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

第43部分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43部分

小说: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⒔攀峭醯馈

    刘辩麾下,除雁门之外,太原有兵两万五千,上党河西各一万,上郡八千!加起来,一共五万三千的军队。以四郡的财力,养这些将士,已经是捉襟见肘,若是在召唤猛将,若是不能给一个称心的军职,还可能会滋生事端!

    “朕要走的是精兵路线!不能穷兵黩武,接下来的日子,就发现民生,多召唤几个文臣吧!”刘辩心里暗自做出决定。

    “叮,宿主选择召唤文臣,侧重范围政治!宿主将消耗92点积分,获得政治值在87——97之间的文臣,请问是否召唤!”系统还是老一套的进行着机械般的对话。

    “快点开始吧!”

    “叮,第一名文臣,北宋名臣范仲淹,武力67,统帅89,智力93,政治9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个不错啊,也是个全能型人才,近可入主中央,远可执政一方,甚至掌管军政!”刘辩眼睛一亮道。

    “叮,第二名文臣,北宋名臣王安石!武力49,统帅68,智力94,政治97!”

    “嚯,好家伙,北宋两大贤臣组团来袭?这是要我断老赵加后路的节奏啊!”刘辩眼睛一眯喜笑颜开。

    “第三名文臣,南宋奸相秦桧!武力56,统帅64,智力92,政治89!”

    “来过一次你还来?你还真是坚挺啊,放心,等朕积分够了,一定把你召唤出来,嘿嘿!”

    “第四名文臣,南宋奸相贾似道,武力48,统帅69,智力89,政治88!”

    “两个北宋贤臣,两个南宋的奸臣,系统你是想干嘛?”刘辩顿时一阵无语。

    “叮,第五名文臣,大唐开国名臣,徐茂公!武力46,统帅59,智力97,政治96!”

    刘辩一阵呆若木鸡,良久之后刘辩才回过神来:“这就是演义人物了吧,历史上他应该是李绩吧!”

    “不错,徐茂公的原型乃是历史上的李绩,演习中的徐茂公偏向与智力和政治,历史上的李绩则偏向于武力和统帅!”系统跟着刘辩解释道。

    “这个我知道,我就想知道,如果这次朕召唤出了徐茂公,那还能不能召唤出李绩了!”刘辩眉头一凝道。

    “很遗憾宿主,他们虽然分为演义和历史,偏重的能力不同,但确实是同一个人,故而系统只能召唤出其中一人,如果宿主召唤出徐茂公,则李绩将从数据库中消失!”

    刘辩脸色有些遗憾道:“好吧,朕还想他们有朝一日能一同御敌呢,看来是行不通了!”

    “叮,请宿主pass掉两人,系统好进行召唤!”

    “pass掉秦桧和贾似道吧,朕的江山都没打下来,可不能让这种玩意出来害人!”刘辩立马做出了决定。

    “叮,宿主选择pass秦桧和贾似道,系统将在范仲淹,王安石,徐茂公中随机抽取一人!”

    “叮,恭喜宿主获得北宋名臣范仲淹!目前植入身份为晋阳城寒门学子,对宿主的治国理念颇为赞同,只要宿主发布招贤令,就能让范仲淹来投!”系统给出了范仲淹的植入身份。

    听了这话,刘辩摸了摸下巴,暗自思忖道:“招贤令?这可是个好主意啊,历史上的曹操,不就是发布了招贤令,才引得许多人才来投靠吗?朕若是也这样做,会不会也有三国本土人才来投靠朕?若是能把历史上那些大人才给拐过来那就太好了!”

    想到就做,刘辩当即书写皇榜,言只要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录用。不过鼓励到自己的身份,刘辩也不敢向曹操那样惊世骇俗,什么人才都敢用,甚至是不仁不孝者皆可。

    若是这样,恐怕首先便会被麾下的丁管蔡邕给喷死,以死明志都是轻的了。再则这样虽然能获得很多人才,但也会损失很多人才,因为汉末以仁孝为先,大多有真本事的人,都是仁义孝悌之辈。若是刘辩什么人都要的话,恐怕这些人也不会投靠刘辩了。

    就比如徐庶,乃是孝子,虽然被迫入了曹操麾下,却终身不献一计。

    想到这里,刘辩走在招贤令的最后写上了仁孝者为先!

    反正自己手上有召唤系统,发出招贤令只是为了找到范仲淹,以及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让别的人才来投靠。至于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如果需要,让锦衣卫秘密招募就可以了。也不必用招贤令贴出来得罪人。

    写好招贤令,刘辩立即令士卒在署衙之外张贴,并说如果有人才求见,就立即带过来。

    不过半个时辰,一个士卒就带着一个约摸三十来岁的青衣文士求见。他长得高大清瘦,一身正气,混上上下,满是一股子自信!

    “草民范仲淹见过陛下!”

第七十八章 治国之道() 
“草民范仲淹拜见陛下!“

    范仲淹乃是一个青年文士的模样,一袭青衣,一身浩然正气,给人一股子刚正不阿的感觉。刘辩一见到范仲淹,就心生好感,一种喜爱油然而生。

    范仲淹由将士带领书房,他声音洪亮,身板笔直,不卑不亢得向刘辩行礼。

    刘辩眼睛一亮,这范仲淹能力不凡,并且军事,政治都样样精通。最难得的是他的性格,这是一个能做事实的人才,刘辩对此次的召唤颇为满意。

    但尽管在如何满意,范仲淹却是自己召唤出来的,他的能力自己知晓,但试探一番,作为考校还有有必要的。

    “朕发出招贤榜不过半个时辰,想不到就有人才投效!看你模样想必是饱读经史,身怀治国韬略的人才了吧!快快将你的治国才能说与朕听,朕也好给你安排职位!”刘辩故作姿态道。

    范仲淹神色一震,明白刘辩这是要考校自己,心道自己一展所学的机会终于来了。

    范仲淹清了清嗓子,将自己心中的治国韬略一一道来。甚至对刘辩当前的局势也是做出了评价。

    范仲淹的政治,统帅,智力都非同小可,面对范仲淹的侃侃而谈,刘辩正襟危坐,侧耳倾听起来。

    “陛下,草民以为,治国,当先整顿吏治,方天天下,各地的官员,都是由世家大族举孝廉而任职。但世家,哪个没有私心?公正廉明者少之又少!”范仲淹侃侃而谈,一语道出关键所在,丝毫不惧怕刘辩责骂?

    “世家子弟把持官位,如此一来,各地官吏都为自己,为家族谋取利益,而不注重百姓,大汉百姓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贫困,甚至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又逐渐沦为世家的附属,卖身为奴,成为世家的力量,原本宿主百姓的土地被世家兼并,原本属于大汉的百姓,又成为世家的私奴!”

    “世家大族一步步走向强盛,而国家却一步步走向衰弱!”

    范仲淹一拱手道:“所以陛下,草民以为,治国当先整顿吏治!裁撤冗官,选拔真正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如此百姓富强,陛下贤明,大汉就会逐渐强盛!”

    刘辩摸了摸陛下,听出了这句话中的意思。心道如今大汉衰弱,还有个原因就是桓帝和自己的便宜父亲昏庸无道,弄得民不聊生,你不好意思明着说吧?

    陛下贤明?也就是说如果朕昏庸,大汉仍不可能兴复!也是,再好,在完美的制度,若是执政者昏庸,国家也会逐渐败亡。

    刘辩神色一正,心道:“朕一定要做一个明君,让大汉屹立于世界之巅!”

    “先生所言,句句发人深省,但先生可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刘辩继续询问道。

    “陛下,如今的官吏录取制度乃是举孝廉!并且举孝廉的资格在世家手中,先不说这些人有没有真才实学,就是真的乃是仁孝之人也不得而知。”

    刘辩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所以想要解决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改变官员的录用制度!任用真才实学之人!”

    “那先生以为用什么制度,才能做到真正的贤才是举呢?”刘辩满含深意道。

    “这…,草民也暂时没有好的办法。不过草民身为,若要裁撤冗官,打压士卒,应任命寒门学子,以寒门对付世族!相互制衡!”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暗中呼了口气,心道:“还好召唤出来的的人只是拥有其前世的能力和见识,这范仲淹还不知道科举制度!”

    “先生果然有真材实学,一番话说得朕大有感悟!若用先生治国,大汉中兴不远诶!”刘辩赞叹道。

    “陛下过誉了!”范仲淹谦虚道。

    “朕手下正缺先生这样的理政能手,现在韦孝宽忙的焦头烂额,不如先生暂时做他的副手如何?”刘辩正了正身子,进入了正题。

    “韦大人短短时日,就将太原管理的有声有色,能做韦大人的副手,是草民的荣幸!”范仲淹神色一喜道,虽然刘辩没有明确得给自己官职,但却明白,目前的韦孝宽行的是太原太守的权力,而韦孝宽也没有明确的任职,说明他还有别的职务,治理地方乃是人手不足。而刘辩让自己充当韦孝宽的副手,只待镇定之后这一郡太守是跑不了了。

    可范仲淹却不知道,刘辩对他寄予厚望,在中央乃是丞相之才,在地方,足以督导一州的军政大权。

    ……

    自刘辩召唤范仲淹已经过去一月,时间到达九月份!

    太原在韦孝宽和范仲淹两位政治破九十的大才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

    而韦孝宽也逐渐从政务之中解放出来,专心进行锦衣卫的工作。太原的政务,也全部落到范仲淹的头上,范仲淹也相当于行事太守的权利。

    原本众文官还对此颇有微词,但范仲淹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短短时日,就将太原给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是老古板的蔡邕也对范仲淹赞叹不已。

    不过令刘辩失望的是,招贤令发布足有一月有余,除了小鱼两三只以外,没有一个出名的人才相投。

    不过也有另流以便宽慰的事,那就是各地,田地间的粮食,也由青绿色逐渐转黄,要不了几天,就能够迎来收割。特别是上党一地,因为屯田,到处是黄灿灿的一片。单单就是这屯田的粮食,也诸侯刘辩手下大军食用两年。

    虽然太原,西河,上郡三轮,没有进行屯田,但有三位贤才的治理,广开沟渠,原本种植的粮食,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没有收获,而是获得了丰收。

    其实,刘辩知道,大汉灭亡还有一个原因是天灾,据说是小冰河时期导致气候发生聚变,往往导致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但这也与官员的不作为有关系,汉末的天灾,远远没有明末的天灾严重,只要精心治理,天灾虽然会对农业有影响,但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果然,在刘辩的特意嘱咐之下,各地的官员对农业的治理也是相当认真。到了九月,终于要迎来收获。

    不过九月份,在中原大地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草原之上,却是相当于是一片萧瑟。

    与中原大地不同,北方的草原,进入秋冬之季,雨季过后,许多水源干涸,水草也逐渐枯黄。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到了冬季便会面临挨饿受冻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北方的草原异族,眼睛就会顶着中原大地,即将成熟的粮食了。

    一片金黄的田地之间,巡查的刘辩负手而立,望向北方大地:“这一片美好,现在由我来守护,北方的异族,希望你们不要做不明智的决定啊!”

第七十九章 异族遍地() 
十月金秋时节,并州大地终于迎来了丰收。

    但刘辩却无暇欣喜,因为于日前,刘辩接到杨继业的书信,北方胡人蠢蠢欲动,欲有要南下劫掠的心思。

    于是几天命范仲淹,徐晃,蔡邕等大臣,领兵五千驻守太原。刘辩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并卢植,杨再兴,杨延嗣,杨妙真,夏侯惇,韦孝宽等人北上雁门,抵御异族的侵略。

    原本众臣不赞同刘辩御驾亲征,但刘辩却力排众异,断然道:“北方异族,人口加起来,不过数百万,连大汉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为何敢屡屡侵略我大汉,甚至丢了河套?就是因为我大汉,对待异族的态度不够强硬。”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族反复无常,我们一态度强硬,他们就求和,甚至还赐予东西给什么,之后又是反叛,劫掠还是照常不误!”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是真心臣服,他们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们觊觎的是我中原大地!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他们甚至会攻入中原!”

    “河套之地被异族占领,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辩双手紧握成拳,愤愤道:“所以朕这一次,要让北方的异族知道,朕是个什么态度,朕要打得他们在也不敢心生贪念,寸土必争!若是实力足够强大之时,朕还要夺回河套之地,要让各族心中留下血的教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