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剑出华山 >

第215部分

剑出华山-第215部分

小说: 剑出华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宗教建筑扫一眼便罢,石之轩在殿堂长廊穿行许久,终于来到此行最终目标所在——罗汉堂。

    大殿塑像罗列,分作两组,中央是数十尊佛和菩萨,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观音最为瞩目,不但宝相庄严,且因每只手的形状和所持法器无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感觉。

    五百罗汉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纵横相通的巷道。任何人在此,都仿似置身另一个有别於现实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进来的夕阳黄辉掩映中,造型细致精巧,色泽艳丽,无论立倚坐卧,均姿态各异,仿若真人,神态生动,疑幻似真。

    当来到千手观音座前,四周尽是重重列列的罗汉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阵中,那感觉实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万一。

    石之轩非是徐子陵那种什么都不明就里的野路子,自然知道依照鸠摩罗什亲绘手本所制的这五百罗汉塑像究竟代表了什么。

    如今的中土佛门诸宗,越是传承悠久,受中土道门影响就越重,乃至宗内所传承的武功,名虽佛法禅功。实则道门玄功。

    对于石之轩这等深研过佛法的道门教主级的人物来说。这些经过移花接木的功夫。并没有太大借鉴意义,反而是原汁原味儿的天竺武学,更能让他真正体悟佛门正宗武学的精髓。

    然而两三百年,来中土传法的天竺高僧,唯有三人可称为窥得了天竺武学的正宗妙谛,即鸠摩罗什、达摩、真谛。

    此三位圣僧之中,达摩乃禅宗武学之源,石之轩已两世承袭其遗泽。收益良多,自不必多做赘言。

    而真谛大师,石之轩怀疑很可能就是那位传徐子陵【九字真言手印】的真言大师,如今正在广东、福建一带传法译经,还未周游中外所有名寺古刹及创出【九字真言手印】。

    至于近两百年前的这位鸠摩罗什圣僧,年少精进,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

    此天竺圣僧在中土传法译经十七年,总计翻译经书上百部、四五百卷,乃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

    其中,石之轩所熟悉的三论宗、天台宗、净土宗的佛法精义均是由此天竺圣僧所译的经书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成。

    可惜的是,此圣僧在中土只传佛法,译经书,而从不传武功。

    就连身为嫡传的三论宗,也只能从此圣僧亲书的经书注解及边边角角之处,收集些许残羹剩饭,否则嘉祥大师也不消借助和氏璧练功了。

    可这大石寺的五百罗汉,却是唯一例外,只因要绘画五百个姿势各异且暗涵不同佛法韵味的塑像,一般的僧人殚精竭虑也弄不出来,唯有鸠摩罗什这等武学通达天人而精通肢*体动作艺术的瑜伽圣僧才有可能完成。

    也正因如此,五百罗汉的肢*体动作也反过来容纳了鸠摩罗什的至高瑜伽造诣。

    此间道理,与花间派视武道为一种与人直接有关的最高艺术的理念如出一辙。

    似鸠摩罗什这等大智慧的圣者,佛法、武学与平日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早已融为一体,无论是翻译经书,还是绘画雕塑,都即蕴涵佛法,也蕴含武功。

    后人从他翻译的无数经书中找出武学道理或许难之又难,可从他屈指可数的绘画、雕塑中悟出武学精髓却是颇有可能。

    依据石之轩这些年深入接触的佛门辛密来看,这大石寺五百罗汉姿势中所蕴含的武学真谛,很可能已是中土最为原汁原味儿且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学。

    天色渐暗,夜幕朦胧,月色掩映,明暗交辉。

    寺内众僧皆已回房参禅,唯余石之轩盘膝千手观音座下,微妙灵觉舒展开来,将五百罗汉的奇姿妙态、繁杂手印一齐映入脑海,无一遗漏,无分先后,亦无分主次。

    然而一开始,石之轩却并未开始参悟这五百罗汉中蕴含的瑜伽姿势及印诀,反倒是重新回忆参悟天竺武学基础,于有意无意间沉浸入天竺武学的纯粹世界,而尽量避免中土武学干扰。

    天竺的内功修练体系,有为法基础在于“气、脉、轮”,即为五气、三脉、七轮。

    五气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气,指的是内气外气行经三脉七轮的途径。

    三脉是中、左、右三脉,中脉由海底至头顶,以脊髓连接,等若中土的督脉。

    左、右二脉均起自睾*丸宫,与中脉平行,贯通七轮。

    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由上而下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和海底轮,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阴*穴。

    此间说来繁复,实则与中原武林的奇经八脉异曲同功,亦迥然有别。

    天竺正宗内功,便是循序渐进的通过修炼“气、脉、轮“,而把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梵我合一,夺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测。

    当然,此间激发生命潜力的说法比较靠谱,而所谓梵我合一、夺天地之造化,则是各具缘法,个凭悟性及造化,对于天竺绝大多数修炼此法的僧众亦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可望而不可即!

    与中土道家罕有人臻至天人合一妙境乃是同一道理。

    至于如何修炼“气、脉、轮”,激发生命潜力,主流正宗便是瑜伽术,心法则是‘梵我合一’,亦或‘佛即是心’。

    所谓‘梵’,万物有一个最高的本体——梵,其实跟道家的‘天道’一个概念,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

    当然,这是天竺的原始体系,之后在密宗发展,细分为“身、口、意”三密修法,手印为“身印”的重中之重,通过双手十指与内外的贯连为经,修练体内的“气、脉、轮“为纬。

    所谓三密,众说纷纭,可在瑜伽修行上,旨在有相、无相二种。

    有相三密,佛与众生互融,入于瑜伽境界,众生身结印(身密)、口诵真言(口密)、意观本尊(意密),此即有相三密。

    而无相三密,众生所有身、语之行为、内心所思考者皆为三密,此即无相三密。

    基于有相三密,佛之三密加护摄持在众生之三业上,称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相应融合,称为三密相应(三密瑜伽)。另如修者与本尊一体化,当身即可成佛,称为即身成佛。

    这里的“佛与众生互融”、“意观本尊”、“与本尊一体化”,其中“佛”与“本尊”非是具体某个信仰佛陀,而是精神象征,其实就是“真如”与“本心”。

    臻至“本性真如”,成无上正觉,便是即身成佛。

    这与中土的“天心”与“我心”,天人合一并无二致。

    当然,无论是天竺还是密宗的修行体系,都跟中土道教一样,在真正的修行方法里可劲儿灌水,灌的正是招揽信徒的宗教思想。

    就如道家的修行可用追寻‘天人合一’来概括一样,佛门的修行也可用追求‘即身成佛’来标志,舍此之外,其余的什么信仰往生、磕头烧香都只是建立宗教势力的手段,不足取信。

    此间差别,便是修道与信道、修佛与信佛,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

    修道、修佛,只是认同道、佛文化流派的宇宙观、人生观,并藉此踏入修行之路,追寻宇宙生命的真谛,窥测永恒。

    任何既定的道法、佛法终究只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师门”,在初始时颇具借鉴意义,而在更深修行之时,个凭造化,各依本心。

    而信道拜神、信佛许愿,则是凡夫俗子的空虚迷茫时的精神寄托,往往遭人愚弄、丧失思想而不自知。

    所谓宗教,说到底是一帮既愚人又愚己的弄权者组成的势力,凭借特意灌水、篡改的道法、佛法经典来宣传教义,吸引信众,聚众成事……

    此间种种,修行者犹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否则只是进入宗教为道奴、佛奴,而非修真者。

    这是石之轩早已有所明悟的事,当然,其实世上大多修行有成者皆明此理,只是为了宗教发展计,而口不应心罢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集道、佛之长

    在石之轩看来,剔除宗教灌水的弯弯绕之后,所谓佛家三密,也就是为身、口、意,实践与思维并重,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身等於口,口等於意,意等於身,名虽分三,实为一如。

    此间身、口、意三而一,一而三,切不可得其身而失其口,取其意而弃其身。

    总而言之,人的肉身乃渡世的宝筏,内中蕴含天地之秘,佛家诸多瑜伽心法、真言手印,正是通过三密,藉由人体瑜伽境界,明心见性,激发生命潜能与智慧,而与宇宙沟通,达致天人合一之境,即身成佛。

    当然,依三密瑜伽修行者众,而真正能够与宇宙沟通乃至天人合一者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只能止步于明心见性,开启生命潜能与智慧罢了!

    也就是如此世的四大圣僧一般,心神意境深湛如渊的佛门圣者,比之世间最顶级的大宗师或许稍有不如,可对于大宗师以下的任何高手来说,他们都是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谓比下绰绰有余。

    即使如此,也没人可以否认佛法是人类探索生命存在之意义,追求天道永恒的康庄大道之一,足可与道、魔两宗并列为人类最高智慧结晶。

    石之轩自己在道门金丹大道上的造诣,已不输于此世任何大宗师,纵然【长生诀】、【黄天大*法】当面,也只是稍作借鉴罢了。

    魔门【天魔策】的精华尽在【道心种魔大*法】、【天魔大*法】,前者最擅魔种炼神,后者最擅修炼魔气,可惜石之轩现在一个都得不到。

    唯有这大石寺五百罗汉蕴藏的佛门无上瑜伽,才是石之轩唾手可得,又最能与他的【元始真法】及拳术相辅相成。恰合无间之法。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是石之轩谋划了十多年的,自从听闻‘宁道奇’之名,判断出这个世界的具体时间段后,石之轩就将这五百罗汉所蕴的无上瑜伽奥秘列入必得之物。

    而他之所以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才来。并非是受限于身外牵绊,而是取决自身的修为进度——据他猜测,这五百罗汉所蕴的无上瑜伽,并非是在‘五气三脉七轮’体系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修炼法门,而是类似【太玄经】一般,高屋建瓴,直抒‘内则贯身心,外则通宇宙’的无上瑜伽奥秘。

    所以。即使他十多年前就来,可也只能参阅,不能运用,徒自乱心。

    而十多年后的今天,石之轩已将【元始真法】第二层‘炼精化气’圆满大成,一身先天真气磅礴浩荡,自然而然,周天运转。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如今他正在第三层‘炼气化神’。在修炼元神的同时,也在拳术化境,肉*身浑圆不坏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向着道体金身迈进。

    最关键之处,凭着他上一世的积累。在这个阶段,已可初步窥视“道胎”。

    而为了凝结出的道胎最为尽善尽美,他才想要借鉴此世最为上乘的佛门瑜伽,争取所结道胎兼具道、佛之长,无以复加。

    原本就算参悟了这五百尊罗汉所蕴的无上瑜伽。他也要深入精修,静待灵机,才可顺其自然的凝结道胎,然而一月前那次给羊接生时的偶然妙悟,使得他有把握随时结成道胎雏形……

    月色倾斜,洗涤身心。

    有意无意间,石之轩进入天人交感的妙境,思维念头霎时成几何倍增,在精神感应将五百罗汉的奇形异状纳入脑海的第一时间,便将其中所蕴含的奥秘剥离存储下来。

    这五百尊罗汉,因其中有十多个是多手罗汉,瑜伽姿势及印结达五六百种之多,无一相同,繁杂无比。

    对石之轩来说,瑜伽术中,精简神奇如【易筋经】者,或许更易入口消化,却又远不如这五百尊罗汉塑像的包罗万象有嚼劲,更能触发灵感。

    不知不觉间,石之轩深深沉入无上瑜伽的世界,身心归一,天人恍惚。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已是夜尽天明,朝阳暖辉洋洋洒洒。

    透窗斜射的金芒游走到脸上的那一瞬,石之轩倏地醒来,但觉精气神愈发温润混沌,灵机隐隐,似静还动,当即起身迈出罗汉堂。

    半日后,石之轩离开大石寺,提着松木禅杖,饶往荒野密林,运起【浮光掠影】轻功,在无数绿荫荫的参天古木之上如履平地,深入青城山。

    比之上一世的青城山,此世的青城山更为荒凉与原始,山幽林深,罕有人迹,可也正适合石之轩放开一切伪装,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