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66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266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陈嬌特别有面子!

    “哼,陈须不就打了个胜仗吗?左右不过是欺负夷狄罢了……”陈嬌低声冷哼着,内心有些不是滋味。

    陈须的风光和豪气他羡慕嫉妒恨。

    但偏偏又发作不得。

    没办法,陈须的战功,再怎么贬低和无视,也是实实在在的。

    坊间如今已经有传闻了,大家都在说:当今圣王在位,故深泽左右,使顽石成宝。故有东成威,故有新化兴,故有堂邑奋。

    意思就是啊,如今圣天子在位,在其圣德感召之下,连顽石也能变成宝石。不信的话,你看东成候啊新化候啊堂邑候啊。

    这些人,就是天子圣德感召之下从顽石变成宝玉的例子啊!

    这让陈嬌听着,哪能舒服?

    感情,劳资连顽石都不是了!

    我去年买了个表!

    所以,他处心积虑的将这夸父舰入役搞得如此隆重,甚至,不惜浪费人力物力,予以宣扬。

    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臣隆虑候嬌,比之仲兄,更为优秀!

    更是要明确将此事,告知天子:臣比臣兄,更加忠心王事!陛下看到了没?臣连军功也不要了,专心致志您的扶桑梦而努力呢!

    “司马先生来了没有?”陈嬌扭头对着身侧一人问道。

    “回禀君候,按您的吩咐,犬子已经知会了司马先生……”这人面带微笑,低声答道:“司马先生应该已经到了……”

    “等先生来了,立刻请到舰上,与我一叙……”陈嬌吩咐着。

    “诺!”那人立刻拜道,但心里面却有些奇怪。

    长安城每年来安东的游学之士,以百计,其中两千石子弟、列侯子侄甚至外戚数不胜数。也没见有人能让隆虑候如此慎重和忌惮。

    这司马迁,不过是一太史令之子,何德何能?

    但他哪里知道,司马迁不仅仅是太史令之子。

    在陈嬌眼里,这司马迁最的身份,就是司马季主的关门弟子。

    这层身份太了不得了!

    作为当世日者,司马季主名满天下之时,陈嬌连受精卵都不是。

    甚至陈嬌的父母,也不是!

    这个大学者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学术界,更深入乡间闾里,是天下人心目中的神算子。

    哪怕当今天子,对于这位日者,也是敬而重之,命为两千石《易经》博士,托以《天官书》编纂之责。

    一旦书成,则司马季主立刻可以荣升为先秦诸子一样的大能,影响万古。

    更何况……

    司马迁本身就很特殊……

    陈嬌可不会忘记,当年他在长安时,某次入宫,在石渠阁附近见到了正在天子身边读书的司马迁。

    当时的司马迁,还是一个扎着总角辫的幼童。

    陈嬌很奇怪,就问了一句。

    结果天子告诉他:此朕将来的太史公,吾汉家之董狐也。

    评价之高陈嬌立刻就记住了那个幼童的名字。

    试问,这样一个背景深厚,家声强大,而且被天子所和垂青的年轻人,来到安东,他陈嬌能不关心吗?

    ………………………………

    半个时辰后,司马迁与小伙伴们,在陈嬌的门客的盛情邀请下,登上了这艘巨舰。

    虽然,此舰没有文贺说的那么夸张。

    但却也是司马迁和其他多数人,这辈子所见过的最大的舰船了。

    巨大的桅杆,庞大的舰身以及那让人望而生畏的风帆众人好奇不已,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四处抚摸。

    “此船恐怕光是造价,就是千万了……”司马迁看着脚下的甲板,感慨着。

    这舰船,连甲板都是用的厚重而结实的榆木制成,足足可以并行四辆马车!

    这让司马迁想起了,他曾经在石渠阁的档案读到过,当初,南越王赵佗与吴王刘濞进行巨舰竞赛。

    击败吴王刘濞建造的楼船,赵佗让人建造了一艘史无前例的巨舰。

    据说那艘巨舰的甲板足可并行六辆马车,可以让骑手在甲板上奔驰!

    不过……

    那艘巨舰的下场很悲惨……

    因为太大了,所以,它在试航时,直接倾覆在长江里……

    但眼前这艘巨舰,看上去却非常适合航行。

    这让司马迁啧啧称奇,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此舰造价没有一千万……”一个声音在司马迁耳边响起:“总造价是八百二十五万钱……”

    司马迁抬头,就见到了那张熟悉的脸庞——正是陈嬌。

    想不认识他都难!

    这位大汉帝国的隆虑候,西北都尉,天子的小舅子,是一个特别骚包之人。

    他让人们记住他的模样,免得冲撞到他身上,所以,他在仁川港的码头一侧,那纪念楼船舰队抵达朝鲜的雕塑群的另一面,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雕像。

    雕像上,陈嬌站立在楼船之上,远眺扶桑之土。

    只能说,帝国的隆虑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司马迁见过君候……”司马迁连忙拜道。

    其他小伙伴,看到一身楼船舰队的蓝色战袍的陈嬌,也连忙拜道:“末学后进,拜见君候……”

    对于安东人来说,陈家兄弟的故事,就是一个传奇。

    这两位在长安城被视为洪水猛兽以及纨绔子二世祖代表的外戚,在安东完成了他们的华丽变身。

    一者成安东地区最大的种植园主和最大的派遣工雇佣者。

    而另外一个则成捕鲸业的标杆和代表,更是安东梦的最直接例证。

    他是倭奴的救世主,他将生活在倭奴列岛,赤身断发,饮毛茹血的倭人,带到文明社会,彻底改变了这些可怜人的命运。

    使他们也能享受到中国天子的雨露恩泽。

    无数归化倭人,更是直接以陈为姓,以此表达他们对自己的救主的感恩。

    他还是元海征服者,承恩岛和顺德岛的主人,平壤学苑的最大单一金主,安东造船产业的者以及代言人。

    更是安东贾人最可靠的靠山!

    在安东,几乎没有人不崇拜陈嬌主要是他的财富。

    对于多数人而言,倘若能搭上陈嬌,那么,未来飞黄腾达可期,富贵可享。

    但司马迁却对陈嬌毫无崇拜可言,在事实上来说,司马迁甚至不觉得,陈嬌身上有什么闪光点。

    甚至,司马迁感觉,陈嬌在长安做一个纨绔子二世祖,可能都比在安东当英雄强。

    因为,在安东的这些日子里,司马迁已经感觉到了,安东的今日,就是陈嬌、陈须以及都护府和商贾们的共同作用而变化的。

    陈嬌倡导和发展的造船业以及捕鲸业,更是一个充满肮脏与黑暗的产业。

    这些年来,死于伐木、造船以及捕鲸的人,已经不比淘金的人少了。

    更可怕的是:满足造船业和捕鲸业以及种植园、工坊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整个安东,都被这些人绑架了。

    整个社会的三观,都扭曲了。

    曾经一切美好的品德与公序良俗,现在都已经被金钱和财富,破坏的干干净净。

    什么兄友弟恭,什么长幼有序,在五铢钱面前,统统崩坏了。

    家产,兄弟相残,赚钱,父子反目。

    各种非公室告四起,安东官府为之焦头烂额。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眼前的这个男人——以司马迁所知,陈嬌甚至还暗地里用钱影响和改变了杂家的某些论述,使之更有利于他。

    这个可怕的男人,已经不能用旧有的善恶标准来评判他了。

    他就是一个看上去冠冕堂皇,实则残忍至极,充满了一切人间恶毒色彩的人。

    但,司马迁偏偏对他恨不起来。

    因为,他虽然手段残忍,他虽然无恶不作,他虽然敲骨吸髓。

    但是……

    最终的结果,却是,他造福了天下。

    他捕鲸,鲸鱼肉,成安东百姓最廉价的肉食来源。

    没有他的捕鲸业,安东百姓,尤其是孩童们就不可能如此健康、强壮!

    他引进的倭奴,在安东修建了数百里的渠道和数百里的道路,建设了无数桥梁。

    他倡导的造船业,为数万移民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数万家庭因此得以获得小康生活。

    而他每年捐献给平壤学苑的钱款,更是使得平壤学苑可以接纳大批寒门士子,给他们免除学费,甚至一定额度的奖学金。

    让这些本不可能接受教育的人,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所以,司马迁很纠结。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陈嬌。

    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是恶魔,他让无数人深陷不幸和厄运,他压榨和剥削着数十万人。

    但是……

    他又保护和庇护着这些人,还将他的财富和影响力,用在正确的地方。

    因他之故,在安东,连夷狄奴工,甚至是倭奴,也能比较有尊严的活着。

    至少,这些人比临邛和南阳的奴工的命运要好太多太多。

    然而,偏偏,陈嬌和安东的贵族商贾们,之所以这么做。

    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假如这么做,他们能够赚到更多,拥有更多,而且更有效率的剥削他人。

    想到这里,司马迁就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对陈嬌拱手道:“君候造此巨舰,可是果要至于扶桑?”

    一艘这样的巨舰,造价八百余万,这恐怕只是造舰的人工,还不包括原材料。

    若是外人要买,价格恐怕千万之多。

    这几乎比的上一大县岁入了。

    这让司马迁有些怀疑,陈嬌的目的。

    陈嬌听了却是呵呵一笑,反问道:“先生以为呢?”

    他笑眯眯的对司马迁道:“此舰,现在还不足以跨越万里之远……但是,吾相信,只要吾辈努力,总有一天,能够造出足以远渡万里重洋,致于扶桑之巨舰!且此舰虽不能致扶桑,甚至不足以致身毒,然其舰大而坚,足可载万石而远航千里,为中国输送粮草,转输财帛,仅此一点,本君候便相信,此舰利天下!”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节 官制改革 1() 
晚春的上林苑,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

    躺在上林苑的一个皇室行宫的山坡上,刘彻的心情非常好。

    不仅仅是因为这好春光和好景色,更因为,国事顺利。

    就在前几日,西南夷十余个主要王国的国王,共同上表求入觐长安。

    这意味着,西南夷的问题,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得到解决了。

    这片巴人和楚人都曾经觊觎的古老群山,这一直处于诸夏文明圈之外的土地,将第一次成为中国的疆土。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都将不会改变。

    当然,想要彻底消化西南各国各族百姓,都认可和认同自己的诸夏身份,这还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统治和同化。

    毕竟,这一地区群山环绕,道路险阻,从中国派遣官吏前往治理,成本太高。

    不然,云贵一带,也不会到了民国,都依然是土司们的天下。

    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想要在这一地区建立稳固和有效的统治。

    单靠长安派遣官吏,是不可能做到的。

    长安也不可能将太多的和人才丢进西南的群山之中。

    所以,其实唯一的选择,只剩下了培养当地的亲汉贵族代为。

    至少,最近这十来年,刘彻对于西南地区,最多也只能是派遣一些使者、代表,督促各国实行中国制度。用中国文字、礼仪、服饰。

    刘彻也不怕西南各国搞鬼,大不了关门放资本家。

    刘彻相信,已经吃够了商人的苦的西南诸国,必定不敢再造次。

    至少,程郑氏和卓氏,留给各国的恐怖印象,将震慑他们数十年。

    数十年后,整个世界必定面目全非,甚至跨入一个全新时代。

    到那个时候,即便西南夷有事,也可以反手而平。

    所以,刘彻很开心。

    西南既定,三越也平,则南方无战事,汉家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北方,放到西方,放到幕南,放到幕北,放到西域。

    而幕南方面,事情也是一片顺利。

    汉军几乎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幕南的南方,汉军在郅都统帅下,兵分三路,一路走盐池,逼近瀚海地区,另外一路出顺德,走夫句羊峡谷威慑蒲奴水一带。

    郅都本人亲帅精骑五千,游弋于草原深处。

    不断寻找幕南部族的踪迹,发现则袭击之。

    到今日为止,在蒲奴水以南、弓卢水西南、浚稽山以东的千里草原,尽皆臣服。

    一大票幕南酋长和贵族,哭着喊着,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