鸿升的话吓了一跳,立刻问道:“夏侯……竟然知晓我墨家机关之术?!”
“不不不……”夏鸿升连连摇头:“我所通晓,并非墨家机关术。而是墨家机关术背后的东西。墨子说: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墨子知道: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可是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下的格物之道,说的正是这些。”(未完待续。)
第549章 说服
泾阳书院内,乐台及其他的六个人伫立其中,定定的看着前方,不发一语。
他能够看的出来,那正在建筑的工地上面,匠人们使用的种种东西,都像是墨家机关术的痕迹,可是乐台熟识墨家机关术,深谙于心,可以轻易看得出来,那些器具机关又较之墨家机关术精巧的多,远非墨家机关术可及。一看之下,反倒像是墨家机关术是从这上面学习了些许皮毛而已了!
一如夏鸿升所预料之中的反应。
泾阳书院颠覆了人们对于书院的认知。就算是李世民,之前在见到了设计图纸之后也是十分惊叹的问夏鸿升是不是要修建一座皇家园林。
无论是谁到了泾阳书院,也都是这样一个反应,
“这是……”乐台咽了一口唾沫,下意识的问道:“这是书院?”
“不错,这是书院。”夏鸿升点了点头:“有生之年,在下希望这里成为全天下的学问的集中之所,不论是何种学问,只要是有益的,进步的,便使天下人都能从此书院之中有所研习,便使这些学问皆可在此间相互学习,相互辩证,相互交流,相互完善,使此书院成就大唐学问的源泉。”
“全天下的学问?”乐台嘴有些发干,心中对于夏鸿升的野望十分惊叹。
夏鸿升点头答道:“不错,全天下的学问。于在下看来,学问不分贵贱,只看益害。道可使人清静,亦可使人无为;儒可使人君子,亦可使人禁锢;墨可使人务实,亦可使人犯禁;法可使人约束。亦可使人严酷……天下学问没有能够十全十美的,各有长短,各有益害,各有精华,各有糟粕。吾书院则不贵彼而贱此,教授有益。摒弃有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天下学问,不分道儒墨法之学问,而分有益有害之学问,九流十家乃至于锻炼农医,此皆学问矣,择其善者而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天下之诸般学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众人闻言凛然,乐台更是口中喃喃低语:“使天下之诸般学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乐台口中一遍遍的低声重复着夏鸿升的话。
“我欲请墨家诸位前来泾阳书院,担当教席,教授学子墨家后学,为感兴趣的学子讲解墨家主张。”夏鸿升再次将自己的目的郑重的说了出来:“不知钜子意下如何?”
“可我墨家向来……”乐台仍旧有一丝犹豫,但是听得出来。他已是欣然意动了。
夏鸿升再次开口:“陛下不会因儒而废墨,亦不会因墨而废儒。在陛下眼中,是儒是墨是道是法,是纵横,是阴阳。是农是兵是医是名,根本就无所谓。陛下只会用他觉得有用、想用的东西,而不在乎这东西是哪家哪派。墨家从此之后不涉政事,而一心治学,作为一门学问,而非是一种政治主张,自可永续传承,再不遭受迫害之苦,再不必东躲西藏,可光明正大的行走世间。而我泾阳书院,便是墨者重现世间的起点。”
言罢,夏鸿升也不在劝诱,只等乐台自己思索决定。
夏鸿升想要让墨者在泾阳书院之中教授墨家后学,是因为至战国之后的后期墨家分化成了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就是夏鸿升口中所谓的“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墨家后学”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三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他的那些政治性的主张,夏鸿升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在书院之中教授,所以才如此劝告。
泾阳书院之中可以出现无数种学术的争鸣,但是唯独不可以有政治。
政治是帝王的,泾阳书院里面只能有学术。
这是李世民没有说出口的底线,也是夏鸿升心中之所愿。
学术就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学术可以指导政治,政治也可以反作用于学术,但是这之间必须有一个界限。那就是,学术不能沦为政治的工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