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谋私利。“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马后病危为医生着想拒绝就医。明史”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 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至於她的感召力,明史里面说”宫人思之,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又说成祖徐 皇后“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又说沐英“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帝王世家,人情如纸。马皇后死后有如许人怀念,也可以安心了。
小说”明“马皇后不是个主要人物,常常为人忽略。但酒徒兄在”殇“一章里面对马皇后着墨甚多。书中马皇后说”如今臣妾这样去了,也算用一命还了毛头一 命,众臣眼里,咱皇家还不算负人太多“。下面的描写是”小说里朱元璋眉头轻轻往上一挑,什么话,一命抵一命,你是一国之母,他们这些臣下的性命怎能和你 比?“
书中的马皇后是极少相信人生平等而且身体力行的高贵人物。历史上的马皇后颇有古人之风,也是头等的高贵人物。
洪武十七年宫变,最后说”所有人都快乐的活着,除了那个好心的马皇后在闻听“玄武门”事变后绝望而死“。绝望而死,寥寥四个字,含义无穷。
我有时猜想历史上的马皇后实际活得相当痛苦。就治国理想讲,她可能和李文忠更接近而和朱元璋的治国路线南辕北辙。义子臣下怵动辄得咎,死于非命而几乎束手无策,实在有点生不如死。所以死得如此洒脱,毫无留念。
朱明王朝多贤后。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是其中三位。朱元璋朱棣父子如此薄情,但皇后死后都不再立后。
成祖王贵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成祖晚年王贵妃年龄也不小了。所以美女 没什么用,对朱氏父子还是老伴值得信任。马皇后培养的徐皇后,徐皇后培养的王贵妃,太子(后来的仁宗)诸王公主才有光占。
朱元璋一生有感情的可能也只有马皇后(或加上太子)。所以马皇后死后越发变本加厉。马皇后死后二年,李文忠,徐达死。太子死后二年,蓝玉,冯胜,傅友德死。任凭权势多大,还是做不到绝情而去。只不过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为上者更容易拿别人出气而已。
在小说”明“的人物中,如同王飞雨等悲剧英雄,马皇后也是个悲剧英雄,她的死也为别人所忽略。
“明”里面朱元璋是个悲剧人物。悲剧英雄为他人而死。悲剧人物相信自己天命所在代表历史而最终失败的人物。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 书评集锦--历史的宿命与民族的智慧
历史的宿命与民族的智慧--读“明” 的一点感想
少言
小说明里面几次谈到南方统治上层缺少政治智慧的问题。用书中的话说“朱标采用黄子澄的提议,高俸养官,依靠理学治理朝政,依靠杂学发展民间工商,开始的时候效果也不错,曾经让朱江岩怀疑自己当初的意见是否太极端。结果好了才五、六年光景,这种策略的弊端逐渐显现,得了丰厚俸禄的官员们非但没有满足贪欲,反而将手逐渐伸到新兴工商业当中。非法侵占他人财产,官员和商人勾结的案例比比皆是。”
书中又说“朱二总希望南北双方能殊途同归,他太高看了朝廷上那帮贪官的政治智慧。朱二、曹振这种老臣的存在,其实是保证建文朝廷苟延残喘的基石,有他们在,燕王朱棣就不敢轻易起兵。可自以为聪明的大佬们非常配合地将这些基石一块块拆掉,等着倒塌下来的大厦将自己压死。”
又说“如果南方那些贪官能将搜刮来的去投资工厂和矿山,并停止继续贪赃枉法,他们的财富积累过程并不比北方那些奴隶贩子和血泪工厂主肮脏多少,如果朱允文能看清楚眼前的局势,也许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帝王。可惜,他们都不会那么做… ” 。
请注意,这里南方官僚和北方以及南方的工商业并并没有根本的经济利害的冲突。新兴工商业实际为官僚提供了新的财源。南方的经济问题只是在於南方官僚过於贪婪,只追求短期个人利益。他们所作所为,不仅损害南方经济,而且损害自己的长期利益。自己为自己掘墓。
看起来似乎可笑,但是上层缺少政治智慧的事实确又贯穿大部分中国历史。在历史上,即使面临外部入侵和农民的暴动,面临自己阶层的生死,统治集团仍旧内斗不止。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是一个例子。明末福王财富如山但拒绝拿钱出来抵抗闯王又是一个例子。从这个角度,上层不要说政治智慧,恐怕连权谋都够不上。
从这点讲,安泰朝和建文朝的危机首先是一种精神危机。不仅是道德危机,而且是智力方面的精神危机。
不仅南方如此,北方也酝酿着同样的危机,只不过为表象所掩盖而已。
书中说北方六省有报纸和爵士监督制度,吏治相当清明。
但是“在郭枫眼中,却看到了新政的很多不足,看到了郭璞一力所推行的新政的阴暗面。老张五那批早期的工厂主和商人大多出身于工匠和贫民,受过一些苦,知道体谅穷苦人的不易。新政发展之初始,从业的工人少,工厂主支付的薪水高。各地夜校也在武安国和郭璞的亲自过问下办得如火如荼。随着时局发展,进入北方各省的流民渐渐增多,工人的薪水就一路低走,教授工人识文断字的各地夜校也从免费逐渐转向收费。最近这十年,特别是南北方关系濒临决裂后,新兴工厂主们更不体恤工人。被贪官逼迫得举家迁移的流民大举进入北六省,他们除了体力之外一无所有,所以没有资格与当地的工厂主讲价钱,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才能赚到三餐,倒闭在机器旁的工人屡见不鲜。白正等人痛骂一些工厂主是吸血鬼,骂得不无道理。最让人不能容忍是辽蒙联号,这个北六省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商团,虽然给每个工人提供了较高工资,并买了保险,但这个商团目前主要经济来
源却是对大洋州土著的掠夺和从西域往中原贩卖女子。新政这些缺憾郭璞知道,却以大局为重不尽全力去弥补,至少郭枫这个做儿子的没觉得父亲已经竭尽全力。”
不仅如此,各地的大商团都有官场为背景,北方的燕王,西北的秦王,云南的沐家都是自己管辖地区商号的最大股东,每年谋取暴利,不仅从事合法生意,而且还非法经营。以此推算,最后新政很可能演变成一种僵死的垄断经济,小企业竞争不过有特权的垄断资本,而垄断资本不断扼杀市场的活力,在达到高峰后即将进入衰落。
所以南方官僚短视反映的精神危机不精神危机的过是全国缩影。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危机。
贪婪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资本家又得唯利是图,所以要指望南北的官员商人不贪恐怕是不太实际。问题是,人总得有远见,有智慧。有远见才能发展其银行,保险,信用,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才会投资于精神文化的发展。而这些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制度,往往和商人官僚的短期利益有所冲突。
请注意,书中凡是涉及共同利益的,如股票市场等,多为武安国首创,郭璞监管。要是换了周崇文作北方六省布政史,恐怕早崩溃了。
书中的社会的危机也在此。在精神危机未解决之前,还得靠人治。
安泰朝,武安国一直在修桥补路搞水利的意义也在於此。武安国一人苦干也不过说明书中社会还远未成熟,太多的人习惯有皇帝来统治,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只想到眼前。
至於为什么人缺少政治智慧呢?
政治智慧(推儿广之,商业智慧)只能在多少代的连续发展中发展起来。即使代代有能人,也要靠人之间的亲身传继。。而明代恰恰是从一穷二白的世界发展出来的一个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代和明代的开国皇帝出身下层平民,这不能不归结与前面秦和元朝的征服。秦征服了六国,毁灭了六国的原有统治结构而代之以全新的一套。元朝征服了南宋而完全抛弃了以儒家文人为主的统治。在某种意义上,秦和元的覆亡都留下了一个权力的真空。后继的汉和明朝代几乎要从一张白纸从头作起。没有前朝留下来的大批人才,多少只能参考的是古籍上的古代制度。
秦,元都是极端崇尚武力的朝代。从这点讲,二者决并不是一个商业社会的楷模,和秦比,元更差,人分数等,甚至不能算一个组织得很好管理得很好的社会。这种环境,加之朝代末期的动乱,在汉初明初每个人的精神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帝国制度的建立也不能不打上刘邦朱元璋个人经验的深刻烙印。
动乱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影响是相当消极的。动乱使人为自己的生存奋斗,动乱使人习惯残忍,对别人的痛苦熟视无睹。动乱也培养出无数有野心而时刻准备踩着别人上去的人,动乱使得人之间缺少互信,使得人短视。接收了这笔遗产,汉和明代二个朝代都大杀功臣,都封诸王。力图在诸候王和文人官僚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国家。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统治文化。
所以明才有精神危机。
而这是个宿命的循环。没有数代平稳的进步,就不太容易有真正的互信和政治智慧。而没有政治智慧和互信,就未见得能有持续不断的平稳的发展。
所以,世界各国,发展最平稳最清廉的是冰岛,芬兰,瑞士这种从未被征服,从未大内乱的国家罢。
明小说里面的英雄们,并不是南北方的工业巨子们。明小说里面的英雄,多没有荣华富贵,多死于非命。王飞雨,李善平,马皇后,璞英,伯辰,甚至高德勇和晴儿。为什么要流那么多的血,因为社会需要的是一种精神革命,有此才能打破历史的宿命。也才创造出中华民族需要的政治智慧。
第一卷 布衣 第一章 祸不单行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首山坡羊,道出的却是中华百姓千年的心酸。这片土地上,平静难得有百年,江山如画,无数豪杰为此而争,苦的却都是平头百姓。特别是百年之前,蒙古人大举入侵,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将万亩良田,尽化成牧场。最后,竟把苟延残喘的南宋给灭了,逼得南宋最后一位少年皇帝投海自尽。中原百姓在蒙古人压榨之下,苦苦捱了百年,才有一位草莽出生的大英雄朱元璋,率领徐达、常遇春等无数豪杰,先是统一的江南各地,定都金陵,然后挥师北上,经无数场恶战,将蒙古人赶出了燕山以南。将元朝大都,改名为北平。
却说这北平北百余里,大山脚下,有一大村庄,三百余户人家,原为元朝贵族打铁或做木匠的奴隶匠户,自从蒙古人退出中原后,务农为生,农闲时村中男人或做木工,或做铁匠,日子倒也富足。谁知造化弄人,太平了不到几年的光景,却无端的遭了横祸。先是山中出了头大虫,白毛黑纹,甚是凶恶,过往行人性命被它伤了无数。村中精壮男子结了队去打他,去了四十余人,却被这大虫接连偷袭,死伤二十余个,刹羽而回。惊动官府,那县令倒是个爱民的好官,出动了大队差役,杀虎除害,结果那大虫初是躲避不出,后又趁大伙不不备,半夜来袭。差役们仓卒之下,被那大虫“啊呜”一口,将当头的县尉咬下了半个脑袋,一干差役,死伤无数。此后再无人敢提除害一事。害得过往客商行人,不得不多人结伴而去,之后竟少有人敢来。
大虫出了不到数月,水中却又出了个水怪,每到夜间必出来为害,先是鸡犬,后来到牛羊,稍有不慎,便被其拖去。想那平头百姓之家,哪里有那么多牲畜给它吃。不到半年害的户户家徒四壁,怪物却还不肯走。村中人几次凑钱豁出性命出山请法师来降妖捉怪,来的法师竟一个个被妖怪给吃了,几次之后,也再没有法师敢来。
如此一年光景,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