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然李显敦厚,可是李显背后的人呢?
没有人说得清,甚至连他背后的人都说不清。
这样的话已经说了太多太多,可是现在,王琚一改平时淡泊的神色,一副严厉的口吻,他在大变在即四字之前特意加了真的,这一次……真的大变在即了!
王琚接着道:“魏国公,难道你还没察觉出来,陛下这是托孤吗?”
遗命……
秦少游不由地皱起眉头,显然他不太认同王琚的话,虽然今日陛下有些奇怪,可是托孤……似乎不太恰当……
王琚却是笑了笑,道:“魏国公是说,陛下虽然是老迈,可是身子却还康健,是吗?”
秦少游点了一下头,道:“不错,前些日子,陛下固然染了些风寒,不过如今已康复,现在的精神也还算尚可。”
王琚却是摇头,意味深长地道:“学生要说的。并非是身体上的生死。”
秦少游似乎捕捉到了什么,脸上顿时多了几分厉色,道:“请先生继续说下去。”
王琚叹口气。道:“陛下不可能放任武氏灭亡,可是陛下还有选择吗?陛下已经没有选择了,陛下的四个儿子,只剩下了太子和相王,相王的儿子谋反,已经伏诛,陛下是绝不可能召相王入京的。所以陛下唯一的选择就只有太子。要保全武氏一族,陛下就必须给武氏一族镀上一层金身。”
秦少游不由道:“我还是不太明白。”
王琚哂然一笑,道:“其实我也不明白陛下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手段。不过今日她召你入宫。必有深意,武三思前脚刚走,即便是在这宫中,毕竟还是耳目众多。有些话。陛下不能和你说细,所以陛下的意思,理应是让你做好准备,静观其变!”
秦少游幽幽叹口气,对于那个高高在上的女人,若是王琚所料不差,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手握着天下权柄的女人,迟早要失去挚爱的权位。那时候的她,又会是什么样子?
呼……
秦少游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若有所思地坐着,吃了口茶,旋即,他抬起头来,正色道:“天策军的操练要再加一把劲,火炮如何了?”
王琚虽然不出门,可是庄子里的所有事务都会通过公文的形式,每日清早必会出现在他的案头上。
听完秦少游的话,他不多思索,便道:“几经改良后,总算有了一些成效,杨务廉试用过几次,旋即那方静亲自抽了三百个信得过的精兵至河北下马坡的一处僻静处开始进行操练,其他的火炮也在尽力制造。”
秦少游来了兴致,道:“若是有空,倒是可以去看看,杨务廉这个家伙,不声不响的,怎的不及早通报。”
王琚笑了笑,道:“其实一开始,他便对这东西很感兴趣,为了这事,还曾特地写了一封书信到庄子来,学生看过,他觉得这火炮之法实在精妙,看似简单,却是破天荒的东西,他几经改进,那些改进的火炮用倒是能用,只是他觉得还不够满意,若不是学生为了有备无患,觉得既然已经能发挥出效果,还是加紧制造一些,他这才勉强妥协,否则以他的性子,只怕没有三两年,也鼓捣不出满意的炮来,不过如今的炮,大可以用来先操练一批精锐武士,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就着用,杨先生要继续改良,庄子也不该拦他,这个人……”
王琚沉默一下,似乎是在想对他的评价,最后却是笃定地道:“其实并非是有巧思,而是一个疯子,一旦让他起了兴致,他便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日夜不缀,魏国公最需要的,恰恰是这样的人。”
秦少游不禁莞尔。
…………………………………………………………………………………………………………………………………………………………………………………………………………………………………………………………………
在宣政殿里,破天荒的,今日武则天来到了这里听政。
崔詧几人,絮絮叨叨地禀告了近来的一些政务,武则天都在凝神静听,偶尔她会问起几句,可是到了一半,却似乎开始疲惫了,她压压手,叹口气,道:“朕老了啊。”
崔詧忙道:“陛下不必……”
武则天摇头,打断他,一面含笑道:“老了就是老了,到了知天命之年了,你看看,朕在这里坐着,可是呢……一会儿就开始犯困了,有些事,朕自己知道,想必诸卿也多少知道一些,而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不知道心底是在弹冠相庆,还是为朕忧虑,哈……不许想这些,到了朕的这个年纪,也该好好颐养天年了,而你们……你们的心思,朕也不在乎,千秋功过,让后来人去说吧。”
她今日竟是如此坦然,须知她虽然在做种种的布置,可是对自己的身体,武则天却是一向忌讳莫深的,一旦让人瞧出了什么端倪,谁能保证接下来不会有什么念想呢?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见风使舵之人。
于是大臣们都默不作声。
武则天叹了一声,幽幽地道:“现在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朝野内外,也并没有什么变故,朕很放心,朕的三子李显,虽不聪慧,却也是敦厚本份之人,朕更加放心。可是啊……”她的目光变得幽远起来,那浑浊的眸子深处,似乎动了几分真情,她吸了口气,才道:“朕生了许多的儿女,如今存世的,却是不多了,朕的幼子李旦,朕许久没有见他了,朕听说,前些日子,他是茶饭不思,是吗?他呀,其实也是敦厚的人,临淄王有罪,但是罪不及他的身上……”
听到武则天说起李旦,许多人不由警惕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转眼之间,就说到李旦了呢?
眼下,就在所有人都将李旦彻底排除的时候,可是这个李旦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其实若不是武则天今日提起,这殿中诸公,只怕绝大多数已经将那位相王遗忘了。
崔詧的面色虽是平静,可是心里却是一动,陛下已经好几日没有来听政了,今日突然来听政,又是这么多的感慨,最后却是提起了李旦,显然,陛下是专门为李旦来的,这里头又有着什么深意?
大家的心思,自然疯狂地动起来。
可是武则天却依旧还沉浸在追思之中,她温和的一笑,今日的她,竟隐隐有着母仪天下的雍容气象,反而少了许多的严厉,她伸出手,在案头上方笔画,道:“朕记得,那时候他只有五岁大,你们看,只有这样高,那时候,先帝的身子不好,朕则代为署理政务,没心思管教,他一见到了朕,便要下地来,一步一蹒跚地到朕的腿脚边,紧紧地抱住朕,哎……如今,他年纪也大了,听说前些日子还染了病,真是世事无常啊,朕左思右想,非要见一见他不可,朕心里想念啊,这几日都在做梦,梦中都是这些孩子,有弘儿,有显儿,还有旦儿,朕是女人,这些孩子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能不心疼吗?”
崔詧的脸色有些僵硬,却还是勉强笑道:“陛下的舔犊之情,这是有目共睹。”
“所以……”武则天拉高了声音,接着道:“所以赶紧地召旦儿来洛阳吧,趁着他还好,趁着朕的腿脚还便利,朕非要见一见他不可,让门下来草旨,让他速速来京,要派钦差去迎接他,等他到了,让他自则天门入宫,诸卿每日都说父子人伦,可是朕也有想要母子连心的时候,这件事就让崔卿来办,崔卿意下如何?”
崔詧心中的惊骇可想而知,他与狄仁杰对视了一眼,狄仁杰对此,倒是并没有反对,显然武则天的这个‘旨意’实在是合情合理,既没有理由反驳,也没有反驳的必要。
崔詧无奈,只得道:“臣遵旨。”
武则天长长舒了口气,露出了几分舒心的淡笑,道:“若能如此,朕也就放心了,这样好啊,正好太平要下嫁,他这兄长回了京,与显儿一起送妹出嫁,也算是一段佳话。”
…………………………………………………………………………………………………………………………………………………………………………………………
第二章到!(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利器
崔詧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觉到事情并没有这样的简单。
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妥协。
相王要入京了。
陛下的态度,倒是情真意切,至少让人无可挑剔。人之将死这话是大逆不道,可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再冷酷的人,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这坚硬的心怕也会被融化才是。
倒是相王的入京,让秦少游也不禁开始关切起来。
李隆基可是秦少游亲手杀死的,虽然那相王李旦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上书,便与李隆基割袍断义,大谈李隆基是其罪当诛,甚至夸奖秦少游,说秦少游临危之时,而荡平叛乱,诛杀首恶,实乃人臣典范云云。可是这个人对秦少游的真实想法呢?
李隆基虽然是过继给了李弘,可是毕竟是李旦的嫡亲儿子,况且父子二人关系极好,往来密切,甚至这一次叛乱,只怕远在冀州的李旦未必不知情,他更像是李隆基背后的一个高明旗手,将李隆基的价值利用到了极致,成则手握天下权柄,临朝登基,称孤道寡,可是一旦事败,他却又可置身事外。
而如今,事败了,因为秦少游而败。
李旦会不仇视自己吗?
陛下在这时候的心软,只怕要为秦少游制造一个极大的麻烦。
好在秦少游是个洒脱的人,相王还在冀州呢,急个什么,现在一切都不明朗,何必要杞人忧天。
他的心思,反而是在天策军的炮队上头。
炮队有五百人。看上去人数不少,占了整个天策军的近两成,眼下天策军还在扩编,可即便如此,也占有一成左右,带队的乃是王二。王二如今已成了老军伍,之所以选择他,只是因为他性子比较冷静而已。
炮营暂时和天策军的军营分开,一个是在河南,一个则在河北,秦少游这几日每日清早,都要自庄子出发,泛舟渡河,旋即还有走十几里路。抵达炮营。
这儿附近十里,都是不许人靠近的,维持次序的乃是征发的民夫,为了需要,秦少游将所有的庄户编为二十个亭,一百个里,每里大致为四十户左右,而每月的时候。每个里都需要抽调三五个壮丁,负责以下民防。不过这和朝廷无偿征用不同,表面上庄子这儿也是无偿征用,可事实上,这儿的庄户绝大多数都有营生,而这些人虽然要为庄子出力,可是工坊或者其他地方。也肯放人,并且该给的薪水也都照样付给,你不出工被征去做民夫是这个钱,出了工去进行生产也是这个钱,因此大家到时乐于效命。许多里的征募名额,青壮们都是打抢去的,毕竟务工更枯燥乏味一些。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练,或是维持治安,或是负责类似于炮营周边的警戒。
这炮营的操练,和其他不同,体力的要求其实并不比天策军那儿要少,盖因为这种经过无数次改良的‘红衣大炮’还是比较笨重,根据庄子里的计划,眼下也不过制造一百五十门而已,五十门用于仓储和更替,一百门则用于操练和作战。五个人伺候着一门火炮,设炮长一人,炮手二人,辅炮二人。
炮长的职责在于检查火炮的养护,这火炮固然是用百锻刚练就,可是毕竟和后世的钢铁差了许多,想要发挥最大的效用,养护是至关紧要的事,每一门炮每日所需耗费的茶油,就需半斤之多,而这种不能食用,但是能够专供养护的茶油价格虽然低廉,不过一斤七八个钱,可是储存和运输却是耗费不少。
除此之外,炮长还负责火药的保管,以及对炮手和辅炮的操练。
而炮手的职责,则是校准和引火,辅炮则进行火药的填充,以及铁弹的装填,这是很原始的火炮,笨重而粗犷,正因为如此,稳定性并不太高,若是寻常人去用,火药量用的过多,则有炸膛的危险,可是一旦用少,威力又明显不足,再加上校准方面,也必须全凭经验,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极高,在明清两朝,虽然火器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运用,可是往往不能作为决定战场的因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明清无法培养出一群真正专业性的炮手,往往都是随便派遣了差使,平时也极少去制定操练的计划,等到真正作战的时候,要嘛就是炮手经验不足,使得火炮的效用发挥到了最低,而作为武官,也因为敷衍了事,对火炮的运用并不热衷,因而也没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