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宏图-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关宁军拼命,又能消耗多少实力,你问问北翼城逃来的溃兵,他们四千人守城,死了一半降了一半,杀了多少北府贼军?”
这个问题祖大寿根本不用问,整个攻城阶段,关宁军和高第的边军都没有和北府军面对面,当北府军进城之后,先是关宁军投降,继而是边军溃逃,北府军死伤断然不过百,这么算上了,便是高第的边军和关宁军全死光了,也杀不了北府军两千人。
吴三桂看祖大寿总是抓不住其中关窍,直接说:“大舅还不明白吗,皇太极这是借助北府军团攻打山海关,在招降我们关宁军啊!”
“招。。。。。。。招降?”祖大寿瞪大了眼睛。
被吴三桂这么一点拨,祖大寿彻底明白了,当初三方私下合议,最得利的便是辽镇,如今看来,那个时候皇太极便只是想借着辽镇搭上南京朝廷,从那里获得国内紧缺的粮食,想来皇太极早有吞并辽镇之心了。
“百万辽民,五万精兵,翻手可得,他皇太极,真是。。。。。。真是好权谋啊。”祖大寿颓然坐下,脸色茫然。
许久之后,祖大寿问:“长伯,如今这形势,大舅是没了法子,你觉得当如何做,才能保住你我两家基业啊?”
吴三桂道:“北府不给活路,咱们关宁军除了降清,便只有南渡一个法子了。”
祖大寿连连摆手:“万万不可南渡,咱们两家有如此权势地位,靠的便是麾下这几万关宁军,如今北府军团在外,如果仓皇南渡,怕是连一万人都带不走啊,去了南京,也是为南朝奴仆罢了。”
“若是降清,还能保住手中权柄、大半基业,日后局面有变,也有反正的可能啊。”祖大寿又说道。
吴三桂却沉默的坐在那里,祖大寿见他不说话,急迫的说:“长伯,这个时候了,为何还如此犹豫,有什么话便说了吧。”
“大舅,三桂愿意代表关宁军去盛京洽谈此事,只是。。。。。。。。。”吴三桂话没有说完,就被祖大寿抢了过去,他说:“长伯啊,你糊涂啊,事急从权,大舅还如何怪的了你呢,你我两家本是一体,你又是年轻一辈最出挑的,日后两家的担子你得一肩挑,还有什么不能决断的呢。”
“大舅也是知道,咱两家在清国能得什么地位,还得靠眼前这一仗,你且去吧,山海关交给大舅,另外告诉你父亲,派遣兵马把辽民先往东撤,带不走的都扔掉吧。”祖大寿最后又说道。
广宁。
自从挫败了多尔衮的叛乱,伏击了硕垒之后,皇太极并未返回盛京,而是率领大军前出广宁,皇太极很清楚,多尔衮的失败必然引来北府军团的进攻,只要北府不放弃京师,那么肯定首先要拿下山海关。
只有拿下山海关和蓟镇一线长城,才拥有立足京畿的资本。
如今皇太极麾下有三万人马,俱是清国之精锐,只要前出,未必不能挫北府之锋于山海关城之下,但皇太极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关宁军顶不住,再行招降。
如今祖大寿已经来了三封信,第一封时永平府三城尚在其手,只是要求按三方合议,在大宁卫方向予以配合,而第二封的时候,北府军团兵临山海关,祖大寿扣下了原本属于清国的粮食,并要求大清支援,到了第三封,祖大寿已经卑躬屈膝了,皇太极在等,等关宁军丢了山海关,再行招降。
皇太极刚打发了祖大寿的使者,正于帐中休息,忽然索尼走了进来,道:“主子,吴三桂求见?”
“吴三桂?”皇太极微微一愣,心道祖大寿怎生把他派来了,难道山海关已经丢了。
皇太极坐起身子,让身边的仆人拿来衣服,索尼接过衣服,一边服侍穿衣,一边说:“说来也怪,吴三桂只带了几个亲随,通报了姓名便跪在了城外。”
“当真?”皇太极忽然抓住了索尼的手,诧异的问道。
索尼点点头:“确实如此,奴才还去看了一眼。”
皇太极哈哈大笑,肩头一抖,袍子落地,他顾不得穿鞋子,跑出帐外,紧跑慢跑来到了城门之外,却见一年轻将官跪在地上,皇太极连忙迎了上去,握住吴三桂的手,激动说道:“吴将军这是何故,这是何故啊!”
吴三桂抬头看了一眼皇太极,不知眼前这个胖子是谁,索尼道:“这是我大清国皇帝陛下。”
吴三桂连连叩首,拜倒痛哭,说道:“三桂蒙受国恩,据守边墙,乃是悯我大明百姓免遭兵祸之苦,全无与大清对抗之意,数十年来,皆是如此,奈何北府孙贼强霸,叛我大明,占我京师,挟我天子,如今兵发山海关,天下万民遭受罹难之苦,三桂实在不忍,万望大清皇帝陛下解我百姓倒悬之苦,三桂愿永为大清之臣,为英主所驱使。”
皇太极扶起吴三桂,说:“过去的事,休要再提了,昔日敌对,你我身不由己,从今日起,吴将军与我为一家人,切勿生分,切勿生分啊!”
说着,皇太极执吴三桂之手,一同走向广宁城内,吴三桂却连道不敢,见皇太极的脚因踩了沙石而流血,当即牵来自己的马匹,跪在地上,以手为凳,侍奉皇太极上马,牵马而行,进入城内。
进得城内,皇太极入帐更衣,不多时,执吴三桂之手赶往大帐,帐内各旗主王爷和蒙古王公已经分两班列好,躬身施礼,吴三桂连忙道:“诸王亲迎外臣,折煞三桂了,真真是。。。。。。。受之有愧。”
皇太极拉着吴三桂进入帐中,高举吴三桂的手,面朝诸王说道:“诸位,吴将军盖世豪杰,忠于上,有将帅之风,今日喜得吴氏英杰,乃我大清之福!”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诸王皆是跪拜。
皇太极当即道:“诸绅免礼,今日吴将军来投,我大清当以国礼待之,从今日起,吴将军便是我大清的平西王,位同八旗诸王!”
“谢皇上厚赐,微臣当竭尽全力,为大清效忠。”吴三桂当即叩谢。
待诸王坐定,皇太极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说:“平西王为辽镇豪杰,却是心神不定,只因孙贼凶狠,寇关山海,济尔哈朗,鳌拜!”
济尔哈朗站起身,皇太极道:“济尔哈朗为主帅,鳌拜为副帅,领八旗前锋两万,速速西进,救援山海关,北府贼军凶狠,以护持关宁友军为上,其余兵马为后继,随我一道兵发宁远!”
诸王纷纷领命而去,吴三桂激动异常,不仅没有想到皇太极会如此礼遇,而且立刻发兵,当即跪下叩谢,说:“皇上,末将愿为先锋,随郑亲王一道西去。”
皇太极微微摇头,说:“兵凶势危,怎敢让平西王犯险,如今祖将军身在山海关,我自当修书一封告知,也请平西王同样如此。”
吴三桂道:“自当如此,烦请皇上赐下纸笔。”
皇太极扶起吴三桂,说:“莫要着急,关宁军精锐数万,辽民数十万,其地位未定,如何心安,平西王,且与我来,我等先商定关宁军与辽民安置一事,再行修书,也好让祖将军放心!”
吴三桂听了这话,心道皇太极做事滴水不漏,如今山海关是难以守住了,宁远左近数十万官军家属如何安置,便是大事,若做不好,关宁军一溃而散也是等闲之事。
“如今吴祖两家率众归附,自当为我大清藩王,世世代代永享富贵,关宁军五万,辽民近百万,也需要裂土安置,今日你我先议一议,如何安置!”皇太极拉着吴三桂走到了一幅地图前,开怀说道。
第380章 章七五 吴三桂剃发()
对于吴三桂来说,此时寄人篱下,上下尊卑有别,如何安置关宁军及其亲属辽民他本不应该置喙,但他下定决心,主动投降清国,目的就是保住两家基业,此时自然也不得不出头,只是山海关危如累卵,吴三桂也没有把握攫取多少利益,只想着别让关宁军成了炮灰,两家莫被皇太极夺权也就是了。
皇太极指着地图说道:“如今北府势大,唯有团结一致,握紧成一个拳头,才能抗衡北府,保你我平安,平西王知道我在建立蒙古八旗的事情吗?”
吴三桂微微摇头,这段时日他的脑袋里只有京畿之事,先是闯逆再是北府,期间夹杂着南京朝廷,何曾注意过清国内部的事情。
“来,范先生,把那文书给平西王。”皇太极招招手,说道。
范文程被八旗诸王打断了腿,此时瘸着腿走了过来,手捧着文书,为难说:“皇上,这可是军机要务,便是各旗主都不曾得知啊。”
皇太极接过文书,说:“平西王率众来投,实乃我大清之幸事,若非怕八旗诸王反对,我早已与他结为异姓兄弟,平分辽左之地,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呢?”
说着,文书已经递到了吴三桂的手中,吴三桂知道皇太极刚才的豪言不过是应景之属,却是满脸惶恐应承,连连告罪后打开文书,看了一遍,马上跪在地上,说:“皇上雄才大略,实乃天下英主,三桂以前真是瞎了眼,与大清交往数十年,竟不识真龙,真是愚蠢,愚蠢啊!”
皇太极连连挽起吴三桂,挨着自己坐下,心道这厮倒真与自己有几分相像,是说谎不打草稿,亦不脸红的家伙。
那份文书正是皇太极建立蒙古八旗的计划,以往满洲八旗之中就有许多蒙古佐领,后来努尔哈赤远征蒙古,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要么来投靠要么被征服,组成了内藩蒙古,再后来,皇太极远征漠南,得左右翼蒙古近十万帐,这些便是清国国内及附属的蒙古人组成。
而随着北府崛起,右翼蒙古仅剩数千帐,左翼蒙古连年征战,所剩不过三万帐,许多部落甚至已经无法过活,内藩蒙古稍好一些,丁壮却是损折严重,皇太极为了集中力量和权力,决定建立蒙古八旗,以内藩蒙古为骨干,除了左翼蒙古那几个大部落,其余小部落皆充入其中,而满洲八旗之中那些蒙古佐领也抽调出来,形成了蒙古八旗共有六万帐,而这支强横的力量便为皇太极所属。
可以说,皇太极既把分散的蒙古部落整合在了一起,又集中了权力,在多尔衮已经伏诛的情况下,皇太极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对于皇太极的政治手段,吴三桂深感佩服,特别是那在危险之中抓住机会的能力,吴三桂更是自叹弗如。
“皇上的意思是,也建立汉八旗?”吴三桂小心的问道。
皇太极抚掌而笑,说:“不愧是辽地英豪,平西王一语中的!”
皇太极继而说道:“老汗时代,汉人多被屠戮驱逐,余者多做奴隶,后来三顺王来投,乌镇哈超建立,我从各旗阿哈之中抽调了许多男女充入其中,让其组成家庭,这才让乌镇哈超战力冠绝天下,只是乌镇哈超不过万人,难以建立汉八旗,如今平西王来投,自然不同了。”
吴三桂略略点头,光是关宁军还有三万余,加上乡勇凑个五万只是等闲,而辽西之地尚有近百万辽民,几乎与满洲八旗相当,若是利用得当,那清国实力便是翻倍,但是此时皇太极提出建立汉八旗,吴三桂的心不禁揪起来了,在汉八旗之中,吴祖两家能得几旗?又有多少辽民被充作奴隶呢?
见吴三桂的脸色阴沉下来,皇太极道:“平西王莫要担心,我准备将两黄旗和两蓝旗的编制予你吴祖二家,你与吴襄便做两黄旗旗主,祖大寿兄弟为两蓝旗旗主,关宁军及其家属俱归这四旗,再从辽民之中抽调一部分,让四旗各有两万户。其余辽民则加入两白旗和两红旗,从乌镇哈超和三顺王中抽调要员掌管,如何?”
吴三桂听了这话,心中盘算,四旗八万户已经是少了,虽说近半辽民被分割走,却已经是极好的待遇了。
“愿听皇上吩咐。”吴三桂当即说道。
皇太极点点头,走到地图旁,说:“此次入援辽西,虽说关城难守,但为保住辽东之安宁,宁远到锦州一线却是不得不守的,但如此算来,辽西已经是四战之地,再难安民,所以我准备把辽河以西,大凌河以东的土地安置你的四个旗,这里的庄子,除了上三旗的之外,其余都迁往辽东,至于其他四旗我再行安置,如何?”
“皇上德政,三桂没齿难忘!”吴三桂正色说道。
皇太极的安排倒是在他的预料之中,依旧是把关宁军顶在辽西走廊与北府鏖战,虽说也会派遣八旗,但也是以关宁军为主力,但皇太极的大方却让吴三桂吃惊,辽河以西到大凌河,数以百万亩的熟田好地就这么交给了自己,虽说仍旧是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的法子,但足以说明皇太极的胸怀了。
“平西王莫要如此说,实在是心中有愧啊。”皇太极叹息说道,他低声说:“如今辽镇为我大清藩属,南朝怕是再不会提供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