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5-本草征要 >

第2部分

015-本草征要-第2部分

小说: 015-本草征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解暑利湿退热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肺二经。 
解暑辟浊,化湿快膈。温中开胃,行气止呕。 
禀清和芳郁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若阴虚火旺,胃热作呕,法当戒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三)解暑利湿退热
内容: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 
利湿解热。袭受暑湿,脘闷蒸热。得汗不解,午后加炽,肢体酸沉,溲少便涩。 
此物具通达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湿热,清达表邪,缠绵之患,用之有益。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四)解肌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肝经。 
散郁火,解肌热。生津液,止消渴。头痛干呕,泄泻下痢。生用能堕胎,蒸熟化酒毒。 
迹其治验,皆在阳明一经。止痢者,升举之功;散郁者,火郁则发之义也。东垣曰∶葛 
根鼓 
午胃气上行,治虚泻之圣药。风药多燥,葛根独止渴者,以其升胃家下陷。上输肺金以生水 
耳。《圣惠方》治小儿热渴久不止,用葛根煎服。此法尤适用于夏季。 
附∶葛蔓,治喉痹,消痈肿。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五)和解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二经。恶皂荚,畏藜芦。忌见火。 
少阳经药,性主升腾。理肝胆,善和解。祛时疾内外热不解,治邪气半表复半里。寒热 
往来 
,伤寒疟疾。胸胁满痛,热入血室。 
x柴胡,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药,病在太阳者,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病在阴经者,x 
x复用x 
x柴胡,则重伤其表。世俗不知柴胡之用,每遇伤寒,传经未明,以柴胡为不汗、不吐、x 
x不下x 
x可以藏拙、辄混用之,致命不可胜数矣。劳证唯在肝经者,用之。若气虚者,不过些小x 
x助参x 
x耆,非用柴胡退热也。若遇劳证,便用柴胡,不死安待。惟此一味,贻祸极多,故特详x 
x言之。x 
《幼科铁镜》卷一,首列九恨,其第八恨云∶恨必用柴胡退烧,……脾虚肾虚,气血两 
虚, 
诸烧热亦用柴胡。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六)治发作有时之寒热
内容:味辛,性温。入胃经。 
破瘴疠之疟,消痰食之愆。 
气猛而浊,故前人以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象比之。 
x疟不由于岚瘴,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x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六)治发作有时之寒热
内容:味辛、苦,性寒,有毒。入肝经。酒炒透。 
疗痰饮有灵,截疟疾必效。 
常山去老痰积饮,为疟家要药。必须好酒久炒令透,不尔使人吐也。 
x常山猛烈,施之强壮者多效。若稍稍挟虚,不可轻入。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 
清热除瘟,消痈解毒。净咽喉,治龈舌。风温温毒,火丹疮疖。可宽膨胀,能疗痢血。 
取用 
其藤,通经入络。饮用其叶,祛暑止渴。 
禀春气以生,性极中和,故无禁忌。乃清解热毒之良药也。藤名忍冬、另有专条。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胃、胆、肾、大肠五经。 
清热解毒,消肿凉血。除胸中火焰,散诸经血结。 
手少阴主药也。诸疮痛痒,皆属心火,故为疮家要药。 
x连翘苦寒,多服即减食,谨之。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辛,性寒,无毒。入肺,大肠二经。山茱萸、龙骨为使。畏丹砂、牡丹、藜芦。酒浸 
蒸熟 
,曝之。 
中枯而大者,清肺部而止嗽化痰,并理目赤疔痈。坚实而细者,泻大肠,而除湿治痢, 
兼可 
安胎利水。 
苦能燥湿,苦能泄热,苦能下气,故治疗如下∶经飘者上行,坚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 
杨 
仁斋谓∶柴胡退热,不及黄芩,不知柴胡苦以发之,出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 
又黄芩所清为腑热,柴胡所解为经热。 
x苦寒伤胃,证挟虚寒者均戒,女人虚胎亦不宜与。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三焦二经。炒透。 
治胸中懊 ,而眠卧不宁。疏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清太阴肺,轻飘而上达。泻三焦 
火, 
屈曲而下行。 
栀子本非吐药,仲景谓邪气在上,得吐则邪出,所谓高者因而越之也。亦非利小便药, 
盖肺 
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腑,奉气化而出矣。 
x大苦大寒,能损胃伐气,虚者忌之。心腹痛,不因火者,尤为大戒。世人每用治x 
x血,不x 
x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x 
x养正x 
x为先,气壮则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少违者也。x 
栀子花∶另有专条。见咽喉用药。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童便浸一宿,曝。 
清热、凉血。解暑热,退潮热,清虚热,治痨热。温疟瘅疟,早凉暮热,热自阴来,用 
之多 
捷。 
苦寒之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袭脾,宜于血虚有热之人,取其不犯冲和之气耳。 
x寒而泄泻者,仍当避之。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忌铁器。肥白者佳。去毛,盐酒炒透。 
清肺热而消痰捐咳,泻肾火而利水滑肠。肢体肿浮为上剂,伤寒烦热号神良。补寒水于 
不充 
,益五脏之阴气。 
泻肾家有余之火,是其本功,至夫清金治肿诸效,良由相火不炎,自当驯致也。 
x知母阴寒,不宜多服,近世理痨,尊为上品,往往致泄泻而毙,故肾虚阳痿,脾虚x 
x溏泄x 
x,不思食,不化食者,皆不可用。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肾经。 
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清血热,退低烧。 
热淫于内,泻以甘寒,退热除蒸,目宜尔也。又去风邪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风自 
内生 
,热退则风息,此与外感之风不同耳。春日饮其汤,可防皮肤病。 
x地骨皮乃除热之剂,中寒者勿服。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入心、心胞、肝、肾四经。畏贝母、大黄、菟丝子。忌蒜、胡荽 
与铁 
器。红花单瓣者佳。 
酒拌蒸,晒用。 
去血中之伏火,退无汗之骨蒸,消瘀通经,排脓生血,更散诸痛,能疗诸风。 
洁古云∶牡丹为群花之首,其色赤而其性寒,故能去血中之伏火,因入手厥阴与足少阴, 
故 
能退无汗之骨蒸。消瘀通经,乃其辛散之用,排脓生血,皆其去热之功,且能入厥阴风木, 
而善消瘀滞、又何诸风诸痛之患哉。李濒湖云∶“血中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 
方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尚黄柏。不知牡丹皮之功更胜也。此乃千载秘 
奥,特为拈出。” 
x牡丹皮性寒而辛散,若久病血虚发热、及产妇虚热而无瘀者,宜斟酌用之。x 
红牡丹花瓣,另列专条,见咽喉用药。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内容:味苦、咸,性寒,无毒。入肝、胃二经。 
清热,凉血。阴虚发热,血虚昏厥,产后烦乱,冲任须协。低烧难退,断续不绝。丹皮、 
地 
骨、青蒿、竹叶。分别配伍、随症而设。用之得宜,收效尚捷。 
白薇凉降,能清血热。既为女科药,又为温热证邪入血分之药,更为种种低烧如喉蛾、 
久咳 
、浮肿、腰酸、溲浑等之有效药,配伍得宜,颇有良效。因与白前易混淆,故处方多书“软 
白薇”、以之与“硬白前”相对比也。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内容:味咸,性寒,有毒。入心、肾二经。恶沙参、蜚蠊。去肋,酥炙。 
补肾退骨蒸,养心增智慧。固大肠而止泻痢,除崩漏而截 疟。小儿囟门不合, 疮腐 
臭难 
闻。治软弱之四肢,愈赤白之带下。 
龟禀北方之气,故有补阴之功,若入丸散须研极细,恐着人肠胃,变为瘕也。(煎成胶 
良)龟 
鹿皆永年,龟首藏向腹,能通任脉,取下甲以补肾补血,皆阴也。鹿鼻反向尾,能通督脉, 
取上角以补火补气,皆阳也。 
x肾虚而无热者不用。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恶矾。酒浸一宿,炙黄。 
解骨间蒸热,消心腹症瘕。妇人漏下五色,小儿胁下坚疼。 
鳖色青,主治皆肝证。龟色黑,主治皆肾证。同归补阴,实有分别。龟甲以自败者为佳。 
鳖 
甲以不经汤煮者为佳。肝无热者忌之。鳖肉凉血补阴,亦治疟痢,唯冷而难消,脾虚者,大 
忌。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三)清热泻火
内容:味辛、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恶莽草、巴豆。畏铁。 
营卫伤于风寒,青龙收佐使之勋。相付囚于火热,白虎定为君之剂。头疼齿痛肌肤热, 
入胃 
而搜逐。消渴阳狂逆气起,入肺以驱除。口干舌焦,可得效也。中暑自汗、又何患焉。 
气味俱薄,体重而沉,少壮火热之人,功如反掌;老弱虚寒之人,祸不旋踵。极能寒胃、 
使 
人肠滑不能食,非有大热者,切勿轻投。 
熟石膏∶ 熟,研极细末。外用可生皮,治疮口不敛。与少量赤石脂为伍,酌加冰片, 
掺之 
有良效。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三)清热泻火
内容:味辛、咸,性寒。入胃、肾二经。 
降火,清热。治天行火症,止躁狂出血,口干齿衄,丹投紫雪。 
此药与石膏相仿,但能入肾,故降火之力更着,能直达下焦。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三)清热泻火
内容:味咸,性寒,入脾、胃二经。 
清热定惊,平喘通络。火症高烧,神昏抽搐。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风阳上扰、蒙蔽头 
目。 
此物易霉易蛀,若已霉蛀者,万不可再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四)清热燥湿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龙骨、连翘为使。恶菊花、玄参、芫花、白藓皮、白僵蚕。 
畏 
款冬、牛膝。解巴豆、附子毒。忌猪肉。姜汁炒。 
体阴质燥,清热除湿。泻心除痞满,明目理疮疡。痢疾腹疼,心痛惊烦。杀虫安蛔,利 
水浓肠。 
禀清寒之气,直泻丙丁,痞满、目疾、疮疡、惊痛,南方亢上之象。泄痢、蛔虫,湿热 
之愆 
固宜痊也。韩 曰∶“黄连与官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时珍曰∶“香连丸用黄连、木香。木火散用黄连、干姜。左金丸用黄连、吴茱萸。姜黄 
散用 
黄连、生姜。口疮方用黄连、细辛。皆一冷一热,寒因热用,热因寒用,阴阳相济,最得制 
方之妙”。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四)清热燥湿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恶干漆。盐酒炒。肥浓鲜黄者佳。 
泻龙火而救水,利膀胱以燥湿。佐以苍术,理足膝之痹痛。渍以蜜水,漱口舌之生疮。 
黄柏泻阴火,除湿热,故治疗如上。昔人谓其补阴者,非其性补益,热去则阴不受伤, 
虽谓 
之补亦宜。按苦寒之性利于实热,不利于虚热,凡脾虚食少,或泻或呕,或好热,或恶冷, 
或肾虚五更泄泻,小便不禁,少腹冷痛,阳虚发热,瘀血停止,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 
痈疽溃后发热,伤寒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烦躁不眠等症,法咸忌 
之。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四)清热燥湿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泔浸一宿,蒸 
过曝 
干。 
除热祛湿,利水固齿。痈肿疮疡,肠 下血。风疠疥癣,在所亟需。 
味苦性寒,纯阴之品,故理湿热有功。疮毒肠 。皆湿蒸热阏之愆,宜其咸主。齿乃骨 
之余 
,清肾骨自固耳。 
x苦参,大苦大寒,不惟损胃,兼且寒精,向非大热,恶敢轻投。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
(五)清热解毒
内容:味苦、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胃、肝三经。升麻为使。恶乌头、乌喙。忌盐。 
解烦热而心宁,惊悸狂邪都扫。散风毒而肝清,目昏痰壅偕消。吐衄崩淋,投之辄止。 
痈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