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恬喜嫁 >

第122部分

欢恬喜嫁-第122部分

小说: 欢恬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姜氏也是拿沈熙没办法。

    徐玉见连忙朝着姜氏点头,“母亲,您就放心吧,女儿定不会叫他再做这种叫人发笑的事的。”

    姜氏原本还正无奈呢,听到这里,便似笑非笑地看了徐玉见一眼。

    无他,徐玉见在说着这番话的时候,实在太过笃定了。

    姜氏原本还想着用尽可能多的嫁妆让徐玉见将来不用在夫家觉得低人一等,但因为徐玉见的之分笃定,她的心里不知道怎么就定了下来。

第248章

    徐玉见当着姜氏的面就写了一封信,然后唤了锦年送到外院给元宵。

    暂且不提这封信到了沈熙手里之后,他会不会如徐玉见所说的那样,再不往徐家送这些东西了,姜氏看着徐玉见写完信让锦年送走,突然就轻轻叹了一口气。

    徐玉见回头,略带关切地道:“母亲,好端端的如何就叹起气来了?是身子哪里不舒坦吗?”

    想着姜氏这些日子为了替她准备嫁妆可是忙坏了,徐玉见便又紧张起来,当即就要唤了丫鬟去请大夫。

    没等她开口,姜氏就阻止了她,“恬姐儿,母亲没事,就是想着这才一转眼,你眼看着也就要出嫁了,一时之间有些不舍……”

    从前徐玉初出嫁之后,因为还有徐玉见这个小女儿在身边,姜氏好歹心里还有寄托,是以倒也没有太过感慨,但现在想到小女儿明年也要出嫁了,她却再也压不下心头的不舍了。

    徐玉见闻言眼里一柔,然后轻轻靠在了姜氏的肩头。

    她知道,这是做母亲的对女儿的不舍,不是任何劝解能缓解得了的,是以干脆也就不出言安慰,只这般静静倚着姜氏也就好了。

    屋里于是安静下来。

    许久之后,姜氏才深吸一口气,摇头道:“瞧我,恬姐儿你有了好归宿,这是好事,母亲应该高兴才是……”

    说着“高兴”,但眼中的不舍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压得下的。

    徐玉见抱着姜氏胳膊的手又下意识的紧了紧。

    又过了一会儿,见姜氏恢复了平时的模样,徐玉见却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了。

    “母亲,”她看向姜氏,“女儿知道母亲是担心我嫁过去之后受委屈,所以可着劲儿的想替女儿多备些嫁妆,但母亲大可不必如此,按着姐姐当初出嫁时的嫁妆备着也就行了……”

    事实上,徐玉初出嫁之时嫁妆就极为丰厚了。

    姜氏本就是个疼女儿的,自然不会在嫁妆上委屈了徐玉初,所以当初徐玉初出嫁之时,可谓是十里红妆了。

    姜氏从来都不是会厚此薄彼的人,所以她当初替徐玉初备了多少嫁妆,就绝不会少了徐玉见的。

    甚至,因为考虑到徐玉见将来会嫁去端郡王府,姜氏还决定在当初徐玉初的嫁妆基础上,再替徐玉见加上几成。

    徐玉见所说的,就是这件事了。

    她倒不是担心徐玉初会不会因为她的嫁妆多些就与她生了嫌隙,徐玉初从不是这般计较之人,徐玉见甚至能想到,徐玉初只有赞成姜氏的做法的。

    不过……

    徐玉初不在意,却不代表别人不会注意。

    这年头,女子的嫁妆多寡本就极易引起旁人的侧目,若是将来叫人看出徐玉见的嫁妆比做姐姐的还要丰厚一些,谁知道还会嚼出什么样的舌根呢。

    徐玉见可不想让徐玉初被人如此议论。

    姜氏却道:“恬姐儿,你放心,你姐姐那里母亲已经知会过了,初姐儿不会有意见的……”

    徐玉见摇头,“母亲,我当然知道姐姐不会有意见,可难保外人会不会因此事而说闲话,姐姐如今已经出嫁,这些事难不沾当然是不沾为好。”

    姜氏默然。

    她先前只想着要让徐玉见将来能在婆家挺直腰板,别的倒是没有考虑太多,现在听徐玉见这样一说,倒也确实有些不妥。

    好一会儿之后,姜氏才轻轻吁了一口气,“恬姐儿,还是你考虑得周全。”

    如此,姜氏原本的念头倒是就此作罢了。

    不过……

    就算是同样抬数的嫁妆,也有那只是外表光鲜充门面的,以及表面不显实则内里实惠的,嗯,她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

    自徐玉见写了信让元宵带回去之后,沈熙倒也真的从此就老实下来了,再没往徐家送过东西来。

    这让姜氏松了口气。

    却不知,沈熙可一点也没停止过四处搜罗好东西的举动。

    在他想来,就算现在不能都给他的小媳妇送过去,等到将来她嫁过来,也能都送到她跟前去。

    想想那样的场景,沈熙心里就美得乐滋滋的。

    而徐玉见,这之后除了每日里仍去覃先生那里,就是陪着姜氏和老太太说说话,偶尔还在绣娘们正在赶制的吉服上绣上两针……

    这日子过得倒也极为悠然。

    时间很快就迈入了十一月。

    近几日,长房孙氏脸上时时都洋溢着淡淡的喜气,很明显是有什么好事。

    至于是什么好事……

    “……是为了你三哥的婚事。”姜氏道。

    徐玉见的三哥徐承智,是孙氏的幼子,也是长房的嫡次子,侯府的三少爷。

    徐承智今年十八,也确实到了该考虑婚配的年龄了,孙氏会替徐承智张罗婚事也并不奇怪。

    徐玉见是有些高兴的。

    前面几世,因为侯府的败落,后面成亲的徐家子弟婚事都并不顺心,徐承智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侯府的处境与前面几世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又有孙氏操持着,那么,徐承智的亲事也定会好出前面几世许多倍,是吗?

    徐玉见当然是这样希望的。

    她有些好奇,“母亲,大伯母看上哪家的小姐了?”

    孙氏无论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都生活顺遂,是以是有些眼高于顶的,能让她看中,又将自己的喜意如此外放的,想也知道那家的千金是极得孙氏的看中了。

    姜氏听到这里,却是顿了一顿,“是钱家的姑娘。”

    钱家?

    徐玉见先是一怔,然后才反应过来姜氏所说的钱家是哪一家。

    京城姓钱的人家有许多,但能被称得上“钱家”的,却只有一家。

    钱家祖上是皇商出身,当年太祖起事时,还曾散了大半家财相助于太祖,后来太祖定下江山,钱家没有要封赏,只向太祖讨了个皇商做。

    这样几代下来,本就底蕴深厚的钱家,更是积攒了不知道多少的家财。

    所谓士农工商,原本商人在大梁朝的地位并不高,但谁叫钱家当初是有功于大梁朝,更是太祖亲封的皇商,是以就算谁都知道钱家有银子,却是就连景泰帝也颇给钱家一些脸面。

第249章

    钱家当然不仅于此。

    若只是如此,就算有钱家祖上的那些功劳,以孙氏这样眼高于顶的性子,她也绝不会对钱家的姑娘高看一眼。

    纵是皇商,但钱家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介商人,孙氏可不会乐意让自己的次子娶一个商人女。

    这其中却是有讲究的。

    钱家当初虽然在太祖起事时耗了大半的家财,但在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后,凭借着是太祖唯一指定的皇商,当年损耗的那些家财很快也就赚了回来。

    到得如今,钱家不仅是皇商,还将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说是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钱家的转折就出现在孙氏看中的姑娘,也就是钱书妤的父亲钱四海身上。

    钱家这一代有四兄弟,钱四海行三,其名就是得自钱家名下的四海钱庄。

    四海,这个名字除了让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四海钱庄之外,其中怎么也带了些江湖草莽的气息,对于那些文人墨客来说,只怕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嫌弃其主人的粗鄙。

    但正与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相反,钱四海不仅不是个言行粗鄙之人,为人还生得极为儒雅,更自小就擅读书,还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人要是有了足够的银子,就会寻求身份地位上的渴求。

    钱家便是如此。

    皇商这个名头说来好听,但在大梁里那些达官贵人眼里,却是什么都算不上的。

    以钱家的身家,若不是还有与太祖当年的那些香火情,只怕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但是,就算现在所有人还顾忌着钱家与太祖的那点香火情,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呢,那时候是不是还有人顾忌这一点?

    正因为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钱家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思忖着如何能让族人入仕。

    只有族中子弟入朝为官,钱家这万万贯的家财,才不会是镜花水月。

    不过,这又谈何容易。

    钱家不缺银子,自然也就能请得来最有学问的先生,只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钱家人的天赋都在做生意上,几代以来虽然族中人人都被要求读书习字,但真正有所建树的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应该说是只有钱四海一人。

    钱四海虽然不能算是非常聪颖,却自幼就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先生所授但凡有不明白的,无论是自己钻研还是请教先生,总要完全通透了之后才会罢休。

    用先生的话来说,钱四海就属于那种天资欠缺几分,却能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四海苦读了整整二十年,才终于在二十五岁上中了秀才。

    二十五岁的秀才,在大梁朝其实算不得什么。

    毕竟,每三年一次,被科举聚集到京城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不凡之处,其中十一二岁中秀才,十四五岁中举人,二十之前中进士的人也时有听说过。

    在这些人之中,钱四海甚至是有些愚钝的。

    但钱四海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中了秀才两年之后又得中举人,再七年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虽然只是二甲的最后一名,但比起那些同进士,又要好了太多,不是吗?

    钱四海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并不算平顺,但自中了进士之后,却在那许多人之中很快就脱颖而出了,这就缘于钱四海过人的心性,以及自幼在商贾之家里练就的圆滑,倒是一点一点的就入了景泰帝的眼。

    景泰帝看中的是钱四海对金钱的敏感。

    说起来,钱四海做生意的天赋比读书要强了太多了,不过架不住他自己就乐意读书,又真的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了出来。

    所以,在景泰帝一时兴起,将钱四海放到了户部之后,倒是叫钱四海从此就风声水起起来。

    户部那是什么地方?

    可不就是大梁朝的钱袋子吗?

    对于打小就在商贾之家里长大的钱四海来说,管银子,这还不简单吗?

    是以,虽然进入户部之时只是一个六品的清吏司,但钱四海就是很快就冒出了头,更因为揪出了几例贪腐案而得了景泰帝接连几次的擢升。

    到得如今,钱四海已经是正二品的户部左侍郎。

    从六品到正二品,也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以算是大梁朝第一人了。

    还不仅如此。

    如今的户部尚书李大人年事已高,自今年年初起就已经先后三次向景泰帝告老,但景泰帝念及李大人劳苦功高,一直舍不得放人,所以将李大人的几次告老都压下了而已。

    不过,前些时日,李大人突生一场猛疾,如今只能卧病在床,别说是上朝了,就是自己起身都不行,自然也就不能再胜任一部之首的重任了。

    如此,景泰帝纵是再不舍,只怕也要再另寻一人升任尚书了。

    钱四海,就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人。

    一部尚书,而且还是握着大梁朝的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其权柄有多重自然可以想象,钱四海若是这次真的能够升迁,纵是在朝堂之上,也便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所以,这段时间钱四海倒是突然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了。

    钱四海膝下儿女不少,但最疼爱的却是钱书妤这个次女,听说是因为当时钱书妤一降生,钱四海就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这是钱四海踏出功名之路的第一步,自然而然的,钱书妤也就被钱四海当作了福星一般的存在,自幼就千娇万宠的。

    如今钱四海极有可能成为一部尚书,最受钱四海疼爱,又尚未婚配的钱书妤,当然也就成了许多家中有儿子要娶妻的夫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就比如孙氏。

    徐玉见想到这里,眼里便有了几分了然。

    前几世当然是没有这件事的,那时的武定侯府正日渐走向衰败,更被旁人当作是瘟神一般回避着,孙氏又哪里有可能想着聘了钱书妤来给自己做儿媳妇?

    在徐玉见的记忆之中,钱四海果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