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望也不推辞,慨然道:“好!”
宗翰又道:“至于彦冲的营帐,便让我来盯着吧。”
宗望微微皱眉,终于点头答应。
第358章()
第358章乱(下)
辽东半岛的粮仓——永宁河两岸此刻一片平静。这个地方的人虽然常常奉命外征,但就这片土地的情况而言,从汉部南下到现在,已有将近十年没打过仗了。比起中原、河北、燕云、漠南等地,这片没有战乱的农村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这种情况要是在太平盛世也没什么,但经历过乱世的辽南农民们却都知道这种和平何其难得,因此对羽翼他们的汉部政权无不衷心拥戴。前年阿骨打南巡时,此地已能听到马蹄声。当时汉部已作好金瓦俱碎的最坏打算,而永宁地区的农民也纷纷据村而守——和见异思迁、闻风鼠窜的商人不同,这些淳朴的农夫当时是真的准备扛起锄头和入侵者干一场的!幸而阿骨打的兵马终于没有踏足这里,否则不用到津门,只怕这里便是战场!
“看!虎公主,虎公主啊!还有七将军!”
“啊!真的啊!”
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听说后纷纷跑出来看热闹,完颜虎并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甚至显得有些粗豪,但辽南的民众是真心爱戴她。如果说他们对折彦冲是敬,那对完颜虎便是亲。其实汉部立部以来折彦冲常年在外,他能在辽南各界树立起牢不可破的威望有一半要归功于他的妻子。
“啊!公主啊——这个,这个呵呵”
不大会说话的村长捧着土特产来请完颜虎尝鲜,完颜虎笑着收下了,谢了两声便告辞了。这次她是来视察永宁粮仓的,并不打算入村。
一路上,杨应麒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进城后完颜虎问了好几次:“怎么了?”
杨应麒却总是说:“没什么。”
“哼!没什么?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出了什么事情也总是认为没必要跟我们说!对吧?算了,我不管你们了!”
“唉,嫂子,我们哪有?嗯,其实我是在担心大哥啦。”
完颜虎一听笑了:“你大哥啊?放心放心,他不像你,是降龙伏虎的人物,去到哪里也压人一头!别说这次带了兵马去,就算是单枪匹马去会宁,我也不担心。”说到这里嘴角不禁挂着掩抑不住的幸福——折彦冲是她自己选定的夫婿,她向来为有这样的丈夫自豪,也为自己的眼光而自豪。
被完颜虎这么一说,杨应麒霎时间也轻松了许多,笑道:“大哥降龙的本事大家不知道,伏虎的手段倒是挺利害的。”
完颜虎闻言嗔道:“死应麒!你敢取笑我!”
两人看了几座粮仓,过了中午,杨应麒看看天色道:“嫂子,我还要赶回津门处理一些事情。”
“嗯,你先回去吧。”完颜虎兴致不减,带了从人去巡视下一座仓库。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燕青道:“公主真是亲民有如子弟。”
杨应麒笑道:“什么亲民!她只是乐意干这种事情罢了。她这叫特殊癖好。”
回到津门已是黄昏,杨应麒进门就问杨朴:“北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杨朴道:“平州兵马似有调动。”
杨应麒皱了皱眉头,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大哥知道么?”
杨朴道:“前日。情报一定会先到大将军处。”
杨应麒合指一算道:“不怕,就有什么事情,大哥也有足够的时间应付。”
陈正汇道:“七将军,你看这次会谈成什么样子?”
“这个得看大哥。”杨应麒叹道:“到头来,多半还是得被迫妥协,就看大哥能争到多少成果了。”
张浩有些担心地说:“不会谈崩了吧?”
杨应麒一听这话脸色一沉,随即道:“不至于吧。大哥不是不知分寸的人,他知道宗翰他们要什么。”
“急报!”
门外突如其来的短促声音让杨应麒略感不安,杨朴已道:“进来!”
属吏进门,递上加急密报,杨应麒打开一看,脸色一变,杨朴问:“怎么了?大定府出事了?”
“不是!是辽口!”杨应麒道;“平州方向的兵马,竟是向辽口而来!”
杨朴等三人无不失色,陈正汇忙问:“人数?主帅?”当此情境言语竟急有些失礼了。
“主帅不知道,不过应该不是宗望。人数在万骑以上。”杨应麒道:“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辽口早有准备,三哥应该应付得来。”
杨朴道:“是否再调上十二村兵马增援辽口?”
杨应麒想了想道:“事情还不清楚,再看看。”顿了顿道:“眼下在津门的大商家有哪些?”
陈正汇道:“赵履民、刘介、阿依木思和林当家都在。”
“好。你们准备一下,我去见一下二哥便往辽口走一趟,走之前要见见他们。”说完便命备马,出了码头来见曹广弼。
曹广弼见到他略感诧异,问道:“最近你怎么老喜欢入夜才来找我?又出什么事情了?”
杨应麒道:“平州兵马竟向辽口而来,二哥,你看是怎么回事?”
曹广弼略一沉吟道:“这个月混同江流域可有大征兵令?”
杨应麒道:“没有。”
曹广弼又问:“领兵的是宗望么?”
杨应麒道:“据昨日收到的消息,宗望已在大定府出现,想来这次领军的不是他。”
“这便奇了。”曹广弼道:“光是平州一路的兵马,便是宗望亲到也打不下现在的辽口,何况宗望不在。应麒,事情或有大变了。”
杨应麒站起来道:“我这便去辽口,那边消息快些。”
“不!”曹广弼道:“你得留在津门。”
“留在津门?为什么?”
曹广弼沉吟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也不敢断定,但但自古兵祸大起之前,总是平静中暗藏种种诡异,所以我才担心。应麒,这次万一开战,那便是倾部倾国之战。女真要打下辽南,光是宗望一路是不够的,必须尽起混同江流域女真以及东京、中京两道附属部族,抱怀破国胜敌的决心才可以压制我们。前线有开远在,辽口城防之坚远胜昔日,便有十万大军压境他应该也能撑上一段时间,你不用怕消息迟延。反倒是津门这边,若你不在,谁来调控全局、安抚人心?”
杨应麒道:“倾国倾部之战大哥还在大定府,要是宗辅抄他后路”
“不会有这种情况的。”曹广弼道:“大哥得到这个消息必在我们之前。如果他发现平州兵马如此异动,一定会提前班师。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大哥现在应该已回到辽口附近了。”
杨应麒喃喃道:“若大哥到了辽口,他在前线,我在后方,那事情再大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曹广弼道:“应麒,你快回城吧。先给永宁各村发‘防盗’警戒,以防万一!如事情失控,便发动民兵自卫令,许他们杀入侵者无罪!若事态继续扩大若事态扩大,便以大哥的威望,想办法策反东京道的汉民和东海女真,把战场前推,到辽阳府和黄龙府之间打去!如果会宁真要壮士断臂,那我们便把这北国翻过来!局势大乱对我们对会宁都没什么好处!不过真逼到头上来我们也不能示弱!”
杨应麒听得怔了,失声道:“二哥,原来你比六哥还狠!”
曹广弼道:“不是狠,迫不得已罢了。”
“好,我会跟大哥说的。”杨应麒转身要走,曹广弼忽然道:“应麒。”
杨应麒停步回头,只听曹广弼道:“不管发生什么,若有十万火急的事需要我上岸,便放烟火为号。”
“嗯。”杨应麒道:“谢谢你,二哥。”
第359章()
第359章异(上)
和曹广弼、萧铁奴相比,杨开远实在是个“没什么性格”的人。他不像萧铁奴那样好色,实际上在私德方面他几乎没什么瑕疵——这并不见得是他刻意营造出来的表象,也许只是因为他这方面的欲望不是很强烈罢了。但他又不像曹广弼那样执着,当初张浩来说媒,他见对方条件不错便答应了,丝毫不以关内关外、渤海宋籍为芥蒂。不过这次婚姻却让他成为渤海人眼中的“女婿”,渤海张家将家业不断南迁,很大程度上也是认为可以围绕他来确立起家族在汉部中的地位——这倒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和其他几位将军相比,三将军也不是一个头上有耀眼光环的人。在大家的印象中,他的才华比不上杨应麒,武勇比不上阿鲁蛮,智计比不上欧阳适,用兵比不上萧铁奴、曹广弼,用撒改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才能中上的平庸之辈。不过,或许正因为他“平庸”,所以大家才对他没有很过多的机心。无论在津门、在辽口还是在会宁,他跟谁都有不错的交情,从宗翰、宗望到吴乞买、斜也,谁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不过大家也不怎么重视他。
而在汉部内部,杨开远的人际关系也相当好。
他和折彦冲感情很不错,虽然从来没有达到像萧铁奴或杨应麒那样的亲密,但大将军和三将军站在一起永远会给人一种亲融和谐的感觉。折彦冲亲自出兵时他常常负责后勤,折彦冲为阿骨打负责后勤时他则常常作为折彦冲的副手,在很多场合里大将军和三将军的身影是重叠的——当然,大家当时注意到的都是大将军,但事后如果回忆,也会隐隐约约记得有个三将军站在大将军身边。
杨开远和曹广弼的交情就更好了。在辽口,杨开远多次作为曹广弼训练、征调兵马的副手,杨开远没有曹广弼那种融会故有、推陈出新的才华,不过和曹广弼合作得久了,加上多年的累积,让他的军事素养和战争技巧都显得不比曹广弼差多少。而对曹广弼来说,兄弟里面和自己合作得最多的也是杨开远,曹广弼不在辽口而由杨开远主持军务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汉部的主力军事系统的兵将也大多认为三将军有这样的资格。
至于杨开远和杨应麒的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七兄弟里杨开远是除杨应麒外书读得最多的人,无论在会宁还是在津门,他都曾协助杨应麒料理一些政务,杨应麒手下的文官很愿意相信这个有些儒雅、亲和又颇通诗书的将军,管宁学舍的儒生也都很喜欢和他交往,尽管他学识不如杨应麒,但也因此更能虚心地与大家探讨问题,许多学生在杨应麒面前吓得不敢开口,但遇上杨开远却能敞怀而谈,常常能因此而发挥超常水准。除此之外,杨开远还是兄弟里面唯一和杨应麒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刻意去突出它,但“大杨将军”和“小杨将军”的称谓多多少少还是流露了一些端倪。不但在外人眼里如此,便是在杨应麒心中,杨开远也是一个天然的可信赖的对象。
此外,如果让欧阳适在兄弟七人里面选择一个他最信任的人,那恐怕也不是和他最亲密的萧铁奴而是杨开远——因为后者没有前者那么令人畏惧的爪牙。
总之,我们的三将军似乎是一个和谁都能合作、和谁都能做朋友的人。他仿佛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置身于兄弟七人之间,狂傲如萧铁奴也不忍说杨开远没资格做他的兄弟。这样一个没有锋芒的人身处汉部七雄之中,本来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但永远让人捉摸不透的历史,竟然在这个最扑簌迷离的时间点上把他推向最引人注目的舞台中心。
“三将军!平州方向的大军,似乎是向我们这里开来!”
“哦?”杨开远颇为吃惊,他也不掩盖自己的惊讶,但经年的历练却让他惊而不乱:“派出侯骑仔细侦察,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派使者去问他们要来干什么;急报津门、大定府;通知辽河商船回避;通知城外诸村落戒备。辽口郎将以上,半个时辰后到军议厅集合。”
没什么出奇也没什么破绽的命令,说完后杨开远便调出辽口最新的地图和北国最新的情报再看一遍,他并不是过目不忘、聪明绝顶的人,做事情之前习惯了先把准备做足。
半个时辰后军事会议召开,折彦冲去大定府以后这里本来就处于警戒状态,所以将领们对于出现突发事件并不显得惊慌。
杨开远环视眼前这些中级将领,这些人大部分是在无数次战斗与训练中逐步历练出来的青壮年汉子,他们没有世袭制度下的贵族气息,也少了萧字旗那种掩抑不住的蛮横与狰狞,但面对战争时往往却显得更为坚毅。
“东边出状况了,”杨开远道:“如果平州兵马的目的真的是辽口,那后天这个时候就会抵达城下,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
和曹广弼不同,杨开远不会给下属不敢放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