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5年第10期 >

第9部分

2005年第10期-第9部分

小说: 2005年第10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是,某人的一声抽泣。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忠实于心灵深处的颤动,情感真挚,语言干净。集中表达了人在困境中幻灭、怀疑的种种痛苦、忍耐,以及不放弃对美、善、信仰的艰难努力。
  
  2005年创作想法
  更深入、更内在。在创作思想上一如既往,遵循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所说的“出自心灵……和为了心灵”,而在创作手法上将致力于“写意”而非“工笔”。
  
  简介:扶桑:女,1970年生。毕业于某军医学校。主治医师。现在职于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著有诗集《爱情诗篇》。


水与悬崖
■ 邹汉明
  水也许是对的。它以为大地已到了尽头
  既然大地到了尽头
  孤单的它留在地面还有何用?
  不如纵情一跃,一了百了吧
  于是,它飞身跃入深渊——
  
  根据物质不灭原理,殉情的水
  不会消失。水找到了水
  甚至更大的水——
  有形的欢乐,膨胀的空间
  野兽般的轰响……
  
  高傲的悬崖从不怜惜水
  水太多了,它忘了细如珍珠的水
  它从不缺絮絮叨叨的水的拥抱
  它缺少干涸
  
  但是终有一天,宇宙会收起它的恩惠
  傲慢的悬崖会有肚皮朝天的一日
  等到石头在阳光下碎为尘埃
  水窃笑着,就在它的眼皮底下
  它怜爱地接住了那些颓唐的尘埃
  它把它们垫在脚下
  水增高了一寸,为此
  水更加低下了谦卑的脑袋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的作品,尤其是《北冰洋的礼物》八首,简洁、丰富而有力,与现实接触的那部分还加入了轻微的反讽。这一组诗歌,每一首都有质量保证,每一行都落到了实处。语调中有着一股决绝的力量。
  
  2005年创作想法
  完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诗集,全部作品服务于一个主题,必须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继续挖掘诗人对现实的发现能力。
  
  简介:邹汉明,1966年7月7日生,浙江桐乡人,现居嘉兴。1987年开始写作,其创作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1997年12月参加第十四届“青春诗会”。主要作品有诗集《远方,光线飞去》、《在光线上奔跑》、《北冰洋的礼物》三部。著有诗歌评论及随笔50余万字。


路过幸福
■ 宋晓杰
  使命,我说使命
  是怎么一回事,怎么
  就会使翅膀变轻
  
  我还说起池鱼般的往事
  枝蔓、山冈、雾霭和繁星
  说起骗人的誓言和未来
  其实,那些都是靠不住的,还有
  暗下去的薄暮,艳起来的绯红
  
  除了靠不住的所有
  还有什么值得依靠?
  
  路过幸福,麻木地没有知觉
  习惯是越来越钝的一把刀:
  在流水和狂风中立定脚跟
  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我们一面生活,一面频频告别。”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行动多于语言,思想多于行动——我满含深情,在确切不确切的路上默默穿行,不惊扰任何一个路人和一缕轻风。2004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温和、平易、自如的年份。我匆忙而纷繁地工作着、写着、生活着……但内心却是从未有过的澄澈和沉静,一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状态。我的诗歌像中天的月轮,无言中,准确地反映着我的阴晴圆缺……
  
  2005年创作想法:
  随遇而安。
  
  简介:宋晓杰,女,笔名飒飒,1968年生于辽宁。现在辽宁省盘锦市作家协会供职。十七岁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出版诗集《纯净的落英》《味道》,散文集《雪落无声》《我是谁的粉玫瑰》,长篇小说《在城市背面呼吸》,散文诗集《以沉静以叹息》待出。现为辽宁省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辽宁文学奖诗歌奖、全国散文诗大赛“女娲”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入围奖、辽宁省散文十年奖、辽宁青年散文新作一等奖奖项。参加过诗刊社第十九届“青春诗会”。


外高加索的秋天
■ 邵风华
  又一次,我把自己带到旷野
  又一次,我猝不及防地来到秋天
  并目睹大地上的苍凉
  远处农田燃起秸秆之火,烟上的天空
  降下来,仿佛和黑夜融为一体
  
  这是我所希望的:我活着,我仍然
  看得见这天空下的风景,我仍然
  看得见这土地,每年都要翻新一次
  仿佛大鱼翻开肚腹
  这丰收后的大地
  
  暴露它难以忍受的疲惫和惊慌
  在外高加索,当钟声在傍晚响起
  我赞美那纯洁的一切,它们无一例外地
  指向分离,它们无一例外地
  在我的心中停留,又在我的窗前飞走
  
  如果此时回头你就会看见,落日
  染红里海沿岸一带的空旷长廊
  染红外高加索无尽的草莽
  那个沿着旧城墙
  低头疾走的人,他已经一无所有
  
  而秋风依然不停地吹拂
  它先是吹开灰烬
  然后又吹开诗篇
  仿佛要把我去年的爱和伤痕
  一起带走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一类写作于2004年上半年,集中体现了新的诗歌美学思想,那就是秉持诗歌的抒情本质,既竭力清算传统抒情的虚妄、酸腐、神经质,又调整所谓的“口语诗”围绕着日常打转的客观、冷静、具体,把凌空蹈虚的抒情带向具体、事件、本土和方言,形成阴阳相济、虚实相生的诗风。另一类是写作于旅居国外时的诗歌,由于身处中亚之远,无时不在的家国之思使那些诗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回环咏叹的意味,它们同样是从我的身上长出来的。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年,我会继续作一个抒情诗人,并准备一辈子当一个抒情诗人。我的想法是,在诗歌中破除“假、大、空”,把诗人应有的抒情坚持和修复到与人平身的等高上来,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和灵魂息息相关,恢复抒情的健康,使其真正“合法”地生存于世。
  
  简介:邵风华,生于1969年12月,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1983年开始诗歌写作,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潮》等,并入选多种选本。2002—2003年旅居阿塞拜疆共和国巴库市,现居山东东营。



■ 沙 戈
  把天空的一个结系紧
  把忧伤拉得更低
  
  把久置的心弦悄悄拨响
  让我听到虚弱和喘息
  
  缓慢的日子有些贫乏
  加剧着我的不安和恐惧
  
  还有什么比夜里被人忽视
  更令人羞愧
  
  一枕春梦发芽
  两朵梨花亲吻
  
  时间的叶子落地为泥……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让一种随意捏塑成型的陶土成为在我参与劳作之后形成的模样,尔后在陶土上辨认幸福与痛苦的手纹,并且把这一切作为发现指给人们看。
  不燥热也不冷漠,不兴奋也不麻木;保持与个人相谐的诗性状态,客观、沉静地以灵动的语言驾驭思想潜入提升。
  
  2005年创作想法
  站在远处审视自己,是我愿意尝试的一种写作方式。我把我当作别人,试图看得清晰,像一个旁观者,不时发现另一个“我”。
  虽然写作渐渐成了我生命的诠释和养分,但我要使自己的姿态逐渐降低,不再被作为诗人的神圣假象所蒙蔽,让思想贴着地面走,让金子般停靠在灵魂底部的文字浮出水面。
  
  简介:沙戈,女,1966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十九届“青春诗会”,入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入围2003年《诗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3年《诗刊》中国年度最佳诗人提名,作品多次选入年度诗歌选集,出版诗集《梦中人》《沙戈诗选》。
  现在兰州某杂志社任职。


平原上的冻土
■ 肖 铁
  木柄的镐头  挥起  落下
  挥起  落下
  下面是平原上的冻土
  冻土里埋着  庄稼枯死的根
  
  疼痛  疼痛
  金属的镐头和冷硬的泥土  对话
  
  泥土拒绝镐头
  
  风钻进厚厚的棉衣  钻进手套  和鞋帽
  木柄的镐头挥动  再挥动  撕裂虎口
  每一次起落
  都有大片的白气从口中呼出……
  
  这是我的理念中  突然出现的
  关于爷爷的意象
  我在广东
  爷爷已死去多年
  埋葬他的那个地方叫白城牧场
  那个地方现在比过去还荒芜
  依旧有很多土里刨食的老人
  在冬天里躬着腰
  敲打着平原上的冻土……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充分认识到事物周围隐秘的热度使得事物并不仅仅是其自身,太阳、花草、树木和我们,本是在同一个本原中生长,并不仅仅面向此世界。在此世界中是美的,彼世界中也是美的。尽最大努力把我们短暂的物质存在赋予另外一个超越的维度,瞬霎和永恒合而为一,从而,我们的生命和诗歌就成为永恒存在的一部分。
  
  2005年创作的想法
  在对生活、情感碎片的梳理中自觉抵抗精神的绝望,在忧国忧民忧自然的状态中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在对异化的反讽式接受中担当存在的荒谬。在表面的平静和疏离中让生命意识随着年岁增长,并最大限度地融入诗歌。当切身的疼痛进入语言的过滤、保护和淡化时,同时承认和尊重语言的本体存在,把语言当作自身自足的东西。
  
  简介:肖铁,东北人,1969年出生,喜舞文弄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报刊。在《绥芬河日报》《南方周末》打过工;2002年创办民报《先行者》(已停刊),2003年创办民刊《今朝》。著有诗集《2002~2003′肖铁诗歌年鉴》,散文集《爱是锁链和囚牢》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以前和现在
■ 阿 毛
  以前我走的路,都很平坦
  以前我走的路,都在生活的外面
  我整天写诗,做诗人
  我整天爱呀,做恋人
  还常常哭,流眼泪
  人们看我一脸痛苦
  其实,我那时多么幸福
  
  现在我走的路,都很坎坷
  现在我走的路,都在生活的里面
  我整天写字,做作家
  我整天做事,做俗人
  还常常笑,没眼泪
  人们看我一脸幸福
  其实,我现在多么痛苦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发表的一些诗歌实现了我的一部分诗歌理想——在悲悯的情怀中,凸现人性、俗世里日渐麻木的柔情与疼痛。
  我的诗歌在俗世与梦想,自我与他人,高处和低处等面前,总是于激情澎湃处谨小慎微,于绵软、滑腻处见皮肤的纹理和筋凸;它们以女性的、个性化的沉静、细敏与从容,使当下的人性缺憾呈露,使心灵的疼痛得到抚慰。
  
  2005年创作想法
  坚持有难度的有意义的诗歌写作,决不写一首无病呻吟的诗歌。
  我希望我的每一首诗都是独特的。希望它们既是新生的,新鲜的,又是有长久生命力的。即便不是最优秀的,但也至少是好的,于某个非凡的层面打动人。
  
  简介:阿毛,女,1967年生。做过宣传干事、文学编辑。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为水所伤》《至上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散文集《影像的火车》等。


风中的柳树
■ 郁 金
  写下这一行时,我正在
  看一棵柳树。在我看来
  风中的柳树才更像一棵柳树
  你看,它的枝条指引着风
  在这黎明的河边,它还给
  几个晨练的老人指引着未来的去处
  
  风中的柳树,它让风有了形象
  它让风有了色彩,它让风有了未来
  它让我们发现
  风,原来,是绿色的
  人啊,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意识里发着什么芽,吹着
  什么样的风。更重要的
  是在怎样的风景里与风相遇
  
  如果没有风,不知这个世界
  又会是什么样子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诘问和对生命的关怀。语言从容、沉稳、简约,在不动声色之中,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推展至深远的诗意之境。在深刻的生命细节里,建立起和这个世界的密切联系,发现寻常的物象里包容着更多的精神含量和浸入灵魂的东西。
  
  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