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7部分

回唐-第17部分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上前,正待说话,最上首的那人问:

    “你就是李清?”

    “是。”

    “‘落尽残红始吐芳’一首是你所作?”

    李清微微皱了皱眉头。看来还是有人怀疑啊,显得太过有才了难道?不去管它,诗的原作者还没有出生呢。李清答道:

    “是。偶有灵感而已。”

    说实话,五六岁的孩子能作出这样的好诗不被人怀疑才怪。刚才在画舫上之所以没有人说,大约是看到李清伟李瑞出头,众人只顾着喝彩了。但是主船上的这些人确实有人提出可能是别人的诗,被李清给盗用了的。然而没有依据,对也不能说明这不是李清写的诗。

    更何况,短短的四句诗确实符合当时的场景,应该是现场临时做出来的,看不出有预先写好的痕迹。

    单从诗来看,这首诗写的极好,写诗之人必须有极高的才情才能在临时状况之下做出来这样的诗来。但洛阳城好像没有听说有什么新的才子出现,如果是从外地过来的才子大概主船上的这些人也都知道,诗会之前也都发了邀请,这些人怕是没有理由代笔。

    看来这首诗的确应该是李清所作。

    郑家家主在边上为李清安排了座位,随后有人布置了些糕点瓜果之类的食物。

    在场的众人对李清很是感兴趣。随后的闲谈中李清才知道坐在最上首的人竟然是张九龄,心中一开始是有些激动的,终于见到历史上的名人了。这时候的张九龄正处在一声之中的最高峰,再过两年就会远离大唐的政治中心沦为开元盛世的看客了。

    虽说心情很是激动,可是不可能真像五、六岁的孩子那样兴奋的语无伦次,说话、对答等还是对应得当,进退有度,看上去就是一个成年人的样子。

    张九龄看到这些很是奇怪的,没有想到六岁孩童竟然比很多成人还要稳重成熟,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时候没有太多惊诧,也没有表现出畏惧的样子,这恐怕连一般的成人都做不到。

    随后问了些李清的事情,问道曾读过什么书,家里都有些人什么人,是做什么的,平日里是否有其他的诗作。总之,还是把李清当作了一个还做来看待,问的东西无非是最基本的情况,这时候也不可能再把李清考校一番。

    李清都一一答了,问题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就算真要写诗的话,恩,再借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随后的介绍中李清才知道,韩知贤、高子玉、郑远明等洛阳有名的才子都在列的,其余的几人是跟着张九龄过来的,听说是从外地来的才子。这些人也都问了些读书的诗,随后就是品评李清的这首诗了。

    诗自然是好的,谈论些诗中表达的内容,接着倒是好奇李清刚才在画舫上的事情。

    李清把画舫上的事情略微说了下,倒是没有提李瑞、王四郎跟对方争执事情,只是说有人提议作首牡丹诗,自己正好想到了几句就写了出来。

    张九龄听到李清是跟李瑞一起来的,问了几句晚上路上的情况,接着竟然让人请了李瑞上来。大致问了李瑞几句是做什么,李瑞回了是商家,经营布匹绸缎之类的生意。听到是做生意的,张九龄没有说什么,倒是坐在上方的郑家家主问了几句。

    随后李清随李瑞下了楼,郑远明送了下来,临下船的时候,郑远明对李瑞客气道:

    “某最近倒是在管理些家中的事物,以后还要与李兄亲近亲近。”

    李瑞忙答了,说了些场面的话。

    在回来的路上,李瑞才知道刚才那人是张九龄,激动的一路在说。倒是有点疏忽李清为什么突然有了如此好的诗才了。

    花解语却是知道在上元夜的时候李清也作过一首诗的,今晚上李清再作一首就没有了太多的惊奇,诗的好坏花解语倒是并不能完全分辨,但看样子小郎君的诗是极好的,要不也不会被人请去主船上了。

    从诗会上回来已经过了午夜。圆月高挂,河水静流,天津桥上依然热闹,但是回去路过的大街上开始冷清下来。

    洛阳城已经入了深夜,路上朦胧的灯光在月光下显得暗了些许。

    夜已深,李清众人急着回了家。

    明天还有更热闹的事情。

第23章 白玉谁家郎(六)() 
三月十六日的早晨显得比以往要忙碌些,众多丫鬟、仆人在忙碌着准备东西,马车、食物、屏风、坐榻、……众人依照老太太的吩咐在准备出游的东西。

    三月十六日的春日,风和日丽,正是适合踏青的好时节。早些日子老太太就已经安排了今日的出游,其实这时候的人们一到了二、三月份春回的日子都爱出去踏春游玩,而二月二、三月三日更是传统出游的好日子。老太太之所以安排着这一天是因为今天是牡丹花会“花魁”赛决出“花魁”的日子,洛阳城中人倾巢而出,争看洛阳牡丹花赛。

    在前几日,宋、魏两家组织的洛阳牡丹花会的预选赛、初赛已经进行完毕,从一百五十几家的参赛的牡丹花中评选出十家,进入最后的决赛。

    预选赛、初赛的评审队伍十分庞大,就是整个洛阳城的人们。开始的预选赛、初赛的举办地点就在洛阳城内的南市和北市,参赛的人家在坊市内设了大的花棚,安排了诸多的仆人负责照顾,遮阳、浇水。每一家还有几名专门的花仆在旁照看,是不允许有花枝枯萎等情况出现的。

    除了参赛的牡丹不能交易以外,每家的花棚其实也是一个牡丹交易的场所,去南北两市闲逛的人们回去时大都买回去一两株牡丹花,种养在自家的院子里。

    其实一开始比赛的规则就是没有什么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看谁家的牡丹花好看。虽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每个人的审美观点是不同的,但出众的牡丹还是会在一连几日的展示中崭露头角。

    花会的组织者在南北两市设这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这次花会的事情。每个去两市看牡丹的洛阳人都可以花一文钱买上一张专门的印贴,上面有注明参赛的人家,如果喜欢哪家的牡丹花,在印贴上勾取相应的那家就可以了,然后投递到那家花棚前面专设的木箱里面。

    每一家的木箱都是有大会组织者安排专门的人看管,到了晚间就统一收回,开箱统计票数,然后公布出来,直至十五日晚间子时,最后的名额才算落定。

    入了决赛的人家在知晓消息后还没有来得及狂欢就已经开始要准备十六日的正式赛会的。正式的决赛不同于初赛,评审是专门请了洛阳城内的素老、名人,还有相应的官员,最后大家选出前三名。“花魁”的名号在这三家里面抉择。

    其实到得最后三家的牡丹大致上是看不出来高下的,这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但是“花魁”最终会****,却是由诗作决定的,场中有人喜欢哪家的牡丹,写上歌咏牡丹的诗词一首,所写的诗若能冠绝赛场,那么“花魁”就落谁家。

    十六日正式的花会决赛被安排在了洛阳城外的皇家园林内。这是官家特意批准的,最后的角逐在神都苑的一个人工湖上,其湖方十余里,内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面百余尺,上面台观殿阁,亭台楼榭,风景怡人。此湖隋时为积翠湖,后来更名为凝碧池,李隆基在东都洛阳时经常于此宴请诸位大臣。

    今年的牡丹花会的最后决赛被李隆基定在了凝碧池,宋、魏两家在得到河南府的通知的时候大惊,但最后紧急的作了安排,知会了决赛的十家人家,又安排了相关礼仪的学习,颇为诚惶诚恐。

    十六日这天,大唐皇家园林神都苑正式对大唐的子民开放,除了神都苑内的一些宫殿外,任由人们观赏。

    大唐神都苑做为皇家园林,其内山水楼台、堂殿楼观、花草树木、珍禽鸟兽,无一不足,无一不有。虽说洛阳城内也有很多的园林景观,有些私家花园布置的也是精致美观,但是如何能及得上这盛世的皇家园林。

    机会难得,这一天,几乎整个洛阳城的人们都携家带口涌出城去,入神都苑游玩。

    李清早早的被叫了起来。其实这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太早起的习惯,在平日宵禁的时候,如果去南北市买些东西也没有必要早起,因为坊市开门很晚,一般大可悠闲的去往南北市,但是如果逛的晚了,那回来的时候就要急匆匆往家里赶了。

    花解语服侍李清洗漱过后,正要去老太太房中请安的时候,老太太却来到了李清住的地方,刚一进门,就笑道:

    “我的孙儿,给奶奶做首诗出来。”

    李清看看花解语,花解语站在边上笑着没有说话。看来消息传的很快啊。

    李清上面请了安,请老太太在榻上坐了,然后说道:

    “奶奶那里听来的?昨夜的诗是之前听人念过一首,大致差不多,孙儿不过情急改了几字,算不得是我做的诗。您又不是不知道,孙儿才刚刚上学,现在还在识字阶段,能做什么诗。”

    “哈哈,但总之我孙儿会写诗却是真的了。”老太太坚定地说道。

    “听瑞儿说昨晚上你们见到了当今的张丞相?没有在张相面前失礼吧?都问了些什么?”老太太又问。

    李清一一答了。说了些诗会上的事情,大致上还是因为那首诗的缘故,在主船上颇多照顾。

    李清看了老太太的些许兴奋甚至有些骄傲的神情,说道:

    “其实没什么的,那张九龄大约五十多岁年纪,如果奶奶见了,他还要给您施礼呢?”

    “不要瞎说,我们只是商人之家,那里敢受张相的礼。”老太太忙道。

    其实在唐朝,年纪大的老人颇受优待,有些正式的场合,很多时候并不以官职排位,年纪大的倒是占据了主位。

    在吃饭是时候,家中人都在。这次的出游活动全家人都去参加。席间李仁济问了李清几句诗会上的事情,倒是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李清能作诗好像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倒是跟李瑞谈起昨晚的事情的事情,嘱咐李瑞选时间专门去排放郑远明一次。虽说现在两家并没有什么生意往来,但是结交一下总归是有好处了。

    出过饭,一切收拾妥当,老太太喝完茶,问道:

    “东西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从外间进来的管家说道。

    “马车准备了几辆?”

    “四辆,有两辆是从车行里租来的。”管家道。

    “嗯,车是够了。”老太太点点头,扭头又问:

    “一应吃的、用的都准备了吧?”

    下面的巧儿说道:

    “都按老太太的吩咐准备了。还准备了些小的玩意儿让大家解闷。”

    “清儿的东西都准备了吧?多备些衣服,晚间回来的时候估计冷些。”老太太问花解语。

    “都备下了。”花解语回道。

    出了老太太的房子来到院中,李仁济、崔氏,李瑞并刘氏正在等待,边上是一起伺候的丫鬟,马车边上是十来个仆人。老太太吩咐了留守在家的人注意安全之类,随后与众人上了马车。李清和老太太上了一辆,李仁济和崔氏一辆,李瑞和刘氏上了后面的马车,还有一辆空余的载了些出游用的东西。一并准备妥当,出了大门,沿街往洛阳城外而去。

    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行驶,今天的洛阳大街很是拥挤,但是大多除了行人便是马车,都是往神都苑而去,每家三、五辆马车,周围跟着很多奴仆随行。有些巨富高官更是成群结队,仆役成群,浩浩荡荡奔洛阳西北而去。

    神都苑在洛阳城西北,谷水、洛水会于其中,方一百二十六里,为隋唐皇家园林。

    沿洛水逆流而上,出洛阳城西门不远便是神都苑。其实神都苑中广阔务必,其中众多宫殿散布其间,显得并不紧蹙,倒是偶尔山水间露出亭檐一角,胜景通幽。

    洛水两岸这时候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期间有兰花、樱花、芙蓉、芍药点缀岸间,更有牡丹花丛怒放。晨曦初露,杨柳岸郁郁葱葱,柳枝舒卷飘忽,清风徐至,扑面而来。确实是春日游玩好去处。

    在一处较为宽敞的岸边,马车停了下来,众人下了车。早有仆人从后面的马车上卸下东西,在草地上铺了席子、软榻、案几,四周用屏风围住了。

    老太太在洛水边的软榻上坐了,看着这春日盛景,满足的叹了口气,说道:

    “过了新年,这还是第一次出来透口气。我在这里歇息歇息。你们去玩吧。”

    得了吩咐,其余人都跑去玩耍,除了贴身的丫鬟,仆人们也去了边上休息,在这春日里也算是出来游玩一番。

    李仁济、李瑞坐在老太太身边说些话,偶尔谈些生意上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