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84部分

回唐-第184部分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快,作为官报的《明报》就不再就道、佛两门之间的争斗发声,佛门失去了广告天下的报纸通道,显得弱了很多。不过随后佛门还是找到了另外的阵地,那就是长安城另外一份销量同样不大的《京都时报》。

    《京都时报》仿例《长安时报》,然而步之后尘却并不能推陈出新,更何况一开始《长安时报》就形成了领袖群报的势头,所以《京都时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而借此道、佛两门争论之际,《京都时报》一改往日风格,成为了佛门发声的先锋,无论是佛门宗师、还是教中大德,凡是有关两派争论的文章和话题都被一一刊登在了《京都时报》上面。一时间《京都时报》销量大增。

    这段时间,长安城人们每天要做的就是买上两份报纸,看看报纸上面又有了什么新的关于道、佛两门辩论的进展,这也导致了京城之中信仰道教和信奉佛教的信徒出现了摩擦,有些地方还引起了争斗。

    不过从整体形势来看,佛门还是处于劣势,毕竟准备不足,另外就是《长安时报》依旧凭借自己本身的优势给了道门极大的支持,带来的影响不是《京都时报》能够比拟的。

    因此长安城中道门信徒更显得咄咄逼人一些。

    因为佛、道之争引起的这场混乱,使得京兆府和下属的万年、长安两县的官员头疼不已,最终还是上书到了李隆基那里,请圣上定夺。

    长安城的混乱局面不是李隆基想要看到的。其实这场混乱未必没有人在背后鼓风吹影。

    李隆基随后召不空入宫,紧接着下旨加号不空为智藏国师,令其奉旨在净影寺翻译密部佛经。

    随后道、佛两门的争辩才慢慢平和下来,信教的百姓也依旧前往曲江池和大慈恩寺听禅参道。

    说实话,在《长安时报》刊出宗圣观观主尹乐的那篇文章的时候,王和之等人也询问了李清的意见。对于这场争辩,李清是持支持态度的,当然事情发展中的混乱也不是李清想要看到的。因此李清对王和之等人说:

    “文章可以刊发,但是不能太过偏重于道门,如果佛门投寄过来的也要刊出,最好能够平衡道、佛两门之间的争论。”

    然而,《长安时报》一开始就被冠以了道门舆论阵地的名头,佛门中人竟然没有人想着通过《长安时报》发声,这倒是令李清有些哭笑不得了。

    从中也看出了道、佛两门之争的严重,完全有一种你死我活的架势,不然也不会没人想到过来《长安时报》这里为佛门辩声。

第271章 未卜先知() 
五月将半,位于城南的书院建设如火如荼。

    整个书院的布局围绕着那方数十亩大的湖泊,书院的主体建筑建在了湖水北岸,其余建筑零罗分布在周围,黄渠从旁绕行而过,黄渠岸树木青葱,芳草翠绿,百花齐放,已经能够看出书院的影子来。

    这时候的建筑需要考虑很多东西,是不是涉及到违制,是不是违背了风水等等,幸好有朝廷将作监负责外作的将作丞刘长青来监造,倒也不怕有什么不妥之处。

    刘长青四十许人,在将作监负责郊庙、城门、省、寺、台、监、十六卫、东宫、王府诸廨的土木之政,对书院的建设倒也轻车驾熟。

    这一日,李清出了长安城来到书院。书院的施工现场堆满了木材、泥沙、青砖等物,百十人正在忙碌,黄老道坐在被书院圈起来的小道观前面,看着不断起来的建筑,神情寥落,两个小道士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道观很小,里面种植着几株古松,从一处坍塌的墙壁处露出来,看上去倒也苍老。李清闲步过去,黄老道忙起身见礼,陪着李清走进道观之中。

    观中供奉有三清塑像,金身脱落,却是泥胎,旁边有百字碑碣,字迹已经模糊。除了这座殿房,便是一株翠柏下搭建的三间茅屋,两间住人,一间烧火。

    看到旁边的石碑,李清走近去看,上面的刻字模糊,依稀只能辨别出一半左右的字迹。李清扭头看向黄老道,微微笑道:

    “黄道长,这碑上所记何事?”

    黄老道上前一步,笑着说道:

    “好教李侯得知,这碑文记载的是百余年前淳风道长预测天狗食日的故事。”

    “嗯?”

    “老道也是听以前观中的师父说的。说当时李淳风道长精研历法,推算出某初一日将有天狗食日。文武百官具皆不信,到了那一天,眼看时辰都要到了,还没有任何踪迹呢,半信半疑的文武百官都向太宗皇帝进言治淳风道长欺君之罪。有人还嘲笑道:‘我看你还是回家一趟,好好跟家人见上一面,不然等下欺君之罪坐实了是要杀头的。’

    “淳风道长不急不缓,插了一根木棍在地上,说道:‘等到木棍的影子到了这里,日食就会出现了’,果然,时辰一到,天上的日头被黑影给遮住了。太宗皇帝因此还奖赏了淳风道长,布告天下实施淳风道长编纂的《麟德历》。……”

    黄老道滔滔不绝,像是在李清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博识多闻。

    “观中怎么会记载这件事情?”

    李清好奇地问道。

    “淳风道长初来长安的时候,曾在观中暂住几日,当时的观主跟淳风道长相熟,后来就命人刻了这个石碑立在观中。”

    黄老道说着前事,眼神之中露出一丝神往之情,想着当时的观主能够结识名闻天下的李淳风李道长还真是让人羡慕,到了自己这一代却只能守着一个又破又小的道观,不过随即就缓过神来,心中暗道:

    “老道也算是结识了上清派玄静宗师的师弟玄清道长,论身份玄清道长是侯爵,比淳风道长还要高些。”

    黄老道想到这里,脸上现出欣喜的样子,笑着对李清说道:

    “这道观已经有百余年的年头,除了百年前淳风道长来过之外,又能恭迎玄清道长光临,真是鄙观的幸事。”

    李清笑着摇了下头,这种拍马屁的话听听就好,不必当真,过些日子,这道观存在不存在还两说呢。

    道观很小,没有走上几步,就转遍了整座道观。除了刚才的那块石碑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东西。随后李清跟黄老道略谈了几句,离了道观。

    出道观之后,李清没有在书院工地停留,命昆仑赶过马车,直回长安城去了。

    往常李清过来书院这里,总归要待上两个时辰,检查一下书院的建造进程,今天就进了道观一会儿,不足一刻钟,出来之后就赶回长安,倒是令昆仑有些不解。

    事情也是突然想到的,在李清的印象中,天宝五载的五月,应该是有一场日食的,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五月二十五日。现在已经进了五月中旬,无论是朝廷的太史监还是道、佛两门精通算学历法的人都没有推算出这次日食的到来。

    如果不是刚才在道观里面见到那个石碑,李清不会想起来还有日食这件事情。虽然在后世对于日食是司空见惯得了,人们也只是把日食当成一种奇观,然而在这时候的大唐,如果出现日食绝对是一件大事。说不得到时候李隆基又要下诏罪己了。

    这时候的人们对日食这种自然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就连刚才道观中的黄老道也是把日食当做“天狗食日”的。一到此时,除了朝廷会有相应的仪式应对之外,民间也会流传很多谣言出来。

    虽然日食对李清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李清,这未必不是一次提高自己声望的大好机会。

    李清来到长乐坊李含光住处,出来接待的是钱知微。

    李清诧异道:

    “怎么是钱道长出来迎接?”

    “哈哈,玄静道长携弟子去了曲江池,这里正好就我一人在,没想到玄清道长今日有闲过来。”

    钱知微见到李清,哈哈笑道,把李清让进房间,问道:

    “听玄静道长说,李侯正在筹办什么书院,怎么有空过来这里?”

    钱知微的改成李清为“李侯”,谈及书院之事,不再是道门之间的称呼。

    李清点点头,说道:

    “我过来找师兄商量事情,今日不是师兄沐休,怎么去了曲江池?”

    “那你来得不巧。宗圣观尹观主一早过来拜见玄静道长,得消息说佛门今日要去往曲江滋事,因此才会聚诸位宗师前去应对。”

    钱知微说道。

    李清皱了皱眉头,难道佛门已经推算出日食之事?看样子钱知微和李含光等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李清沉思片刻,看着钱知微,说道:

    “钱道长算学精深,想必对阴阳历法也有研究,最近可有什么发现不成?”

    李清没有鲁莽地说出日食之事。

    钱知微愣了一下,看向李清,疑问道:

    “不知道李侯说的是什么事情?”

    “我猜佛门众僧前去曲江池,可能是因为预测出了日食之事。”

    李清沉声说道。

    钱知微听到,大吃一惊,忙从房间的书架上拿出一部历法出来,翻看了起来,随后十指推算,过了片刻,脸上神情再变,抖声说道:

    “依历法推算,日食定然在本月。玄静道长等人还不知情。”

    钱知微站起身来,走了两步,扭头看向李清,问道:

    “玄静道长推算日食之时为几何?”

    “就在半月之内,具体的日期还要跟师兄和钱道长一起再重新推算。”

    钱知微点点头,接着说道:

    “想必佛门之中已经有人推算出了日期,所以今日才会去曲江辩难,当务之急是马上通知玄静道长等人,也好有个应对。”

    李清起身,拱手向钱知微说道:

    “此事就拜托钱道长,我还要入宫一趟,这件事情必须要让圣上提前知道。”

    钱知微点头答应了,自跟李清分头往曲江池和宫中不提。

    曲江池那里,近些日一直是长安城的焦点所在,道门诸位宗师依次轮流讲道,吸引了无数的虔诚信徒。然而今日气氛不同以往,围坐在台下的道门教徒看着台上端坐着的几位佛门僧人,心中微有不爽。

    而一旁的李含光和尹乐等人脸色平静,注视着面前的大兴善寺和大慈恩寺等佛门宗师。

第272章 日有食之() 
阳光从树的枝叶间射过来,照在高台上的青石上面,混合着亭廊的阴影,形成明暗显著的对比。

    五月的阳光洒落,天气已经热了起来,曲江池畔的微风吹过,并不能吹散台上无数虔诚信徒心头的燥热和沉闷的气氛。

    大慈恩寺的主持道证和尚坐在台上,看着台下投递过来的愤怒的目光,心中微微笑了下,脸上平静如水。道证和尚看着坐在一旁的李含光,竖手作揖,平声说道:

    “玄静道长,贫僧听闻道长与诸位宗师在此开坛讲道,阐述天地至理,贫僧亦向往不已,恨不能亲临聆听道长高言,贫僧今日过来,是想跟诸位道长探讨一下这天地之道。”

    “哼。”

    宗圣观观主尹乐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李含光看着过来的道证和尚和兴善寺主持智诚禅师,含笑说道:

    “天地有常,万物有道。然大道三千,怕是道证大师的道跟我们的道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含光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不过道证和尚和智诚禅师仿佛没有听到,两人低眉垂笑,道证和尚看着李含光说道:

    “我佛讲无量世界,道门说三千大道,天地万物,总归逃不脱因与果,这因与果中蕴含大道,我佛与道门所求,终究有想通之处。

    “就如这天地。”

    道证往天空一指,接着说道,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理,这常理总逃不出因果关联。道门也说天地之间万物有道,贫僧和智诚大师过来就是想和诸位道长讲讲这日月天地的因果。”

    天空没有月亮,晴空万里的天穹上只有火热的太阳,道证和尚右手所指正是天空之中那轮众人头顶的大日。

    “却不知道证大师指的这轮大日东升西落的因果何在?”

    尹乐抬眼看了一眼太阳,看着道证和智诚两人冷笑问道。

    “太阳东升西落不过是一轮回,起升于东,降落于西,万物围大地而动,日月星辰随行,这是因,众生看到的日升日落不过是结果罢了。”

    智诚禅师接话道,

    “道门讲求大道,贫僧想问尹施主一个问题,这太阳每天升降,其中大道何如?”

    尹乐心中一怔,知道道证和智诚两人过来不仅仅是和自己讨论太阳的升降的,这中间估计有什么猫腻在。尹乐心头转动,正要说话,李含光抬手示意,制止住尹乐,望着道证和智诚两人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