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时报》刊出以后,自认为在算学一道有研究的学子上门求教,但是真正做对的却是没有。
自信心受到打击的这些人觉得这种算学题目根本无解,是《长安时报》消遣人的玩笑,叫嚷着希望报纸能够给出答案。李清曾出面召见了几人,当面细谈之中仅凭自己现在仅剩的不多的一些数学记忆就震住了这些人。在承诺春闱结束再公布答案之后,这些人才怏怏地回去。
这种看似是玩笑的李清的举措并没有多少人关心,然而身居深宫的李隆基对此却是有着不小的兴致,期间还召李清入宫一趟,专门听了一些李清对算学的讲解。
在过了几天短暂的清闲之后,李清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报馆的事情李清在管,但是重心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关于道门之中道藏的整理。从去年开始的对道家经典著作的重新整理和校对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根据李清的提议,对道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现在看来道门信仰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论。
“年前送去宫中的《道德真经广义注》已经得到圣上的批复。圣上亲自为这本道经义注御笔题名。前期的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至于刊印发行的事情就交给师弟了。”
长公主府别院,李含光悠闲地坐在那里品着茶,面前放着一本厚厚的书籍,是前次送往宫中给李隆基的《道德真经广义注》。
李清放下手中的茶碗,笑着说道:
“师兄放心,活字印刷的工序现在已经基本成熟,文渊斋那里的作坊扩大了两倍,除了刊印《长安时报》之外,有足够的能力印刷这些道门经典。”
“佛门的不空大师即将来到长安,听说带回了千卷佛经,长安城中佛门各宗都在筹备这件盛事。我道门能够抢先一步,实在是可喜可贺。”
李含光看着李清,欣慰地点了下头,
“自从《长安时报》刊载那些道门故事以来,道门在长安城普通百姓中的发展顺利了很多。待这些道门经典问世之后,我道门的盛况可以想象啊。”
《长安时报》上面对道门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道门在京城的传播的变得顺畅了很多,让长安城中一直占优的佛门有了很大的危机感,就连景教、摩尼教这些教派也感觉到了跟以往不同的气氛。
随着不空的将要入京,佛门和道门之间的争斗也变得不可避免。
第244章 春天、春意、春闱()
刘晏、王和之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春闱,但是站在礼部南院门口,两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抡才大典”,春闱的规模和影响都是最近一段时间其他事情难以匹敌的,《明报》和《长安时报》这几天也对春闱做了一系列的报道,京城之中,全城百姓都在关注。
十六日这一天,很多人还专门过来南院门口观看入院考试的书生。有不少出了名的学子被围观的百姓给认出来,高声呼喊着那人的名字,被认出的学子于是笑着向四周拱拱手,接受检查后进去了,一些不出名的学子只好冷眼旁观着排队等待进场。
对于此次春闱,究竟谁能够最终经过殿试夺得状元,京城之中早已经议论纷纷,争执不下,而此前被传的自诩“中状元如探囊取物”的李清也成了热议的话题。
杨喧为了让李清出丑,对于这种吹嘘自然不遗余力,长安城的百姓也把这当做一种八卦消息来闲谈。虽然很多人听到这种消息不过是莞尔一笑,然而总有一些阴谋论者存在,李清的身份和与长公主府的关系早就被扒了出来,这些人很笃定的认为这次春闱的状元已经内定给了李清。
今日在礼部南院门口围观的群众中也有不少人是看李清是不是会参加今天的春闱的。
看着礼部南院门口热闹的场面,裴元俊笑着拱手说道:
“今日即是正日,几位仁兄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也到了回报的时候。裴某在这里预祝刘兄、王兄、李兄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今天参加考试的是刘晏、王和之和李少阳,裴元俊参加的是武举,并不是现在,所以陪着几人过来礼部南院。
“最好是把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起拿回来,哈哈。”
裴元俊接着笑道。
刘晏听了,摆了下手,看着院门口踌躇满志走进考场的诸多考生,笑着说道:
“托裴兄吉言。不过哪里这么容易,你也太小看天下的才子了。”
“裴兄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一年来,长安城中才学能够盖过我等的并不多见。”
李少阳插话道。
李少阳却是第一次参加春闱,对自己信心满满。李少阳自诩才学横溢,在见过的不少学子之中,除了对刘晏的才学心中佩服之外,几乎没有能够被他看上眼的。就连平日里经常来往的王和之,李少阳也觉得自己略胜其一筹。这次科考,李少阳心中不免对“一甲”有觊觎之望。
裴元俊笑着说道:
“就是,依三位仁兄的才华,中进士还不是探囊取物?”
裴元俊话中的玩笑之意说的是最近京城里面有关李清的传言。
裴元俊瞥了一眼周围的人群,凑近一些低声问道:
“李侯对诸位仁兄可曾有什么提示没有?”
裴元俊问的是李清是否暗示过几人能够被录取。春闱的情况几人也多少有些了解,很多时候都是大人物背后博弈的结果。刘晏等人现在跟李清走的很近,侯府和长公主府的势力在,多少应该对自己这次科举有所帮助。
听到裴元俊的问话,一旁的李少阳也竖直了耳朵,眼神带着疑问之意。这段时间,刘晏、王和之在文渊斋帮助李清负责《长安时报》的事情,跟李清见面的机会很多,而李少阳为了准备科考,很少过去,是不曾从李清那里得到什么信息的,因此也好奇李清是否给过刘晏和王和之两人什么暗示。
王和之摇摇头,轻声说道:
“我们虽然跟李郎君经常见面,谈论的却是报馆的事情,至于春闱的事从来没有交流过。”
“也没有提过谁可能中进士?”
裴元俊不可置信的问道。
王和之摇摇头。刘晏皱眉说道:
“难不成还想着让李郎君直接跟礼部侍郎推荐我们?对于春闱中可能的弊案,你我都深为痛恨,难道也要我们如此那般不成。此次春闱全凭我等才学,但求无愧,至于中不中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的,安心考试就好。”
刘晏不知道的是,虽然李清并没有向礼部侍郎卢希推荐过几人,但却是直接在圣上李隆基面前提起过的。
刘晏说完,跟裴元俊拱手告辞,就要往礼部南院大门走去。
这时候从人群那边过来一人,东张西望地找寻什么,看到刘晏、王和之等人,喜上眉梢,快步走了过来,看着准备入场的刘晏等人招呼道:
“几位郎君暂且停步。”
刘晏回过身来,仔细一看是李清身边的昆仑,王和之、李少阳和裴元俊看到心中也不免一喜。
昆仑疾步走上前来,对着几人做了一揖,小声说道:
“几位郎君请移步,我家郎君有请。”
科举考试共需数日,分为四场,几天的时间是很紧张的,开考的时辰也就很早,而从长安各处赶过来的考生更是半夜就要起来前往礼部南院。这时候正是入场的时间,天还有些黑,四处灯笼的光线也不是太好,昆仑过来叫住四人的举动并没有人注意。
刘晏、王和之等人在昆仑的带领下走到一辆马车前面。马车就停靠在离南院门不太远的地方,这里光线更暗一些,一辆马车停在这里并不显眼。
周围凌乱地停着不少马车,都是过来送考生的车辆,有些车上车夫和考生带来的仆人靠着车厢打盹,补着没有睡醒的觉。
刘晏等人见从马车上下来的李清,上前拱手说道:
“没有想到李郎君亲自过来,我等如何敢当。”
李清微笑着说道:
“我过来是看热闹的,顺便也恭祝诸位仁兄高中。”
虽然李清如此说,但刘晏知道李清这次过来是专门给几人打气来着,不然什么样的热闹能够让一个身份尊贵的侯爵起早贪黑的过来这里。
刘晏等人心中波澜顿生,激动不已,知道李清这位侯爷对几人还是有很高的期待的。
在这种场合之下,周围也有不少人,不想引起太多的注意,刘晏顿了顿,微躬了一下身子,诚恳地说道:
“李郎君可有什么吩咐?”
李清过来这里确实是想着给刘晏和王和之打气。之前两人一直忙于《长安时报》的事情,对春闱准备不足,虽然两人对自己的才华多有自信,但是仅凭这些自信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刘晏和王和之两人性子中都带有一丝无所谓的念头,李清也怕两人因此在考试中多有懈慢,从而影响真正的发挥。
不过有些话并不可说的太过圆满。李清一一看向刘晏、王和之、李少阳和裴元俊,笑着说道:
“哪里有什么吩咐,只希望诸位仁兄能够摒除杂念,好好应试。”
李清想着自己的语气,暗中笑笑,还真有以前自己做老师的时候告诫学生的样子。
众人本来还以为李清能够说些“放心考试,一切有我”诸如此类的暗示之语,谁想到竟然是淡淡的一句劝诫,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考前打气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诸位比我年长,自然明白的事理比我要多。”
李清看着几人有些紧张的神情,微微顿了下,接着说道:
“我只想说,《长安时报》那里缺人,诸位春闱过后不要嫌弃庙小而不来帮我。”
这之前就一直在《长安时报》报馆帮忙,自然不存在什么嫌弃之意,以前都不嫌弃,春闱之后如何会嫌弃呢,除非……,刘晏、王和之心中想到这里,心中骤然变的激动了很多,就连李少阳脸上也浮现一丝激动的神情。
春闱过后,除非几人能够高中进士,身份的变化使得几人不再方便去报馆做编辑,不然哪里来的什么嫌弃之意?
刘晏、王和之连同李少阳三人袖中的手不仅有些颤抖,自己这么多年寒窗苦读所谓何来,还不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中了进士,加官进爵?李清什么身份几人自然知道,如果想要提点什么人自然不存在什么困难。李清这样的暗示,再加上自己的才华,这进士看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李清笑了下,接着说道:
“能否高中自然还要看诸位仁兄的才学了。”
虽然李清这样说,但在刘晏等人心中是知道自己这次的科举怕是十拿九稳的,自此以后,几人跟李清这位年轻的侯爷是真正的站在了一起,仕途前程都与眼前的这个少年密不可分了。
刘晏几人躬身行礼,嘴上没说,心中却是感激不已,就连站在一旁的裴元俊也心生快慰。
考试的时间就快要到了,刘晏、王和之与李少阳三人不能在这里多待,拱手辞别李清,快步往礼部南院院门那里走去,从后面看,几人连步伐都变得有些比之前轻松很多。
看着几人的背影,裴元俊笑着说道:
“京城盛传李郎君也会参加春闱,难道侯爷不想状元及第、跨马游街?”
李清笑着说道:
“杨家子,何必屑之。”
随后低头拂了一下长袖,回身上了马车。在裴元俊眼中李清像是连状元这种无数人热衷的、前赴后继的名利都不看在眼里。
裴元俊想着拱手告辞。李清在马车上问道:
“听南大哥说裴兄的武艺不错?”
“惭愧,不如南兄远矣。”
裴元俊忙道,没有想到李清突然会问出这样一句话。随后想想也难怪,这位侯爷也是学武之人,裴元俊心中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跟李清交交手呢。
“有时间我跟裴兄切磋一下?”
“啊?!”
裴元俊还没有反应过来,马车已经沿着长街远去了。
第245章 去与不去,这是个问题()
礼部南院贡院的考场很大,每个考生都有一案一榻,并且享有独立的隔间,以方便考生安心考试。
参加此次省试的考生有两千余人,除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的生徒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大唐各道推荐上来的乡贡。这两千多人被安排在一起参加考试,场面之大可以想象。
这时候参加科考的人中进士科和明经科的人数最多,占据了总人数的九成以上,不出意外,状元人选肯定出自这两科。
每年参加科考的考生中,不少人是长安城勋贵之家的子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出自国子学和太学,相对于刘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