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毡帽),身穿蓝色茶衣,腰围白色短裙(腰包)。连上场念的台词,大多是带有浓郁行业性的程式化的两句对子“客来千家醉,开坛十里香。”也有念“应时珍锺昧,开坛十里香。” 在《武松打虎队《骆马湖》(《落马湖》)等剧中,酒保都有一些戏剧性很强的表演动作。例如酒保抱住酒瓮,直接向酒碗中注酒时,一面嘴里就做出“咚咚咚咚”的声音效果,象征着注酒的声音。再如《武松打虎》,当武松豪饮,用碗喝酒不能尽兴,抱起酒瓮狂饮的时候,酒保舍不得从瓮口溢出的美酒流失,就蹲下身子,以手扶案,仰面张口,用嘴去接饮武松喝酒时从瓮口漏溢的余沥,而且咂嘴啧舌,以示过瘾。这一细节把武松豪饮,美酒味醇,以及酒保卖酒平时却很难喝酒尽兴的市井性格,表现得淋离尽致。这是戏曲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夸张手法,是其他艺术形式(如话剧、影视等)所没有的。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传统酒器道具,有这样几种:
(1)酒盘,有两种。一为铜质镀白翻边的酒盘,为剧中贵族角色所用。一为术制漆红、方形立沿的酒盘,为剧中平民角色所用。
(2)酒壶,亦分为旋术提把(贴锡)和高脚端把(贴金)两种样式,分别为剧中平民角色和贵族角色所用。
(3)酒斗,纸胎刷漆,长方形,左右各一方耳与口齐平,贴金矮龙。剧中贵族人物所用。
(4)酒血,一色贴锡,图形带座。剧中平民所用的一般酒具。
(5)酒坛,竹条编织成小口大肚的坛形,外塑纸浆,漆成黑青袖色,多有酒字,剧中表示盛洒的酒瓮。
近来年,受话剧、影视写实道具的影响,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写实风格的酒具,如按照古代酒器实物制做的道具:搏、爵、壁之类。
中国文艺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wenyi
Copyright ? 2000 wenyi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节 屏幕生辉
生活中有酒;艺术反映生活必定涉及到酒;同时也丰富和推动了酒文化。影视作为大众传媒代表性最强;当代性最突出的载体;对酒的描绘十分普及并愈加精彩;影视中的酒文化也就更生活化和典型化。
先说电影。从中国影片诞生的一九0五年起;酒就很快出现在银幕上;并显现出几个鲜明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0五年到民族电影辉煌的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起步时期。开始为戏曲纪录片;中经家庭默片到社会电影;我国的电影创作便以其思想内涵与民族特色;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脉系。酒在这一时期;先是作为生活“伴侣;;出现在餐桌上;后又介入人的日常交往中;酒文化也就从血缘亲情;接风壮行等等社会常态里;形成艺术趣味;给年轻的中国影片增加了或温馨、或欣喜、或幽默、或愁苦、或悲愤等等有滋有味的色彩。至今完整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里的最早影片《劳工之爱情》;是这样表现酒的:
年轻木匠想娶老中医的女儿为妻;老中医不同意;并拒见木匠。小伙子就动脑筋巧设机关布下“陷阱〃;让酒馆里的酒徒在酒后迷迷糊糊时被摔得腿伤腰疼;纷纷去老中医处看病。中医一下子生意兴隆;大赚其钱。木匠和其女儿也频繁接近;最终喜结良缘。酒在影片中;既是酒徒的“身份证〃;又是术匠借此捉弄洒徒向老中医献殷勤以便达到娶其女儿这一目的的“通行证〃。酒在这里是艺术的;又是生活的。
第二阶段;为中国电影攀升期;洒在影片里“扮演';着有份量的“角色〃。这主要指三、四十年代的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为主潮的中国电影;从《大路》到《万家灯火》、从《渔光曲》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紧扣时代脉搏关切社会问题;并集中反映民族斗争和祖国两种命运的决战。酒在这些影片里;不单纯是生活细节;而是有着明确的人生内涵与阶级倾向。杜甫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我国电影攀升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再现。由于更加真实感人;从而深刻揭示了腐朽社会制度对人们灵魂的锈损。典型的例子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张忠良在国统区由热血青年蜕变成卖身求荣的败类;从一位善良有情义的丈夫扭曲为寡廉鲜耻的小丑;“花天酒地〃的“酒;;在他身上产生了堕落的效果。先是喝闷酒;然后喝花酒;最后在灯红酒绿里迷失自身;认不清人生道路;终于跌入他原先憎恶的剥削阶级;被温柔的妻子、正直的母亲所唾弃。酒在这部电影里反映了当时“大后方';的实际;折射出国统区反动政治极为腐败的一个侧面。围绕着酒而出现的各种活动;甚至是划拳行令、高脚杯暧昧地一碰;都清晰显示出腐败的社会风气和丑恶的人物性格。酒在这里几乎是昏然廉烂的影子、醉生梦死的注脚。
从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去看;影片中的酒更多的是营造人生氛围;说明心境;观照命运。当码头工人、洋车夫在小酒馆和家中饭桌上喝酒时;无一不在揭示某种情绪。如《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的高礼彬与江玲玉;在抗战胜利后喜结良缘;举杯祝酒;一为秦晋之好;二为欢庆胜利。高高举起的满杯酒;体现了美;象征着正义。俗话说;酒是民情人心;酒文化里有爱憎;有精气神儿。一壶酒可能是一腔苦水;一杯酒也可能是一首赞歌;在中国电影的攀升期;酒和酒文化就是如此鲜明地存在着;表现着。
第三阶段;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期;歌颂英雄;酒只是点缀。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电影作为党的舆论宣传重要工具和艺术的前沿阵地;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电影工作者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空前热情与积极参予;使影片有了数量和质量的飞跃。从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到《白毛女》、《董存瑞》;再到建国十周年前后的《祝福》、《红旗谱》、《青春之歌》、《老兵新传》、《女篮五号》、《烈火中永生》、《冰山上来客》和《李双双》、《锦上添花》等等一批又一批优秀影片的问世;鲜明的主题;生动的艺术表现;使中国电影成为亿万观众的人生教科书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意识形态作用日益明显,是使酒之类的生活小节,更显微不足道。酒文化在上述影片中是处在被合理削弱的地位;只是生活细节或情趣的点缀;但在揭露旧中国的黑暗和人物行为的不良时;酒也有画龙点睛之功。以上这些可归纳为:
(一)渲染家庭气氛和亲朋情谊。在生活片和喜剧片里;这一取向非常突出。如《锦上添花》的喜酒、《老兵新传》的丰收酒等等。(二)揭露阴锺抨击丑行。如《视福》里鲁四老爷家的年饭酒;不仅显示出封建传统秩序;还产生出一种压抑、一种窒息;加速了祥林嫂的悲剧。《红色娘子军》里南霸天的设宴摆酒席;描画的是大地主与反动军队的流温一气。有些影片里的酒;反映的是社会风气的不正、人生的懈怠荒疏、婚姻的苦恼不爽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畅。酒在这里提供了一种发泄、一种机遇、一种表态。人借酒;艺术也借酒;使影片的语汇既有对色彩环境的捕捉;又有揭寨某些蕴含的张力。(三)突出人物个性和烘托关键时刻的人生选择。《上甘岭》里的张连长;一到战斗激烈时就找通讯员要水壶;不论是喝水还是喝酒;这一动作蕴含的人物个性是具有豪爽之气的。《烈火中永生》里的许云峰;在徐鹏飞设下的阴谋酒中;拒绝举杯;表现了其尖锐的观察与从容坚定;抒写出英雄人物的机智和果敢。不少军事片、工业片、农村片、反特片中;常有壮行酒或誓言酒;抛开某些艺术的雷同和浅薄不谈;这些酒都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氛围;或一种重要选择。酒在其间;不是形式而是要作的一种人生和命运的判断。诚然;坏人也饮义气酒、决心酒;但其中的镜头语汇是批判的。英雄酒显示的是豪气和壮心;而跳梁小丑喝酒;表现的是灭亡的挣扎和回光返照般的张狂。
中国电影的第四阶段;是新时期以来几代电影人辛勤努力所形成的五彩缤纷和硕果累累的时期。酒在这一时期的电影里;向多元与多样化擅变;并由影片的细节拓展为电影题材。这一阶段的影片;开始是以揭露“四人帮';的罪行为主;酒是庆功酒;摆的是欢庆宴。而那些吃“文革〃饭的权贵和小人;面对人民的胜利;喝的是怅惘酒、无奈酒、苦涩酒和泄愤酒。此后;随着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入发展;电影的市场化使影片出现了艺术探索片、商业娱乐片和重大题材片等等分类;对酒的描绘日渐增多。并且从家庭到酒吧、从小餐馆到大酒店、从亲朋相聚到饮酒改善人际关系、从吃喝的生理快感到复杂心理的流露。总之;这一时期电影的酒文化;从表象走向底里;从局部走向全面。若具体、简要分析;有这样几种表现: 首先;洒在电影中频频出现;成为各种人进行交往的必然中介;几乎每部影片都有酒、每个人物都饮酒。其次;洒在电影中多元而立体;饭桌有酒、广告有酒、商务活动有酒、政治较量有酒、喜怒哀乐有酒。白天喝;晚上喝;坐在车里喝;睡梦中亦喝。夫妻间、情侣间、老少间、上下间、仇敌间等等,都能碰杯。再其次;酒成为艺术探索片和商业娱乐片的重要语汇;不仅和情节扭结在一起;而且广泛地去开掘中国文化。
娱乐片中的酒;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少林寺》;其关键情节是众武僧的师父;在徒弟们偷吃狗肉并饮酒时所说的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情此景;似乎有违佛训;但却透出一种又朴素又灵悟的思辩。说明和尚对社会与人心的关注。加上全片对这一情节有铺垫有后续;突出的是佛门对正义的积极支持、对受苦受难者的大慈大悲。况且历史上有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这些又与佛的宗旨相一致。而娱乐片最关键的是在动作激烈、情节奇诡之外;显现出对英雄的赞美、对善良的讴歌、对邪恶的抨击、对人生的关怀。因此娱乐片对酒的既注重生活又不违背常理的诠释;使观众有感受又有思考;同时表现出一种大众的幽默和智慧。
艺术探索片中的酒;以《红高粱》这部电影为代表。《红高粱》改编于小说;今天看来还有若干不足。但影片突出了酒的作用;它不单全片都和酒有关系;而且从民俗民风上;把酒与生活环境、人物性格、民族情怀联系在一起。甚至酒与人互为表里;形成一种淳朴、浓烈、能潇洒、能燃烧的精神。影片中的“我爷爷〃从颠花轿到在高粱地娶了“我奶奶〃;再由撒尿酿酒到火烧日本鬼子;那浸润着浪漫、象征的酒是人的胆又是人之灵性的渲染;使面对不平和侵略的中国农民;不再是一群浑浑噩噩的百姓;而是顶天立地的汉子。酒在这里实际是人的一种表现、一种意识、一种生态。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酒;多得难以一一缕析;但概括起来酒做为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不是生活化的;就是人生化的。前者侧重于体验;后者强调体味。越是讲究内涵的电影;越不在形式上表现喝酒。这样的电影中的酒;才能有文化色彩、文化品味。
再说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诞生于一九五八年;当时以直播演出的方式;向北京和有转播条件的地区放送。早期的电视剧;实际是今天电视剧的雏型。其特点为基本以扩大场景和切换镜头的办法;使舞台剧适合电视播出。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表现忆苦思甜的《一口菜饼》和儿童剧《一百分不算满分》。
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并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在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迅速鼎盛起来的。现在仅中央台每年收到各地报送的电视剧就达上千部、集;电视观众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五个一工程〃和“飞天奖〃“金鹰奖〃的推动;使精品佳作每年都掀起数次收视热。而电视剧与酒就在这与日俱增的“热〃中;仿佛悄然无声却又绚丽多彩地结合在一起。尽管酒在数量极大的电视剧中未居十分显赫的位置;但也并非被电视剧弃置一旁。似乎酒文化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伴生;与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同步。它既是社会表现、人物命运的某种渲染;又是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某些纽带。尤须注意的是电视剧中的酒;形象地描画出社会风气的烙印。吃酒的用具;已从小瓷蛊到玲珑剔透的高脚杯;从大粗碗到易拉罐;饮酒的环境;更从小餐馆到大酒楼;从歌舞厅到夜总会;从街头排档到KTV包间。洒的种类档次越来越高。显露的不光是喝;而是显露地位和排场。不论是都市的走向豪华;还是乡村的城市化趋势;酒已在生活中多元出现;而且强劲地进入各个行业;显示了它的作用和影响。
如果说电影中的酒;还是从一个情节上或体现或折射社会风情的话;电视剧已是普遍并多层次地表现洒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