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摇头轻笑道:“哈哈,先生德行,真是让我佩服,我有一法,可以让此书永久传承,并且先生一身医术也能传承千秋,能救活千千万人!”
李时珍大喜道:“不知公子有何方法,可以让此书传承下去?”
“若是当今朝廷肯帮助先生,由先生管理天下医者,每个城市都有朝廷建立的医署,先生传授医者医术,如此不仅能够救治更多百姓,还能让先生医术传承下去,如此《本草纲目》的传承就也必将传承千秋!”刘辩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时珍脸色一沉道:“先不说武皇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医家已经没落,当今天子未必会如此做。更何况医者投身朝廷,那就变了味儿,成了专为皇家诊治的御医了!”
“先生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医署部门,与九卿等职务相当。管理天下医者,天下医者,需要在医署登记照册考核后才可行医。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诊治,不受官府管辖,另一种则是朝廷出资组建医所,为百姓造福!医署权力很大,有考核医者,作废医者行医之权。并且医署下辖医学院,可教授人才学医,研究病患。并且对国家各地药材的价格方面,也有掌控!”刘辩连忙解释道。
李时珍惊讶道:“你这方法可是将与医有关的东西都连接在了一起,从医者学医,行医,甚至所用药材都由国家管理?”
“只可惜你一黄口小儿,所想虽然奇妙,但终究代表不了朝廷,更何况将医道中那些利益都收归国家,掌控药材价格,甚至对私人医者的这些利益都有不小的损失,虽然能够造福千秋万代的百姓,但其阻力也巨大无比,十年数十年,也难以成功!”李时珍嗤笑道。
“有志者事竟成,不试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刘辩一本正经的反正道。
李时珍看向刘辩,眼中满是慎重,问道:“如此大言不惭,不是身处高位便是狂士,我看你不是轻佻之人,你到底是谁?”
面对李时珍的质问,刘辩坦然一笑指着桌案上的宣纸道:“此物正是出自朕手!”(未完待续。)
第269章 医道大会()
刘辩指着那桌上的宣纸笑道:“此物便是出自朕之手!”
不说刘辩自称是朕,便是那宣纸,整个洛阳城哪个不知是当今天子刘辩所改进,又大力推广的?而且宣纸物美价廉,只要不是特别贫困的家庭,都能够用上这宣纸。【鳳/凰/ //ia/u///】
刘辩说出此话,其身份已经不言而喻,眼前这位,便是大汉天子刘辩。
李时珍目瞪口呆,从座位上惊起,大呼道:“你果真就是大汉天子陛下?”
“不然呢?这洛阳城还有人敢冒充天子不成?”刘辩嘴角上扬,微笑道。
李时珍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当今天子深受百姓爱戴,莫说不会有人冒充天子,便是有多半是疯子,而这人举止正常,不可能是疯子,那其身份便呼之而出了,李时珍忙起身躬身行礼:“草民不知天子驾临,万望恕罪,万望恕罪!”
“不必多礼!”刘辩连忙扶起李时珍,对这种仁德高尚之人给予其尊重:“先生治病救人,著书立说如此功德朕哪里受的起你的大礼啊?”
“陛下勤政爱民,将关中洛阳治理得如此繁华,救的乃是千万百姓,陛下怎么受不起?”李时珍在刘辩的搀扶下又坐了下来,嘴里反问道。
刘辩摇了摇头也跟着坐下,如今两人却是身份转换,中间隔着莫大的差距了,只见李时珍脸色期盼道:“陛下您先前所说之事,可是戏言?”
“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岂是戏言?需知君无戏言!”刘辩正色道。
李时珍眼睛一亮兴奋道:“陛下是打算如先前所言那般作为吗?”
“先生先前不是怕事情受挫吗?如今怎么如此期待?”刘辩调侃道。
“若是陛下愿意支持,草民米分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啊,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啊!”李时珍急切道。
刘辩看着李时珍点了点头道:“朕此番亲自来寻先生,便是为了此事,如今先生让朕很是满意,先生若是愿意,明日朕便派你入宫商议此事!”
对于特殊人才的运用,刘辩自然是要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像李时珍这种神医,若是只为御医为皇家治诊,却未免有些暴殄天物了。
刘辩便打算,借助李时珍的医术医德,来打开一个局面。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类学派的思想逐渐没落,许多技艺也相继失传。就比如华佗的青囊经,便湮灭于历史尘埃当中了。
医家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医家已经融入百姓之中,与时俱进了,但也因为罢黜百家,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不至于没落,但也难以发展壮大,但刘辩认为这还不够。
相比于其他诸子百家,医家的兴盛,可以说是最不受人忌讳的一家。因为医家已经融入生活,必不可少,并且医家没有主流思想,不像法家墨家思想那样,对治国有重大的影响。刘辩便打算以医家为突破口,重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文化璀璨的盛世局面。
“草民自然愿意!”李时珍连忙答应下来。
“对了先生,若是将来建立医署,医术肯定要相互交流,你这一身医术肯定是要传授出去的,不知你可愿意将医术传给其他人?”
李时珍不假思索,大义凛然道:“自然愿意,这几百年来,各人自扫门前雪,懂得的知识不愿传授出去。反而家族藏私,几代过后,后辈子孙学得越来越少,以至于医学得不到发展,反而越来越没落!不过当世有二人却与我相同,都是喜欢钻研医术之人,其一为华佗,其二为张仲景!陛下若得此二人相助,所设想的局面肯定更容易打开!”
“恩,此二人朕也有所耳闻,也曾寻找过,却不得其法,如今遇到先生,朕也深受启发,或有一法子,让他们现身!”刘辩点了点头道。
“陛下有什么法子?”李时珍惊喜道。
“这个朕先卖个关子,你明日便知道了,如今天色已晚,朕便告辞了,明日便有人接你入宫!”刘辩起身告辞道。
“是陛下!”见刘辩不说,李时珍也不敢多问。
刘辩与杨妙真二人告辞离去,回到皇宫中,第二日,刘辩一大清早便召集三公卢植,蔡邕,丁管,田丰,荀彧,荀攸等重臣入宫,又差人寻李时珍入宫见驾。
几个文官重臣到来之后,坐在大殿中等候刘辩的到来,待人通知刘辩李时珍入宫后,刘辩才来到书房。
“臣等拜见陛下!”群臣向着刘辩行礼过后,几人在大殿中坐了下来,刘辩开口道:“朕此次召集诸位前来,有件事需要你们参谋参谋,来人,宣李时珍进来!”
不一会,李时珍踏步走进大殿冲着刘辩道:“草民李时珍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来人给李神医赐坐!”刘辩右手虚扶道。
“敢问陛下召集我等,有何事商议?”丁管见刘辩没有说话,反而是召见了一个民间的医匠,疑惑着问道。
“朕昨日出宫体察民情,路过一小巷,发现李神医开设诊所为百姓治病,数十人排成长龙,看病者络绎不绝,朕便在想,我大汉又如此多的人身染疾病不成?”
“陛下,人生老病死,乃是天命轮回,无可奈何之事,我大汉每年因为生病而亡者甚多,甚至婴儿夭折也不在少数!”丁管拱手说道。
像古代没有后世那么多污染,车祸也不可能在古代,故而古代人死亡多数是因为疾病,夭折和战乱。但古代的疾病,多数是救治不及时或者没有意识的防范,故而导致死亡,有些则是因为医疗手段不行的缘故。
这些都是可以人为解决的,一旦解决,则百姓的存活率则会大大提高,人口便也会飞速增长了。后世清朝百姓四万万,而如今的大汉,人口不超过五千万,对于人口,刘辩相当重视,努力寻找提升治下人口的办法。
而发展医疗事业,则是使人口镇定增长的办法。
“生老病死虽是天数,但自神农氏以来,始有医道,医者治病救人,使人延年益寿,祛病消灾。朕便想若是我大汉百姓人人有病可医,是否能活无数百姓呢?”刘辩顺着丁管的话说,却有伸展他的本意。
“人人有病可医,这是医道大盛,百姓之福,只是我大汉医者的数量,远远不能达到如此的盛世啊!”蔡邕出列道,看来他也是有此念想,却觉得无能为力。
“李神医,你说若你教授人医术,几年可以出师呢?”刘辩看向李时珍问道。
李时珍回答道:“全看各人资质,资质出众者三五年,资质愚钝者**年,甚至十来年!”
“恩,若是我大汉医者,一人教授十个学生,那最多十年之后,我大汉的医者数量,便会多出十倍!百姓有病可医不就可以实现了吗?”刘辩点头道。
“陛下,医术乃不传之秘,医者向来是一脉单传,有谁会开馆授学啊?”荀彧道。
“李神医会,朕相信,我大汉除了李神医,还有无数医德高尚者,其原则是治病救人,而并非用医术牟利?若是为了治病救人,又何尝会将医术藏私呢?”刘辩指着李时珍,大声质问道。
群臣看向李时珍,只见李时珍身子挺得笔直,目不斜视,一声粗布麻衣,打扮的极其干练,容貌虽然普通至极,却又让人肃然起敬。
“若能让医道造福于民,我一身医术便甘愿传授他人!”李时珍拱手道。
群臣肃然起敬,有此一身医术,金银钱财什么得不到,却甘心传授给不相干的人,要知道这样便成了大路货色不值钱了啊。
“李神医有此志向,与朕不谋而合,朕还是觉得我大汉像李神医这样有德性的医者还是居多的!若是能将这些人汇聚起来,当能做做文章!”
“所以朕决定在洛阳城,召开一个医道大会,召集各地名医,前来洛阳汇聚,共襄盛举!”刘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270章 五石散()
“医道大会?”群臣惊讶出声,又是对刘辩这新颖的提议表示不解。
卢植听了抚须问道:“陛下,这医道大会如何举行,又有何作用啊?”
“医道大会,顾名思义,召集各地名医汇聚,探讨疑难杂症,相互交流!随后朕借助这个便利,亲自召见医德高强者,以完成朕之所想!”刘辩解释道。
“天下医者甚多,若是单纯交流医术,恐不会来洛阳相聚!”丁管在一旁分析道。
“那便在添个彩头,决出天下第一名医的头衔,哼哼,那天下医者,势必争相赶往洛阳!”刘辩笑道。
“这倒行得通,若能如此,也是医道一大盛世!”蔡邕点头赞叹道。
“若是如此,我们得先推举出一个人来接受各地医者的挑战,我看非李神医莫属!”卢植看向李时珍道。
“能促进医道发展,我李时珍义不容辞!”李时珍点头应允。
三公大臣商量的火热,他们见此医道大会,便有了兴趣,却忽略了开设医道大会的目的。只见荀彧皱眉问向刘辩道:“陛下您大费周章开医道大会,所为是促进医道繁荣,做到百姓有病可医治。可这其中繁琐之事甚多,不知您可考虑过没有?”
荀彧所问,便是医疗机构了!
只见刘辩点了点头拿出一叠宣纸递给荀彧道:“这便是详细的结构,首先朕设立医部,医部长官为太医令,其权力为管理天下医者,所有医者都要在医部备案,登记造册!”
“又在地方设立医署,医署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天下医者想要行医,须得到当地医署进行考核,获取行医权,以免庸医误人!”
“医署在各地,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可以招收学徒,传授医术,又要掌控各地的药材,视情况控制其价格,除特别贵重的药材,应该将其掌控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当中,以免奸商垄断药材哄抬药价格!”
刘辩此举,并非垄断药材,将其收归国有,而是让各地的医署,成为药材的龙头,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当世买假药的不知凡几,这根本不可能将其垄断,并且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全国的药材价格也不可能统一。因此医署的一个任务,便是宏观调控药材价格,使当地的百姓在其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宣纸上条条框框,将医部的权利指责写的非常细致。只见最后一张纸上,又上书:“在医部之下,又设一机构名为太医院,其职责是教导学生,培育医者,研究各种病患,另外太医院有为皇家诊治的义务!”
荀彧恍然大悟,他原本以为,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