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醒如刘老三几个,明显感觉到杨浩语气中的不屑一顾,感情少东家那里这都不上数啊!得嘞,踏实跟着好好干吧,不为别的,天天大米白面大肉吃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不过才**呢!美中不足啊,怎么全都是瘦肉,没肥膘子呢?
板房教室内,细木工板材的桌子和凳子整齐排列,讲台后是几大块白板。奶奶杨李氏换了一身偏襟布钮敞袖的明清女装,挽在脑后的发髻插着一根银簪,微笑着端坐高背椅子上,一股端庄娴静的大家贵气油然而生。
从小培养出来的民国淑女风范,几十年持家,经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沉淀洗练而成的淡定气质,让刘老三等人连抬头直视的勇气都没有。心里头直打鼓:“娘呀!紫禁城里头的慈禧太后老佛爷,怕也就是这等威仪了吧?看一眼都是亵渎!”
别看老太太对老爷子各种斗嘴,那是感情。在外人面前却和煦的如一缕春风,和蔼可亲的好像嫡亲的祖奶奶,几句话下来,多半没了亲人的土贼混混心怀渐解。
她也不讲大道理说长道短,完全是在拉家常一般,用当地土话挨个跟他们嘘寒问暖,那种关心宽慰,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亲切温暖。心防既松,深藏的情感被渐渐引导释放,一个个想起不幸死去,或者还在苦苦挣命的家人,不由眼圈红肿,有的干脆往地上一顿呜呜痛哭。
没有人不需要呵护温暖,没有谁甘心下贱,若有个和和睦睦的家庭,谁乐意出来丢人现眼,让祖宗蒙羞?
老爷子从窗户外看到这一幕,笑眯眯的嘬一口旱烟,道:“妥当了。没啥意外,这些人往后可以放心使唤。老婆子的功力不减当年呐!”
杨浩嘿嘿笑着挤眉弄眼:“爷爷!当年您老也是让奶奶这么降服了的吧?”
老爷子眼皮一瞪,扬起烟袋敲过去:“我打你个混小子!”
杨浩狂笑,抱头逃走。老爷子摇摇头,再看奶奶的眼神煞是柔和,颇为怀念当年第一眼看到她拿捏一个扫盲班几十号人,举手投足自信裕如的风采。
第一节课其实没讲什么东西,多半是在交流感情。下课出来放风的时候,杨浩明显能看出来众人的精气神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
要不说这时代的人相对都比较淳朴,日照又是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的区域,周围群山环抱,陆路直通的主要是莒州到沂州、青州的主道,海面来往的几乎都是本地的渔船,少数风帆船时不时的给岛城、胶州一带送些不值钱的酱菜如京冬菜,和产量不多的柞绸、猪鬃等。
运进来的东西,多半为面粉、糖类、茶叶、大米、瓷器、布匹、桐油等等,总起来出少入多,比较穷困。
整个团伙之中,也就是牛二那几个沂州人因为在南北交通要道上,见识多些,又跟了德国传教士,比起刘老三这些人明显刁滑狡诈。而剩下的十一个人,也不是那种坚定要当土匪强盗的死硬派,哪一个都有一肚皮的苦水,一旦倒出来,就是交心的开始。
关键有刘老三这个“叛徒”在,其他人想藏私都难。因此杨浩也对他格外的提拔,特地把他叫出来,弄了一辆山地自行车手把手的教他骑。
到了现在,一帮人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已经不那么震撼了,其实也是有点麻。刘老三更是早就认清形势,这会儿就算让他上刀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爬。
好歹的自行车不会咬人,看杨浩示范几次,他又上去让人扶着慢慢的适应,不用半个小时,就能歪歪扭扭的小心往前蹬。毕竟是干过农活的年轻小伙,能把木头轱辘的独轮车推得漫山遍野乱跑,平衡能力自然没的说,不必跟小孩子似的得摔十七八个跟头才能上路。
杨浩是个急性子,当即大手一挥:“行了!你打扮打扮,跟我出去溜一圈!”
很快给他拿来一套黑色西装,三接头的黑皮鞋,黑色圆礼帽,里外三新的打扮起来,刘老三一照镜子,下巴差点脱臼:“娘喽!俺啥时候有这么俊了?”
他其实才20岁,脸上已经有了皱纹,常年风水日晒搞得黑漆嘛乌,加上一脑袋跟鸡窝似的头发,不知道的还以为三四十了。
现在梳洗打扮完毕,杨浩又给他抹了点儿老妈的面霜,头发梳理成干净利索的辫子,冷不丁一看,还真是像个在外头混了好些年的洋跟班……洋学生他是别指望了。
其他伙计们羡慕嫉妒的眼神让他浑身骨头轻了几斤几两,刚刚刷过三回还泛黄的板牙呲着也不怕着凉,那是合不拢嘴,左顾右盼那叫一个臭屁。
不过等杨浩自己换上一身灰色大翻领双排扣的三十年代经典款西装,打好领结,白色大礼帽一扣,平光金丝框架眼睛一戴,肩宽挺拔再加上自信的气质,立马就把他骨子里的土鳖味道全都比的一览无余。
人比人气死人啊!刘老三登时气馁,杨浩拍拍他肩膀安慰:“好好跟着学!等你们一个个都能读报写信了,我给你们挨个打扮的漂漂亮亮,带上几万大洋的金银财宝,衣锦还乡!”
中国人讲究个光宗耀祖,不管去多远的地方闯荡,总想着能荣归故里,叶落归根,这份诱惑对于当代的人更是绝对无法拒绝的。哪怕家里头死绝了的,不还有亲友故旧,祖宗坟茔的么?重修祠堂祖坟,敲锣打鼓的告慰先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
榜样的力量有多大,杨家几代人那都太清楚了,杨浩刻意用最先靠过来的刘老三当示范:“今天,我先陪着老三回他家一趟。以后,你们只要表现的好,人人都有机会!”
不光是人去了。在其他十个瞪大眼睛注视下,外观漂亮到吓人的四大筒子奶粉,大包玻璃纸裹着的糖块,成袋子的白面,亮闪闪的不锈钢盆子盘子,饼干点心精盐砂糖暖瓶玻璃杯火柴……总之,凡是这年头老百姓消费不起,见都没见过的好玩意,结结实实装了三个大箱子。
杨浩把爷爷辈的大金鹿自行车推出来,后座两侧货架子掰开,绑好箱子,胸前挂着手台,背后别着老爹的手枪,顺着弯弯曲曲的山坡慢慢行去。
十个人把脖子伸的老长,看着他们的背影彻底消失在土岭子后面,都不用招呼,用最敏捷的动作回到教室,前所未有的聚精会神,开始从自己的名字学起,生怕漏过了一个字。
杨浩两人推车走出大约一里地,一条狭窄的小路顺着河边出现。要说这年头,整个日照地界儿的道路只有两种交通工具能全部通行,一个是驴,一个是独轮车。你要赶一辆大马车出来,除了从县城通往莒州的官道外,往南往北不用十里地,都能给你巅散架了!
这种地形,杨浩的大金鹿和刘老三的山地车就显出用处来,不管沟坎石头车辙,歪歪扭扭颠簸不停,但总能骑过去。杨浩是从小山上山下的野惯了,就算驮着三个大箱子,照样四平八稳。
刘老三就惨了点,他刚学会,哪怕是最省力最科学的高级货,上路就是最糟糕的,明明空车,却比杨浩还要累!
好不容易挨到了大路上,他也熟练的差不多,偶尔遇到本地人瞪大眼睛惊讶的看着他,顿时感到无比的愉悦,蹬踏的越发起劲儿。
本身这年头的自行车就稀罕,且模样丑怪,连大金鹿这种专门为载重设计的古董都比不上,这山沟子里就更别提,看着两人轻松自在快如奔马,跟见了鬼神似的。
刘老三的家就在距离马山三公里外的南湖集,擦着东西交通要道的边儿,不过远远比不上二十里外的沈疃店。快到村里的时候,终于有人认出来这人模狗样的小子,忍不住惊呼:“老三回来了!打扮的像个洋毛子!”
ps:感谢烽火如梦的打赏!
第十二章 刘老三衣锦还乡(下)()
不少人见过来此地探路的德国洋教士,每次都跟见了祥瑞似的群起围观,对西装礼帽的打扮格外敏感,腿快的小屁孩一路广播着撒脚如飞先行通报去了。
近乡情怯,刘老三一方面兴奋,更多的却是忐忑。他希望家里人看到如今光鲜靓丽的造型,可怎么解释,说抢劫被人抓到了差点弄死?他又是个不学好的,恶名在外,相亲邻居们以为他发了横财打主意怎么办?
种种念头缠成一团乱麻堆在脑袋里掰扯不开。杨浩伸手一拍他脑袋:“想那么多干嘛?!有我在你什么都不必担心!”
刘老三登时恍然,对呀!杨少爷既然抬举自己,那是万万不能让咱掉进沟里去滴,有他这大神往外头一蹲,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找刺激?
杨浩要知道这小子把自己想象成浑身金漆光闪闪的泥胎雕塑,放供桌上避邪震慑牛鬼蛇神,非得一脚把他踹飞不可。
南湖集是两个村子南北夹道组成,一条勉强能称之为大街的平整路为中心,统共没有一百户人家。一群屁孩子尖着嗓门从南到北的嚷嚷完了,无数的村民呼啦啦涌出来,立即形成一片乱糟糟的人潮堆满了路边。
刘老三当即浑身哆嗦,差点把持不住当场歪倒,杨浩却镇定自若---全副武装的强拆队咱都视若土狗瓦鸡,何况一群老实过分的百姓,再说,咱也不是来寻仇打仗的,随他们看去吧。看的人越多,越有宣传效果啊!
“真是老三!他不是去沈疃店瞎混了么?”
“谁知道!兴许是发了洋财!没瞅见后边还跟个带货的长随?”
“瞎说!你仔细看看,那人穿的可比老三强多了!哎哎,他后边没辫子!”
“还真是!胆子够大的,辫子都剪了,这要是叫官府知道了,不得抓起来?”
“嘁!指不定人家是外洋来的呢。瞅瞅,那小伙真俊呐!”
……说什么的都有。杨浩可不是原样出场,他非常痛恨别人当他是学生,特地在上嘴唇贴了一条小胡子,加上眼睛,整个人看上去很有二十七八岁教授的气质。
不过他忘了,这年头人老的快,上哪找他这样溜光水滑的皮肤?所以越听心里头越烦躁,你大爷的,老子什么时候成跟班了?早知道就跟刘老三这混蛋把车换了。
在数百道惊讶赞叹或躲躲闪闪的目光注视下,两人拐进一条胡同,迎面发现里面同样挤得满满当当,两边的墙头树杈子上都有七高八矮的人头攒动,看他们两脚一蹬就能出去好几仗远,不动滑行也能行走如飞,登时引发一阵惊叹。
到了家门口,刘老三激动的满脸通红,一看老娘和弟弟扶着断了腿的老爹哆里哆嗦迎出来,动作立马走形,车子一歪丢地上,冲过去噗通跪下,眼泪鼻涕一块儿的飙出来:“爹!娘!不孝的儿子回来了!”
人只要肯受教,肯定会对父母感恩。刘老三不是不知道这几年因为自己瞎混,街坊邻居的嘲笑谩骂给爹娘造成多大的压力和伤害,思想起来,那份内疚登时化作滚滚热泪,宣泄出来,哭的那叫一个奔放。
刘老爹眼泪扑拉的摸着他脑袋,颤声道:“回来好!回来好!”
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刘老三是真不一样了。不说身上的打扮,气质的变化,就冲他能大庭广众之下这一跪,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孝子的诞生,足以抹去以往积攒的所有坏影响。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头在两名青年的搀扶下分开人群,来到门前,拉长了调门道:“刘泰啊!老三回来是好事,人家客人还在外头站着,这多没礼貌,有话进屋去说!”
刘家人这才发现,杨浩不知何时已经把大金鹿停好,手里提着个黑色公文包微笑着站在一旁,那份鹤立鸡群的气势,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哪还不知这是让自家孩子大变样的贵客?
刘泰慌忙拉起老三,期期艾艾的拱手:“怠慢了客人!万请包涵!”就要拖着一家人给行礼。他年轻时走遍周围的山岭采药,去沈疃店和日照城贩卖,甚至连莒州都去过,算是见识比较多的,眼光又超出一般的本地乡邻。
杨浩赶紧上前一步拦住,笑道:“刘大叔不必如此,我今天来的唐突,倒是要请您一家不要见怪。”
他这一开口,正宗的普通话,在众人耳朵里那是再标准不过的官话,越发的恭敬,那老头眉开眼笑,缺牙的嘴巴张开,故作矜持的劲儿也绷不住,毫不客气的喧宾夺主,把刘家人推进院里,然后吩咐两个青年看住了自行车----那必定是贵重物件,不可有丝毫损伤!
有人打岔,缓冲一下,刘老三的情绪也平静了不少。家里的屋子低矮的伸手能够到房檐,拥挤逼仄黑乎乎的没法待客,干脆就在院子里,四邻八乡的搭手布置下桌椅板凳,团团围坐。
他庄重的把家人向杨浩一一介绍。那位后来的老头是刘氏当家的五叔公,一听杨浩是从几万里外的米利坚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