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虚圆峤内篇-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九章
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一意动静气偕行,道自守我神明光。通我华精调阴阳,尽日昭昭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腑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审能行之不知老。
五脏以心为君,人以身为国,故心称国王。意由真心发见,静则与气相依,动则为气之辅。是二是一,故曰偕行。欲得真意,道在守神明。能守神明,则能生出真意,通我华精,调和阴阳。华精者,真铅也。铅汞相投,则阴阳和合,从此朝屯暮蒙,昼则昭昭而行火,夜则默默而行符。金水抽添,渴得饮而饥得饱矣。经历六腑者,元气充满乎一身,藏丹于卯酉门中。藏则转阳之阴,如潜龙之藏于初九,皆一意之动静为之也。审能行此,永不知老矣。
第二十章
肝之为气条且长,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魂魄在中央。津液流泉去臭香,立于悬廱9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将,左卯右酉是吾宝。伏于玄门候天道,近在我身还自守。清净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分开理。通利天道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候阴阳,下于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池动肾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布列如流星。
一本有肝气周流终无端之句作收,颇似此章大旨。或后贤注语,因七字混入经文,不忍弃之,附此。
肝之为气,条达而流长,萃然沛然,真可庇荫一身。内云六腑,此云五脏,脏腑皆木液之所滋润也。罗列五脏,脏脏维持,合三焦而下玉浆,则与真元一气,周流不息。肝藏魂,此并言我之心神肺魄,同在中央,以三姓会于黄宫耳。木生津液,化为流泉,可以涤去臭香,而著其清香。立于悬廱10者,其津液欲下不下,其气势早含明堂,霎时间,流泉一泻,灌注三宫,胃中如雷电霹雳之声,则住明堂相将矣,下绛宫而归元海。此处为卯酉之门,左旋则气出,右转则液入,这是吾身至宝。戌亥之间,伏于玄门,又候大道之回旋。人言天道远,我言天道近,周天度数,即在我身,还须自守其法。清净无为,内神留止,精神上下分开条理,往往来来,疏通关节,通利一身大道,此即长生仙草也。由是殷勤灌溉,心地清明,七孔通达,永不知老矣。得此洪福,全赖阴阳二炁。炁升于天门之上者为清,炁降于天门之下者为玄。《内景》云“出清入玄二炁焕”是也。故必凝神息气,还坐天门,等候阴阳分判,到清升玄降之时,而后寒泉滴滴,下喉咙而通神明,过华盖而清且凉,入深渊而清清冷泠,洗心涤虑,见吾恬淡无欲之真形焉。此之谓还丹。其成还丹,可以长生矣。金丹未还之先,下有华池,名曰炁海,肾中之精于此生动,吾立明堂以观之,照临丹田,此即将军之官,主宰谋虑时也。将军之意,欲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而阴阳布列,早如流星之速也。
第二十一章
肺之为气三焦起,伏于天门候故道。清液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知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润发齿。颜色光泽不服药,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敷。隐藏华盖通神庐,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将有余。
首句见内注。修理肺气者,必先伏于天门,等候出入之故道,气化为水,则清液醴泉灌通六俯。此气也,随鼻上下,鹊桥相连,上则为气,下则为液。空中闻流泉声,知之者两耳也。又以内照之功,窥视天地之升降,以存白元童子,使之辅相六气,调和一身精华,滋润发齿,颜色光泽,永不服药。液下喉咙落落然,苑如疏雨,诸神相索,各脏均沾美味。下有绛宫,顺涓滴而紫华敷荣,隐藏于华盖之下,而通神明之庐焉。夫心与神,二而一者也。专守心神,务使心呼神,神呼心,时而在心,时而在脾,神皆明而不暗。观我神明,真可辟诸邪祟也。在脾为脾神,所至如归,常依脾为大家,至于胃管之间,下通虚无之境,藏养灵根,不使复枯,皆肺气之浇培,有以致之也。但此藏养之际,须要闭塞命门,洁如玉都,一尘不染,万虑皆清,由此灵根坚固,寿传万岁,亦将有余而无不足矣。
第二十二章
脾中之神主中央,朝会五神和三光。上合天门会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11通利血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得下玉英,上禀元气年益长。
脾属土,故其神位主中央。朝会五神者,攒簇五行之意。和三光者,运行斗日月也。上合天门会明堂,此句将上二章妙用点出。玄门候天道,脾神也;天门候阴阳,亦脾神也;天门候故道,亦脾神也。会明堂者,非眉间明堂宫,亦非绛宫,乃中央虚无也。通利六腑,调和五行,金木水火,以土为王。日月列宿,内有阴阳,谁与分之?脾神主张,通利血脉,化汗为浆,修护七窍之心,扫去不祥之念,皆赖脾神立中,意由心生故也。二神者,脾神心神也。相得者,是二是一也。下玉英者,玉液灌心,土亦生黄芽也。上禀元气者,以气补神,神资乎气,气足神完,年益长也。
第二十三章
五脏之主肾为尊,伏于太阴藏其真。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坐于庐间观小童,内息思存光神明。出于天门入无间,恬淡无欲养华根。服食玄炁可长生,还于七门饮太渊。通我玄膺过清灵,坐于庐间见小童。问我仙道与奇方,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五脏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被发行之可长存。
《外景》以肾列五脏之终,归于一而已矣。一为水,肾主之,故五脏以肾为尊。太阴属肺,伏于太阴者,真金生真水,真水藏真金也。出入二窍者,乾坤之门,阴阳之户,一金一水,一往一来,其中名黄庭,为收藏金水之所,出入相合之地。中即虚,虚即无,呼吸守中,则以天地之间为橐籥,活活泼泼,浑浑沦沦,秘秘绵绵,打成一片,圆陀陀,光灼灼,气足神足,而吾之真形可见矣。以后则强我筋骨,盛我血脉,恍惚之间,吾形不见,飞过清灵之境,升于中丹,此处乃神明之庐也。坐于庐下,观见一小小童子与我形貌如,然莫要管他,只守内息,思之存之,则天光慧发,神明益长。由是移神上丹,出于天门之上,与乾坤一炁相通,浩浩荡荡,清清空空,是我非我,是虚非虚,以道合天,入于无间,恬淡无欲,以养华根。华根者,仙种也,仙能辟谷,只服玄门之炁,可以长生不死。夫食玄炁者,又须调神入内,还于七门,日饮太渊。其还也,取道玄膺,路过清灵,仍坐庐间,见那小小童子,问我修仙之道,有甚么奇方。我告之曰,无他奇也,但能服食芝草紫华之英,头戴白巾,足距丹田,沐浴华池,浇灌灵根,五脏相得,一气冲和,揭开命门,丹光出鼎,五味皆至,善气还身。照此被发行之,得药筑基,炼己还丹,朝元返本,明善复初,皆在数语之中。此即仙道奇方,可以长存矣。
第二十四章
大道荡荡心勿繁,吾言毕矣毋妄陈。
老子作经至此,于是总束两句以勉人曰:以上所言者,皆大道也,荡荡然,至宽至正,无有曲径邪途。行之者,勿在繁杂之心而堕歧趋也。吾言毕矣,子毋妄陈于匪人之前,自取罪戾,宝之记之。
《清静经》解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无极生太极。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无为无不为。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无物生有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首辶为道,先天地而行生者也。虽曰强名,亦却自然。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无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与动为本,浊与静为末。一降、一流、一施、一受也。清浊相融,动静交媾,则万物于此滋生矣。
清者,浊之源。
无生有。
动者,静之基。
有返无。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天清地静,一齐返入于无矣。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扰神之心,妄心也。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好静之心,必先舍事。静心者,必先遣欲。
澄其心,而神自清。
澄心者,洗心退藏也。心如止水,其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
无眼、耳、鼻、舌、身、意,自无色、声、香、味、触、法。
三毒消灭。
三毒者,阴神害人性,阴精害人命,阴气伐人五脏,即三尸也。三尸皆人身阴贼,或言三彭、三姑者,皆妄。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神不能清,先由欲不能遣。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知三心之不可得也。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知四相之俱忘也。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返照入空矣。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观空到无所之地,空斯大矣。若有所,则不成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观空到无所之后,空亦无矣。若有空,则不能无。无之又无,无亦不立。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万法皆空矣。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寂之又寂,何虑何思?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此静之所以先宜遣欲也。
真常应物,真常得住。
真静为常,则曰真常。吾师云:“真常能应物,应物自不迷,不迷性自住。”同此旨意也。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定观》云:“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人无妄心,则有真心。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冲而用之,不自满假。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去妄归真,可称道人也。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性功既悟,命功乃传。或问曰:“上言实无所得,此言可传圣道。然则《清净》一经,尚未言道乎?”涵虚曰:非也,你把“无所得”错讲了,这就是入道返观,讲究本来妙诀。
老君曰:
心长语重,故复开示。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
无争,则无欲。好争,则多欲。不德,乃有德。执德,便无德。人无至德,至道不凝。执德者不弘也,安能具虚灵广大之德,以合我虚灵广大之道乎?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此节反言以申上文清净入真道之意也。抑有可叹者,以不 静之妄心,惊至清之真神。着物妄想,心不能静,真神反化为妄心也,安能得道乎?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悟道之人,终不外乎清净。清净之法,终不外乎遣欲。遣欲是一章吃紧处。又况心静则火降,神清则气慧。定中生慧,本命自来。更有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者。
《玉枢经》约解
玄裔涵虚子 注
居中而运,则谓之枢。北斗一星名天枢,取其运于中央也。人身以神为枢,纤尘不染,有如玉之清明,故曰玉枢。此经大旨,盖教人炼元神也。
天尊言:“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窈,不 在其他。尔既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是?不闻而闻,何道可谈?”
雪亮冰清,不烦言解。“何况于是”,是字,指闻见言。
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忘。
此皆虚无中功夫。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能入要能守,能守要能用。知止则不迁,知谨则不出,知微则深造杳冥。杳冥生恍惚,灵觉著焉,即慧光也。不出则神恬,不迁则气静。气静则神恬,神恬则太虚之中一灵独运,只知有道,而不知有他,故曰:“是名真忘。”真忘者,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