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边戎 >

第365部分

边戎-第365部分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适道:“或许老七有什么难处。”

    完颜虎道:“有什么难处,也不能看着他们这样不理会!唉,咱们在辽口、津门时再穷,也没出这等事情啊!万一出过一两桩,马上从速处理!现在国家大了,难道老百姓的日子反而回去了不成?我已经让顾大嫂她们安排人日夜照看,以防有冻着的饿着的,又在护国寺设了个募捐的箱子,幸喜眼下塘沽善长仁翁多,没几天就募了好多钱财银两,就是帮他们回家也没问题了。但这事蹊跷得很,我看里头多半有古怪。我曾打听过,据说这些人都是从真定、中山来的。按我的脾性,就想直接往那边去看一看,但周围的人是左拦右拦,这个说怕出意外,那个说不合规矩——狗屁!我们在辽南时,哪有这些规矩?但想想现在你大哥北征大漠,朝廷上下事情多,我也不好任着自己的性子干,这才忍了下来。但过了这么些天了,他们也没见把事情办好。四叔,若你得便,就催一催这事!”

    欧阳适道:“好,大嫂你放心,回头我见到老七,第一个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第616章() 
第616章华表的污点(下)

    欧阳适辞了完颜虎后,就到隔壁的相府来,杨应麒在后边养病,这日轮值坐主房的是是韩昉,见到欧阳适慌忙请礼。两人昨日在城门边是见过的了,欧阳适这次得以北上,韩昉的建言实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欧阳适一见他就觉得顺眼,抚慰了两句,便问其他大臣在何处。

    韩昉道:“陈显大人在隔壁午歇,陈正汇大人到户部去了,张浩大人今日轮到休息。”

    欧阳适又问杨应麒,韩昉道:“杨相昨日休息了一天,今天已能办公,不过并没到前边来,只是我们将文书送后面去签发。郭浩大人现在正在后头与杨相议事。”

    这时房内有几个中枢官员行走,欧阳适也不好说些私人话题,便直接问韩昉华表坛竟是怎么回事。此言一出,几个官员都忍不住望了过来。韩昉忙道:“四将军,我们议事厅说话。”就将欧阳适请到旁边的议事厅来,这间屋子隔音效果甚好,门一关上,外边的官员便听不到里面的讨论。

    韩昉请欧阳适上座,重新给他请礼,然后道:“元帅怎么忽然问起这件事情来了?”

    欧阳适反问道:“我不当问?”

    韩昉道:“这个不是。只是朝廷体制,文武官员各有职属,这件事情”

    欧阳适截口道:“我若管了,便是越权?”

    韩昉忙道:“四将军知道韩昉不是这个意思。韩昉对四将军素来敬爱,比那些等四将军进塘沽后才逢迎于虎驾之前的墙头草不同。”

    欧阳适含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

    韩昉又道:“唯独如此,所以韩昉才敢向四将军进一句忠言:四将军,这件事情,不好办!”

    欧阳适道:“我虽然还没弄清楚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但也猜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但大哥临出发前调我进京,那便是委我辅助太子监国,难道还真只让我进京做建都总监不成?这件事情若是简单了,我都懒得过问!”

    韩昉道:“只是”

    欧阳适道:“不要‘只是’‘只是’了,有什么直说就是!我才从皇后那里过来,这件事情,连皇后也委托我找老七问清楚!”

    韩昉惊道:“皇后也在关心?这唉,这都是刘萼这厮不争气,才把事情闹得如此难看。”

    “刘萼?”欧阳适道:“是守真定的那个文官么?”

    “不错。”韩昉道:“他还是河北西路转运副使,晋北的粮饷,也都是他在主管。这两年因减免税赋,河北东西路大部分州县都要中枢补贴,只有少数州县能以工商补农,这真定、中山两地,就是如此。刘萼在真定理政,甚有成果,不但从一开始就不要朝廷给他补贴,还帮晋北军筹集到了许多粮饷,所以曲端才会上表举荐他为河北西路转运副使,除了真定、中山之外,忻州、五台等晋北州县的财政也归他调拨。他上任以后办得有声有色,晋北军不但粮饷无缺,而且在中枢没有额外补贴的情况下器械日精,军马日繁,这些都是刘萼的功劳。”

    欧阳适道:“那他这功劳可不小啊。晋北乃是防范宗翰的两大防线之一,晋北若是有失,不但河北,连河东、京畿,甚至陕西都难以安稳。”

    韩昉道:“是,是。”

    欧阳适又问:“可华表坛的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韩昉叹了一口气道:“刘萼的政策,是先军后民,所以真定、中山一带的民生实在是艰难了些。”

    欧阳适一呆,便明白过来:“这么说,那些乞丐浪人都是从真定、中山流浪过来的了?”见韩昉应是,又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去怀恩营?”

    “这”韩昉的脸色有些难看,在欧阳适的逼问下,终于道:“好像刘萼用了什么手段,不许真定、中山之民擅离所属,这些乞儿,想来都吓怕了。”

    欧阳适是干过亲民政务的人,当初他开辟流求,便整日与民生事务打交道,对民情甚通,一听这话,就知道真定、中山的民生恐怕不光是“艰难”,瞪着韩昉道:“韩大人,你给我说实话,这两个地方的人,究竟如何了?”

    “这”韩昉叹了口气道:“不知道。”

    “不知道?难道你们就没派人去查?”

    韩昉叹道:“若是派人去查,这事怕就想假装不知道都不行了。”

    欧阳适哼了一声道:“这件事情老七知道不?”

    韩昉道:“自然,这么大的事情,连皇后都有所耳闻,何况七将军。”

    欧阳适问:“那他怎么说?”

    韩昉道:“七将军的意思,也是先搁置起来,等陛下凯旋之后再说。”

    “胡闹!”欧阳适道:“我们大汉为什么能越战越强,百姓归心?为什么?为的还不就是民心两个字?这件事情要查,一定得查!”

    韩昉问:“四将军打算怎么查?”

    欧阳适道:“这件事情涉及到国家大事,不是寻常案件可比。若只是让法官依律办理,恐怕把握不了分寸,若是让相府直接处理,只怕又会妨碍了律法之公正,开了坏头。我看这件事得由元国民会议来过问。”

    韩昉惊道:“元国民会议,这这闹得太大了吧?”

    “怎么会闹得太大?”欧阳适道:“这件事情,涉及到塘沽的法官、政务官,甚至涉及到河北西路的民生政务,涉及到云中晋北的防务,也唯有召开元国民会议,处理起这件事情来才名正言顺,合规矩,又可以把握分寸。这件事情,就由我来提。”

    韩昉听了,就知道欧阳适是要召开元国民驻中枢代表会议。汉部的元部民会议随着其领土的扩张,规模也不断扩大。早在流求开辟以后,元部民会议总部就发现要直接管理全境的元部民非常困难,所以便参照行政区的划分,成立了下级元部民会议,各个地区都会派出若干名代表进驻中枢所在地,称为驻中枢元部民常务代表,组成了一个负责处理元部民会议日常事务的常务机构,折彦冲称帝以后,这个机构又正名为元国民中枢常务代表会议。欧阳适是东海代表团团长,进京后自动成为中枢常务代表,有资格发起这样一个动议。

    中枢常务代表会议对司法、行政都有监督权,欧阳适这个建议倒也合法合理,韩昉又想,欧阳适这建议提出来以后还需要经过狄喻那一关,虽然在法理上狄喻就算反对欧阳适也有资格要求召开特别会议,不过以狄、欧两人的关系,应该不至于将事情闹僵,他心想:“这件事从欧阳动议到狄议长决定召开还有一个来回,在这段时间里若杨相觉得事情不妥,他自己会想办法阻止。”所以也就不说什么。

    欧阳适当即要韩昉将有关事项、人员列出,拟成文表作为说明,又请韩昉替自己起草,然后便署名提交元国民中枢会议。狄喻拿到以后,也觉得华表坛的事情该处理一下了,但这等军政大事,按照程序要先知会一下皇帝、宰相和枢密使,折彦冲不在,接到知会的便是监国折允武。燕京方面,杨开远看了知会文书后表示枢密院对调查此事不作反对,又将不加印泥的回复文书寄给了折允武。折允武拿到后想:“三叔这样做,是要我来作决定么?嗯,不对,他是要七叔拿主意。”就派人到隔壁的相府问病。

    杨应麒休息了两天,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但仍然呆在后边家中办公,听折允武派人来问病,赶紧放下手头事务,到行宫来告安。

    折允武问杨应麒这事该怎么办,杨应麒反问:“太子认为该怎么办?”

    折允武道:“四叔建议调查,这是好的。不过现在调查,时机怕有些不对。七叔你也跟我说过,现在最要紧的是稳,哪里都不要出事,好好支持父皇平定漠北,等大军凯旋后再说。所以我认为现在彻查不是时候。”

    杨应麒道:“四哥说要查,没说怎么查,更没说要如何处理。他也不是个不顾大局的人。”

    折允武问:“那七叔是同意了?”

    杨应麒答道:“我没意见。”

    折允武大喜道:“那太好了!这件事我其实已经等很久了,希望四叔能早日还晋北百姓一个公道!”

    杨应麒闻言却叹了口气,折允武见了不禁奇怪,便问他叹什么气,杨应麒道:“太子的希望,只怕会落空。”

    折允武问:“这是为何?”

    杨应麒道:“这里面的关节,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太子仔细看,慢慢就会明白过来。”

    折允武听得颇为狐疑,但仍然封好了回复文书,表示支持狄喻的决定。当下狄喻便召开会议,提出此事,推选出包括欧阳适在内的十二名中枢常务代表作为处理此事的代表团,代表团以欧阳适为首脑,全面负责此事的审查,一干涉事官吏军民,无论爵位功勋,都必须尽量配合。

    消息传出时,已是欧阳适到达塘沽的十日之后,河北、京畿、东海的士民闻讯无不翘首以待,相关的各派势力更早在消息确定之前就纷纷行动,欧阳适在塘南的府邸登时热闹起来。

第617章() 
第617章秉公与顾全(上)

    折彦冲这次召欧阳适进京是要他负责建都这件大事,无论折彦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至少在名义上建都才是欧阳适的本职所在。所以他进京之后便召集相关的官员和商人代表、学者代表、工匠代表,一一详询。

    现在欧阳适是总监,总承办一职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陈奉山头上。陈奉山当初打破头也想争这个位子,那是因为有利可图;但现在却觉得事情非常难办,因为折彦冲这次是让他办事不给钱。杨应麒为建都攒的钱,竟然足以去填二次征伐漠北这个大窟窿,可见这笔预算有多大。眼下要陈奉山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启动这个工程,也不是完全办不到,但前提是他愿意破家!

    但欧阳适却不容这件事情推诿,曾对他的岳父陈奉山说:“这建都的事情虽然不是我们进京的目的,但这件事情要是办不好,我们在京畿便立不了足。”

    是啊,失去了折彦冲的支持和信任,欧阳适的政治资本将大大萎缩,欧阳适的政治资本一萎缩,靠欧阳适这棵大树发家的陈家便要面临危局——别的不说,他在东海的垄断地位就会产生动摇。所以筹钱建都这件大事,陈奉山必须要想办法揽下来。幸好,相府那边也不是完全不讲理,杨应麒虽然拿不出钱来,但也不是要陈奉山白白出钱,而是表示如果陈奉山能筹到钱,三年之后户部会加半成的利息,分五年归还这笔钱。

    这笔生意单算经济账来说还是不划算,但要再算上政治账就让陈奉山觉得可以接受了。他决定从历年的家族积蓄调出一笔巨款,再要求欧阳家、黄家等走得比较近的家族帮衬——当然欧阳适会给出一些政治上的许诺,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凑出不到三成的第一期启动资金。林家那边已经露出风声表示有钱可贷,陈奉山原本不想向林家贷款,但这时已经没办法了,只好将陈家在麻逸港以北的大部分产业作为抵押,拿到了这笔烫手的贷款。可这笔钱就算到手也还会有三四成的大窟窿。

    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个来自真定的商人走进欧阳适的后门,表示愿意负担起建都大业一成的启动资金,还透露能穿针引线,介绍一个极神秘、极厉害的东家“田先生”来出剩下三成。

    “什么东家能出得起这笔钱?”陈奉山有些不信。如今天下大商家,以陈、林首屈一指,其他如赵、刘、李诸大族,都得三四个家族联合起来才足以抗陈、林一家,陈家积蓄多,林家做的本来就是钱庄生意,饶是如此也只能提供两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