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此更无别法。一切众生之类,表其众也。我皆令入者,发心
也。无余涅槃者,使彼皆究竟成觉如我一体不二也。实无众生
得灭度者,有三义:一言实无能度所度诸相也,有能度,即立
我人四相矣。二言众生本来成佛,不必定由我度而成,如《圆
… 1…
金刚经 ·10·
觉经》所说义,但我不可无此宏愿耳。三言众生者,即内烦恼
也,此内众生,正由四相起。自己之烦恼众生,何时度尽,即
何时成佛,一切众生之类,亦皆如是,亦各各有其内烦恼众生
也。然以大心无相故,了知本来不有,徒因执我而起,若有我
人众生相对者,即是根本烦恼,何得成佛。此处是总破四相,
能如是,乃降心唯一办法,成佛第一资粮。佛说法岂仅对在座
听众已哉,凡卵生胎生以至非非想众生,佛无不平等护念付嘱,
必如是观,大心乃可启发耳。我相者,立可能之爱见也;人相
者,由执我而及所执者也;众生相者,我人互执以相成也;寿
者相者,执持此相如命根也,此乃入生死之总根。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
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
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
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
所教住。
【注释】上言度众生以为成佛资粮,而破四相,又即度众
生之资粮也。凡度众生与无四相,一切皆属于法,是又立我人
四相也,著于有矣。若不取于法,是亦立我人四相也,又著于
空矣。惟取法而无住,不著二边,则取舍自在。所言法者,自
布施起,至六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助道品,乃至八十一科,
无一非法,言皆不可着也。此菩萨以行六度波罗蜜为住处,菩
萨虽行六度,而不执取六度之相,于第一义不动故,能施之我,
所施之彼,以及中间布施之物,三轮皆空。以诸相不生故,根
… 2…
金刚经 ·11·
尘脱落故,然此正复不易,必先明心见性,证得法身。观此性
量,本来广大,如十方虚空,不可测量,而此无相之福德性,
亦复如是不可思量,福慧齐圆,不偏枯也。然则明心性之广大
者,又即破一切法之资粮也。故此分为资粮位,菩萨但应如所
教住,言即如是住可矣。此世尊开口说法,至此已竟,以下所
说者,皆本此资粮而发挥之也。
… 3…
金刚经 ·12·
明法身分第四
【分义】度众生者,应先明以何而得度,了解度义,方名
成佛。度者破众生知见,开佛智慧是也。众生执于有相,抟取
色身,遂为情欲所蔽,首当破之。故如来者,法身实相也。即
如来今日应化示相,亦属幻躯,尚不可取,况世间一切诸相也
耶!诸相都属幻化非实,了达此义,实相始证,此惟以慧见了
知,即名得度。惟法身虽无相,仍不能离于言说。法身亦非如
来独有,即末世众生亦可证到,彼之能生信心者,已于千万佛
所,种诸善根,已成就如是无量福德,不以其生于末世而轻之,
或自弃也。是诸众生,不但能不取于相,并已能不取乎法,以
法亦幻相,借以得度,度则法亦无用。如过江必用筏,到岸不
须船,此惟无四相者为能,何可疑也。故曰莫作是说,尔惟以
无上菩提为归止,至所谓无上菩提者,乃圣凡同体不二之大悲
也,乃不可得之大觉妙净心也。如来证得者,证此不可得也,
以毕竟不可得故,乃亦无名可名,无说可说,说者既不可执取
于说,闻者又安可执取于法乎。故曰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
可说,所言不可取者,亦不是不取法也。以证此智相法身者,
虽同此无为一门,却有分证全证之别,故曰一切圣贤,皆以无
为法而有差别。虽然法身无相,其福德性则不无,不可以世间
有相福德为比而论多寡,若以三千七宝布施,尚不如一行偈之
究竟与无量,以诸佛诸法,无不依此而出也,无不证得智相福
相法身而成就也。但又不可执取实有佛法,以所谓佛法者,如
来为证者说,如已证得,即非佛法矣。今姑留此假名,用以流
… 4…
金刚经 ·13·
布后末世耳。此分极言开佛知见,以为根本,是以般若称为佛
母,而所谓此经者,则又非此五千言之金刚经也,行者试一参
之。此分无著判为加行位。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
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
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注释】前云破相见性而成佛,于因地既属无相,则果地
亦不应有相矣,然则佛何故又取此身相耶?佛言此身相者,不
因圣凡而有异同,一切幻化非实,如来者,法身也,但一切众
生同具法身,何以不成如来耶?不知以体论,同具佛性,以烦
恼论,自别圣凡,故在凡夫为因心,在如来为果德,是如来者,
已圆证法性之佛身也,凡夫执之为有,恒住于有相,以为修因;
二乘执为无相,恒住于无相,以为修因;菩萨已知报身非有,
法身非无,但趣向佛乘,犹存法爱之相;佛则以法身为真如无
为,法体非即非离,未尝来,亦未尝不来,此非眼见,乃属证
知。故不应以外幻虚妄之相见如来,当以内证微妙之相见如来
也。由内证故,见义斯圆,法身虽不可取相以见,但亦不可离
相见也。今先破色相,谓如来三十二相,乃色身幻相,相即非
相,可取而名如来乎?曰否也,不可以色相得见如来,佛故许
之曰,凡所有相,不问三十二相凡圣等相,一切幻境幻心幻觉,
皆属妄相,若以智慧照见诸相非实,了达此义,则廓然开朗,
亲见实相矣。实相者,如来也,非别有无相之佛也。前见字有
澄思谛观之妙,后见字有彻了顿悟之境,惟见此见者,同属于
相,亦不应取而成法相,故当远离。昔有颂曰:凡相灭时性不
灭,真如觉体离尘埃,了悟断常根果别,此名佛眼见如来。此
… 5…
金刚经 ·14·
段专言不可取色身,以佛之三十二相尚不可取,况世人多欲之
色身乎!此段总表法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
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
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
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
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
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
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
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注释】言前既不取色身,则法身又将如何证取耶?良由
众生具足法身,而不自觉知,非经先觉开示,闻及正法,何由
开悟,无著大士所谓欲得言说法身是也。故虽后末世众生,闻
此妙法,一念净信,其人已多生值佛,种诸善根,何可轻慢。
故信根一念,诸佛尽矢,如来悉知悉见,虽未具足成就,此时
尚称众生,但其福德已属无量,盖能无我人四相者,其人已无
颠倒之我,方能如是深信不疑也。若稍存疑惑,即取相取法矣,
或偏于不取矣,不可因末世而断为无此等利根人也。是故二字,
乃佛告诫决定之辞,谓有法无法,两无自性,如空谷传声,何
得妄起有无之情见耶。今所言有者,如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
船,用舍两无意,有取即成迷,以其立四相也。夫摄有相归无
相者,起般若之智用也。经云:若出生死证涅槃界,爱非爱果,
… 6…
金刚经 ·15·
法非法因,一切皆舍,虽正因正果,尚在所舍,况非法!至福
德云者,言其人已得人无我慧,故不执有为之法相,亦不执无
为之非法相,并得法无我慧,人法俱空,量等太虚,故其福德
不可量耳。是故修无上菩提正因者,不应取法,言不住于有为
生死法也;不应取非法,言不住于无为涅槃法也,然则二边不
住,将取中道耶。曰中依二边而立,取中不异取边,亦不应取
也,以有无皆属于法,皆非第一义,故不应取。惟有般若妙用,
于经而离经,于法而离法,但离其病,不离其体,通达无我法
者,是名菩萨。此段表言说法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
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注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上正觉也,惟佛证之,
但此无相之大智慧相,本体即空,何有得失。黄檗云:法本不
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谓无即成断灭,谓有即
成邪见,故无著之妙,不可思议,实际理地,一无所得。以利
众故,不妨起种种言语声音诸相,然说即无,得即无得,无得
之得,斯是智得。故说者不可说,听者不可取,良由无上菩提
之法,非耳能听,故不可取,非口可道,故不可说。言其有,
则无状可名,以无实体故也,此曰非法;言其无,则灵妙难思,
以真如实有故,此曰非非法。故不取,亦非不取,名不二取,
此无为之极则,最易落于偏空,无为不著作为,故不见有无,
无为无可分别,故无得无说,证此理者惟圣位得全证,贤者得
… 7…
金刚经 ·16·
分证,此其差别耳。此段表智相法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六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注释】福德有二,一福德相,即世间七宝多珍及名利恭
敬者是,但是事福,幻而非实,且有相有为,更有数量,故可
言多。二福德性,乃荷担无上菩提,依般若慧,自性清净,不
堕诸有,性周法界,其福德亦随之广大无边者是,此是理福,
不可以福不福或多与少论也。两相比较,胜劣不可思议,盖一
为有限,一为无量;一为有尽;一为无穷;一为添烦恼转堕落;
一为出生死超三界;一为速朽,一为究竟。故远不如以少分经
义,如一行偈;受持可以利己;为人说可以利他之福德为胜也。
是故般若为诸佛之母,成佛成菩提,皆依之而出,出者,成就
也,波罗蜜也。此经不得仅指文字,文字是文字;何由而生佛;
如香非焚不薰,钟非击不鸣,故经者,心佛相印之妙莲华也。
以般若为成佛之资粮,若无资粮,终不可成;若但求文字般若;
忘却自性般若,如看人吃饭,自不能饱,依文字经而说,经是
世尊说,经固因佛而有,依真智而说,经是一切生佛同具之本
德,烦恼则隐,智了则显,佛固由经而出,读经者,万不可死
执文字以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