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郎君,请看。”
李清接过来,刚才的白纸已经变成了一版报纸。
“拿一份雕版的过来。”
李清吩咐道。
早有伙计跑过去把刚刚用雕版印刷出来的同一版报纸拿过来,李清把这张报纸放在灯光下比较。
大致望过去,两版的报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样的字体,几乎一样的大小,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很多不同出来。
活字印刷的字体间距要比雕版印刷出来的大,另外也不太整齐,里面还有十数个字的字迹模糊,没有雕版印刷出来的好看。
李清有些遗憾的摇摇头,一旁的贞焕脸上却尽是欣喜,没有一点遗憾的样子。也难怪,毕竟这是用活字印刷这种方法第一次印刷,能够有这样的质量已经远远超出贞焕的期待,而在李清这个后人眼中自然并不会太过满意。
贞焕惊喜地说道:
“小郎君,看来这活字印刷的确可行。”
看着活字印刷出来的报纸,李清说道:
“活字印刷还是要改进,刻字要有一个标准出来,大小要一致,有些活字要重新修一下,排字要整齐,印刷还要反复试验。”
“是,是。这些事情交给我和店中的伙计就好了,定会让小郎君满意。”
贞焕连声说道。
自李清接手文渊斋之后,贞焕就对李清这位年轻的侯爷愈加敬佩。
报纸的创办、活字印刷的发明,在贞焕眼中完全就是一种奇迹,这在贞焕之前是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竟然出自一个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手中,怎能不让贞焕感到惊讶。
有一次贞焕无意间听到过来店中的那些学子谈论起几首李清之前所作的诗词的时候,才知道平日面带笑容的侯爷居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子,这让贞焕更加崇敬了。
位居显位,身怀才华,待人平和,而又有如此奇思妙想,不似贞焕印象中那些高官显贵、书生才子一贯的模样,兼之年轻、前途无量,倒完全像是一个完美之人。
“剩下的还要劳烦贞掌柜和店中的伙计,也不用太急,慢慢来,总要试验到跟雕版印刷出来的一样才能使用这活字印刷。”
李清点点头,看着房间中摆放的这些活字,接着说道:
“以后用到的活字会很多,活字这样摆放,排字的时候拿这些活字不太方便,到时候做个旋转的轮盘出来,把这些活字按照规则摆放起来,方便找字。”
贞焕答了。
李清看着后堂忙碌的伙计们,接着说道:
“过几日便是新年,大家忙了这么长时间,等这期报纸印出来之后,给伙计们放个假,清闲几天。”
贞焕听到,愣了一下,给伙计放假的说法看来又是这位小侯爷的新奇想法了,虽然店中的伙计平日里也可以有空闲的时间,但是这些伙计从身份上来说现在应该是侯府的奴仆,给奴仆专门放假的事情贞焕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贞焕见李清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答应了。
这时候,昆仑从外面进来。李清看到,笑着说道:
“我就先回去了,这里有劳贞掌柜了。”
夜色朦胧,东市之中静悄悄。贞焕看着远去的马车,想着自见到李清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情,回身望着后堂中的一切,竟然感觉这一切有些不真实了。
第215章 来自官方的竞争()
天宝四载最末的几天,长安城最热闹的是各处迎接新年的表演,然而让人议论最多的却是官方报纸《唐皇明报》。
赶在新年的前几天,由中书省主持的官方报纸《唐皇明报》正式刊印发行。李林甫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唐皇明报》一次性刊印了三万份,其中一万份通过驿站送往大唐各道州县。长安城中两日之内两万份报纸就一销而空,势头完全压过了最新一期的《长安时报》。
《唐皇明报》依旧模仿了《长安时报》的体例,把整份报纸分成了八版,首版登的是当今圣上李隆基创办官报《唐皇明报》的谕旨,其余版面刊登了诗词歌赋、文章故事、民生消息还有朝廷各个府衙的介绍。
而能够让长安城百姓议论纷纷的还是一则来自边关的消息——朝廷在青海、碛石大胜吐蕃,俘敌全数而还,这件振奋人心的消息刺激了官报销量的猛增,后续的报纸在持续的加印中。
清晨的阳光照耀,暖洋洋的洒在李清居住的院子里。李清坐在那里,边吃早餐便翻阅着《唐皇明报》。对于李林甫等人的反应,李清还是有些佩服的,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之内就把官方的报纸给弄出来了。
手中的这份《明报》不管从用的纸张、排版还是字体的雕刻上都要比《长安时报》好一些,内容上面虽然在李清看来没有《长安时报》登的有趣,但是做为官方发声的代表,内容上也有不少出彩之处,至少让李清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办是没有办法做的更好的。
真是人多好办事啊,李清笑着摇了摇头。
《长安时报》最新的一期在做了充足的准备之下才堪堪印刷出来五千份,没想到官报一出手就是三万份。
想到朝廷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李清暗自筹算了一下,这一期的《明报》虽然销量在三万份以上,但是依旧成本大于收入。
李林甫为了创办《唐皇明报》,专门从集贤院、崇文馆、国子监等地方抽调了不少的人,还把负责印刷皇家藏书的印书坊改印报纸,所花费的成本远不止万贯。当然,李林甫也没有想着去盈利,甚至于连盈利这个念头都没有在李林甫的脑海中闪现过。
虽然官报可以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但是李清不能不考虑,《长安时报》不能不考虑。只有《长安时报》盈利了,才会有更多的民间报纸出现,报纸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官报的创办在三省之间并没有经过任何的阻隔,然而在官方报局成立之后,陈希烈兼任《明报》的主编一事遭到了李适之等人的反对,但因为官方报局并不涉及具体的政事,另外陈希烈还是崇文馆大学士,负责皇家秘藏的图书整校,在资格上陈希烈确实合适,最终这份报纸完完全全的被李林甫给控制了。
商人逐利,自从报纸出现以后,长安城中就有人开始观察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很多人也从总看出了一些商机。但是在了解《长安时报》的运作状况之后,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一些想要创办报纸的商贾即便是不缺钱,但是如何创办报纸的人才确实难找。
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想要那些读书人给他们做事怕是并不容易。
一些并不缺钱缺人才的世家倒是意动,这些传承已久的世家能人辈出,报纸的影响自然看的出来。不过在《大唐报纸刊行令》出来之后,却都是在观望。他们知道官方定然会有自己的报纸出来,而官报刊载的内容会成为报纸刊印的一个参考,依照官报的范畴创办报纸自然不会触碰到新颁布《大唐报纸刊行令》。
《唐皇明报》的出现也是这些人乐意见到的。长安城中很多世家案头摆放的除了书籍之外,多出来了两份报纸。
李清边吃边看手头的《明报》。最让李清感兴趣的还是有关《明报》上面关于战争胜利的报道。
这才是报纸应该做的事情嘛,李清心里说道。
在李清的印象中,朝廷对吐蕃的胜利应该是过了新年才知道的,按照官报的说法,这次的战争应该是前几日刚刚结束的,报捷的人马在路上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没想到朝廷竟然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并且把这则消息堂而皇之的刊登在了官报之上。
当然,这样做未必没有想着压《长安时报》一头的想法,毕竟作为一个跟随者,李林甫也希望《明报》能够维持朝廷的颜面。
待丫鬟把早餐撤下去之后,李清放下手中的报纸,对刚刚进来的昆仑说道: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几人的住址我已经打听出来了,前两天还专门去看了一下,在城南通善坊的一家邸舍。邸舍的名字叫‘朝元客舍’,里面住的大都是来长安赶考的书生。”
昆仑答道。
李清点点头,看了看外面的天气,笑着说道:
“临近新年,这几日正好清闲些。好久没有在长安城中闲逛了,不如今天请偶们就去通善坊逛逛?”
这些日侯府之中热闹异常,全府上下都在忙着过年的准确,事情自然有李仁济和李瑞在负责,李清也落得清闲。
前两日听李瑞提及,好像生产棉布的机器都已经制造调试好了,过了新年大约就会先行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李清跟李仁济打了招呼,在昆仑的陪同下出了侯府。
此次出来还是只有李清和昆仑两人,说实话,这么大个长安城,任谁出去都没有多少人认识的,李清也不用摆出什么侯府的仪仗开道,更何况,此次前去通善坊,李清也想不要太过高调。
通善坊位于长安城南,临靠启厦门大街,北面是晋昌坊。南霁云和花解语一家就住在通善坊,李清之前是去过的,所以倒也并不陌生。
冬日的阳光难得的温暖,通善坊中的十字大街之上人满为患。虽然位于城南的通善坊居住的大多是些长安城中的穷人,但是新年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还是在新年给家中置办些新鲜的年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有些高声跟街旁的摊主讨价还价,有的人蹲在街旁店铺的屋檐下面晒着太阳,大街之上还有奔跑着打闹的孩子们。
李清看着打闹的这些孩子,心中笑了笑,还是小孩子无忧无虑啊。李清和昆仑下了马,牵马在人群中走动。街上正在打闹的几个孩子看见马匹,高兴着跑过来为了马转。
有个调皮的孩子绕近昆仑的马,想着去拽马的尾巴。被调戏的马打了响鼻,猛地咬了下脑袋。昆仑大惊,忙拉马缰阻止的时候,这匹受惊的马已经抬起了自己的后蹄。
阳光照射,惊讶地急忙制止马匹的昆仑,受惊抬起后蹄的马匹,嬉笑调皮拽着马尾的孩子,一时之间,时间放佛定格在了那里。周围是来来回回走动的人群,高声笑语的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意识到危险。
“啊,危险。”
昆仑只来得及喊了一声,旁边伸出一只手来。
第216章 新年前的访友()
拥挤的人群中,骤然伸过来的一只手,迅速而稳健地拎起那孩子的衣领,躲过了沉重的马蹄。
孩子嘻嘻地笑着,并不知道自己刚才差点受了伤。
昆仑忙攥紧手中的缰绳,稳住有些急躁的马匹。李清回过头来,那只手的主人把还在玩闹的孩子放在街道的一旁,轻声说道:
“去别处玩吧,以后玩闹的时候离街上的车马远点,小心受伤。”
待几个孩子奔跑着远去,那人回过头来,看着昆仑的马,微微摇头:
“多好的一匹战马,可惜只能待在长安城中,成为他人坐骑。”
说话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大约二十多岁模样,留着一缕胡须,面皮白净,一身圆袍长衫装扮。
男子看向李清和昆仑,拱手说道:
“街上人多,两位郎君还要约束好自己的坐骑。”
昆仑连忙道歉,要不是这位男子出手,刚才的孩子至少也是重伤了。李清和昆仑骑的马是从西域过来的战马,是之前玉真公主赏赐给李清代步的,李清不愿意坐马车,所以平日里都是以马代步。
这两匹战马虽然温顺,但是也仅限于李清和昆仑两人,战马的性子一般都比较激烈,除了主人一般很少能跟其他人亲近,刚才那孩子上前就去抓马尾,自然会遭到战马的反击。
“是,多谢这位仁兄,马的反应过激了些,差一点酿成大错,是我们的不对。”
李清笑着说道,刚才确实有些惊险的,还好这人及时出手相助。
男子连忙摆手,刚才的情形看到男子眼中,知道不能怪李清和昆仑,幸亏没有造成伤亡,又见李清态度诚恳,男子也不以为然,笑着说道:
“不能全怪这位郎君,也是小孩子们胡闹。不过……”
男子看着李清和昆仑的坐骑,迟疑着没有说下去,看样子是对这两匹战马没能驰骋于战场而有些惋惜。
男子见李清和昆仑望着自己,笑了笑,问道:
“两位郎君看样子不是这个里坊的人,不知过来所谓何事?”
李清和昆仑的衣着光鲜,一看就是哪家富贵人家的子弟,而通善坊中居住的大多是些穷人,难怪这男子会问。
“过来访友。这位仁兄既然是此坊中人,我们正好想向仁兄打听一家邸舍。”
李清答道。
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