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0期-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颂
■ 冉仲景
我又一次宽恕了自己
心儿啊,别这样高傲
失败勿须辩解
当血中曲达玛花来不及开放
五月的我
就到不了木格措湖
也抓不牢对面山上的云丝
“指缝间溜走的,
发丛中寻回!”
如果一切这样简单
我还有必要学习开启灵魂吗
我装载着如此沉重的垃圾
哪里可供倾倒
我卸下如此之多的黄金
有没有人前来拾取
一场大雪
将掩盖曾经纷纷扬扬的存在
我不会为此悲哀
心儿啊,别这样残忍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精短的民谣。
2005年创作想法
继续写“不合适宜”的乡下诗歌。
简介:冉仲景,土家族,1966年生,重庆酉阳人。现为教师。有诗集《从朗诵到吹奏》出版。
看
■ 老 刀
他们七八个人一堆。
扎在公厕旁边的花圃上打牌。
这些人中间有几个对我怀有深深的敌意,
是我不该盯着他手上的刀疤看。
他在洗牌的时候我老在想,
这家伙是不是逃犯?
这家伙输了会不会拔出刀子?
每天下班回家,
我都会在他们旁边看上一二个小时。
其实谁不是生活的逃犯呢?
那些躲藏在眼皮子底下的才罪恶深重。
一些漏洞,没有坏透过的人凭空是想不出来的。
我羡慕他们,想出哪张牌就出哪张牌,
输了就输了,没有谁追究他们
为什么要这样打,为什么不出那张牌?
不像另外一些圈子,进去了就不怕你不出卖自己。
他们把几团碎钱往报纸上一洒,继续摸牌。
口袋空了,抬起屁股就走,没有抱怨没有指责。
我知道这在我们单位是做不到的,
午休时打几盘拖拉机,输了什么都不用给,
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无理也要搅上三分。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近70首诗,从这些诗大家可以看出,我始终在坚持以生命写诗,以诗写生命。不管这些诗在别人眼里是什么,但对我说来,她们都是我生命的结晶。当然,某些诗可能还有些含混或粗糙。澄明透彻天人合一是诗歌无止境的终极,是诗人一生的追求。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年应该是我的诗歌创作更上一层楼的一年。我会在我以往过于混凝土化的诗歌之中埋入一些钢筋,进一步和他人分开,完善自己铺设的诗歌道路。“诗歌的意义等于零,零不是没有意义。”这是我在2005年要阐释的一个诗歌问题。
简介:老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出生于湖南株洲,工作在广州。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失眠的向日葵》《打滑的泥土》;出版报告文学集《力缚狂魔》一部,并在《羊城晚报》连载。诗集《打滑的泥土》2004年获广东省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奖;报告文学集《力缚狂魔》获第三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文学奖”;组诗《关于母亲周处华》获《北京文学》2003年新世纪首届文学奖——诗歌二等奖。作品散见各刊物。
我愿意接受命运一部的波折
■ 刘 川
把自行车
拴在一座立交桥上
防止丢失
而不是说成把立交桥
拴在自行车上
(尽管锁链条只有一根)
这关系取决于
轻微与沉重
幼小与巨大
我也被拴在历史上
我愿意接受命运全部的波折
如果我的经历足够曲折
变化无穷、起伏跌宕
比历史更沉重、繁复
历史就拴在了我的身上
像一辆旧自行车
而我,是一座立交桥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一年来的作品证实了我对比喻的尊重——我是说把比喻当成灵魂、情感、经验用以从身体出行的一个路口。你会说,比喻是诗人最为平常的手艺,但对于上乘诗歌而言所有的手艺都是多余的,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我努力简化自己繁复的表达而寻找更加自由的状态,我追求一种“元诗歌”的效果。
我认为诗歌应该是用一种最为熟悉的事物带给我们的陌生(当然我说的陌生是指崭新的发现与新奇的愉悦),组诗《这样或那样》就尽量用简单的比喻达到了这样一种近距离的陌生。
2005年创作想法
应该说,尽量简单仍是我创作的一个向度。
我不会努力为制造“文本”而去写《0档案》或《自由方块》那样“观念化”、“行为化”的东西,也不会写靠叙事与结构支撑的长诗,我希望自己更加灵活、新鲜、简单、出奇制胜。
诗歌是用反叛的方式皈依(回到精神家园)。
在新的一年里,我会贴近真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去写。
简介:刘川,1975年生,祖籍辽宁省阜新县。先后毕业于丹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和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著有电子诗集《指给我》《面包诗》,纸版诗集《蛋》(即出)。有作品译成英文、日文。现居沈阳。
退役的铁锅
■ 刘德吾
这只不争气的铁锅,它已经漏水
被丢弃在庭院的一角谁还去理它
没过多久它就锈迹斑斑
没过多久它就整片整片腐烂
谁听见它长吁短叹?这只
不争气的铁锅,它烧熟了——
多少坚硬的日子!如今
漏水了,那一刹那的凄凉
传给一位老人,他为子孙烧过多少顿饭
烧着,烧着——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的体内也有这只铁锅?敲打它
声音闷闷的,听见的人都说很难受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都来自现实的细微之处、生活的基本状态。以直觉转化的最初的近乎半意识的语言,返朴归真,归于最朴素的真实,尽可能恬静的抒写。寓独特的意味于平淡的言说。
2005年创作想法
“中国新诗到底缺少了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5年我将继续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求证并回答这个问题。我家住浙江南部,那里的自然与人文因素不同于其他地方,我在尝试着,努力去完成新诗的大中国气象与浙江南部地域精神的悄然融合。我在追求一种更加潜在、大气、自由和有质感的写作。
简介:刘德吾,1965年10月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苍南县文联主席。1982年开始写诗已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作一千多首。已出版诗集《遥望的平台》等五部、散文信《鸟声里的通家桥》一部。有三十七首诗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年度中国诗歌》或《年度中国诗歌》《年度中国文学精品丛书·诗歌卷》等选本。曾参加第十届“青春诗会”。
此刻
■ 安 琪
此刻阳光明媚,从屋顶慢慢照下来,一路穿过
17层,16层,15层,一直到5层的树上
分不清枫树、桉树
还是大叶黄杨树
阳光从树身上走了一圈,拉走了一群树叶
细细的脚哗啦啦
细细的孩子们的脚啊跑得
那么快
那么快,此刻阳光明媚
漂亮得像造出好心情的宽阔马路
干净公交车
即使阳光不明媚不漂亮我还是要写一首
相爱之诗
我的相爱之诗从早晨7点钟的太阳
开始——
一大群树叶哗啦啦
落下,孩子们的小脚跑得多欢
啊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诗歌写作于我就像一次次夜深人静时所进行的自我质询和自我辩驳,它们以向内的姿势落实在文本上,我称之为“诗日记”。
这种日记式的诗歌写作一改以前我的语言狂欢式的写作而表现出小民百姓的朴素和平实。“不设置障碍”是我2004年诗歌写作的立足点。生活的大喜大悲都在2004年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遍,除了如实记录,平定自己,我已没有力量和心思在诗歌的技艺上作何种方式的雕琢了。也许这样更好。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年我想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想看看,除了诗歌写作,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希望能得到一些机缘进行小说、剧本和社会调查一类的写作和实践。
我还没有找到一条让诗歌与时代、与社会发生关系的途径,诗歌在小众范围内的近亲繁殖已让一些诗人在纠缠不清中变得表情暧昧,我希望能跳出诗界看世界。
简介: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24日出生,福建漳州人。1988年7月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12月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0年4月参加第十六届“青春诗会”。2000年起与康城合作主编民间诗刊、民间诗歌先锋论坛《第三说》。2004年与远村、黄礼孩合作主编《中间代诗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著有诗集《歌·水上红月》《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现居北京。
风在吹
■ 池凌云
我再一次说到风
因为只有她等在所有的道路
等人群散尽 最后一个经过
将头伸进长满艾草的院子
她照顾了每一座被遗忘的小屋
分发带来的丝绸和乐曲
将雨水送上干渴的唇
叮嘱早晨开出新鲜的杜鹃花
她的手是,白皙而温暖的
打开了我珍藏的盒子
看见了我衣袂之下的月色 夜晚的
灯光 也看见了熄灭
她知道每一个人的去向 却不说话
海潮涌动 朝向山峦
推动我向前
让刚发生的迅速变成旧事
而此刻她将头埋在我的胸前
轻轻跃动 一只野兔推动森林的沉吟
为一只黄色的小火炉
献上灰烬 绽放白色的花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在进行诗艺探索的同时,坚持纯诗风格写作,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糅合了重负之下的复杂的生活经验,一个内心的歌者,努力亮出温暖的声部……
2005年创作想法
我需要寻找一种东西,一种能使腾空悬浮着的事物落地的东西,或许是一种坚定,一种信仰,或许是最平实的一份温暖。我渴望的诗歌首先要抚慰人的心灵,其次才是别的什么。继续关注人性的苦难,在汉语中寻找新的秩序,将向内的写作延伸到底部。
简介:池凌云,女,1966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农村,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当过工人、教师、记者,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等各类刊物发表过诗歌,出版诗集《飞奔的雪花》《光线》(四个合集)《一个人的对话》,参加过第十二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温州晚报社工作。
早春,为祖父祖母合墓
■ 汗 漫
1982年,晚秋,祖母去世
今年早春,某日
祖父开始分享妻子的长眠
在我象征性地挖出第一锹泥土之后
乡亲们轻轻掘开祖母孤独的坟墓
我看到那口桐木黑棺已经出现裂纹的右侧面
仿佛一艘旧船的右舷
一个农妇独自在无边泥土中漂泊多年
如今回到渡口
等待丈夫的新船下水
在绳索牵系下,祖父桐木黑棺的左侧面、左舷
一点一点紧贴久别重逢的妻子——
多年以前
他们烛光下的绣枕大约开着并蒂莲花
如今,两人又如同先后熟透的莲子
落入泥土
在死亡的广大水域里
他们能否重新举出两朵并肩的浅红深红?
一个人必须依偎另一个人
才能度过漫长的生活和死亡
祖母祖父有福了
在多年以后的这个春天再度新婚——
豫南,婚礼、葬礼上的唢呐、笙、炮竹、曲目
几乎没有区别
回到栖居其中的某座城市
在妻子身边躺下
夜色漆黑——
仿佛也是黑色桐木或者水墨荷叶?
但我目前尚能听到妻子的呼吸和梦呓——
一朵莲花的呼吸和梦呓……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所发作品中,比较满意的是长诗《漫游书》及部分短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正努力趋近于我的写作追求:“我所倾心的诗作应该具有深沉、内敛的抒情美感和驳杂、开阔的人生经验”。耿占春先生在《展示与播撒梦想的种子》一文中认为 “汗漫的想象力指向了某种古朴的经验,维系着更真切的爱”。
2005年创作想法
缓慢推进系列散文《解词》《周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