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唤醒心中的巨人 >

第6部分

唤醒心中的巨人-第6部分

小说: 唤醒心中的巨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日后连想尝试一下的念头都不敢。可以说并不是我聪明,知道吸毒的可怕,而是有幸很早便有人告诉我,因而没有染上吸毒的恶习。
从所举的例子中各位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如果能把极大的痛苦和任何行为或习惯连接起来,那么我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革除那样的行为或习惯,而我们若是能利用痛苦和快乐这一股力量,那么就能使整个人生大大地改变。
“如果你对周转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你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奥雷柳斯
人类是地球上惟一能够过着丰富内在生活的动物,他经常不看外在的环境怎么样,而是凭着自己的诠释,来认定自我和决定未来的行动。我们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乃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东西或想法转换或改变成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或有用。而我们最强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一手经验结合别人的经验,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任何人的方式,展现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因而也只有人能够改变脑中的神经链,使痛苦化为快乐或快乐化为痛苦。
不知各位是否记得有一则新闻,有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绝食抗议,他为了某个理由有三十天没有进食任何食物,结果还能活下去。在肉体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举却能吸引大众注意,他因而得到快乐,结果所受的痛苦便为快乐所抵消。若把范围再缩小一点,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忍受肉体的折磨,乃是因为这样能得到锻炼身体的快乐,使严格克己的磨炼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满足,这也就是何以他们能长久忍受那样的痛苦,因为他们能得到所要的快乐。
我们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起舞,因为那样就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这种情况就有如一部公用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乱七八糟的程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都受到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来源有儿时的玩伴、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电影或电视影片中的英雄以及其他种种,不知不觉中它们对你造成了影响。有些时候可能是别人说的一句话、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比赛中的一场胜利、一次尴尬的场面或门门科目都是八十分以上的成绩,这都可能对你曾造成莫大的影响,因而塑造了今天的你。由此各位怎能不同意我说的这句话:我们的人生乃掌握在对于痛苦和快乐的认定上。

当你回顾过去,是否能够回想出有那一次经验所形成的神经链对你造成今日的影响?你对那次的经验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果你当时未婚,你是把婚姻看成一件愉快的探险呢,还是把婚姻视为是沉重的家累?当晚上坐在餐桌上时,你把用餐视为是一次给身体加添补给的机会呢,还是把大吃一顿当成快乐的惟一泉源?
“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经常都是被心而非脑所指挥。”──切斯特·菲尔德爵士
这句话我们可能不大会同意,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行为确是痛苦或快乐的直接反应,跟理智全然没有关系。譬如理智告诉你巧克力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可是我们还是猛吃,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行为并不受理智的约束,而是受控于神经系统中对于痛苦或快乐的直接影响,这就是神经链的作用,它决定了我们该怎么做。虽然我们都相信做事当凭理智,然而绝大部分的例子中是受控于情绪,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想法。
许多时候

第一卷 第一十三章
我们希望能不受情绪所支配,就像是节食对胖子身体有益,可是就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很痛苦。所以我们若是想解决一个问题,却不能针对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来处理就定然不会有效。什么原因呢?那就是痛苦或快乐,我们若不能把痛苦套在旧的习惯上及把快乐套在新的行为上,那么任何的改变就不能持久。你别忘了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人们想逃避痛苦的意愿远大于得到快乐,就像是单凭意志节食只能产生一时的效果,因为要得到美好身材的快乐远不如忍受食物当前的痛苦。要想能持之以恒的节食,我们必须把痛苦套在爱吃高热量及高脂肪的行为上,使得以后再也不敢多吃,同时把快乐套在吃营养食物上,那些身材适中且身体健康的人,就是因为笃信食物味道再好也不如身材好,因而“喜欢”进食有营养的食物。
从这个道理中我们可以晓得,只要能把痛苦或快乐跟任何事物连接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或习惯。譬如说就以戒烟为例,你得把痛苦套在抽烟上,而把快乐套在戒烟上,这件事你绝对有能力做到,可是由于你长期把快乐套在抽烟行为上,以致一谈到要戒烟时便会觉得痛苦,因而戒烟难有成效。然而你若是跟那些戒掉烟瘾的人一谈,便会晓得抽烟的行为其实可以在一天之内便能戒除,只要你能实实在在地改变抽烟的意义,让它不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痛苦。
如果人生没有计划那么就任由他人摆布吧
纽约有一条麦迪逊大道,它主要的任务便是影响我们对于痛苦或快乐的认知,在那条路上的每一家广告公司或公关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不在于人们对于产品的理智认识,而在于他们对产品的情绪反应。基于这个观点,这些公司都擅长利用各种音乐、影像、色彩及其他工具来挑起消费者的情绪反应,进而达到销售的目的。他们的作法是将人们的情绪带到最高潮的时候,适时连续闪出产品的影像,使其和人们的高亢情绪连在一块儿。
百事可乐公司就极为擅长利用这种技巧,结果从对手可口可乐公司抢去了不少市场。百事可乐是从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中得到的灵感,这个年轻人是演艺界炙手可热的天王巨星,透过舞台表演把他自己的声音、舞蹈、肢体、表情综合投射在歌迷的身上,使他们的情绪达到沸腾的地步,因而塑造出举世惊人的成就,每当他的唱片一出来就造成热卖,因为歌迷们听到他的歌声就情不自禁地提高了自己的情绪。有鉴于此,百事可乐就想到何不把歌迷们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热情投射到百事可乐的身上呢?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如果歌迷能够把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喜爱转移到百事可乐上,那么他们就会去买百事可乐,犹如他们去买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一样。之会有这样的作用,乃是因为每当人们的情绪达到高亢的时候──亦即他们觉得极为痛苦或快乐时──这时只要不时出现重复的影像,就可把它跟高亢的情绪连在一起,而以后每当出现那个影像就自然能够勾起人们高亢的情绪。
很可能你曾听过十九世纪末叶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所作的一个诱因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最引人注意之处便是当他给狗喂食时会摇一下铃铛,其目的乃是把狗的食欲和铃声连在一起;这样反覆做过几次就能在狗的神经系统中造成神经链,日后只要巴甫洛夫每摇一摇铃铛,就自然使这条狗不自觉地流下口水,即使在狗的面前没有放任何食物,也是会呈现相同反应。
百事可乐公司是怎样把巴甫洛夫的这套道理用在自己的产品上呢?首先是他们利用迈克尔·杰克逊来扮演刺激人们情绪的媒介,其次是在适当的时候闪出百事可乐的影像,然后以交错出现迈克尔·杰克逊及百事可乐的方式,将歌迷们的情绪和百事可乐连在一起。然而各位可知道迈克尔·杰克逊从来不喝百事可乐这件事吗?他甚至在摄影机前连手握个百事可乐空瓶的纪录都没有,或许各位会想百事可乐公司是不是脑筋短路了。否则怎么会花一千五百万美元去请一位从来不喝他们产品的家伙来促销呢?这是不是一件很讽刺的事呢?这则广告按常理来说是有些不合逻辑,可是那个点子确是了不得,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因而攀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高到甚至于连洛杉矶的吉尔公司都愿花费两千万美元的高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来拍他们的广告。就由于迈克尔·杰克逊有改变人们认知的神奇能力,今天他已被日本索尼公司所属的美国广播公司签下了长达十年的广告合同,据估计所付出的签约金可能高达十亿美元。
迈克尔·杰克逊改变人们情绪的能力虽然高达天价,但其中的奥妙基本上乃是把人们对于快乐的感受投射在特定的产品上,使人们误以为用了这种产品就能产生快乐的感受。这也就是何以我们所见的广告会这么说,如果你开BMW的汽车就能成为具有不凡品味的绅士、如果你开韩国现代企业的汽车是最聪明而省钱的、如果你开丰田的汽车会别有体会。其他诸如:如果你用了什么香水就会怎么样、喝了什么样的饮料就会怎么样、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又会怎么样。像这类的广告可说不胜枚举。
广告业者也知道,如果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快乐的感觉,那么他们就不在乎可能会有的痛苦,这也就是何以有些广告被人们称之为具有“销售:‘性’”,因为他们的产品在杂志上或是在电视上都是从“性’的角度来祈求人们快

第一卷 第一十四章
乐的感受。就以蓝色牛仔裤的销售为例,你可知那是什么玩意?以往它只被人们当成工作裤来穿,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今天它呈现出什么面貌呢?早已成为国际间的宠儿,代表着个性、时髦和朝气。你看过李维牛仔裤五○一型的广告吗?是不是让人看得眼耗缭乱而不知所云?可是看完这个广告后你一定会对这种牛仔裤留下鲜明的印象,因为它很有个“性”。你想知道这则广告的效果吗?好的惊人,无怪乎李维牛仔裤今天在美国雄据市场销售的第一名。
这种改变人们认知的方法是不是只限于软性饮料、汽车和牛仔裤的销售呢?当然不是,譬如说它也适用于毫不起眼的葡萄上。有一年加州葡萄大丰收,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那是葡萄干业大恐慌的开始,此后每一年它的营业额都直线下降。在苦无对策下,业者只好求助于广告公司,结果得到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改变葡萄干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根据前葡萄干协会理事长罗勃·芬尼所说,葡萄干在一般人们的眼中是个干瘪、乏味、瑟缩的印象,如果说要它给人们好感,那就是要赋予它一个健康而富活力的形象,能让人们有兴趣食用它。为了达成满足人们的“需要”,广告中绝对不能出现葡萄干传统的面貌,因为那根本就提不起人们的兴趣。
就在葡萄干业者苦思如何塑造出扭转人们对葡萄干的新形象时,刚好有一首老歌重新风迷全国,这给了葡萄干业者一些启示,心想既然这首歌受到大家如此喜欢,那何不利用它把人们的喜欢转移到葡萄干上呢?于是业者就聘请了威尔·文登来为他们的葡萄干谋划形象的改换。他共设计出三十个不同造型的葡萄干泥偶,每一个都是饱含朝气和活力的模样,终于加州葡萄干又有了新的生命力。当第一个广告出现在电视上时,观众立刻就爱上了这些葡萄干泥偶,其热烈的程度超出葡萄干业者先前的期望。当人们看见这些泥偶像合唱团般地唱着歌、跳着舞,就根本忘记了它先前给人的乏味感觉,而代之以欢乐、活泼的印象,这彷佛暗示人们若食用了加州葡萄干也能有同样的感受。你想知道后面的结果吗?葡萄干业者的困境一扫而光,而后每年的营业额都以百分之二十的比率上升。
当然,这种利用广告改变人们认知的方法也不是仅适用于有形的产品,它也可以用之于政治方面,而在这方面最擅长的莫过于罗杰·艾尔斯。罗杰是一位政治分析家和民意营造师,他曾在一九八四年的总统大选中帮助里根击败蒙代尔,于一九八八年帮助布什击败杜凯·吉斯。罗杰所设计击败杜凯·吉斯的策略是,把杜凯·吉斯塑造成三个不利的形象──国防上、环保上及打击犯罪上软弱,这使得美国人民把他和痛苦连在一起。有一则短片罗杰把杜凯·吉斯拍成是坐在坦克中玩战争游的孩子;另一则短片则把波士顿港口的污染怪罪到杜凯·吉斯的身上;而最狠的一部短片就是指控杜凯·吉斯把在麻州监狱的罪犯假释的一幕,在这群释放行列中最引人注意的罪犯,是那位造成全国轰动大新闻的威里·荷顿,当时这个作法在麻州(译注:杜凯·吉斯时任该州州长)引起轩然大波,而事后果不其然,荷顿在假释届满后未返回监狱,并且于十个月后再犯下恐吓、强暴及伤害等罪。
有许多人对于这些丑化杜凯·吉斯的短片不敢苟同,而就我来说也深觉不当,可是凭心而论,它还真发挥了打击对手的功效,这全是因为运用人们对于逃避痛苦远大于得到快乐的心理所致。正如艾尔斯所说:“就算是人们对于短片的每一寸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