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78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78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臣相信,他们去了高阙,假如汉军来袭,卢候人肯定会拼死抵抗和作战的。

    至于将若卢调来河套。

    则是因为军臣不放心这个部族了。

    去年以来,若卢王就跟着现在已经成右贤王的呼揭王上跳下蹿,唯恐天下不乱。

    现在,军臣地位稳固了,自然要想办法收拾若卢和呼揭。

    若有可能,呼揭王的右贤王地位,军臣都要想办法剥夺!

    将若卢人丢到梓岭这个靠近云中郡的山区。

    军臣的想法很简单。

    假如汉朝人要进攻,那么,若卢人就是首当其冲的对象。

    汉朝人会帮他先消灭若卢人,而若卢人也会用自己的血肉,来给后面的高阙和阴山预警。

    汉朝要是不进攻,那也没有损失。

    而且被束缚在梓岭的若卢部族,会受到单于庭的亲信心腹部族的严厉监视,不可能再翻出浪花,更不可能再去跟呼揭人勾勾搭搭。

    将这个事情确定下来后,军臣就感觉已经万无一失了。

    河套地区放下四个部族,而且都是主力部族。

    又有着高阙天险可守。

    汉人再强,没有个半年,休想拿下或者吃掉这河套的匈奴骑兵。

    有了这层布置和保险,匈奴的河套,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军臣正欲与呼衍当屠说一下其他事情。

    这时候,帐外忽然传来了急切的脚步声。

    两个匈奴贵族走进来,慌慌张张的跪在地上,说道:“大单于,右贤王急报:尹稚斜之子乌维在兰池病死了…”

    军臣闻言,不以为意的挥挥手,道:“本单于知道了!”

    “尹稚斜的孽种,死的好!”

    军臣才懒得管乌维是真的病死的,还是被呼揭人下毒毒杀的。

    他只知道,这个家伙死了,而且是死在呼揭人的看管下。

    不管死因是什么。

    都是好事!

    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仅仅过了一刻钟,兰陀辛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听说了以后,大惊失色,立刻就赶去军臣面前求见。

    一见面,兰陀辛就跪下来说道:“大单于,奴才听说乌维王子病逝大单于追究右贤王且之照顾不力之罪!”

    “嗯!?”军臣都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乌维那个孽种,死了就死了呗!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军臣甚至都准备给右贤王和他的呼揭族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状。

    乌维一死,那右贤王的势力,就要没有了精神共主,最终,都要乖乖跪下来,向他臣服。

    “大单于!”兰陀辛见此,却是万分的着急,他匍匐在地上,劝谏道:“请大单于想一想左大都尉若鞮和皋林王等人的反应!”

    “右贤王故已死,尹稚斜也亡,然其羽翼尚在!”兰陀辛磕着头,忧心忡忡的说道:“今乌维暴卒,大单于不以为悲,反以为喜,奴才以为,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左大都尉若鞮,是瓯脱氏族的首领。

    皋林王是皋兰部族的首领。

    这是两个有着两万以上邑落的实力派。

    而他们与尹稚斜的关系也很复杂。

    左大都尉的母亲是尹稚斜的姐姐,而皋林王的妹妹曾经嫁给了尹稚斜,准确的说,他是乌维的外祖父。

    去年尹稚斜战死在马邑,这些人一声也不吭。

    但,兰陀辛知道,他们不是不吭声,而是没有办法吭声。

    毕竟,战死在战场,技不如人,在匈奴人的眼里,这属于活该。

    谁也挑不出来错来。

    但,现在,乌维忽然暴卒。

    左大都尉和皋兰王的想法,就值得注意了。

    更何况,尹稚斜一系,在整个幕南部族里,都有着庞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许多的中小部族,他们世代都是听命于在兰池的右贤王的大纛的。

    现在,他们的主子的最后一个血脉莫名其妙的死了。

    这些人心里会怎么想?

    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这些部族在心里面对单于庭产生疏离,甚至敌对!

    更别提,军臣现在这样觉得乌维死的好,死的妙的态度。

    肯定会激怒瓯脱氏族以及皋兰氏族。

    让他们对单于庭离心离德。

    而那些靠近长城的中小部族,恐怕会在恐惧中背叛匈奴,投奔汉朝,去给汉朝当狗腿子!

    这样的例子,在过去,并不罕见。

    五年前,不就发生了三个部族,带着人民一起投奔汉朝的例子吗?

    再向前追溯,十几年前的汉匈大战,起因不也是某个匈奴大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他的儿子章尼带着数千部众越过长城,寻求汉朝庇护引发的吗?

    更别提,现在汉朝在边塞,大搞所谓的‘三表五饵’,疯狂拉拢那些中小部族。

    整个幕南的部族,无论大小,几乎都有汉朝人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

    现在,单于要是公开表示乌维死的好。

    那么……

    兰陀辛已经不敢想象了。

    可惜,兰陀辛的担忧,在军臣眼里,连个狗翔都不如!

    军臣哈哈大笑:“左大都尉?皋兰王?本单于前两天才见过他们,他们跪在本单于面前,如同一条温顺的猎犬!”

    军臣确实有理由如此骄傲。

    攻灭大宛,匈奴帝国的财富暴增。

    数十万奴隶,尤其是那些女奴的出现,足以让他的威权,恢复到巅峰,甚至可以与老上单于比肩了。

    在他眼里,区区一个左大都尉,区区一个皋兰王。

    加起来也才不过四万邑落!

    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邑落,是忠于单于庭的。

    他们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真正的右贤王和尹稚斜的死忠,不是在六七年前就死在了单于庭的那个流血的夜晚,就是跟着尹稚斜,撞死在了汉朝的马邑城下。

    在军臣看来,他甚至是巴不得左大都尉和皋兰王跳起来反对他。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归这两个氏族,将他们的人口和牲畜,充实到单于庭的本部里。

    军臣现在已经越来越想要学习汉朝皇帝那样,进行集权了。

    在军臣看来,马邑之战,匈奴败就败在体制上。

    汉朝因为能集权,所以可以集中力量,而匈奴,却因为内部山头太多,力量无法集中。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是收权了。

    这也是他西征大宛后立刻收兵回归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捞够了,而且还担心老巢。

    更多的原因,还是军臣觉得,他已经可以依靠这样的胜利和那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开始集权,开始强化单于庭对各个部族和氏族的控制。

    如此,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单于庭的许多问题。

    兰陀辛见了,张了张嘴,根本说不出话来。

    他很清楚,军臣现在在胜利面前,已然膨胀了。

    他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无敌的幻想里。

    除非,汉朝撕毁和亲协议,不然,他肯定不会回心转意。

    “唉!”兰陀辛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从此以后,匈奴帝国的内部,将要多事了。

    右贤王和尹稚斜,虽然都已经死了。

    死忠也基本被清除掉或者边缘化了。

    但,汉朝有句话叫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尹稚斜一系控制幕南部族数十年,经营日久,岂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消除的?

    但,兰陀辛也没有办法。

    “大单于……”兰陀辛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呼揭王和白羊王被汉朝扣留、羁押,奴才请求,派出使者,前往汉朝长安探视!另外,汉朝的知识和技术,对我大匈奴非常,奴才听说,汉朝在其长安,设立了一个‘太学’大单于向汉朝皇帝递交国书求汉朝皇帝批准,我大匈奴可以派出贵族子弟前往太学求学!”

    “两国即为兄弟之邦,那汉朝皇帝就应该同意我国的这个要求!”兰陀辛道:“反之,则可以知道,汉朝人对我大匈奴抱有深刻的敌意!”

    这倒是没有问题!

    军臣略略一想,就答应了下来。(。)

第九百六十二节 官员倒逼战争() 
长安,又一次考举落下了帷幕。

    这一次,参考士子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记录。

    总共有接近两万人报名!

    如此多的人参与,以至于整个长安的商业和贸易,在考举前后的这一个多月,繁荣的不像话!

    无论是卖奢侈品的,还是经营日常用品的,反正,只要是做生意的,都赚的盘满钵满。

    当然,主爵都尉衙门也趁机刷了一波脸。

    在公孙弘和主父偃的主持下,主爵都尉衙门,借着考举的机会,从长安九市,收上了接近千万的税款。

    仅此一项,就几乎相当于关中去年一年田税的三分之一强了。

    这让公孙弘和主父偃的信心爆棚。

    但对刘彻来说,本次考举的落幕,意味着麻烦的上演。

    “四千多个工作岗位啊……”刘彻将御史大夫衙门上奏的奏疏放在一边,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

    这就是考举对于现在的汉室政权的最大考验了。

    跟每次只取几十个,撑死一百多的科举不同。

    考举,一次录取人数,就是数千。

    而且,录取人数肯定会越来越多!

    就像后世的大学生一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口袋慢慢的鼓起来。

    他们肯定会选择将自己的下一代送去读书识字。

    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最终曾经的风流才子,变成明日的市井说书人。

    而这却对现行的考举制度造成了冲击。

    因为,工作岗位,不是想变就能变出来的。

    特别是现在,汉室地方六十余郡,绝大部分的职位,都已经有坑了。

    强行把人踢掉,塞进考举士子,不仅仅是对国家的不尊重,更会产生很坏的结果。

    想想看吧。

    崇祯让李自成下岗,然后李自成就武装上访崇祯在煤山上吊了。

    所以,其实,现在可供安排的职位,也就只有那些到点了退休的人的职位。

    刘彻前几年,已经将这方面的潜能挖空了。

    再想指望靠着以新换旧,并不现实。

    但,放着这些考上的士子,不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也是要出事情的。

    典型的就是黄巢。

    英雄豪杰,流落在体制之外,会有怎样可怕的结果。

    历史书上,已经写的清清楚楚了。

    所以,在实际上而言。

    “这是在逼着朕去扩张啊!”刘彻放下手里的笔。

    他刚刚绞尽脑汁,从各衙门清理了五百多个到点了还没退休的老干部,给与他们加官一级的荣誉他们致仕,从而腾出了五百多个岗位来安置这些考举士子。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幸亏去年搞了个大新闻,把齐鲁洗了一遍,腾出了至少两千个岗位。

    因此,今年勉勉强强,算是能蒙混过关了。

    但明年呢?后年呢?

    而且,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未来汉室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

    这在一方面,会要求刘彻开始改革考举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但这门槛肯定不会一下子就拔高太多。

    难度是会随着士子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人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多。

    于是,摆在刘彻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扩大内需,发明一些新机构来安置越来越多的考举士子,但,这新衙门不是想成立就可以成立的。

    现在的官员薪水虽然低,但也不少了。

    哪怕是最低级的百石小吏,一年薪水也要给其一百石粟米外加一定的现金。

    更何况,刘彻自己还作死的搞出了津贴和补贴制度。

    所以,随意增加机构的话,只是饮鸩止渴,最终除了重蹈北宋杯具外,不会有别的结果。

    而第二条路,就是减少录取人数。

    但,减少录取人数,就会提高考举逼格。

    很容易会让那些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产生劳资比别人高级的错觉虽然他们一直都有这样的错觉。

    但考举,却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们不比别人高级。

    而第三条路……

    “用大汉的剑,为大汉的官,去获取属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刘彻似笑非笑的摇着头叹息着。

    这也是唯一可以实现的出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只要打下一块地盘,就得在当地建立政府,实施统治。

    就像现在的安东都护府那样,每年都能固定为刘彻消化至少几百个士子。

    而且,这也是一条可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