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60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60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澹诠拍旧匀思:钡街鑫胖由贾K木湟黄绦鹁≌胂咧#环亲允⑻疲匆锥圉Α!保ā锻跤邑┘阕ⅰ肺辶洌俳徊浇枞挠难屎腿丈钠嗬洌秩旧剿略独胧兰溲袒稹⑺兹四岩越咏姆瘴А=嵛擦骄洳判吹剿拢匀徊恍此轮芯拔铮此峦馇迤目湛跤募牛栋兜那凵钇В说陌察攵ā0察悍鸺矣铮阜鹜桨簿驳卮蜃硇陌踩蝗胗诰菜寄峭蚰罹慵胖常贫玖鸺夜适拢滴鞣降囊桓鏊吨校幸惶醵玖θ耍环鸾谈呱晕薇叻鸱ㄖ品饫锉扔鞣鸱ǹ梢钥酥迫诵闹械囊磺惺浪自幽詈屯搿S纱丝杉此拢淮诱嬷苯用杌妫皇怯傻痛Φ礁叽Α⒂稍洞Φ浇Φ卮痈鞲霾嗝婧嫱猩剿碌纳钣摹=擞岜菰扑担骸啊〕=ü粕剿拢剿轮芯泊Γ淮擞剿峦庥木埃圆淮颖舅侣浔省!保ā妒城乘怠罚┱墙柚谡庵智擅畹墓顾迹擞汕臣吧畹卮丛炝顺殉舅缀屯胰腱礁鼍辰纾雇庠诰拔镉肽谠痰撵诚嗷ビ痴铡!
  这首诗最精彩的一联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 
  “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鉴赏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同年,对王维颇为赏识的开明政治家张九龄被贬迁荆州,王维也被排挤出朝廷,奉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凉州宣慰将士。这首诗就是赴河西节度幕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塞外的荒凉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心情以及边将的赫赫战功。全诗感情沉郁,笔触雄浑,画面宏阔,格调苍凉。是王维边塞诗的杰作。 
  林东海先生认为,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叙事虚中有实,其妙处在善于用事,基本上是借汉喻唐。全诗缀联汉人与匈奴对抗的各种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事件等,( 如“单车”、“ 属国”、“居延”、“汉塞”、“胡天”、“萧关”、“燕然勒铭”)制造出一种寓于诗情画意的境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诗中写景,则是实中带虚,其妙处在于善用比兴。“征蓬”、“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在秋天,鸿雁北归在春天,二物实不可得兼。而诗人妙在实物虚写,不受时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使飘泊在外的悲壮情怀。“大漠孤烟”,也是西北边塞实景,但实中带虚,景中寓事,诗人不仅以此阔大景象烘托悲壮的感情,更借以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或一场战争刚刚结束。“长河落日”,也使人感受到战争结束的一种平静气氛。(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书中林东海析《使至塞上》)。 
  然而,这首诗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写景艺术的绝妙。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奇丽、壮阔。在荒凉辽阔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烟垂直升起;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长河蜿蜒曲折地奔腾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边疆沙漠,浩翰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影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已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清末文学家王国维称誉此联诗境为“千古壮观”(《人间词话》)。其中:“ 孤烟直”, 不必拘泥于它是狼粪燃得,“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更不必煞费苦心地去考证它是龙卷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我们应该看作是诗人绝妙的艺术想象与天才的艺术创造。对此,曹雪芹可谓独具慧眼,他在《红楼梦》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评述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直”与“圆” 
  这两个字,正是看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的一对诗眼,犹如画家的画龙点睛,把这一联乃至全诗都点活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 
  王维诗鉴赏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tóng童)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 
  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诗鉴赏 
  王维的这首七律名篇,描写山庄雨景和隐居心情。 
  全诗八句四联,首联写积雨天农家生活。清人方东树说:“此题命脉在积雨二字”(《唐宋诗举要》引)。所以,诗人一下笔就点出积雨。因为连日阴雨,山林空濛一片,异常静谧,空气潮湿,炊烟枭枭地升起。在这雨天中,男人们一清早就到东边田头劳作了。女人们在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弄好,然后赶紧送到田里去。 
  寥寥十四个字,不仅描绘出积雨天的山林景色、炊烟动态,还展现了农家早炊、饷田的生活画面;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逸,又体现田家生活忙碌而怡然自乐。 
  用笔异常精炼、浓缩,有辞简意密之妙。 
  颈联描写自己隐居禅寂生活。诗人时常在山中静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虔诚地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两句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颇耐人寻味。 
  尾联,写自己已经尽去机心,绝去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诗人把《庄子》和《列子》中的两个典故结合起来,使诗增加了情趣和理趣,也增强了诗歌的张力。《庄子·寓言》载:杨朱去见老子时,旅舍的人欢迎他,拿凳子给他坐,其他客人给他让座。 
  他从老子处学了道理返回时,那里的人不再对他敬而远之地让座,甚至同他不拘礼节毫无隔阂地争起坐位来了。这里比喻自己已摆脱了争名求禄之心。罢:废去。“海鸿”句:《列子·黄帝》说,有人住在海边,与欧鸟相亲相习。他父亲知道了,要他捉几只回家。 
  他再到海边,海鸥好象猜到他的心事,便不飞近他了。 
  这里意谓自己无机心欲望,鸥鸟不必相疑。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用反诘语写自己因悟道已达忘机境界而自欣自慰,也可以解释为暗喻朝廷中仍有人嫉忌自己。意蕴丰富,妙趣横生,曲折有致,耐人咀嚼。 
  这一联的特色是色彩鲜丽丰富。诗人把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